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葵花大蓟亲脂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葵花大蓟地上部分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为山奈甲黄素(1)、芹菜素(2)、刺槐素(3)、3β-羟基豆甾-5-烯-7-酮(4)、β-谷甾醇(5)、β-胡萝卜苷(6).以ABTS 自由基清除实验表明化合物1、2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利用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对大苞蛇根草单体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从中共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1)、β-谷甾醇(2)、胡萝卜甙(3)、3β-乙酸基-20-羽扇豆烷(4)、无羁萜(5)、铁力木酸(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3.
采用柱色谱技术从药用植物滇南蛇根草Ophiorrhiza austroyunanensis Lo.全草的甲醇提取物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β-豆甾醇(2)、β-胡萝卜苷(3)、白桦脂醇(4)、叶黄素(5)、东莨菪素(6)、熊果酸(7)、茜根酸-1-甲醚(8)和豆甾醇-3-O...  相似文献   

4.
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对石油醚层通过荧光检测法测定胰脂肪酶抑制活性,通过96微孔板法测定不同来源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从刺玫果果肉石油醚层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十九烷(1)、α-生育酚(2)、邻苯二甲酸二乙酯(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β-谷甾醇(5)、α-香树脂醇(6)、乌苏醇(7)、白桦脂醇(8)、白桦脂酸(9)、19α-羟基乌苏酸(10)、胡萝卜苷(11)和麦芽糖(12)。化合物1~3、6~7和12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石油醚层对胰脂肪酶和酵母菌来源的α-葡萄糖苷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萹蓄Polygonum aviculare L.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抑菌活性和化学成分。采用打孔法进行抑菌活性实验,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萹蓄乙酸乙酯部位对五种试验菌均显示一定的抑菌活性,并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甲酯(1)、β-胡萝卜甙(2)、山柰酚(3)、槲皮素(4)、没食子酸(5)、萹蓄苷(6)、槲皮苷(7)、myricetin 3-O-(3'-O-galloyl)-rhamnopyranoside(8)、杨梅树皮苷(9)、胡桃宁(10)。其中化合物1和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为首次从蓼科蓼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从莲座蓟(Cirsium Esculentum C.A.Mey)植物的根及根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5,7-二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2)、刺槐素(3)、β-胡萝卜苷(4)、蒙花苷(5)、绿原酸(6)。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从茎花葱臭木种子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理化与波谱分析鉴定为β-谷甾醇(1)、没食子酸乙酯(2)、胡萝卜苷(3)、1-O-β-D-吡喃葡萄糖基-(2S,3S,4R,8Z)-2-N-(2 ′-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十八二氧鞘氨-8-烯(4)和2,3,2″,3″-四氢穗花杉双黄酮(5).这5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5进行细胞毒活性测试,没有显示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8.
对中华青牛胆(Tinospora sinensi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其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反式丁香苷(1)、3'-去甲基-连翘苷(2)、半萜苷(3)、香草醛(4)、胡萝卜苷(5)、β-谷甾醇(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齿瓣石斛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反复柱层析、纯化,从齿瓣石斛的茎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新甘草苷(1)、3,5-二羟基黄酮-7-O-葡萄糖醛酸苷(2)、芦丁(3)、芹菜素-7-O-芸香糖苷(4)、芹菜素-7-O-葡萄糖苷(5)、β-胡萝卜苷(6)和β-谷甾醇(7)。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齿瓣石斛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从黔产昆明山海棠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并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对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利用NMR,MS等现代波谱技术以及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并结合参考文献分别鉴定为3-O-乙酰基齐墩果酸(1),雷酚萜(2),3-氧代齐墩果酸(3),β-谷甾醇(4),木栓酮(5),β-谷甾醇棕榈酸酯(6),雷公藤红素(7),大黄素(8),雷公藤内酯甲(9),雷藤二萜醌B(10),ent-kauran-16β,19-diol(11)。抑菌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3、7和8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MIC值为2~16μg·mL-1。其中,化合物6、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为首次从雷公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且首次发现了化合物3、7对绿脓杆菌和青枯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硅胶柱层析、纯化,从大苞鞘石斛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钩状石斛素(1)、愉悦石斛素(2)、4',5,7-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烷酮(3)、β-胡萝卜苷(4)和β-谷甾醇(5).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大苞鞘石斛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运用硅胶和凝胶色谱等天然产物分离技术从红背山麻杆根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结合各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包括6个三萜类成分鲨烯(1)、乙酰基木油醇酸(2)、木栓酮(3)、3-乙酰氧基-12-齐墩果烯-28-酸甲酯(4)、马斯里酸(5)、马斯里酸甲酯(6)和3个甾醇成分β-谷甾醇(7)、β-谷甾醇-3-O-硬脂酸酯(8)、豆甾-4-烯-3,6-二酮(9)。化合物2、3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以体外酶学方法测定化合物PTP1B抑制活性,化合物2、5、6和8具有PTP1B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3.
蓝桉果实中的脂溶性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Labill.)果实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分离鉴定出6个化合物,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结构鉴定为:5-羟基-4′,7-二甲氧基-6-甲基黄酮(1)、blumenol A(2)、蓝桉醇(3)、绿花白千层醇(4)、β-谷甾醇(5)、二十二烷酸(6),其中化合物1~4和化合物6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首次从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中药天冬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从中药天冬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化学和波谱方法将其结构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正-三十二碳酸(3),棕榈酸(4),9-二十七碳烯(5),菝葜皂苷元(6),薯蓣皂苷元(7),菝葜皂苷元-3-O-[α-L-鼠李吡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苷(8),除β-谷甾醇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体外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8具有抗真菌活性和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5.
分离鉴定爵床科观音草属植物山蓝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方法对山蓝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红外、质谱、核磁共振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八醇(1),硬脂酸(2),β-谷甾醇(3),豆甾醇(4),棕榈酸(5),月桂酸(6),尿囊素(7),棕榈醇(8),芝麻素(9),齐墩果酸(10),β-胡萝卜苷(11),尿嘧啶(12),腺嘌呤(13),十八烷基葡萄糖苷(14),柠檬酸(15)。除β-谷甾醇,豆甾醇和β-胡萝卜苷外,其余1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采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从盐地碱蓬乙醇提取液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没食子酸(3)、槲皮素(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5)和苯甲醇-β-D-吡喃糖苷(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碱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从北美盐角草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运用波谱手段分别鉴定为东莨菪内酯(1),杜松脑(2),金丝桃苷(3),槲皮素(4),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5)和β-谷甾醇(6)。其中,化合物1和2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4和6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8.
从覆盆子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7α-羟基-3β-谷甾醇(2)、胡萝卜苷(3)、熊果酸(4)、对羟基苯乙酸(5)、水杨酸(6)、腺苷(7)、1-氧-1,2-二氢异喹啉-4-羧酸(8)、香橙素(9)、金丝桃苷(10)、ligballinol(11)、阿魏酸二十六醇酯(12)、香豆酸二十四醇酯(13)。化合物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7、9、12、13为首次从悬钩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从覆盆子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7α-羟基-3β-谷甾醇(2)、胡萝卜苷(3)、熊果酸(4)、对羟基苯乙酸(5)、水杨酸(6)、腺苷(7)、1-氧-1,2-二氢异喹啉-4-羧酸(8)、香橙素(9)、金丝桃苷(10)、ligballinol(11)、阿魏酸二十六醇酯(12)、香豆酸二十四醇酯(13)。化合物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7、9、12、13为首次从悬钩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孑遗植物桫椤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甲醇浸泡提取,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分离的方法研究桫椤叶的化学成分,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分别为牡荆素(vitexin)(1)、异荭草素(isorientin)(2)、芹菜素(apigenin)(3)、木犀草素(luteolin)(4)、diploterol(5)、胡萝卜苷(daucosterol)(6)、β-谷甾醇(β-sitosterol)(7).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在桫椤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