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重点介绍了蝗虫痘病毒、蝗虫微孢子虫、蝗噬虫霉、绿僵菌、白僵菌、米曲霉等的生物学特性、侵染机制、流行病学和应用潜力。蝗虫痘病毒和蝗噬虫霉分别由于生产成本过高和分生孢子在离体条件下存活时间过短而难以开发应用;蝗虫微孢子虫和绿僵菌已广泛应用到蝗灾治理中,有关绿僵菌致病机理的研究最深入全面;白僵菌也已成功应用到蝗灾治理中;介绍了一种新病原——米曲霉对飞蝗的毒力以及产孢量和耐热性等生物学特性。最后,提出蝗虫新病原微生物资源的开发、提高生产工艺水平、研发新的制剂和延长储存时间等是今后蝗虫微生物农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昆虫病原微生物对其寄主行为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病原微生物是调控昆虫种群数量动态的重要因子,其作为生物防治害虫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昆虫病原物往往通过调控其寄主行为来提高自身的适应性,而有些寄主行为的改变却是其应对病原物侵染的免疫反应。发烧行为被证明可抑制病原增殖并延长寄主死亡;取食行为变化影响病原物或寄主的适应性;繁殖行为主要表现在产卵力、交配行为和性信息素等方面的变化;社会性行为改变对整个社会群体的适应性或病原物传播有影响;病原物所引起的寄主防卫和群集能力下降被认为对病原传播不利;病虫趋光和趋地行为、顶峰行为和活体寄主传病行为等被认为是病原物操纵的有利于病原微生物扩散和传播的行为。明确昆虫病原物调控其寄主行为的策略和机制对于寻找到新的害虫防治方法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昆虫病原微生物是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但其防治效果不稳定、速效性差、自然流行慢,因此探索增强昆虫病原生物流行技术是提升其防治效果的重要手段。自传播技术利用昆虫自身传播病原微生物以控制害虫种群数量,该技术提高了昆虫病原微生物在田间的传播效率和精准防控效果,是目前害虫防治具有开发潜力的技术之一。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关于结合信息物质的昆虫病原微生物自传播技术研究进展,系统介绍了自传播技术的原理、昆虫病原微生物类群、防治对象和装置等,并对该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提高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控害虫效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昆虫病原线虫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昆虫病原线虫 (entomopathogenicnematodes)是本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潜能的生物防治因子[1] 。它具有寄主范围广、能主动寻找寄主、对人畜及环境安全无毒 ,并能人工大量培养等优点。因此 ,在农药污染日益严重、害虫抗药性发展迅速的今天 ,昆虫病原线虫已成为可持续发展农业的迫切需要 ,受到国际生防领域的重视。特别是斯氏科线虫和小杆科线虫 ,已成为当前国际生防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简要概述了线虫的生物学特性、分类及致病机理等方面的研究 ,并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昆虫病原线虫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1… 相似文献
5.
6.
7.
昆虫几丁质酶及其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丁质是昆虫重要的结构性组分,在昆虫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都需要一定量的几丁质来维持其代谢平衡.昆虫几丁质酶可以降解昆虫体壁和围食膜中的几丁质,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杀虫剂在害虫防治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对昆虫几丁质酶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已克隆到了30余种昆虫几丁质酶,并应用于转基因作物和基因工程微生物中,对害虫具有一定... 相似文献
8.
昆虫抗菌肽对病原微生物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在诱导和非诱导情况下,昆虫能产生各种类型的具有体液免疫功能的小分子物质-抗菌肽,参与机体对入侵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应答反应,构成了机体独特的免疫系统和免疫机制。这类抗菌肽或抗菌蛋白也存在于其它动物。研究表明,抗菌肽对细菌、真菌、病毒和原虫都具有作用,甚至对癌细胞也具有杀伤作用。随着抗菌肽家族的不断扩大,其结构研究的深入,相继提出了一些崭新的杀菌方式和作用机制。本文从目前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入手,分析各抗菌肽的作用特点、杀菌作用模式,展望了基因工程及临床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人类的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包括环境污染与害虫暴发失控等, 对策应是人类谋求与自然协调共存。人类必须学会既要和众多的非生命物又要和数千万种生物包括100多万种昆虫协调共存。天敌昆虫是大害虫的克星; 人类赖以生存的经济植物是由昆虫传播花粉的; 昆虫是人类的美味佳肴和医病良药; 有些昆虫是重要工业原料。所以人类要锐意合理利用昆虫资源。对于农林害虫要尽可能谋求自然控制; 提倡利用植物的抗害性、利用害虫的天敌、利用昆虫生长调节剂、种间信息物质、昆虫辐射不育技术控制害虫。尽量利用植物性杀虫剂控制害虫。尽量采用不杀伤或少杀伤天敌、不污染环境的化学杀虫剂或方法防治害虫。我国创造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利用农业技术防治害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16.
对农业害虫测报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害虫预测预报是防治害虫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解放后,我国农业害虫测报工作从无到有地有了很大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55年前是测报工作的初建时期,测报对象限于稻螟(Tryporyza incertellus)、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棉蚜(Aphisgossypi)等少数病虫害,测报工作由几个科研单位及农业院校兼顾,测报项目主要是以生 相似文献
17.
中国林木害虫寄生蜂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林木害虫寄生蜂资源调查、主要种类生物学、生态学、生理生化、人工繁殖及利用等方面综述了我国林木害虫寄生蜂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松毛虫赤眼蜂、管氏肿腿蜂、花角蚜小蜂、平腹小蜂及白蛾周氏啮小蜂等的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的栖境生态位与捕食作用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文进行了稻田捕食性天敌与稻飞虱的栖境生态位调查,并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添加试验法和排除试验法研究了?物种的栖境生态位与各天敌捕食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5种灭敌与2种害虫共存系统中,天敌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捕食量的正主效应大小依次为: 粽管巢蛛 Clubiona aponicola、青翅蚁形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前齿肖蛸Tetragnatha praedonia、食虫沟瘤蛛 Ummeliata insecticeps,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的负主效应值最大(随狼蛛密度增大捕食量下降);对稻纵卷叶螟Cnaphlocrcis medinalis Guenee捕食量正主效应大小依次为: 粽管巢蛛、肖蛸、青翅蚁形隐翊虫。多物种共存系统中,狼蛛、微蛛、跳蛛主要捕食飞虱;肖蛸主要捕食稻纵卷叶螟;管巢蛛对两种害虫均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这与各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值相一致。当飞虱密度在每穴10一30头时,多物种共存系统优良的生物序是拟水狼蛛、食虫瘤胸蛛、青翅蚁形隐翅虫各为l头,棕管巢蛛2头,此时天敌的控制作用最大。添加法和排除法试验结果表明在具-定数量的多物种共存系统中,再增加天敌密度不一定能增加猎物的被捕食数,其直接的生物学原因是种间种内干扰(包括种间种内残杀) 相似文献
19.
虫霉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虫霉是一群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它们具有显著的流行病潜力和适度的寄主专化性,是生物防治中正在开发的重要资源。虫霉目(Entomophthorales)分类一直较乱,本文介绍了目前较流行的新巴氏分类系统。在虫霉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上,人们一直在试用不同的田间应用方式。虫霉的培养和生产过去被认为很难,但近10年来进展较大,少数已可工业生产。我国虫霉研究起步较晚,最近在弗氏三孢霉(Triplosporium fresenii)的培养方面取得突破。虫霉的休眠孢子、分生孢子和菌丝皆可生产,各具利弊。除2种耳霉及一种蛙粪霉外,尚未发现其它虫霉在人和哺乳动物安全性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