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鹏  习丙文  陈凯  谢骏 《水生生物学报》2017,41(6):1251-1256
在洞庭湖岳阳地区开展鱼类寄生虫调查中,发现一种寄生于鲤Cyprinus carpio L.肠道的黏孢子虫。该黏孢子虫的孢囊呈白色,椭圆形,大小为(1.0±0.2) mm (0.8—1.2 mm)。成熟孢子具有壳瓣,壳面观近似圆形,后端有4—6个“V”形褶皱;缝面观呈纺锤形,缝脊直而粗;孢质均匀,含有一个嗜碘泡;孢子长(9.8±0.6) μm (9.6—10.0 μm),孢子宽(8.2±0.3) μm (8.0—8.5μm),孢子厚(7.3±0.1) μm (7.0—7.5 μm);2个极囊梨形,位于孢子顶端,大小相等,呈“八”字形;极囊长(4.4±0.4) μm (3.8—5.1 μm),宽(2.7±0.2) μm (2.2—3.2 μm),极丝4—5圈。该黏孢子虫与肠膜碘泡虫、丑陋圆形碘泡形态特征非常相似,但其极囊/孢子小于1/2;与文献已报道的鲤肠道寄生北京碘泡虫和鲤肠碘泡虫相比较,其在孢子形态、孢子和极囊大小方面分别存在明显差异。基于该黏孢子虫18S rDNA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KY203795)比对分析,该黏孢子虫与山东碘泡虫相似率最高,仅为96%。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该黏孢子虫与山东碘泡虫、倪李碘泡虫、住心碘泡虫、Myxobolus encephalicus、Sphaerospora molnari、多涅茨尾孢虫和Henneguya zikaweiensis聚为独立分支,和其他已报道的黏孢子虫亲缘关系较远。综合形态学和18S rDNA基因序列数据,文章报道的鲤肠道寄生黏孢子虫为碘泡虫属一新物种,将其命名为岳阳碘泡虫。  相似文献   

2.
圆形碘泡虫免疫原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间接红细胞血凝试验结果表明,自然感染圆形泡虫的鲫鱼血清中存在循环抗体,并且感染强度与抗体水平不相关。以圆形碘泡虫孢子的可溶性蛋白为抗原,制备多抗。ELISA和IFAT试验表明,不同发育时期的圆形碘泡虫存在共同抗原,并且粘孢子虫具有属特异性抗原。圆形碘泡虫的抗原成分主要集中在早体后部的一特异位点及四周的早壁上,两个极囊无抗原成分;而 营养体的抗原成分存在于整个虫体。关碘泡虫与兔抗圆形碘泡虫抗体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1996年10月份,从来自本所关桥试验场的异育银鲫肝脏和腹腔中发现一种碘泡虫,,经鉴定,是碘泡虫属的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病学研究室。关侨碘泡虫,新种冲。bolusguanq。oens。Sp.n0V.(图)寄生与客生部位异育银鲫Allogynoge。tiesibercrucla  相似文献   

4.
研究基于形态和分子信息重描述了寄生于嘉陵江重庆段鲫(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鳃部和胆囊的尖形碘泡虫(Myxobolus acutus Wu and Chen, 1987),并获得了该虫体的18S rDNA和ITS1 rDNA序列。尖形碘泡虫成熟孢子壳面观呈梨形,前端稍尖,后端钝圆,缝面观呈宽纺锤形。孢子长(13.6±0.9)μm [(11.4—15.3)μm],宽(10.2±0.9)μm [(7.5—12.8)μm],厚(7.6±0.6)μm [(6.9—8.3)μm]。两梨形极囊开口处紧靠并位于孢子前端,极囊大小不等,大极囊长(6.2±0.4)μm [(5.1—7.5)μm],宽(3.8±0.4)μm [(2.8—4.7)μm],极丝盘绕5—8圈,小极囊长(2.7±0.4)μm [(1.7—3.7)μm],宽(1.4±0.2)μm [(0.9—1.9)μm],极丝盘绕2—3圈。基于18S rDNA为分子标记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尖形碘泡虫与中华单极虫(Thelohanellus sinensis)有最近的亲缘关系,两物种形成的进化支与贝壳碘泡虫(M. mu...  相似文献   

5.
葡萄碘泡虫Myxobolus acinosus Nie & Li, 1973、似葡萄碘泡虫Myxobolus pseudoacinosus Guo, et al., 2018和茄形碘泡虫Myxobolus toyamai Kudo, 1917形态非常相似, 有着共同的宿主和相同的寄生部位, 是病原鉴定中容易混淆的种。文章基于形态学和18S rRNA基因信息对三者进行了鉴别和分子系统学研究。成熟孢子形态特征的比较分析显示, 三者形态存在显著差异。葡萄碘泡虫与似葡萄碘泡虫18S rDNA序列相似度为98.4—98.8%, 遗传距离为0.013—0.020; 葡萄碘泡虫与茄形碘泡虫18S rDNA序列相似度为96.1—97.2%, 遗传距离为0.038—0.042; 似葡萄碘泡虫和茄形碘泡虫18S rDNA序列相似度为96.4—97.6%, 遗传距离为0.033—0.040。18S rDNA序列比对显示, 葡萄碘泡虫含有15个关键变异位点, 可将该虫与似葡萄碘泡虫和茄形碘泡虫区分; 似葡萄碘泡虫含有5个关键变异位点, 可将该虫与葡萄碘泡虫和茄形碘泡虫区分; 茄形碘泡虫含有33个关键变异位点可将该虫与葡萄碘泡虫和似葡萄碘泡虫区分。18S rRNA二级结构V4区的E23-2构型可将葡萄碘泡虫与似葡萄碘泡虫和茄形碘泡虫区分, 而V7区的H43构型可将茄形碘泡虫与葡萄碘泡虫和似葡萄碘泡虫区分。以上表明, 三者无论在形态上还是在遗传上均具有独立物种的特征。系统发育分析显示, 葡萄碘泡虫、似葡萄碘泡虫和茄形碘泡虫为系统树中分化较晚的一支。  相似文献   

6.
研究基于形态特征和18S rDNA序列相似度、遗传距离、变异位点、GC含量和系统发育比较分析,对采自河南龙湖的寄生于异育银鲫鳃部的一种黏孢子虫以及相似性极高且易混淆的黏孢子虫种类(洪湖碘泡 Myxobolus honghuensis Liu,et al. 2012、瓶囊碘泡虫Myxobolus ampullicapsulatus Zhao,et al. 2008、咽碘泡虫Myxobolus pharynae Lu,et al. 2012和吴李碘泡虫Myxobolus wulii (Wu Li,1986) 进行了系统的鉴别研究。研究结果显示: 河南龙湖异育银鲫鳃部所检获的黏孢子虫为洪湖碘泡虫,该种群对所寄生的异育银鲫未造成疾病症状; 咽碘泡虫与洪湖碘泡虫各种群在形态上极相似,两者间18S rDNA序列相似度为99%-100%,遗传距离为0-0.0013,GC含量均为44.31%,变异位点为2个,表明咽碘泡虫与洪湖碘泡虫应为同一物种。  相似文献   

7.
圆形碘泡虫孢子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寄生于鲫的圆形碘泡虫的孢子发生过程中,最早可认识阶段的营养体是一个单核原初细胞,原初细胞通过分裂直接在细胞内产生生殖细胞,形成一个细胞包围另一个细胞的状态,在以后的过程中,包围细胞不再分裂,生殖细胞进行一系列的分裂,形成双孢子型泛孢子母细胞.生殖细胞分化成10个细胞,形成二个产孢子单元,每个产孢子单元由5个细胞组成,两个壳瓣原细胞位于两边包围着两个极囊原细胞和一个双核孢子质细胞,最后形成两个孢子.    相似文献   

8.
洪湖碘泡虫(Myxobolus honghuensis)引起的鲫“喉孢子虫病”严重危害我国异育银鲫养殖。病原丰度是决定病害发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建立洪湖碘泡虫的定量检测方法, 不仅可用于异育银鲫“喉孢子虫病”的早期诊断, 也可应用于养殖系统中洪湖碘泡虫的定量监测, 为该病的暴发风险预警及防控措施的效果评价提供技术手段。研究根据洪湖碘泡虫的ITS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HHF/R, 建立了洪湖碘泡虫的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重复性及应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 该方法能特异性检测出洪湖碘泡虫, 而与多涅茨尾孢虫、倪李碘泡虫、普洛宁碘泡虫、吴李碘泡虫之间无交叉反应; 最低检测限为3.02×101copies/μL, 灵敏性较常规PCR高出1000倍; 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应用该方法可定量检出洪湖碘泡虫全生活史阶段, 包括鱼体内移行发育的前孢子阶段及养殖系统环境, 如池塘水样及底泥样品中分布的洪湖碘泡虫。因此, 所建立的洪湖碘泡虫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稳定, 可应用于异育银鲫全养殖阶段洪湖碘泡虫的定性、定量监测。  相似文献   

9.
海城碘泡虫原始描述中形态数据较为简单,且存在多个宿主及寄生部位,其有效性有待确定。利用现行主流的黏孢子虫形态特征和基因标记系统分析相结合的分类学方法,对采自太湖棒花鱼鳃丝的海城碘泡虫进行了补充描述。该碘泡虫孢囊呈白色,圆形,大小为(0.6—1.1) mm。成熟孢子正面观近似椭圆形,上端稍尖,侧面观呈纺锤型,孢子长(10.8±0.7) μm (10.1—11.5 μm),孢子宽:(8.1±0.5) μm (7.5—9.0 μm),孢子厚:(5.7±0.4) μm (5.2—9.0 μm);两极囊呈梨形,大小存在细微差别,极囊顶端存在突起,大极囊长:(4.7±0.5) μm (4.8—6.7 μm),宽:(2.5±0.2) μm (3.2—4.3 μm),小极囊长:(4.4±0.2) μm (4.1—4.8 μm),宽:(2.2±0.1) μm (2.0—2.5 μm);极丝盘绕4—5圈。基于18S r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KY965936)比对分析,该碘泡虫与放射孢子虫Hexactinomyxon type 2相似率最高,为97%。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碘泡虫与Hexactinomyxon type 2、Hexactinomyxon type 1、Hexactinomyxon type SH-2006、Myxobolus pfeifferi、Myxobolus caudatus和Myxobolus squamae聚为独立分支,和其他已报道的黏孢子虫亲缘关系较远。研究在补充了海城碘泡虫形态学、基因标记序列信息基础上,推断了该虫生活史。  相似文献   

10.
瓶囊碘泡虫成熟孢子的显微及亚显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光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瓶囊碘泡虫Myxobolus ampullicapsulatus Zhao et al.,2008成熟孢子由孢壳、极囊和孢质3部分组成.其孢子壳面观呈梨形,缝面观呈凸透镜形,囊间突明显;2片孢壳厚而均匀且表面凹凸不平.极囊瓶形,位于孢子前端,约占整个孢子长度的2/3;极囊壁由"暗-明"2部分组成;极丝呈双"S"形缠绕并沿极囊纵轴逆时针向上螺旋8~11圈.孢质均匀而稠密,近球形的2个胚核大小不一;孢质中除了可观察到丰富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嗜碘泡等细胞器及脂滴等泡状结构外,还可于孢质中观察到有一些数目不等的球状电子致密物质,其中2个分布于极囊周围.  相似文献   

11.
饼形碘泡虫在草鱼苗体内发育各阶段的显微及超微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饼形碘泡虫是一种引起草鱼苗肠道疾病的病原体,主要寄生在草鱼苗前肠的绒毛固有膜内。通过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在不同日龄的病鱼组织中可见到单核营养体,核分裂,多核营养体及孢质分割的单产孢体或双产孢体,极囊形成,孢壳组合及孢囊产生等过程。在27-30℃的水温中,该寄生虫在鱼体内发育成熟需要12-15天。透射电镜观察到成熟孢子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糖原体,近极囊处各有一个略呈三角形的核,两个黑色的圆形体。极囊内极丝为4-5圈。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孢子的缝脊较凸出,每办孢壳各有一极丝孔。从裂开的孢子里还见到细胞质。  相似文献   

12.
鲢疯狂病病原体鲢碘泡虫营养体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鲢碘泡虫营养体的超微结构。叙述了两层结构的原生质膜,外质中的胞饮管道,各种长短的分枝管道、芽体和泡状体,双层核膜具有核孔,在胞饮管道的内层,有很多线粒体、高尔基器、内质网、溶酶体、核糖体、脂粒及各种大小和作用未明的颗粒、微丝等等,但未见中心粒。  相似文献   

13.
自1982年以来,作者在长江中下游进行类寄生虫区系调查时,收集了一定数量的粘孢子虫标本。在鉴定这些标本时发现,寄生在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Richardson)和黄Hypseleotris swinhonis(Gnther)的两种粘孢子虫,均系科学上的新物种。现报道如下。所有度量大小均以μm为单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病学研究室。1宜都足孢虫新种 Podospora yiduensis sp.nov.(图) 寄生:赤眼蹲Squaliobarbus …  相似文献   

14.
粘抱子虫和球虫在发育过程中都是以单个的变形虫状的滋养体侵人寄主的组织细胞,各自发育成熟的,在同一包囊内发育的不同时期及发生变异的个体是常见的,但两种不同亚纲的种类在同一营养体内发育成熟的情况,从未有过报道。作者于1986年11月和1991年8月先后两次在河北省张家口地区下花园水产良种试验站进行鱼病调查时,在鲤(CyprinuscarpioLinnaeus)肠道内发现异型碘泡虫和文荣球虫共栖在同一个营养体内发育,现报道于后。】.材料与方法解剖10尾鲤,鱼体全长9.0一门.scm,高2.5—3.ocm,重65—110g。病原体的检查按文献进行[‘]…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中游长吻鮠、蛇鮈寄生粘孢子虫感染率的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寄生长吻鮠上的粘孢子虫有3种:巨囊两极虫和四极虫一种,寄生在胆囊中,碘泡虫一种寄生在肾脏中;寄生蛇鮈上的粘孢子虫有2种:湖北碘泡虫,寄生在脑、鳃、肾、体腔、肠,主要寄生在脑,楚克拉虫一种,寄生在胆囊中。2.粘孢子虫对长吻鮠、蛇鮈的感染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对长吻鮠的感染率最高值出现在6月(95%),最低值出现在2月(43%),年平均值为65%;湖北碘泡虫对蛇鮈的总感染率最高值出现在12—2月(63—67%),其次在8月(58%),春秋两季感染率较低(36—44%),年平均值为51%。3.总感染率(IR)与鱼体全长(TL)的关系:长吻鮠IR=0.956-0.009TL;蛇鮈IR=-2.0678+0.3838(TL)-0.0136(TL)2,8厘米以下的蛇鮈未发现感染。4.粘孢子虫的感染率与长吻鮠、蛇鮈的性别无关。5.感染粘孢子虫的长吻鮠,肥满度下降不大(0.04),感染粘孢子虫的蛇鮈,肥满度下降0.12,体重平均下降12.4%。6.长吻鮠中寄生粘孢子虫的总感染率(IR)与长江中游水温(T℃)呈显著正相关,二者关系可用下式描述:IR=0.3129+0.0192(T℃)。蛇鮈寄生粘孢子虫的总感染率(IR)与水温(T℃)之间的关系呈一反抛物线型、两者关系可用下式描述 IR=1.1228-0.073777T+0.001795T2    相似文献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