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血细胞可分为三大类:非颗粒细胞(约34.75%)、颗粒细胞(约61.25%)和桑葚胚样细胞.非颗粒细胞可进一步分为透明细胞和成血细胞;颗粒细胞可分为嗜中性、嗜碱性和嗜酸性颗粒细胞.颗粒细胞能够吞噬酵母菌,其中嗜中性颗粒细胞吞噬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2.
用HOECHST33258对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的受精卵进行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受精细胞学过程。观察表明:栉孔扇贝的精子能够使华贵栉孔扇贝卵子受精。精子入卵后呈一圆形亮点,体积稍有膨大成球形;授精后成熟卵母细胞释放出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后,精核解凝、稀疏、泡状化,形成雄性原核(male pronucleus);雌性原核(female pronucleus)在完成两次成熟分裂之后,染色质去浓缩,扩散膨大;雌雄原核相互靠拢,当雌雄原核膨胀到最大程度时,发生融合,形成合子。受精卵能够正常发育,完成第一次卵裂,卵裂时细胞核分离未观察到异常现象。与华贵栉孔扇贝和栉孔扇贝种内交配对照组相比,异源受精卵的细胞学过程明显滞后,同时其发生过程具明显的不同步现象。实验中还观察到少数的雌核发育现象。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远岸深水海区和近岸浅水海区养殖的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形态上的差异,运用传统形态测量学和几何形态测量学的方法,对来自近岸浅水海区(15 m水深)和远岸深水海区(30 m水深)底栖养殖的2龄栉孔扇贝进行形态测量学研究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深水养殖的栉孔扇贝的壳高(SH)、壳长(SL)和壳宽(SW)都极显著大于浅水养殖的栉孔扇贝(P<0.01);通过界标点(Landmarks)和半界标点(Semi-landmarks)的方法,及广义普鲁克分析(GPA)、主成分分析(PCA)和典型变量分析(CVA),结果表明深水养殖的栉孔扇贝的整体壳形尺寸大于浅水养殖的栉孔扇贝,除去尺寸大小因素后两者的壳耳和壳体扇形边缘存在显著差异。文章为栉孔扇贝深水养殖的选育和增养殖工作提供基于形态学研究的理论依据,同时比较分析了传统形态测量学和几何形态测量学的原理和分析方法,为研究生物体形态差异时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提供新参考。  相似文献   

4.
栉孔扇贝耗氧率和排氨率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1999年 4~ 6月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对栉孔扇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栉孔扇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与温度成正比 ,而与体重呈负相关关系 .在实验室温度 (8~ 2 8℃ )条件下 ,栉孔扇贝的耗氧率为 0 .48~ 9.0 9mg·g-1·h-1,排氨率为 0 .0 5~ 1 0 1mg·g-1·h-1.其中耗氧率在 2 3℃时达到最高值 ,2 8℃时开始下降 ,而排氨率则呈持续升高趋势 .栉孔扇贝的日常代谢明显高于标准代谢 ,耗氧率和排氨率平均值分别提高约 35 .8%和 75 .9% .  相似文献   

5.
桑沟湾栉孔扇贝生物沉积的现场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沉积物捕集器于桑沟湾对栉孔扇贝 (Chlamysfarreri)的生物沉积进行了现场测定 ,以评价贝类养殖对近岸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 :桑沟湾栉孔扇贝具有相当高的生物沉积速率。壳高 68 1~77 9mm、软体干重 2 75~ 3 91g的栉孔扇贝 ,其生物沉积速率为 0 93~ 6 97g ind·d,平均 3 99g ind·d ;而壳高 40 8~ 67 4mm、软体干重 0 5 9~ 1 85g的栉孔扇贝生物沉积速率的变化范围为 0 5 2~ 6 42g ind·d,平均为 2 3 8g ind·d ;另外 ,壳高为 2 5 8~ 2 8 3mm、软体干重 0 1 2~ 0 1 7g的栉孔扇贝 ,其生物沉积速率在2 0 0 2年的 1 1和 1 2月以及 2 0 0 3年的 1月分别为 0 74、1 1 1和 0 1 5g ind·d。在桑沟湾 ,影响栉孔扇贝生物沉积的主要因素包括水温、悬浮颗粒物、扇贝个体大小和年龄。高密度、大规模的近岸浅海贝类养殖所产生的大量生物沉积物可能会对海区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环境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栉孔扇贝血液细胞的免疫功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对栉孔扇贝(Chlamysferreri)血细胞与细胞免疫功能相关的几个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对血细胞的数量和不同功能细胞的比例研究结果表明,健康血淋巴中血细胞的平均密度为3.03±0.11×107cell/ml,其中颗粒细胞占42.6%,透明细胞占57.4%;病贝血淋巴中血细胞的平均密度为2.78±0.34×107cell/ml,其中颗粒细胞占40.2%,透明细胞占59.8%。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血细胞的表面结构主要有表面光滑型,表面松果型和表面褶皱阿米巴型3类。透射电镜观察表明,颗粒细胞吞噬外源性颗粒(Ⅰ型颗粒)通过溶酶体(Ⅱ型颗粒)进行降解。并观察到同心片层结构出现在吞噬泡的降解过程中。利用APIZYM试剂盒对栉孔扇贝血细胞及血清中的19种酶进行检测,结果在血清中检测到了13种酶,在血细胞中检测到10种酶,健康血淋巴中酶的含量高于病贝。对血细胞吞噬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血细胞对大肠杆菌和对类立克次体(RLO)的吞噬率分别为25.4%和21.7%。颗粒细胞的吞噬活性(30%-40%)远远大于透明细胞(4.8%-14%)。环境胁迫对血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感染和温度、盐度等环境胁迫因素对血细胞的吞噬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高温因素影响较大,但未发现贝龄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AFLP和RAPD标记技术在栉孔扇贝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AFLP和RAPD标记技术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基于PCR基础上的两种DNA标记技术,本文比较了两种标记技术在我国栉孔扇贝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共筛选20个RAPD引物和7个AFLP引物组合,检测到AFLP标记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和平均多态信息量稍低于RAPD标记,但AFLP标记在每单位分析中扩增到的野生和养殖群体的多态性条带数(23.8,24.8)分别高于RAPD标记(5.6,5.6),AFLP多态性检测效率显著高于RAPD标记。AFLP和RAPD两种标记技术所揭示的野生种群与养殖群体间的近交系数、遗传距离两项指标均表明,我国栉孔扇贝养殖群体和野生种群之间尚未出现明显的遗传分化。研究结果表明:RAPD和AFLP这两种标记技术均可用于栉孔扇贝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其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栉孔扇贝(♀)×虾夷扇贝( ♂ )受精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Bouin氏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 ,用苏木精 伊红染色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栉孔扇贝 (♀ )与虾夷扇贝 (♂ )杂交的受精细胞学过程。尽管栉孔扇贝与虾夷扇贝同科不同属 ,但它们的杂交仍具有正常的受精细胞学程序。栉孔扇贝卵子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时接受虾夷扇贝的精子入卵 ,精卵混合后 6min精子入卵 ;8~ 1 0min精核略微膨胀 ;2 5~ 3 0min排出第一极体 ;1h左右 ,雌雄原核同时形成 ;1小时 3 0分钟左右 ,雌雄原核融合 ;2h左右开始卵裂。杂交过程中的精子入卵行为较本交迟缓 ,但杂交后代仍能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9.
栉孔扇贝生理生态学特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基于近年发展起来的生物沉积法,在烟台四十里湾养殖海区采用室内大型流水系统对栉孔扇贝的滤水率、吸收率和生态效率等生理生态学参数进行了测定,并探讨了它们与养殖密度与食物可获得性的关系.栉孔扇贝滤水率(平均3.65L·ind^-1·h^-1)与扇贝放养密度和饵料浓度无显著关系,而栉孔扇贝摄食率随放养密度的升高而降低,与POM呈正相关.扇贝对食物的吸收效率较高(平均75.9%),这与低饵料浓度行关.扇贝氨基酸泄漏所损失的能量高于排氨的能量损失.扇贝的生长余力(SFG)、总生长效率(尺:)和净生长效率(尺z)均与饵料浓度呈正相关.扇贝对氮的总生态效率(平均9.9%)高于对碳(平均5.9%)和磷(平均4.1%).在氟的预算中,如果仅考虑NH4^ —N的排泄,而忽视其它形态氟的排泄,将会产生较大偏差(平均约20%).贝壳不管在能量预算还是在元素预算中部不应该被忽视.在沿岸养殖海域,栉孔扇贝通过大量的滤水摄食、生长、排泄、生物沉积等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The colony hybridization method was presented for isolating microsatellite markers in Zhikong scallop, Chlamys farreri. We designed primers to amplify 26 unique microsatellites. Fourteen primer pairs amplified clearly and were polymorphic. Based on characterization with 60 unrelated individuals, the number of alleles ranges from two to 13, and the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ranges from 0.22 to 0.91. These markers have the potential for genetic studies in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intraspecific variation.  相似文献   

12.
13.
应用组织学和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对夏季养殖中后期大规模死亡(“急性病毒性坏死症”Acute virus necrobiotic disease,AVND)高峰期的患病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l)进行了检测。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患病扇贝的大多数器官(外套膜、鳃、胃、肾等)的上皮组织细胞可见显著的细胞肿胀、嗜碱性增强、排列紊乱、部分脱落以至完全坏死脱落等显著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作为对照,利用针对AVND病毒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所建立的免疫荧光原位检测技术对患病扇贝进行检测发现,上皮组织的病理变化与病毒感染之间具有一致的对应关系。这一结果表明,AVND病毒的感染可以对栉孔扇贝造成严重的病理性破坏。此为解释该病毒导致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机制提供了直接的组织病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We isolated and characterized 150 novel microsatellite markers of Zhikong scallop (Chlamys farreri) from three simple sequence repeat‐enriched libraries constructed with (GA)15 and (CA)15. The polymorphism was assessed with 48 individuals, and the result showed the number of allele ranged from two to 30, with an average of 8.4 alleles/locus. The values of observed and expected heterozygosities ranged from 0.0791 to 0.9878 and from 0 to 1.0000, respectively. Sixty‐five loci showed significant departure from 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 and 14 locus pairs displayed linkage disequilibrium. These markers are therefore potentially useful for conservation studies, population structure assessment, ecological analyses and linkage map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5.
利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技术从自然发病的栉孔扇贝 (Chlamysfarrreri)组织分离纯化急性病毒性坏死症(Acutevirusnecrobioticdisease,AVND)病毒 ,并以此为抗原免疫Balb c小鼠。将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NS_1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 ,最终筛选出 4株能稳定传代并分泌该病毒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MonoclonalAntibody ,MAb)的杂交瘤细胞系。应用胶体金标记免疫电镜技术在超微水平上对这 4株MAbs进行测定表明 ,它们对AVND病毒均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并且所识别的特异性位点均位于病毒粒子囊膜的纤突上。应用该单克隆抗体对不同养殖季节的一龄贝进行间接ELISA检测发现 ,7月中旬至 7月底病毒感染率与感染强度均处于当年的最高峰 ,与这一时期栉孔扇贝所表现出的最高死亡率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