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褐云玛瑙螺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是我国个体最大的陆生贝类之一,个体重可达180—190克。两广一带俗称东风螺、菜螺,繁殖力强、成长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其他微量元素等。目前,有些地方收购加工成食品畅销国外,深受欢迎。国内主要广泛用此做家畜、家禽的动物性蛋白饲料。近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从其消化液中提取蜗牛酶,应用于细胞学、遗传学等研究,从而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在两广一带俗称东风螺、花螺或菜螺,是我国南方的一种体形较大,分布很广的陆栖贝类。它的肉体供食用,亦可作家禽以及鱼虾类的饲料,贝壳能加工成合成饲料或农肥。从它的消化液中,还可提取蜗牛酶,用于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由于它的利用价值很广泛,目前在福建和广东等地,已着手进行人工养殖,以满足国内和出口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褐云玛瑙螺在我国的适生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世界上重要的有害生物-褐云玛瑙螺在我国的适生性。结果表明,该螺的致互最低和最高温度,发育起点温度,世代有效积浊分别为:0.2,41.2,12.0℃和2422.6日度。在此基础上,综合应用越冬越夏界限,有效积温法则和生物相似距方法,用QUICK BASIC计算机语言建立了褐云玛瑙螺在我国的适生性区划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4.
为开辟家畜、家禽的动物性蛋白饲料的来源,开展褐云玛瑙螺的人工养殖已提到日程上来。饲养褐云玛瑙螺要圈起来养,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生化物质循环(如图),既可综合利用,又可减少对作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外来物种褐云玛瑙螺(非洲大蜗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 Ferussac,1822),又称非洲大蜗牛.原产于东非沿岸桑给巴尔、奔巴岛一带。据报道,现已知全世界玛瑙螺科Achatinidae共计有23属和亚属,其中玛瑙螺属Achatina有80种和亚种,在我国仅此1种.主要分布于我国福建南部、珠江三角洲、雷州半岛、海南岛、广西南部及云南南部等地区。这一外来物种给当地农业、园艺等经济作物造成很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 Férussac)的形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褐云玛瑙螺属于肺螺目(Pulmonata)、柄眼亚目(Stylommatophora)的玛瑙螺科(Acha-tinidae);亦有称之为非洲蜗牛者,是我国南方的一种体形较大而分布又普遍的陆棲贝类。在广东、福建一带,尤以广东的宝安、海南岛的琼山县仓头、海口市的五公祠等地为多,几乎遍野皆是;广州市的东山及河南近郊亦容易找到。当地面干燥时,常攀登于树上或隐匿于阴蔽的草丛及洞穴里面;当天气暖和地面潮湿时,便出来活动;根据在实验室内观察,以  相似文献   

7.
褐云玛瑙螺蛋白腺中糖蛋白分离纯化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云玛瑙螺蛋白腺用pH7.2的PBS提取,50%饱和度的过硫酸铵沉淀,Sephadex G-150凝胶过滤,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表明:1.蛋白腺50%级分的蛋白质呈六条带,并证明其中五条为糖蛋白。2.比较了两种葡聚糖凝胶的分离效果及四种洗脱液的洗脱效果,其中Sephadex G-150,1号洗脱液分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实验室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以麦麸、玉米面粉及鸭跖草为饲料对褐云玛瑙螺进行室内饲养。实验表明:在温度26℃,相对湿度80 ̄90%的条件下,每个成螺平均产卵234.4粒;卵孵化率为90.72%;幼螺成活率为94.3%;从初孵幼螺长至体重为35.6g的成螺需196天/26℃,173天/28℃;从2克重的幼螺长至35.6克重的成螺,每个螺平均累积取食混合饲料229.7g。饲养密度会影响螺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定量测定了褐云玛瑙螺螺肉的营养成分,分析评价了肉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它是一种蛋白质含量很高的食用动物。  相似文献   

10.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褐云玛瑙螺胚胎发育不同时间的酯酶(EST)同工酶。实验结果表明,在25℃控温条件下胚胎发育早期EST同工酶谱带显示较弱;到初孵幼螺前的整个发育阶段的EST同工酶谱带呈逐渐递增趋势;初孵幼螺EST同工酶谱带增多。两种不同温度(在30℃控温条件下进行了胚胎发育三个不同时间的EST同工酶分析)下胚胎发育至8小时的EST 同工酶谱带差异显著。初孵幼螺前24小时的胚胎发育ES  相似文献   

11.
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 Ferussac)又名花螺,为华南地区危害农作物的一种陆栖贝类。关于它的繁殖习性及其胚后发育问题的研究尚缺乏。作者近年来在从事褐云玛瑙螺的生态研究过程中,注意观察了它的繁殖习性及其胚后发育时外壳的变化,除在野外现场观察外,并采集标本回室内从事生殖器官、螺体测量及室内饲养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导如后。 一、繁殖习性的观察 在广州地区褐云玛瑙螺的  相似文献   

12.
对于褐云玛瑙螺的形态及某些器官的机能,梁羡园(1959)曾进行过研究。但是对于褐云玛瑙螺的受精位置问题,还存在不同的意见。梁羡园认为褐云玛瑙螺的受精位置十分可能是在蛋白腺基部的盲囊形受精室内,同时提出还需今后进一步的探讨。张、齐钟彦(1961)在贝类学纲要一书中,引述了梁羡园的意见。江静波(1959)在解剖褐云玛瑙螺时发现两性管上有一囊,囊中充满了精子。有时在输卵管内充满许多有壳的卵子(就是说这些卵子已受精),同时在两性管上的囊内也充满了精子。这些精子很可能是来自另一个螺体,认为受精作用应是在两性管上的囊内进行。因此,称这囊为受精囊。我们认为,在这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既可给教师参考解决教学上在这方面的疑难问题,更可为褐云玛瑙螺生殖发育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实验室内观察了4种入侵植物水提取液对褐云玛瑙蜗牛成体和幼体的触杀及抑制蜗牛卵发育效果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以1.0 g/mL薇甘菊和南美蟛蜞菊水提取液对蜗牛喷杀处理, 对蜗牛触杀的有效时间分别为82 h和118 h;马樱丹触杀蜗牛的致死时间和有效时间最慢,4种入侵植物水提取液对成体褐云玛瑙蜗牛触杀效果强弱顺序为:薇甘菊 > 南美蟛蜞菊 > 五爪金龙 > 马缨丹。(2)1.0 g/mL 的4种入侵植物水取液对幼体蜗牛触杀的有效时间比成体蜗牛缩短2倍以上,幼体蜗牛个体死亡数量呈急剧增加趋势, 而成体蜗牛个体死亡数量呈相对平缓的增加趋势。(3)1.0、1.5 g/mL及2.0 g/mL薇甘菊水提取液对成体蜗牛触杀效果差异显著(P < 0.05)。以2.0 g/mL薇甘菊水提取液触杀蜗牛的有效时间最短, 与10%的四聚乙醛处理组相当, 为78 h, 显著少于1.5 g/mL的96 h和1.0 g /mL 的130 h。(4)褐云玛瑙蜗牛卵发育对1.0 g/mL 的4种入侵植物水提取液的干扰表现更为敏感。1.0 g/mL的薇甘菊水提取液抑制蜗牛卵发育的效果最好, 抑制率达81.67%,且与其它处理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 < 0.05)。而1.0 g/mL的马缨丹提取液优于五爪金龙提取液对褐云玛瑙蜗牛卵的抑制效果则表明入侵植物内源次生成分对不同发育时期的动物的防控效果存在差异。1.0 g/mL入侵植物水提取液各处理组对褐云玛瑙蜗牛卵发育抑制效果由强至弱的顺序为:薇甘菊 > 南美蟛蜞菊 > 马缨丹 > 五爪金龙。总之, 4种入侵植物对褐云玛瑙蜗牛成体、幼体和卵均具有较好的触杀与抑制作用, 利用入侵植物防控入侵动物, 以害制害, 化害为利, 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环境友好型生物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褐带环口螺齿舌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褐 环田螺的齿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褐带环口螺齿舌带上每一横列有7枚舌齿,即中央齿1枚,侧齿4枚,缘齿2枚,侧齿和缘齿分别对称地排列于中央齿两侧,其齿舌公式为1.2.1.2.1。  相似文献   

15.
研究湖螺(Viviparus quadratus Benson)的生态,主要是为了养鱼业生产上的需要而进行的。湖螺是太湖流域等地区重要鱼饲料之一,随着渔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相应的也要求鱼饲料的不断增殖,能供应不缺。根据浙江省最近几年来嘉兴、吴兴地区的螺类生产情况,产量是逐年在下降的,耙螺专业渔民也反映说螺蛳越耙越少了,所以青鱼饲料供应就相当紧张,往往为了购买螺蛳而远途奔波。有时还是买不到。因之如何提高螺类(主要是湖螺)的产量,就成为要认真解决的问题之一了。要使湖螺产量提高,就必须先了解湖螺的生  相似文献   

16.
褐头山雀(Parus montanus baicalensis Swinhoe)是重要森林益鸟,数量较多,分布亦较广。关于它的繁殖生态和食性等方面的研究,国外有过零星报道,国内几属空白。鉴于此,笔者于1963—1965年,在长白山北坡12个工作点,跨4个垂直植被带,按阶段进行了近乎年生活史的调查;1979年6—9月,在某些方面又做了一些补充观察。 工作方法 数量是采用线路统计法;对其产卵、孵化及雏鸟生长发育的观察,是创用在洞口下方适宜位置开“活窗”法;对于换羽的研究,是采取在换羽期,逐日猎获标本检查法;对于食性的研究,是采用野外直接观察和剖胃分析法。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科学工作者为充分发挥土地最佳经济效益,正在致力于把各种养殖业与种植业进行综合培植,并获得较好的试验效果。为探索发挥池塘水体的生产力,自1987年开始我们以革胡子鲶(Clarias leather)、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福寿螺(Ampullarum crossean)为试验材料。连续两年进行了鲶、草、螺人工生态群落的效益研究。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肝吸虫第一中间宿主纹沼螺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纹沼螺(papafossarulus striatulus)是辽宁省的肝吸虫的重要中间宿主,我们从1978年3月至1979年10月(除冬季结冻期外),每月上、中、下旬通过现场和实验室相结合的方法,对纹沼螺的交配,产卵,螺卵的发育,幼螺的生长及越冬等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和实验。  相似文献   

19.
我国森林土壤中苏云金芽孢杆生态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我国8个森林立地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高原亚热带、热带)所属的13个自然保护区,采集了0-5cm土层林下土壤样品384个,测定了土壤pH、水分和养分,从中分离观察芽孢杆菌菌落1873个,分离出苏云金芽孢杆菌79株,并对其所属亚种进行了初步鉴定,其平均出土率和分离率分别为14.32%和4.21%。研究了芽孢杆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在森林土壤中生态分布的规律及苏云金芽  相似文献   

20.
我国森林土壤中苏云金芽孢杆菌生态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我国8个森林立地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高原亚热带、热带)所属的13个自然保护区,采集了0—5cm土层林下土壤样品384个.测定了土壤pH、水分和养分.从中分离观察芽孢杆菌菌落1873个,分离出苏云金芽孢杆菌79株,并对其所属亚种进行了初步鉴定.其平均出土率和分离率分别为14.32%和4.21%.研究了芽孢杆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在森林土壤中生态分布的规律及苏云金芽孢杆菌对6种昆虫的室内毒力测定,从中筛选出不少的高效菌株.为研究苏云金芽孢杆菌在我国森林生态系中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