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藤玉’是从‘藤稔’和‘紫玉’的杂交后代中选出的优质中熟葡萄新品种。该品种平均穗质量875 g,平均粒质量15.38 g,最大粒重25.8 g。果粒近圆形,紫红-紫黑色,可溶性固形物16.5%~19%,果肉中等脆,每果粒含种子1~2粒。在张家港地区,8月上旬浆果成熟。植株生长势强。芽眼萌发率为83.33%,结果枝占芽眼总数66.67%,每果枝平均着生果穗数1.25个。此品种抗逆性强,易于管理。  相似文献   

2.
南方高丛蓝浆果‘南月’实生后代果实特性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南方高丛蓝浆果(Vaccinium corymbosum hybrids)品种‘南月’(‘Southmoon’)实生后代的单果质量、果实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果种子数、果色、口感以及蒂痕类型等果实特征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月’实生后代的单果质量为0.64~2.15g,果实横径为10.0~16.4mm;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9.1%-15.8%,其中有37%的单株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2.0%以上;单果种子数为3~93粒,有18%的单株单果种子数小于25粒;果实颜色以蓝紫色和黑蓝紫色为主,比例分别为50%和42%;果实口感以中等和好2个等级为主,比例分别为50%和40%。在对果实的主要特征和经济性状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初步筛选出21个‘南月’实生后代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3.
无核香味葡萄胚挽救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创制无核香味葡萄新种质,该研究以7个无核葡萄品种为母本,4个玫瑰香味品种为父本,配置了9个杂交组合。田间杂交后,通过胚挽救技术离体培养杂种胚珠,使胚珠中幼胚继续发育,继而在幼胚萌发成苗后利用无核标记对F1代株系进行无核性状的早期检测,同时对杂种幼苗进行温室炼苗,最终移栽大田。结果表明:(1)利用胚挽救技术获得365个胚挽救株系,移栽大田并成活182株杂种苗。(2)对其中72个株系利用无核基因探针GSLP1-569与无核分子标记SCF27-2000进行无核性状检测,分别检测出8个和38个杂种后代携带无核特异性条带,初步确定为无核株系。(3)杂交组合中以‘红宝石无核’、‘火焰无核’、‘昆香无核’为母本的组合成苗率相对较高,较适宜做母本;香味品种中‘玫瑰香’更适合做为父本选育香味无核种质。(4)以‘火焰无核’和‘昆香无核’为母本的杂交组合分别在授粉后的43d和51d采样,胚发育率(6.96%~8.54%和16.92%~18.13%)和成苗率(6.45%和8.75%~10%)较高;‘红宝石无核’ב玫瑰香’、‘莫莉莎无核’ב玫瑰香’和‘波尔莱特’ב玫瑰香’3个组合分别在授粉后59~60d、54d、52d采样,胚挽救育种效果较好;杂交组合‘克瑞森无核’ב巨玫瑰’和‘奇妙无核’ב昆香无核’胚败育时期分别为授粉后39d和48d。(5)幼胚发育至子叶型胚时最易成苗,延长胚珠离体暗培养时间显著增加了畸形胚比率。研究认为,葡萄胚挽救育种过程中,胚珠离体培养时间在8~10周为宜。  相似文献   

4.
‘黑美人’是从美人指的实生种子播种获得后代中选出的优质中熟葡萄新品种。该品种平均穗重850 g,平均粒重9.5 g,果粒长椭圆形,蓝黑色,果粉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17.5%~19.5%,果肉较软,每果粒含种子1~3粒,在江苏张家港地区,8月中旬果实成熟。  相似文献   

5.
以‘红地球’葡萄和‘克瑞森无核’葡萄为试材,研究了采前6-苄基腺嘌呤(6-BA)处理对果实采收时的品质及采后贮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前20mg·L-1 6-BA处理可以显著提高两种葡萄果实单粒重和单穗重,有效控制贮藏过程中果实腐烂与落粒,显著抑制葡萄的呼吸速率,维持果实硬度,延缓可滴定酸的下降,提高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抑制果实细胞膜透性的增加,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提高葡萄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6.
作为发酵前的一个重要工艺过程,穗选和粒选在优质葡萄酒生产中被广泛采用,但人们对果穗之间和同一果穗内果粒之间品质差异的了解还非常有限。本研究对采收期大小和紧密度不同的4穗成熟赤霞珠葡萄进行了分析:对每穗果实的果穗紧密度、果穗重量、每果穗中果粒数量,每粒果的种子数量和重量、可溶性固形物浓度和果皮颜色等进行了检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穗选和粒选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果粒中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与果粒的曝光程度相关性较差,但果粒的曝光程度显著影响果皮着色,果穗紧密程度显著影响浆果果皮着色和种子成熟;每粒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浓度与果粒重相关性不强,但随着果粒重的增加,可溶性固形物浓度有减小的趋势。穗选和粒选能提高中等大小果粒(0.76~1.50 g)所占的比例,使1粒种子果粒所占的比例降低,增加单位重量果实中的种子重量,降低果粒重的变异系数,但对整个浆果群体可溶性固形物浓度分布和平均值无实质影响。因此,影响酿酒葡萄果穗潜在质量的关键因素在于果穗紧密度、果粒大小和种子成熟度;建议在优质葡萄酒生产过程中先进行穗选,淘汰紧密度过紧的果穗,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粒选。  相似文献   

7.
在设施大棚内一年两季栽培模式下,比较不同品种葡萄(Vitis vinifera)的结果枝生物学性状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一年两季栽培模式下,‘巨玫瑰’、‘夏黑’、‘巨峰’3个品种的结果枝生物学性状和花穗数变化一致,第一季的花穗长度和果穗的串数高于第二季。第二季果实的单穗质量、单粒果重、果横径、果纵径等果实生物学性状低于第一季,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还原性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等果实内在品质高于第一季。在福建省葡萄种植中,‘巨玫瑰’、‘夏黑’较‘巨峰’更适合一年两季栽培模式。应用一年两季配套关键栽培技术,能调控葡萄的产期,提高果实品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黑莓杂交后代单株主要生长及结果性状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莓(Rubus spp.)6个品种9个杂交组合(‘Chester’בKiowa’、‘Kiowa’בNavaho’、‘Triple Crown’בKiowa’、‘Kiowa’בHull’、‘Triple Crown’בChester’、‘Arapaho’בHull’、‘Navaho’בKiowa’、‘Hull’בKiowa’和‘Kiowa’בKiowa’)的131株后代实生苗的主要生长性状(包括刺密度、叶绿素相对含量、分枝数量、主枝和侧枝的直径以及自然株高)和结实性状(包括结果株数、单株果穗数量、每穗果实数量和单株果实数量)进行了观测,并对这些性状的变异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获得的131株杂交后代单株中,有92株具刺植株和121株结果植株,具刺和结果植株的数量分别占后代总株数的70.23%和92.37%.131株杂交后代刺密度、分枝数量、主枝直径、侧枝直径和自然株高的平均值分别为1.51 cm-1、15.43、1.31 cm、0.74 cm和61.07 cm,变异系数分别为78.81%、52.69%、25.19%、20.27%和38.91%;121株杂交后代结果单株的果穗数量、每穗果实数量和单株果实数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7.05、4.92和145.98,变异系数分别为67.63%、50.83%和91.20%;在不同杂交组合间后代单株的这些指标变异均较大,且与亲本相比,杂交后代的枝蔓生长量和结果数量退化明显且分离严重.杂交后代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的平均值为45.36,变异系数仅为1.46%,变异幅度较小且与亲本的差异不明显,说明黑莓叶片叶绿素含量性状的遗传力较高且分离小.在无刺品种‘Triple Crown’与具刺品种‘Kiowa’杂交组合的40株杂交后代单株中具刺单株比例达到90%,且其他具刺亲本杂交组合的后代也多数具刺,表明黑莓的刺性状为显性遗传且具有数量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S-ABA、MeJA、COR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火焰无核’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筛选出促进葡萄果实着色和品质提升的最佳处理,设置100 mg/L S-ABA、60 mg/L MeJA、2 000倍COR稀释液3个处理,于转色初期蘸穗,处理后至成熟期分7次采样,对果实粒重、纵横径以及可溶性固形物、总酸、花色苷、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酚类物质含量等进行连续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S-ABA、MeJA、COR处理均可以促进果实着色,显著提高果面色泽参数a*、红色葡萄果实颜色指数(CIRG),并降低色泽参数L*、b*和色度角h;3个处理花色苷含量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169.09%、31.55%、142.27%。(2)S-ABA、MeJA、COR处理均可以提高果实品质,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9.17%、7.45%、9.74%,总酸含量分别降低6.81%、4.14%、9.25%,固酸比分别提高17.90%、12.16%、20.82%。(3)S-ABA、MeJA、COR处理的果实粒重、纵径、横径增大,类黄酮...  相似文献   

10.
以‘紫金红霞’葡萄为试验材料,在果实转色前分别进行5种不同类型果袋(白色纸袋、无纺布 白纸双层袋、绿色纸袋、蓝色纸袋、棕色纸袋)套袋处理,以不套袋为对照,测定不同发育时期葡萄果实的单果重、果粒纵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总花色苷含量等生理指标,并利用qRT PCR技术分析不同发育时期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探索不同类型果袋对‘紫金红霞’葡萄果实品质、花色苷含量及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1)白色、蓝色和棕色果袋不利于成熟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升高,蓝色和棕色果袋不利于成熟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2)套袋处理会使果实色泽指数显著降低,除无纺布 白纸双层袋未显著降低成熟期果皮中花色苷含量外,其他套袋处理均显著降低了果皮中总花色苷含量。(3)套袋处理对6个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但无纺布 白纸双层袋对成熟期F3′HUFGT基因的表达、白色纸袋对成熟期MYBA1、DFRLDOX基因的表达则具有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无纺布 白纸双层袋对成熟期果实的内在品质和果皮着色影响最小,可用于‘紫金红霞’果实套袋,其次为白色和绿色纸袋;蓝色和棕色纸袋可使葡萄果实的品质大幅降低,故不可用于实际生产中葡萄果实的套袋。  相似文献   

11.
以11个海棠(Malus spp.)品种的花粉为材料、‘新红星’苹果(Malus pumila‘Starkrimson’)花粉为对照,对‘长富2号’苹果(M.pumila‘Changfu 2’)进行人工授粉并测定其坐果率及14个果实品质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影响苹果授粉后花粉直感效应评价的主要因子,并对供试海棠品种的花粉直感效应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结果表明:除海棠品种‘雪倩’(‘Xueqian’)外,用其他海棠品种授粉后‘长富2号’苹果的坐果率均显著提高,其中用品种‘红波’(‘Hongbo’)授粉后‘长富2号’苹果的坐果率最高(达86.18%);经11个海棠品种授粉后‘长富2号’苹果的坐果率以及果实的果形指数、单果质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均高于对照(用‘新红星’苹果授粉);经大部分海棠品种授粉后‘长富2号’苹果果实的果棱数、果梗存留率、梗洼深度、梗洼开裂率、VC含量和花青苷含量也均高于对照,但果实的着色面积百分率、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则低于对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前7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8.187%,按照在授粉性能质量评价中的作用从大到小依次排序为果实甜度因子(包括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果实酸度因子(包括可滴定酸含量和糖酸比)、果个与果形因子(包括单果质量、梗洼深度和果形指数)、果梗因子(包括梗洼开裂率和果梗存留率)、果肉硬度因子、保健与外形因子(包括花青苷含量、VC含量、果棱数和着色面积百分率)及坐果率因子。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1个海棠品种中,仅品种‘红艳’(‘Hongyan’)、‘红亮’(‘Hongliang’)和‘红纱’(‘Hongsha’)的花粉直感效应综合得分高于‘新红星’苹果,表明这3个海棠品种的花粉直感效应优良,可作为‘长富2  相似文献   

12.
河西走廊不同产地‘赤霞珠’酿酒葡萄果实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河西走廊地区‘赤霞珠’酿酒葡萄核心品质指标,建立‘赤霞珠’酿酒葡萄品质综合评价模型。从张掖、武威、嘉峪关3个酿酒葡萄主产市的代表性果园采集6份‘赤霞珠’葡萄样品进行品质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确定‘赤霞珠’葡萄核心品质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建立‘赤霞珠’葡萄品质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1)不同产地‘赤霞珠’酿酒葡萄品质指标存在明显差异性,张掖市国风葡萄酒庄园的‘赤霞珠’葡萄果糖、蔗糖、草酸、柠檬酸含量均高于其他地区,且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总酚、苹果酸含量在各产地中也均保持在最高水平。(2)相关性分析发现,葡萄果实葡萄糖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糖与可溶性糖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固酸比和糖酸比均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3)综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确定维生素C(Vc)、单宁、果糖和固酸比是‘赤霞珠’葡萄核心品质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赤霞珠’葡萄品质综合评价模型为Y=0.0960×Vc含量+0.1611×单宁含量+0.2771×果糖含量+0.4568×固酸比(各指标含量均经过标准化处理)。研究发现,河西走廊地区‘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最佳产地是张掖市,果实Vc、单宁、果糖和固酸比是‘赤霞珠’葡萄的核心品质指标,以其建立的评价模型可用于‘赤霞珠’葡萄品质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以优良鲜食枣品种‘蜂蜜罐’的131个实生后代为试材,对其果实描述型性状和数值型性状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变异系数最大的3个性状为裂果率、单株产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变异系数最小的3个性状为含水量、可食率和果实硬度。实生后代中,小于50%的后代在果实颜色、果皮厚度、果肉颜色、果肉汁液量和果实风味与母本表现相同或相似。对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等8个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可滴定酸含量与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维生素C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分值累计法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种质3个,另外筛选出富含可溶性总糖的种质2个、富含可滴定酸的种质5个及富含维生素C的种质5个。  相似文献   

14.
以泉州地区主栽品种‘沙捞越’为对照,对引进的菠萝品种‘台农16号’和‘台农17号’进行种植试验,观察其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测定果实品质性状,并调查抗寒性能。结果表明,‘台农16号’和‘台农17号’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对照,且酸度较低,属优质鲜食品种;‘台农16号’抗寒力较强,可在该地区扩大示范面积;‘台农17号’抗寒力弱,可作杂交种质。  相似文献   

15.
以欧亚种葡萄品种‘红地球’、‘火焰无核’以及欧美杂交种葡萄品种‘户太八号’、‘夏黑’为试材,分析了露地和避雨两种栽培模式下鲜食葡萄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生理指标、抗病性以及枝条生长的差异,探明避雨栽培模式对鲜食葡萄生长发育以及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避雨栽培下鲜食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低于露地栽培,而其叶片的气孔导度较露地栽培有所上升;避雨栽培显著促进了鲜食葡萄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的增加,降低了叶绿素a/b比值,且在‘红地球’、‘火焰无核’中的作用更显著。(2)各葡萄品种叶片中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两种栽培模式间无显著差异,但露地栽培葡萄叶片中水杨酸(SA)含量显著高于避雨栽培,且抗霜霉病品种‘户太八号’和‘夏黑’叶片中SA含量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感病品种‘红地球’和‘火焰无核’。(3)避雨栽培显著降低了鲜食葡萄病叶率、叶片病情指数,且在欧亚种葡萄上达到极显著水平。(4)与露地栽培相比,避雨栽培葡萄枝条的长度和粗度均显著增加,且在葡萄果实采收后‘户太八号’和‘夏黑’枝条粗度在增幅上表现极显著。研究发现,避雨栽培显著减少了鲜食葡萄病害的发生,提高叶片...  相似文献   

16.
以通过小孢子培养获得的青梗菜小孢子植株自交后代群体为试材,利用形态学鉴定、流式细胞仪鉴定和根尖染色体计数法筛选四倍体,选择优良的四倍体株系配制杂交组合,通过品种比较试验、营养品质和耐抽薹性分析筛选优良杂交组合。结果表明:(1)从232株青梗菜小孢子植株自交后代群体中共鉴定出76个四倍体纯系,四倍体比率达到32.76%,并以"自交系间杂种"的四倍体频率最高;这些四倍体品系表现出生长健壮、主茎变粗、花器官变大、自交结实率降低等特征。(2)利用11个自交结实率较高、园艺学性状优良的四倍体株系配制15个杂交组合,大部分杂交组合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3)四倍体青梗菜植株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比二倍体显著增加,而有机酸、粗纤维含量则明显降低,且大部分有较强的耐抽薹性。(4)四倍体杂交组合‘T11×T10’园艺学性状优良、杂种优势强、营养成分含量高、耐抽薹,产量分别显著高于二倍体对照‘青梗菜5号’和‘青梗菜9号’40.93%和32.37%,是一个商品性状优异的四倍体青梗菜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以红色晚熟苹果新品种‘瑞阳’及其母本‘秦冠’、父本‘富士’为试验材料,分析各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生长动态、色泽变化以及采收期对其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品种栽培管理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在果实生长发育期,‘瑞阳’单果质量的变化与双亲接近,单果质量的日增长高峰出现在花后105d,果实发育前期纵径增长较大,果形指数大,在发育后期果形指数降低,至成熟时果形指数达到0.86,介于父母本‘秦冠’和‘富士’之间。(2)套袋处理使果实着色期的色泽参数a*值和花青苷含量上升,但品种间存在差异,套袋处理对‘瑞阳’的色泽参数a*值和花青苷含量影响不大。(3)随果实采后天数的延长,各采收期‘瑞阳’果实淀粉指数逐渐上升,硬度和可滴定酸逐渐下降,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瑞阳’果实在花后174d采收时,果实的硬度和可滴定酸下降均较少,且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保持在较高水平,能较好地维持该品种的果实品质。研究发现,‘瑞阳’苹果果实膨大期出现在花后105d前后,果实套袋对其表面色泽和花青苷含量影响不大,在陕西渭北以花后174d前后采收为宜。  相似文献   

18.
选用全糯小麦品种‘糯麦1号’与青海主要栽培品种‘阿勃’杂交,综合利用改良碘染色法、SDS-PAGE法和Waxy基因的分子标记等,对杂交后代进行了鉴定筛选。最终从F2代鉴定出了5粒全糯种子,从F3代鉴定出8株Wx-B1亚基缺失的植株。对全糯株系F3代的农艺性状进行评价,5个全糯株系的综合农艺性状都优于‘糯麦1号’,与‘阿勃’较接近。测定全糯株系和Wx-B1亚基缺失植株F4代种子的直链淀粉含量,5个全糯株系F4代种子的直链淀粉含量接近于0,8个Wx-B1亚基缺失植株F4代种子的直链淀粉含量在总体上比‘阿勃’的直链淀粉含量低。研究表明,采用综合标记辅助选择可快速而准确地获得适合在青海栽培的全糯和部分糯性小麦。  相似文献   

19.
莎巴珍珠是极早熟葡萄品种之一,以莎巴珍珠为亲本材料,经过简单杂交或多亲多代杂交,培育了一系列早熟和无核葡萄品种;莎巴珍珠衍生品种选育的最主要途径为杂交育种,其次为芽变选种。并对莎巴珍珠衍生品种在种类、染色体倍型、果实香味、果实颜色、果实成熟期等方面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考察不同光照时间及强度对欧李果实糖酸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为后期深入探讨光照影响果实品质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欧李品种‘农大6号’和‘农大7号’为试验材料,采用3种不同遮光率(30%、55%和100%)的果袋分别在果实膨大期和转色期进行套袋处理,测定其果实单果质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类黄酮含量。【结果】(1)两品种单果质量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表现为果实膨大期处理低于果实转色期处理,且均随着果袋遮光率的升高而逐渐降低。(2)‘农大6号’可滴定酸含量在套袋处理下均明显降低,且果袋遮光率越高、套袋时间越长,降酸效果越明显,而‘农大7号’可滴定酸含量受影响较小。(3)套袋‘农大6号’类黄酮含量均高于对照,并随着果袋遮光率的增加先升后降,且膨大期处理高于转色期处理。套袋‘农大7号’类黄酮含量仅在果袋遮光率30%时显著高于对照,且膨大期处理显著低于转色期处理,其含量随着果袋遮光率增加在膨大期逐渐增加,在转色期先降后升。【结论】套袋能有效改善欧李果实糖酸和类黄酮含量,‘农大6号’以膨大期套袋为宜,‘农大7号’则以转色期套袋效果更好,而且均以55%遮光率果袋对两品种糖酸和类黄酮含量综合改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