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测定合欢花药材中槲皮苷、异槲皮苷和槲皮素3种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通过化学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测定,探讨不同干燥方法对不同规格合欢花药材的影响,为合欢花药材的初加工工艺选择提供参考。通过晒干、阴干、蒸汽杀青后烘干、微波杀青后烘干、烘干(30、50、70、90℃)、冷冻干燥的方式对两种规格合欢花药材进行干燥处理,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色法和ABTS法、DPPH法等检测样品中总黄酮、异槲皮苷、槲皮苷、槲皮素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干燥后不同规格样品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干燥处理合欢花药材样品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槲皮苷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槲皮苷含量可作为总黄酮含量大小的评价指标,与O-2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正相关但不显著。槲皮苷含量和总黄酮含量与其他四种抗氧化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槲皮素含量与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推测槲皮苷和槲皮素...  相似文献   

2.
黄酮类成分具有较好的降血压降血脂作用,为了解桑枝中芦丁、桑色素、山柰酚、异槲皮苷、桑辛素等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情况,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PLC)对重庆9个产地、3个种类(桑、鸡桑、华桑)的18批桑枝进行黄酮成分的测定。实验结果显示,芦丁、桑色素、山柰酚、异槲皮苷、桑辛素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峰面积和浓度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 5~0.999 8。18批桑枝中均检测出5种黄酮类物质,但其在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五种黄酮类成分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为桑辛素>桑色素>芦丁>异槲皮苷>山柰酚,含量最高的桑辛素平均含量为135.154μg/g,含量最低的山柰酚平均含量为6.929μg/g。不同种类桑枝中5种黄酮类物质含量差异较大,华桑中黄酮总含量最高。本研究能为深入研究桑枝的药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以及数据资料参考,为临床上降血压降血脂的治疗提供药物来源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同时测定番石榴叶中6种黄酮类成分(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瑞诺苷、番石榴苷、萹蓄苷、槲皮素)的一测多评法。本研究以金丝桃苷为内参物,采用HPLC法,确定金丝桃苷与另外5种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并通过获得的校正因子计算后5种成分的量;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11批番石榴叶的含量。结果表明11批番石榴叶的QAMS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证明该法可用于番石榴叶6种黄酮类成分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建立月季花(Rosae Chinensis Flos,RCF)UPLC指纹图谱及月季花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对不同产地月季花质量进行评价,并应用于同科属植物玫瑰花的研究。运用UPLC建立月季花指纹图谱方法,匹配共有峰,并对各共有峰进行归属分析,采用SPSS 20.0、SIMCA 14.1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同法测定月季花中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的总含量及玫瑰花(Rosae Rugosae Flos,RRF)的指纹图谱。建立的月季花药材UPLC指纹图谱共标定30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了10个成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聚类距离为10时,可将15批月季花分为5类,主成分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含量测定结果显示15批月季花药材的金丝桃苷与异槲皮苷总含量范围为3.88~8.67 mg/g,不同产地月季花药材金丝桃苷与异槲皮苷总含量具有一定差异;所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同样适用于同科属植物玫瑰花的质量控制研究。建立的月季花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分析方法可行,可为月季花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建立HPLC同时测定大叶冬青叶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对羟基肉桂酸、芦丁、异槲皮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 10种多酚类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不同产地及不同采收时期大叶冬青叶中10种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差异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HPLC测定大叶冬青叶50%甲醇提取液中10种多酚类成分的含量,并选用DPPH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探索。结果表明,10种多酚类化合物分离效果较好,标准曲线在检测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6.58%~112.03%,RSD<4%(n=6)。大叶冬青叶50%甲醇提取液抗氧活性良好。本实验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大叶冬青叶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对羟基肉桂酸、芦丁、异槲皮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 10种成分的含量;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时期大叶冬青叶中10种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来源大叶冬青叶50%甲醇提取液抗氧化能力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不同培育年限对刺五加根、茎部多种活性成分积累的共同影响,对提高刺五加培育和高值利用具有重要作用,可为规范化种植和合理开发利用刺五加提供理论依据。采集同一产地三年生、五年生、九年生刺五加为实验样本,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Ultra-Performance LC,Waters,Japan)分析不同培育年限对刺五加根、茎中槲皮苷、金丝桃苷、芦丁、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异嗪皮啶6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同时影响。结果表明,五年生刺五加根、茎中6种主要活性成分的综合得分最高。其中,黄酮类成分槲皮苷在三年生根中含量最高,在五年生茎中含量最高;芦丁在五年生根及茎中含量均最高,在根中三年生含量最低,九年生茎中含量最低;金丝桃苷在五年生根及三年生茎中含量最高。苯丙素类成分异嗪皮啶在三年生根及茎中含量最高,在五年生根和茎中含量最低;紫丁香苷在九年生根中含量最高,在五年茎中含量最高;刺五加E在五年生根中含量最高,在三年生茎中含量最高。不同药用成分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刺五加根和茎中积累不同,定向培育可根据目的活性成分选择适合的采收年限。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木芙蓉叶中总黄酮含量及其月周期变化规律。本文以Vc为对照,采用总抗氧化实验、DPPH法、ABTS法和PTIO法等4种方法测定木芙蓉叶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并采用UFLC法测定木芙蓉叶中4种黄酮的含量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与其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木芙蓉叶黄酮抗氧化活性的月周期变化趋势在4种检测方法中有一定差异,但其抗氧化活性均与槲皮苷含量呈正相关性。综合分析木芙蓉叶中芦丁月周期变化规律及其抗氧化活性强弱,得出叶中芦丁成分可作为药效评价木芙蓉叶药材质量主要指标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105份杜仲种质资源叶片6种主要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遗传变异特征,为叶用杜仲的良种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不同种质间杜仲叶片6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异程度不同,异槲皮苷含量变异系数(34.42%)最大,变异幅度为1.16~6.92mg·g~(-1),总黄酮变异系数(19.35%)最低,变异幅度为6.70~22.53mg·g~(-1);6种活性成分多样性指数较高,均在2.0以上;不同种质间杜仲叶6种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不同地理来源间杜仲叶片的绿原酸、京尼平苷酸、车叶草苷、异槲皮苷和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3)相关性分析表明,3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及车叶草苷的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绿原酸与桃叶珊瑚苷、车叶草苷、异槲皮苷、总黄酮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总黄酮与异槲皮苷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4)根据杜仲叶片6种活性成分的含量聚类,将杜仲种质资源分为4大类群,其中类群Ⅳ为高含量类群,可为优良叶用杜仲资源筛选提供参考。研究表明,杜仲种质资源叶片主要活性成分存在较大变异,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建立DPPH-HPLC-QTOF-MS/MS方法快速筛选、鉴定和测定杜仲黑茶中抗氧化活性成分。杜仲黑茶提取物与DPPH自由基反应30 min后,9个抗氧化活性成分的HPLC峰消失或峰面积明显减少,结合QTOF-MS/MS谱图及与标准品对照,确定抗氧化活性成分为:没食子酸,新绿原酸、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槲皮素-3-O-桑布双糖苷、芦丁和异槲皮苷。并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9个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含量。所建立的方法无须繁琐的分离纯化过程,可快速、灵敏、准确、高通量筛选复杂体系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并为杜仲黑茶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两种不同成熟度老鹰茶中酚类化合物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以对其进行辨识及质量评价,该研究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老鹰茶中15种酚类化合物,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Fe3+还原能力评价两种茶叶抗氧化能力,再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探讨两种老鹰茶酚类化合物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差异,并进一步探索老鹰茶中不同酚类化合物对于抗氧化的贡献。结果表明:(1)嫩叶茶中儿茶素、对香豆酸、异槲皮苷、金丝桃苷、烟花苷、紫云英苷、山奈酚、槲皮素、阿福豆苷含量显著高于老叶茶,其中儿茶素、异槲皮苷、紫云英苷平均含量比老叶茶分别高1 039.43、169.12、257.35 mg·100 g-1。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均可将二者区分。(2)方差分析(ANOVA)结果显示在抗氧化能力上,二者在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Fe3+还原能力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嫩叶茶优于老叶茶。(3)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R)法提示老鹰茶中的异槲皮苷、儿茶素、紫云英苷、绿原酸、金丝桃苷、对香豆酸、山奈酚是其发挥抗氧化效能的主要酚类化合物。该研究结果可为老鹰茶的质量控制及应用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青钱柳中绿原酸、香草酸、逆没食子酸、异槲皮苷、阿福豆苷、槲皮苷、山奈酚、山奈素和乌苏酸含量的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150 mm×4.6 mm,3.5μm);流动相为0.2%磷酸乙腈-0.2%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7 m L/min,柱温35℃;检测波长:香草酸、逆没食子酸和乌苏酸为210 nm;绿原酸、异槲皮苷、阿福豆苷、槲皮素、山奈酚和山奈素为360 nm。青钱柳在该色谱条件下9种成分分离较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86%~103.30%,RSD2.5%。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青钱柳中绿原酸、香草酸、逆没食子酸、异槲皮苷、阿福豆苷、槲皮苷、山奈酚、山奈素和乌苏酸含量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2.
以胡桃楸黄酮类天然产物为基础,探讨了多物质多靶点之间关系,进而对其活性做出预测。应用Pharm Mapper对黄酮类成分反向对接,构建胡桃楸黄酮类成分不同靶点作用网络,通过分析网络特征,揭示分子和靶点之间的关系,发现胡桃楸黄酮类有着广谱的活性。扁蓄苷(Avicularin)和阿福豆苷(Afzelin)有潜在抗肿瘤的活性;扁蓄苷(Avicularin)有潜在的抗菌活性;黄酮醇(3-Hydroxyflavone),杨梅素(Myricetin),扁蓄苷(Avicularin),阿福豆苷(Afzelin),紫云英苷(Astragalin),杨梅苷(Myricitrin)和槲皮苷(Quercitrin)有潜在的防寄生虫活性。本文为胡桃楸黄酮类天然产物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前期预测数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梅花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Sieb.) Sieb.et Zucc.的干燥花蕾,绿萼梅为临床入药的主要品种。该研究为明确不同发育时期绿萼梅的化学组成及差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QE-MS)检测其化学组成,共检测得到328个化合物,包含67个黄酮、50个苯丙素、104个萜类、26个酚类、24个生物碱、11个有机酸及其衍生物、8个氨基酸衍生物及其他38个化合物。半定量结果显示绿萼梅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随发育时期呈逐渐下降趋势。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不同发育时期绿萼梅样品中总黄酮和总苯丙素含量进行测定,采用UPLC法测定不同发育时期8个指标性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异绿原酸B、槲皮苷)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花蕾期与全开期之间成分含量差异显著,绿原酸可作为不同发育时期之间的差异质量标志物。DPPH自由基清除法检测不同发育时期绿萼梅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抗氧化能力与其成分含量密切相关,且随着花的发育逐渐减弱。该文结果可为梅花的化学成分动态变化规律和最佳采收期的确定提供分析方法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复方枳葛橘水提液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与水层得到4个不同极性部位萃取物,以清除DPPH·、ABTS+·,以及络合Fe2+能力,综合评价其抗氧化作用;采用芦丁显色法检测各部位总黄酮含量,并分析黄酮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采用HPLC法分析其抗氧化能力较强部位可能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4个不同极性部位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能力,其中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能力最强,其次是正丁醇、水层,而氯仿层较弱;其抗氧化能力与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且与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类型相关;HPLC分析结果显示乙酸乙酯合并正丁醇部位主要成分为柚皮苷、野漆树苷和槲皮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复方枳葛橘提取物可以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用于药物研究和相关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比较红禾麻提取物在AA大鼠与正常大鼠体内的肠吸收差异。实验采用体循环肠灌流法,建立大鼠RA模型,应用UPLC-MS/MS检测肠灌流液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槲皮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木犀草苷的含量,探究各成分在不同因素(pH值、药物浓度、肠段、胆汁和P-gp抑制剂)下的肠吸收特性。结果表明,槲皮苷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转运,其余7个成分的吸收方式为被动扩散。除绿原酸、隐绿原酸外,正常状态下各成分以回肠吸收最好,病理状态下以十二指肠吸收最好,推测药物吸收的特定部位会受疾病状态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各成分的吸收均受pH、胆汁和P-gp的影响,其中,槲皮苷可能是P-gp的底物。RA能影响红禾麻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肠吸收,其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慈竹资源丰富,慈竹叶提取物为天然无毒的植物抗氧化剂。为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慈竹叶资源,研究了慈竹叶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提取溶剂乙醇浓度、样品粒度、提取方式、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次数7个因素对慈竹竹叶抗氧化活性成分得率的影响。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进一步运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优化慈竹竹叶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提取条件,并确定最佳提取工艺:20~28目竹叶粉末,70℃下,料液比为1∶10(g/m L),以60%乙醇静置提取1.5 h。验证试验确定此工艺稳定可行,可从1 g竹叶粉末中提取得到7.44 mg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1 g竹叶粉末中含有总酚4.73 mg,总黄酮5.52mg。  相似文献   

17.
研究异槲皮苷对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的L-0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体外培养L-02细胞,采用t-BHP(100μmol/L)作用24 h,建立L-0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100μmol/L tBHP)、阳性对照(10μmol/L维生素E)组和不同浓度异槲皮苷(1、10、100μmol/L)预处理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活性氧(ROS)、乳酸脱氢酶(LD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与模型组比较,异槲皮苷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P0.05),降低ROS和MDA含量及LDH的外漏(P0.05),明显增加GSH-Px和SOD活性(P0.05)。异槲皮苷能够上调Sirt6表达,降低NF-κBp65含量。异槲皮苷能够保护t-BHP诱导的L-02细胞氧化损伤,其作用可能与提高清除ROS能力,调控Sirt6和NF-κBp65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8.
RP-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蓬子菜中二个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10个产地蓬子菜中喇叭茶苷和香叶木苷的含量,建立蓬子菜中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HPLC法,色谱柱:Hypersil ODS2 5μm(200mm×4.6mm i.d);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体积比30:70:0.20);检测波长:340nm.结果:香叶木苷在0.601 0~1.510 μg(r=0.999 9),喇叭茶苷在0.098~0.249 8μg(r=0.996 2)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结论:这两个黄酮类成分在10个产地中含量比较稳定,本法简单可行,准确性好,重现性高,是蓬子莱中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不同采收期的新疆产罗布麻和白麻药材中绿原酸、金丝桃苷、异槲皮苷、三叶豆苷、紫云英苷、芦丁和白麻苷的含量,进而分析2种药材的最佳采收期。发现不同采收期的新疆产罗布麻和白麻药材中绿原酸、金丝桃苷、异槲皮苷、三叶豆苷、紫云英苷、芦丁和白麻苷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并且罗布麻和白麻呈现出不同特点。以《中国药典》中罗布麻含量测定项下的金丝桃苷为指标,罗布麻和白麻的最佳采收期都是6、7月;但是,以7个成分的总含量和6个黄酮的总含量为指标,罗布麻的最佳采收期是8、9月,白麻的最佳采收期仍是6、7月。该结果可为确定罗布麻和白麻药材的采收时间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药用植物蓬子菜的有效部位、活性成分及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药用植物蓬子菜的有效部位,分离得到3个有机酸化合物和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绿原酸、咖啡酸、水杨酸、芸香苷,喇叭茶苷,香叶木苷,香叶木素(2→1)葡萄阿拉伯糖苷,异槲皮苷,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并对十个不同产地的蓬子菜进行了指纹图谱研究,确定了19个共有峰,分离所得到的大部分活性化合物出现在指纹图谱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