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确定果袋颜色的生态学和生物学效应,以JYK番茄为试材,采用不同颜色果袋进行套袋处理,以不套袋为对照,研究了不同颜色果袋内微环境的变化及其对果实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颜色果袋均具有降低光强、提高温度、增加湿度的作用,并均可促进番茄果实膨大,增加单果质量,促进果实提早成熟.其中,以黑色果袋增温促长效果最好,其果实成熟期较对照提早10 d,单果质量增加27.2%;无色、蓝色及红色果袋处理的果实成熟期分别较对照提早8、3和2 d,单果质量分别增加11.8%、6.4%和4.8%.此外,套袋还可促进果实着色,显著提高番茄红素含量,但所有处理的果实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表明番茄套袋虽增加了产量,但降低了其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2.
果袋颜色对番茄果实微环境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磊  高方胜  徐坤  徐宁 《应用生态学报》2013,24(8):2229-2234
为确定果袋颜色的生态学和生物学效应,以JYK番茄为试材,采用不同颜色果袋进行套袋处理,以不套袋为对照,研究了不同颜色果袋内微环境的变化及其对果实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颜色果袋均具有降低光强、提高温度、增加湿度的作用,并均可促进番茄果实膨大,增加单果质量,促进果实提早成熟.其中,以黑色果袋增温促长效果最好,其果实成熟期较对照提早10 d,单果质量增加27.2%;无色、蓝色及红色果袋处理的果实成熟期分别较对照提早8、3和2 d,单果质量分别增加11.8%、6.4%和4.8%.此外,套袋还可促进果实着色,显著提高番茄红素含量,但所有处理的果实硬度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表明番茄套袋虽增加了产量,但降低了其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3.
套袋对苹果果实微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生长季晴天,树冠不同方位套袋果温度变化规律各有不同。就日最高温度而言,以西南方位套袋果最高,东北方位套袋果最低,二者相差8.13℃。除了东北方位以外,同方位套袋果日最高温一般低于裸露果2 .95~6 .6 7℃。一天中,不同方位套袋果日最高温出现的时间与裸露果有明显不同,主要原因是日照和气温能更直接地影响裸露果。在正常套袋前提下,袋内、外湿度差异不大,袋内湿度主要受袋外环境湿度的影响。生长季晴天,外袋温度和外袋与内袋之间的温度非常接近,二者日最高温度超出最高果温8.6℃。而袋内气温和果温非常接近,二者日最高温仅差0 .4℃,说明袋内果温直接受袋内气温的制约。一天中,袋内最低温度和最高湿度一般出现在6 :0 0左右,而最低湿度和最高温度出现在16 :0 0左右,袋内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呈极显著负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30 98.4 x- 1.35 34。日照强度或气温与套袋果日最高温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0 .0 4 6 8x 8.91和y=1.4 11x- 2 .4 4 35。  相似文献   

4.
探讨凤梨释迦Annona×atemoya套袋果实发育过程中不同类型果袋袋内温度、光参数变化,以及果袋类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果袋内温光环境差异大,果袋类型对果实外观及固形物含量存在显著影响。内黑外黄单层袋不透光,夜间袋温较高,果实固形物含量高于白色袋及半边透明白色袋,但果色较差,呈黄白色。白色袋具有一定透光性,白天袋内温度高于内黑外黄单层袋,果实呈浅绿色,果色较好。半边透明白色袋,袋内光强最大,其果实颜色、固形物含量与白色袋未见明显差异。不同类型果袋对果实大小,单果重,以及果柄的长度和粗度均未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不同纸袋对解放钟枇杷套袋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不同果袋对解放钟枇杷的套袋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优质果袋(盛大果袋和凯祥果袋K2)套果,果实表现美观,果粉多,茸毛完整密集,果锈、日烧病、裂果均比对照显著减少,一级果比例提高20%-30%,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含量较高;凯祥果袋K1与自制报纸袋效果相似,由于其纸质薄,强度不够,经风吹雨淋易破损,影响套袋效果,日烧病和裂果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套袋对荔枝果实质量和农药残留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用不同颜色和不同开口方式果袋对纪子笑荔枝进行套袋处理,对比研究了套袋对果实质量和农药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对增进果实着色有明显效果,套袋果实Ⅰ、Ⅱ级果率在57.81%~81,57%之间,而对照仅为38.63%.套袋后果实的单果重量显著升高,尤其是白色袋的增重效果更为明显.虽然同种颜色的封口袋增重效果优于开口袋;但袋色对果实增重的影响作用远远大于套袋方式,开口袋不利于防虫,封口袋对防治荔枝虫害有一定效果,但防病效果不明显.套袋对果实营养成分的影响不显著,对果实品质无不利影响,但不利于农药的消解,可导致果实中甲氰菊酯和敌百虫残留量的增加,套袋果园配套农药品种的选择有待进一步筛选。  相似文献   

7.
不同材质果袋春夏季节套袋对黄瓜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冬冠3号”黄瓜品种为试材,于春夏生长季节(4—7月份)在日光温室中研究了白膜袋、鲜膜袋、白纸袋和黄纸袋4种套袋处理对黄瓜果实微环境、果实生长发育和营养品质及农药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晴天还是阴天,所有套袋处理的袋内光照强度降低,相对湿度增大,温度提高;白纸袋增温效果最好,鲜膜袋内相对湿度最高,黄纸袋内光照最弱。单株单瓜套袋和单株果实连续套袋试验均表明,套袋后果实鲜重增长加快,瓜长度增加,瓜皮色显著变浅。连续套袋后,单瓜重普遍提高,大头瓜率降低,但化瓜率、弯瓜率和尖头瓜率增加;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维生素C含量无显著变化;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普遍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白纸袋和鲜膜袋的提高,黄纸袋和白膜袋的降低,但与CK间的差异均未达到5%显著水平。套袋可有效降低果实中氧化乐果的残留量,其中黄纸袋效果最好,其次为鲜膜袋、白膜袋和白纸袋。综合考虑各指标,认为春夏季节黄瓜果实套袋栽培应优先选用白纸袋,鲜膜袋和白膜袋不适宜在该季节使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套袋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不同类型果袋内温、湿度的变化以及果袋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袋内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呈负相关,一天中袋内温度从9:00开始迅速升高,最高温度在春秋季一般出现在13:00-14:00,盛夏一般出现在13:00-17:00,最低温度出现在5:00前后,最高湿度出现在6:00前后.不同类型的果袋温、湿度变化不同,特别在高温和阴雨天差异明显,最高温度表现为双层袋》单层袋,而最高湿度表现为单层袋》双层袋.高温往往伴随极度干燥,当袋内温度超过35 ℃时,微域湿度一般低于40%.套袋对苹果果实品质有重要影响,果实外观品质以双层袋较好、单层袋较差;而双层袋中又以XL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果实类蔬菜套袋技术效果评价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田间系统研究了不同袋型的套袋效果及不同果实类蔬菜最佳套袋的时期。室内测定分析了套袋果实蔬菜的营养物含量及农药残留量。结果表明:黄瓜、番茄、西葫芦、茄子套膜袋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分别为16.4%、11.6%、10.1%、13.7%。套纸袋除番茄外亦均有明显增产效果。套膜袋VC含量增加22.0%~152.9%。畸形瓜(果)降低11.5%~32.3%,袋体有效阻隔了化学农药对果实类蔬菜直接接触污染。套膜袋黄瓜、番茄、茄子、西葫芦中农药残留量分别降低83.3%、84.5%、79.7%、85.7%,套纸袋依次降低73.2%、79.9%、70.9%、83.1%。套袋栽培协调了病虫防治与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以‘巨峰’葡萄为试材,研究白袋、绿袋、红袋、蓝袋4种不同颜色果袋对葡萄成熟期果实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为葡萄专用果袋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颜色果袋可为葡萄果实的发育提供特定的光环境,不同套袋处理葡萄成熟期果实中的挥发性成分差异显著.‘巨峰’葡萄成熟期果实中检测到酯、醛、醇、酮类、萜烯类和芳香族化合物,对照、白袋、绿袋、红袋和蓝袋处理成熟期果实检测到的挥发性组分分别为33、37、38、32和34种.与对照相比,白袋处理乙酸乙酯、己酸乙酯等酯类物质含量降低,己醛、反式-2-己烯醛、癸醛含量增加;绿袋处理除3-己烯酸乙酯、反式-2-己烯酸乙酯、3-羟基丁酸乙酯、反式-2-己烯醛、(反,反)-2,4-己二烯醛、癸醛、苯乙醇外,其他共有组分的含量均出现降低;红袋处理乙酸乙酯、己酸乙酯等酯类物质含量降低,己醛、反式-2-己烯醛等的含量出现降低;蓝袋处理乙酸乙酯、己酸乙酯等主要酯类物质的含量未发生较大变化,己醛、反式-2-己烯醛等的含量出现升高.在非共有组分中,套袋处理中醇类组分的种类减少,萜烯类、芳香族化合物的种类增加.总体上,蓝袋处理果实中主要的‘果香型’酯类组分含量最高,白袋处理果实中主要的酯类组分及‘青草香型’的醛类组分含量较高,绿袋、红袋处理果实主要香气组分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