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鲍真真  吴洁  王奎武  吴斌  钟嫄 《广西植物》2019,39(11):1568-1572
从罗汉松内生真菌Pestalotiopsis heterocornis的发酵培养液中分离得到10个代谢产物,应用质谱、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为jesterone(1),hydroxy-jesterone(2),ambuic acid(3),6β-羟基-豆甾-4-烯-3-酮(4),(24S)-麦角甾-5-烯-3β,7α-二醇(5),7,22-二烯-3β,5α,7β-三羟基-麦角甾醇(6),麦角甾-7,22-二烯-3-酮(7),(4E,8E,2S,3R,2'R)-N-2'-羟基棕榈酰-9-甲基-4,8-sphingadienin(8),鲨肝醇(9),棕榈酸(10)。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内生真菌P. heterocornis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6,7为首次从拟盘多毛孢属真菌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红豆杉—内生真菌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药用植物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Rehd.)的内生真菌-粘帚霉属真菌(Gliocladium sp.简称F菌)菌丝体中分离到3个化合物,根据光谱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20s,22s)-4a-同-22-羟基-4-氧杂麦角甾-7,24(28)-二烯3-酮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8,12,16-四甲基-1,5,9,13-四氧杂环十六烷-2,6 ,10,14-四酮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到,6,9-环氧麦角甾-7,22-二烯-3-羟基为首次从F菌中分离到。  相似文献   

3.
应用各种层析手段,从红树植物内生真菌GT26158菌丝体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了7个含氮化合物,结合多种波谱方法(ESI-MS,1D-NMR,2D-NMR),它们被鉴定为2′-deoxyuridine(1)、thymidine(2)、2′-deoxyad-enosine(3)、cyclo(tyrosyl-phenylalanyl,4)、serine(5),cyclo(seryl-tryptophyl,6)、alanine(7)。  相似文献   

4.
见血封喉内生真菌Rhizoctonia sp.J5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种柱色谱技术,从见血封喉内生真菌Rhizoctonia sp.J5发酵液中分离纯化了7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乙醇(1),对羟基苯甲醛(2),5-羟甲基-2-糠醛(3),甘草索(4),24-亚甲基-24(25)-二氢羊毛甾醇(5),(3α,5α,8α,22E,24R)-5,8-桥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醇(6),(3β,5α,8α,22E,24R)-5,8-桥二氧麦角甾-6,9(11),22-三烯-3-醇(7).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见血封喉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4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海莲内生真菌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代谢产物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从海莲内生真菌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化合物1-9结构分别鉴定为:3β,22β,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乌苏酸,3-羟基-4-甲氧基苯乙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3,4-二羟基苯乙醇,对羟基苯乙醇,3β-羟基-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胸苷。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地衣内生真菌 Pestalotiopsis sp.次生代谢产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盘多毛孢属 Pestalotiopsis真菌由于能够产生大量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次生代谢产物,特别是从中发现抗肿瘤药物紫杉醇,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通过对1株地衣内生真菌 Pestalotiopsis sp.的固体培养基次生代谢产物的UPLC-Q-TOF-MS分析,发现该菌株能够产生分子量比较特殊的两个色谱峰。通过进一步的菌株大量发酵,结合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跟踪分离,得到了2个单体化合物。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质谱技术等方法确定这2个单体化 合物平面结构,分别为已知torrenyanic acid衍生物(1)和新化合物pestalotiopsin(2)。比对化合物的CD谱及考虑生源关系,确定了新化合物(2)的绝对构型。化合物1和2的体外抑制人白血病细胞K562实验显示二者均具有抗肿瘤活性,IC50值分别为25.2和32.1µmol/L。  相似文献   

7.
采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等分离方法,从紫苏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12Y03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经现代光谱学技术鉴定为:环-(脯氨酸-甘氨酸)(1)、环-(脯氨酸-丝氨酸)(2)、环-(丝氨酸-4-OH-脯氨酸)(3)、环-(丙氨酸-4-OH-脯氨酸)(4)、环-(苯丙氨酸-甘氨酸)(5)、环-(丙氨酸-甘氨酸)(6)、亚油酸(7)、α-亚麻酸(8)、cerevisterol(9)和22E,24R-5α,6α-环氧麦角甾-8(14),22-二烯-3β,7α-二醇(10),均为首次从该菌种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和4具有中等强度的海虾致死活性。  相似文献   

8.
从苦竹内生真菌Fusarium sp.S13的发酵液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cerevisterol(1),(22E,24S)-24-methyl-5α-cholesta-7,22-diene-3β,5α,6β,9α-tetraol(2),ergosterol peroxide(3),3β,5α,9α-trihydroxy-6β-methoxyergosta-7,22-dien(4),ergosta-7,22-dien-6β-methoxy-3β,5α-diol(5),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6),25-hydroxy-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7),ergosta-7,22-dien-3β,6β-diol(8)。海虾致死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8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毒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色谱技术从长序虎皮楠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 DCS82菌株的PDA平板发酵物中分离纯化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及与文献对照进行结构解析,分别鉴定为:verrucosidinol acetate(1),verrucosidinol(2),viridicatin(3),fructigenine A(4),3-(dimethylaminomethyl)-1-(1,1-dimethyl-2-propenyl)indole(5)。所有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菌中分离里得到。  相似文献   

10.
对分离自树花属地衣Ramalina sp.的1株内生真菌Preussia africana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5种人参病原真菌的活性进行了初步鉴定,均具有抑真菌活性,并对其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采用色谱分离和NMR等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从中得到了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zygosporin E(1)、cytochalasin C(2)、cytochalasin Q(3)、cytochalasin D(4)、1,3,6-trihydroxy-8-methyl-9H-xanthen-9-one(5)、7-hydroxy-3-(2-hydroxy-propyl)-5-methyl-isochromen-1-one(6)、2-(2′-hydroxypropyl)-5-methyl-7-hydroxychromone(7)、preussochromoneC(8)、5-methoxy-3, 5′-dimethyl-2, 3′-oxybiphenyl-1, 1′, 2′-triol(9)、3-hydroxy-5-methylphenylether(10)、(R)-7...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多种现代色谱方法从药用植物蛇足石杉内生真菌Shiraia sp.Slf14发酵提取物的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纯化获得9个化合物,借助ESI-MS、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齿孔醇(1)、9,12-十八二烯酸-2,3-二羟基丙酯(2)、十八烷酸-2,3-二羟基丙酯(3)、十六烷酸-2,3-二羟基丙酯(4)、竹红菌甲素(5)、竹红菌乙素(6)、痂囊腔菌素B(7)、痂囊腔菌素C(8)和亚油酸(9)。其中化合物1~4、7和9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并在对石油醚萃取部位的GC-MS分析中,首次在该属真菌中检测到1-甲基-2吡咯烷酮、十五烷酸乙酯、9-十六烯酸乙酯、十六烷酸乙酯、9,12-十八碳二烯酸乙酯、9-十八烯酸乙酯和十八烷酸乙酯7种化合物。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2~5对指示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桐花树内生真菌在抑菌方面的价值,该文以内生真菌发酵产物的抑菌作用为评价指标筛选活性菌株,采用生物活性跟踪方法结合多种色谱技术分离活性菌株的化学成分,通过波谱与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单体化合物结构,并利用微孔板法测定单体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1)从桐花树分离得到的16株内生真菌分属2纲7目10科10属,镰刀菌属(Fusarium)为优势菌属。内生真菌GXIMD02029和GXIMD02039的发酵产物对枯草芽孢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粘性放线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GXIMD02038发酵产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2)7个化合物从内生真菌Phomopsis sp. GXIMD02029中被分离并鉴定为(15R)-acetoxydothiorelone A(1)、cytosporone B(2)、pestalotiopsone H(3)、pestalotiopsone B(4)、4-Hydroxybenzaldehyde(5)、p-Hydroxybenzoic acid(6)、N-(2-phenylethyl)acetamide(7)。(3)化合物1和2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化合物1对枯草芽孢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16.25 SymbolmA@ g·mL-1,对藤黄微球菌和粘性放线菌的MIC值为7.812 5 SymbolmA@ g·mL-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31.25 SymbolmA@ g·mL-1。化合物2对藤黄微球菌的MIC值为62.5 SymbolmA@ g·mL-1,对枯草芽孢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粘性放线菌的MIC值为125 SymbolmA@ g·mL-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250 SymbolmA@ g·mL-1。该文筛选了3株活性菌株,首次报道化合物1具有抗菌活性,为桐花树内生真菌在抗菌价值方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长序虎皮楠韧皮部分离到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DCS31,经ITS序列分析将该株菌鉴定为曲霉属真菌.我们从该菌的固体发酵物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经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asperpyroneD(1)、asperpyrone A(2)、flavasperone(3)、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bis(2α-methyl heptyl)ester (4)、2,5-di-hydroxyphenylacetic acid methyl ester(5).化合物1、2、3、4为首次从虎皮楠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高剑  李赤  王燕  于莉 《菌物研究》2013,11(3):212-216
红树林是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潮间带的湿地林,为多样化的生物群落提供了必要的栖息之所。内生真菌是指一类生活于健康宿主体内,而不引起宿主组织发生任何病变的真菌,它们不仅在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还具有多样化的应用潜能。文中在总结了红树林内生真菌多样性的基础上,对红树林内生真菌在工业、农业和医药业上的应用潜能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后续红树林内生真菌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铁皮石斛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内生真菌Phyllosticta aristolochiicola的次生代谢产物,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N-methyl-2-pyrolidinone (1)、环-(甘氨酸-L-脯氨酸)(2)、环-(D-丙氨酸-L-脯氨酸)(3)、环-(L-缬氨酸-L-脯氨酸)(4)、环-(L-亮氨酸-L-脯氨酸)(5)、cyclo-(L-Leu-D-4-hydroxyprolinyl)(6)、环-(L-苯丙氨酸-L-脯氨酸)(7)、环-(L-苯丙氨酸-L-4-羟基脯氨酸)(8)、环-(L-酪氨酸-L-脯氨酸)(9)、环-(L-苯丙氨酸-L-亮氨酸)(10)、啤酒甾醇(11)、对羟基苯乙醇(12)、对羟基苯乙酸(13)、(2S,3R)-1-(4-羟基苯基)丁烷-2,3-二醇(14)和(2R,3S)-1-苯基丁烷-2,3-二醇(15)。采用MTS法检测抗肿瘤活性表明,化合物2、10和14对HL-60、A-549、SMMC-7721、MCF-7和SW-480细胞株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6.
Nigrospora属真菌是常见的药用动植物内生真菌,其次级代谢产物结构多样且生物活性显著,是药用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本文对1997年至2021年报道的Nigrospora属真菌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首次进行了系统综述,涵盖聚酮、蒽醌、萜、甾体和生物碱等199个化合物,并总结其抗菌、抗氧化、抗病毒、抗糖尿病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以期为该属真菌药用成分的深度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海南红树林植物红海榄和秋茄为对象,研究了两种植物的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红海榄和秋茄的枝、叶中分别分离到内生真菌30株和27株,内生真菌的优势属分别是茎点霉属和拟盘多毛孢属;同种植物的枝和叶中内生真菌的定殖率差异显著;红海榄和秋茄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7890和1.7473,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5260和0.5302。两种红树林植物的内生真菌显示出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顺星 《菌物学报》2018,37(1):1-13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普遍存在于健康植物组织和器官中,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到目前为止,人们已从大量药用植物中分离出不同类型的内生真菌,这些植物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以外的各种陆地生态系统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于内生真菌对于药用植物的重要性,其相关研究也受到了世界各国学者的高度关注。本文总结现阶段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相关研究,并对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内生真菌对草坪植物病原真菌抑制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别从野生牧草羽茅(Achnatherum sibiricum (L.) Keng)、栽培种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品种Millennium)、栽培种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 (品种Justus)中分离出内生真菌Neotyphodium sp.、N. coenophialum和N. lolli,通过体外培养法比较了这3种内生真菌对草坪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从羽茅中分离的内生真菌Neotyphodium sp.在两菌相交前对所有供试的病原真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枝孢霉属(Cladosporium sp.)、弯孢霉属(Curvularia sp.)和拟茎点属(Phomopsis sp.)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尤为显著,对峙培养3d后的抑菌率分别达70.1%、52.3%和30.9%,营养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是其主要的拮抗机制;从高羊茅中分离的内生真菌N. coenophialum对枝孢霉属病原真菌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从黑麦草中分离的内生真菌N. lolli与病原真菌对峙培养时,病原真菌菌落慢慢侵占整个营养空间,内生真菌停止生长并逐渐褐变死亡.体外培养结果说明Neotyphodium sp.对供试病原真菌的拮抗效果优于N. coenophialum和N. lolli,由此推测Neotyphodium sp.与宿主植物羽茅的共生可能有利于宿主植物抵抗病原真菌的侵扰.  相似文献   

20.
芦荟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 Ⅰ.内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从中华芦荟 [AloeveraL .varChinese(HawBerg) ]、元江芦荟 [A .yuanjiangensisXiong&Zhengsp .nov .(暂拟 ) ]及库拉索芦荟 (A .barbadsisMill.)的根、叶、花柄、花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共 88株 ,经形态观察分类鉴定为 4个目、3个科、2 2个属。且查明 ,芦荟不同种类不同部位微生物的数量、分布、种群及其组成存在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