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多种色谱学技术从水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var.radicans果实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并应用多种波谱学手段将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Z-甲基-6-氧代-Z,4-庚二烯酸O-β-D-龙胆二糖苷(1)、jasminoside O(2)、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3)、5-羟甲基糠醛(4)、(5R,2E)-5-羟基-2-甲基-庚-2-烯-1,6-二酮(5)、1-O-对香豆酰基葡萄糖苷(6)、6,7-二甲氧基-4-羟基-1-萘甲酸(7)、10-O-E-p-香豆酰京尼平苷酸(8)、6'-O-反式-肉桂酰基京尼平龙胆二糖苷(9)、丁香脂素(10)、松脂素(11)。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从中药山栀子中分离制备主要药效成分京尼平甙,色谱条件:常规柱(2.5×30cm),固定相:柱层析硅胶;流动相∶乙醇-石油醚(1∶5,1∶3)。样品通过薄层层析以及600~190nm波长扫描定性鉴定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纯度,结果表明纯度为97.6%。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研究平颏海蛇干体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从平颏海蛇干体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胆甾醇(1)、5,6β-Epoxysitosteryl oleate(2)、9-Octadecenoic acid(9Z)-,(2R)-2,3-bis[(1-oxooctadecyl)oxy]propyl ester(3)、1-甲基海因(4)、α-棕榈酸甘油酯(5)、鲛肝醇(6)、7α-甲氧基-β-谷甾醇(7)。其中化合物2、3、5、6、7为首次从平颏海蛇中分离得到。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7个化合物几乎无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注以及联合给予脑缺血和NMDA(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抑制剂MK801对大鼠海马CA1区Glu R6巯基亚硝基化以及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四动脉结扎法构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给予SD大鼠腹腔注射NMDA受体特异性抑制剂MK801(3 mg/kg)。主要运用'生物素转化法'(Biotin-Switch method)、SDS-PAGE、免疫印迹、焦油紫染色等方法对Glu R6的巯基亚硝基化(S-亚硝基化)、蛋白表达水平以及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凋亡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显著促进Glu R6的巯基亚硝基化以及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凋亡,给予NMDA受体特异性抑制剂MK801能够显著抑制脑缺血/复灌诱导增加的Glu R6的S-亚硝基化以及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凋亡。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早期NMDA受体介导了Glu R6的巯基亚硝基化以及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凋亡,从而为临床治疗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Provvidenti,R.(1980)和Green,S.K.(1985)先后用同一套鉴别寄主谱,研究了美国和我国台湾省的TuMV株系分化情况。本文用Green的方法,对由十省(市)7,982份病样中筛选出的19个TuMV主流分离物,在同一条件下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属于C_1株系的有黑_3分离物;属于C_4株系的有京_2、京_3、冀_2、宁_1(南京)、粤_1和川_1共6个分离物;属于C_5株系的有黑_1、辽_1、京_1、冀_1、沪_1、鲁_1、鲁_2共7个分离物。未检出C_2和C_3株系。黑_2、沪_2、宁_2和秦_1(陕西)共4个性状相近的分离物和冀_3分离物尚不能按Green的标准归类,暂分别定为C_(3-2)和C_6株系。此外,对Green氏方法应用于我国十字花科蔬菜TuMV株系分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CO2气腹快速充气阶段不同血浆靶浓度瑞芬太尼对异氟醚MACBAR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按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随机分为4组:R0组(0ng/ml)、R1组(1ng/ml)、R2组(2ng/ml)和R3组(3ng/ml)。4组麻醉诱导药物:依托咪酯0.3mg/kg、顺阿曲库铵0.2mg/kg及血浆靶控瑞芬太尼(3ng/ml)。患者气管插管后吸入异氟醚,R0组停用瑞芬太尼,R1、R2、R3组以瑞芬太尼1ng/ml、2ng/ml、3ng/ml的血浆靶浓度靶控输注。根据每组患者CO2气腹快速充气阶段HR或MAP的变化采用序贯法对异氟醚MACBAR进行测定,同时观察气腹前后BIS值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关系。结果各组异氟醚MACBAR分别为:R0组(1.63±0.05)%,R1组(1.03±0.06)%,R2组(0.71±0.07)%,R3组为(0.58±0.06)%。结论异氟醚MACBAR随着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有出现封顶效应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采用色谱技术从云南红豆杉内生真菌Talaromyces sp.T1BF的PDA平板发酵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及与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5α,6α-环氧-24( R)-甲基胆甾-7,22-二烯-3β-醇(1)、醌茜素(2)、苔色酸(3)和间甲基苯酚(4).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8.
金毛狗脊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金毛狗脊[Cibotium barometz(L.) J.Sm.]根茎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8个化合物。经物理方法和谱学分析,分别鉴定为(24R)-豆甾-4-烯-3-酮(1),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2),β-谷甾醇(3),(3R)-去-O-甲基毛狄泼老素(4),原儿茶醛(5),金粉蕨亭(6),交链孢霉酚(7)和胡萝卜苷(8)。化合物1、2、4和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系统分离探索了中药草果果实的化学成分。采用多种柱色谱手段对其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通过PNPG法测定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从中药草果果实的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鉴定出11个化合物,分别为(R)-1-(1-ethoxypropyl)-3,5-dimethoxyphenol(1)、(R)-1-(3,4,5-trimethoxyphenyl)propan-1-ol(2)、3-甲氧基-4-羟基苯丙酮(3)、香草乙酮(4)、2,6二甲氧基-4甲基苯酚(5)、香兰素(6)、4-萜烯醇(7)、methyl (9S,10R,11E,13R,15Z)-9,10,13-trihydroxyoctadeca-11,15-dienoate(8)、methyl (9S,10R,11E,13R)-9,10,13-trihydroxyoctadec-11-enoate(9)、amomutsaoko A(10)以及renealtin A(11)。其中化合物1为酚类化合物,是作为天然产物首次报道,化合物10和11具有强于阿卡波糖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0.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同工酶mu(GSTM)高表达与卵巢癌顺铂耐药有关.以GST非选择性抑制剂依他尼酸设计二价潜抑制剂双依他尼酸乙醇胺(aminoethanol di-ethacrynic acid,ADEA),测定ADEA及其与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加合物对GST同工酶亚型A1、P1...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多种柱色谱对龙眼壳中多酚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中得到6个多酚类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分析及文献对比,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酸(1)、没食子酸(2)、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3)、柯里拉京(4)、乙酰甲基-老鹳草素(5)、(-)-表儿茶素(6)。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从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叶子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8个已知化合物,其结构经波谱解析分别确定为:(-)-kaur-16-en-19-oic acid(1)、(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2)、维生素E(3)、dehydrocos-tus lactone(4)、(-)-α-tocospirone(5)、angeloygrandifloric acid(6)、trans-phytol(7)及3(20)-phytene-1、2-diol(8)。其中化合物2,5和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正> 在哺乳动物体内,至今只发现四种β氨基酸,它们是β-丙氨酸和R-β-氨基异丁酸(R-β-AiB),S-β氨-基异丁酸(S-β-AiB)和β-亮氨酸。前者分别是尿嘧啶和胸腺嘧啶分解代谢的产物。S-β-AiB是由S-甲基丙二酸单醛转氨基作用生成的,而S-甲基丙二酸单醛是缬氨酸分解代谢的产物。β-亮氨酸,是  相似文献   

14.
S-层(S-layer)普遍存在于古菌、G~+、G~-菌中,由S-层蛋白所构成细菌S-层结构的生物体中,其功能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但目前S-层的功能大都处于推测阶段。究其原因,是因为外源S-层基因可以造成宿主大肠杆菌的致死效应。本研究将一株苏云金芽胞杆菌的两个S-层蛋白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AJ012290和AY460125)的3’端序列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进行异源表达,在0.8mmol/LIPTG诱导培养6h时,菌体中包涵体表达量达到最高;并对表达蛋白进行了初步分离纯化,以期为后期利用该纯化蛋白进行抗血清制备,进而对该菌的S-层蛋白在宿主菌中的定位、功能分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假单胞菌S-42对偶氮染料的脱色和降解代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假单胞菌S-42(Pseudomonas S-42)对活性艳橙KN-4R、直接深棕M、酸性媒介棕RH等偶氮染料具有良好的脱色作用,该菌株的细胞悬液、无细胞提取液和纯酶的脱色条件较一致,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37℃。细胞悬液对上述三种染料的脱色率都可达90%。当细胞浓度为15mg/ml,反应5h,其脱色话力分别为1.75,2.4、0.95μg染料/mg细胞;无细胞提取液和纯酶要求厌氧和加有NADH时才具有话性;纯酶属于偶氮还原酶,分子量为34000士2000,对活性艳橙KN-4R的最大反应速度Vmax为13μmol.mg蛋白-1 min-1,米氏常数Km=54μmol。S-42菌株降解话性艳橙KN-4R的反应产物的吸收光谱和亚硝酸钢反应等方法检测结果表明,偶氮染料的生物降解开始于偶氮双键的还原裂解。本文还提出了S-42菌株降解活性艳橙KN-4R的假设反应式。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川栀子中有效成分京尼平苷的吸附提取工艺。通过正交实验设计,综合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溶媒和料液比(栀子质量(g)与溶剂体积(m L)之比)等因素的影响,优化得到京尼平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水提2次,料液比1∶6,提取时间为1 h。选用HP-20、HPD-100、HPD-450、D-101、D-101A五种不去同型号的大孔吸附树脂,测定其对京尼平苷吸附性能,最终选定HPD–100型号的大孔吸附树脂作为最佳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三种毒菌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光盖伞(Psilocybe spp)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十八烷酸酯(1)、β-胡萝卜苷(2)、(22E,24R)-5α,6α-环氧麦角甾-8,22-二烯-3β,7α-二醇(3)、色氨酸(4);从假褐云斑鹅膏(Amanita pseudoporphyria)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22E,24R)-3β-羟基-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5)、(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6)、1-O-β-D-吡喃葡萄糖基-(2S,3R,4E,8E,2′R)-2-N-(2′-羟基棕榈酰)-9-甲基-4,8-脱氢鞘氨醇(7)、1-O-β-D-吡喃葡萄糖基-(2S,3R,4E,8E,2′R)-2-N-(2′-羟基十八烷酰)-9-甲基-4,8-脱氢鞘氨醇(8);大青褶伞(Chlorophyllum molybdites)发酵菌丝体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5、6、(22E,24R)-5α,6α-环氧麦角甾-8(14),22-二烯-3β,7α-二醇(9)、(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醇(10)。除化合物9外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以上相应毒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GSI)机理研究的一些进展。在GSI型茄科植物雌蕊中分离得到了随S基因分离的S-蛋白。S-蛋白具核糖核酸酶(RNse)活性,运用转基因技术直接证明了S-蛋白参与SI雌蕊-花粉的相互作用,并提出了S-蛋白参与调控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9.
宋氏志贺氏菌在普通营养琼脂平皿上划线分离时。可以出现光滑型(S)和粗糙型(R)两种菌落(此现象称为解离)。当S型菌落再次分离时,不仅继续出现S型菌落,还会出现R型菌  相似文献   

20.
旨在构建S-亚胺还原酶(S-IRED)和葡萄糖脱氢酶(GDH)在大肠杆菌中的一菌双酶共表达系统,实现辅酶NADPH的再生,高效合成手性仲胺。利用无缝克隆的手段设计构建一种单质粒双启动子共表达系统,以全细胞为催化剂催化手性仲胺S-2-甲基吡咯烷(S-2MP)的合成,并研究温度、pH及有机溶剂对双酶反应的影响。成功构建了S-IRED和GDH的重组共表达质粒,实现了S-IRED与GDH在大肠杆菌中的胞内共表达,以亚胺2-甲基吡咯啉(2MPN)为模式底物,以工程菌全细胞催化手性仲胺S-2MP的合成,在低辅酶添加时催化手性胺的产率和光学纯度均高于95%。该双酶共表达体系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37℃和pH 8,10%以下的甲醇对双酶反应有正向促进作用。大肠杆菌胞内双酶共表达系统的构建实现了辅酶NADPH的原位再生,降低了亚胺还原酶催化合成手性胺的成本,为手性胺的规模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