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建勋 《蛇志》2001,13(3):44-45
1 临床资料  例 1 :患者 ,女 ,46岁 ,因左上腹部疼痛 ,腹部包块 1年多加重 2 0天而入院。查体 :左中上腹部触及 1 4.0 cm× 1 4.0 cm肿块 ,质韧、表面光滑、轻压痛、活动差 ,叩诊实音 ,未闻及血管杂音。B超示左上腹囊性包块。 CT示左侧腹腔巨大囊性占位 ,肿块于 S#1 6层面见分隔。临床拟诊胰源性囊肿 ,择期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在距层氏韧带约 30 cm处空肠壁上见一约 1 8.0 cm× 1 8.0 cm大小肿块 ,其基底位于空肠壁 ,控查肿块与脾脏、肾脏无粘连 ,附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约 2 .0 cm× 1 .0 cm,质软 ,向上、下清理小肠 ,回盲部肠管粘连、…  相似文献   

2.
李跃全 《蛇志》2007,19(4):326-327
1临床资料患儿,男,6岁。因左侧腰部胀痛及腹部日渐增大15天而来院诊治。患儿体质较差,极易感冒,无其它疾病史,半月前突感左侧腰部胀痛,日趋加剧,腹部逐日增大、纳差、呼吸困难加重,尿液逐渐减少。查体:左上腹部可触及大于成人拳头大小包块。拟诊为左肾积水,左肾肿瘤。行B超检查,静脉肾盂造影及CT平扫检查。B超示左中上腹部可见一囊性肿块,大小约12·4 cm×6·6 cm×6 cm,边缘似见肾实质结构回声,下腹探查膀胱上方稍偏左见一较小囊性肿块,排尿后有缩小趋向,左肾肾门结构及输尿管显示不清,考虑为左肾积水,左肾先天性异常。静脉肾盂造影前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在狗身上制备慢性胃肠四通瘘的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此瘘是利用铜制四通套管安置在有神经支配的隔离胃窦、胃体部以及十二指肠上端三处而制成的。它在实验时可随实验者的意志把三者相互暂时隔开使其各与体外相通,进行多种实验观察;而在不做实验时,三者又可相互通连,食糜可从胃体部向胃窦及十二指肠排室,动物可健康地长期生活。用具有胃肠四通瘘的动物,在食道瘘的配合下,可收集由全部胃底和胃体部所分泌的纯净胃液。它可用以研究各期的胃液分泌,以及进行对胃窦机能的分析研究。它不具有巴氏小胃的若干缺点,因而更较适合于某些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孙利民 《蛇志》2006,18(4):274-274,283
1病因分析 胃肠道穿孔在临床上时有发生。其病因主要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所致。以后者多见。也可见于炎症、肠伤寒、腹部外伤及肿瘤穿孔所致的胃肠道破裂。X线检查可确定有无胃肠道穿孔,但不能确定穿孔的部位及病因。  相似文献   

5.
消化道纤维内窥镜不仅能用于诊断,而且也能用于治疗。国产胃镜已普及不少基层医院,但用于治疗还较少见。现将我们进行胃肠吻合术后残留缝线的拆除、异物取出等治疗工作的点滴体会介绍如下:1982年3月27日,我们采用上海医用诊察仪器厂生产的C—3型纤维胃镜顺利取出8.4cm长牙刷断柄一支(见附照片)。患者刘××,男,26岁,4小时前强行吞下折断之牙刷柄一支。X线吞钡造影检查未发现异物,乃来胃镜室要求取异物。我们给予常规术前用药,顺利插镜,见粘液糊中及全胃粘  相似文献   

6.
电针及刺激延脑中缝大核对猫胃电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记录猫胃体部和胃窦部胃电为指标,对比观察电针或刺激腓总神经与刺激延脑中缝大核对胃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空腹轻度麻醉的状态下,猫胃体部胃电的振幅约为160μV、频率约为4.3次/分;胃窦部胃电的振幅约为370μV、频率约为4.5次/分。电针或刺激腓总神经与刺激中缝大核对猫胃电的影响均以抑制效应为主。在损毁中缝大核之后,电针对胃电的抑制效应大为减弱,提示中枢的下行性抑制参与了电针对胃电的抑制作用。切割脊髓背外侧索或分别切断双侧的迷走神经,内脏大、小神经,均能减弱下行性抑制对胃电的影响。刺激中缝核的邻近结构,能兴奋猫的胃电,推测在延脑水平还可能存在“下行性兴奋系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光胃镜常规检查时根据不同的胃体黏膜形态判断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准确性及其病理表现,了解胃体黏膜形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于本院行胃镜检查的5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胃体和胃窦同时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快速尿素酶检查及白光胃镜检查,根据白光胃镜检查结果分为胃体黏膜病变组(232例)和无胃体黏膜病变组(288例),分析胃镜下不同黏膜组织病变与H.pylori的感染情况,采用四格表分析白光胃镜检测对H.pylori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与无胃体黏膜病变组比较,胃体黏膜病变组患者H.pylori感染率显著升高,同时胃体黏膜黏液分泌增多、胃体黏膜广泛充血、胃体皱襞肥大、黏膜水肿、胃体黏膜"龟纹样"改变、胃体(单发或多发)息肉、胃体可见RAC。不同胃体黏膜病变患者H.pylori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11,P0.001)。胃体黏膜病变患者H.pylori感染率与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溃疡无关(均P0.05),与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胃窦糜烂有关(χ~2=7.087、6.230、17.934,P=0.008、0.013、0.001)。白光胃镜诊断H.pylori感染的灵敏度为71.43%,特异度为90.27%,准确度为79.62%,阳性预测值为90.52%,阴性预测值为70.83%。结论白光胃镜下胃体黏膜形态与H.pylori感染率及与炎症、肠化生、黏膜萎缩、非典型增生、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胃窦糜烂有关,白光胃镜检查可能对H.pylori感染有一定诊断价值。白光胃镜下较常见且易识别的胃体黏膜充血、水肿、"龟纹样"改变、胃体可见RAC等可能成为白光胃镜预测H.pylori感染的特异性表现。  相似文献   

8.
王率  范恩学  旻吴  元玉  张相森  张虎 《生物磁学》2013,(34):6657-6660
目的:总结阑尾残株炎的病因、诊断方法、预防和治疗措施,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例阑尾残株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查阅相关文献,总结阑尾残株炎的病因和诊疗方法等。结果:阑尾残端过长(〉1cm)是导致阑尾残株炎发生的主要原因。结合血常规、钡剂灌肠透视、CT、彩超等检查,必要时行腹腔镜探查可确诊阑尾残株炎。及时行手术切除阑尾残株是阑尾残株炎主要治疗方法。本组5例患者行传统开腹阑尾残端切除术(残端双重结扎,保留残端0.2~0.3cm),2例行腹腔镜阑尾残端切除术(钛夹夹闭阑尾残端,保留阑尾残端0.2~0.3cm),2例行部分盲肠切除术,回盲部留置引流管。2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9例患者均痊愈。结论:预防阑尾残株炎的主要措施是是尽量完善阑尾切除手术。对已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再次出现右下腹部疼痛时等类似阑尾炎症状时,临床医生应考虑阑尾残株炎的可能,进一步行钡剂灌肠透视检查及腹部超声等辅助检查,必要时行腹腔镜腹腔探查以确诊,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时行手术切除阑尾残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上腹部手术史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经验。方法:对87例有上腹部手术史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3例中转开腹手术,其中因气腹建立困难1例,胆囊三角区解剖不清2例,所有病人恢复顺利,行LC术后2~4d出院,中转开腹5~7d出院。结论:只要术前充分准备和评估,灵活选择穿刺孔,有效的腹腔粘连松解,术者具备高超的腔镜操作技术和丰富的胆道手术经验,有上腹部手术史的LC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各国学者对一类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相关的微生物-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clis,简称(P)研究报告日趋增多,并已引起全世界医学界的广泛兴趣和高度重视。自从1983年澳大利亚Marshall首次从胃窦活检标本中分离培养cp获得成功。随后Marshal等用自身试验和Girdwood等通过比较正常人及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CP分离阳性率与疾病转归的关系以及对治疗效果的观察等,提出了CP胃炎的观点,并认为CP是引起CP胃炎及胃肠溃疡的病原菌。病人CP的分离率一般在50—90%以上,[4.6.7]但在正常的胃和十二指肠活检标本中却很少能查出此菌。曾有报道,让志愿者吞服10~9个CP后,引起低胃酸性胃炎,持续时间约2周,病理学检查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倒刺线在经脐单孔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治疗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石龙人民医院收治的行经脐单孔腹腔镜穿孔修补术的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108例的临床资料,按照穿孔缝线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普通可吸收缝线修补穿孔(n=57例),观察组采用倒刺线缝合修补穿孔(n=51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疼痛指标、术后1个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肠道屏障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穿孔缝合时间和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疼痛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肠道屏障功能指标血浆D-乳酸(D-Lac)、二胺氧化酶(DAO)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穿孔修补术使用倒刺线缝合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能够一定程度降低腹腔镜下穿孔的缝合难度,并且可显著减少缝合和手术时间,从而加快肠道功能恢复,提高术后康复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非人灵长类动物胃镜检测技术。方法复方氯胺酮麻醉动物,将内镜经口腔、咽依次进入食管、胃、十二指肠,观察粘膜状况后在胃、十二指肠分别取材,术后清洗消毒内镜,动物即时苏醒。结果内镜顺利进入食管、胃及十二指肠,进镜深度分别约10cm、30cm、50cm,各段粘膜光滑平整,未见明显异常。术后动物未发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非人灵长类动物胃镜检测技术的建立,为研究非人灵长类动物上消化道疾病搭建了良好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3.
川金丝猴肠,肝,胰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嘉绩 《四川动物》1997,16(4):178-181
对川金丝猴(Rhinioithecusrozxellane的肠、肝、胰作了观察。小肠全长284.0-296.0cm,其中十二指肠9.0-12.0cm,呈V形,余为空回肠。大肠长约120.0-130.0cm;无阑尾;升结肠短,仅7.0-8.0cm,横结肠19.0-20.0cm,降结肠及乙状结肠达80.0-90.0cm。肝分背、腹侧二部,腹侧部又分作上、下二部。胆总管开日于十二指肠上部。胰呈T形,胰头为十二指肠降、升部围绕,胰管由胰头发出,开口于十二指肠升部。对个体间的差别、盲结肠发达程度的相关因素、肝叶愈合与进化的关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镜引导下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治疗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临床效果及其应用体会。方法:在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入我科治疗的312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中,49例术后并发吻合口瘘,患者经胃镜引导下置营养管于十二指肠降部,给予肠内营养治疗。术前1天、术后第5天、第7天、出院时分别测定患者体重,术后第1天起逐日观察患者肛门排气、排便等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49例患者中首次置管成功47例,成功率96%,置管时间10~20min,平均12min,置管及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鼻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术后第7天体重下降≤2kg;肠道功能恢复快,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d。结论:置入营养管的长度要较胃镜观察长约20cm并妥善固定可提高首次置管成功率。胃镜引导下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对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肠内营养途径,对此类患者的营养治疗起重要支持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内镜发现的58例消化道隆起性病变(食管8例,胃26例,十二指肠2例,结肠10例,直肠12例)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后(24例位于固有肌层,18例病变位于黏膜下层,4例病变位于黏膜肌层,12例病变位于黏膜层),均进行ESD治疗。结果:48例成功完成ESD治疗,完整切除率达83%,病变最大直径0.5~5.7cm(平均2.9cm),手术时间15~130min(平均74.2min),术中无1例出现皮下气肿,内镜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术后未出现迟发性消化道出血,无腹膜炎发热(消化道瘘和胸腔腹腔继发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中发现2例病变部分突出腔外(底)均转外科手术;2例病变已向深部浸润(胃窦),均转外科手术;术中消化道穿孔6例(胃窦胃底和十二指肠),均转外科急症开腹手术。所有ESD剥离病变包膜完整,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术后随访31例,无1例复发及病变残留。结论:ESD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疗效可靠、安全,可以一次性完整地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资料。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对25只成年狗和12只幼犬,通过胃镜下活检或处死后立即取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的六个部位的粘膜标本作尿素酶试验、涂片革兰氏染色、细菌培养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1)全部成年狗均有尿素酶试验阳性、革兰氏染色阴性的人胃螺旋菌相似菌定植,而无Hp相似菌定植。(2)该螺旋菌定植于胃小凹、腺管、和腺腔的底部,且在壁细胞内常可见到螺旋菌,少数出现壁细胞破坏。(3)粘膜有弥漫性慢性胃炎改变,胃底腺壁细胞数量减少。(4)经隔离的幼犬,在生后第60天胃粘膜均见螺旋菌定植,以胃窦多见。结果表明:(1)狗胃中的螺旋菌具有一定致病性,可破坏壁细胞。(2)狗可能是人胃螺旋菌的传染源,而不是Hp的传染源。(3)不宜选用成年狗或较大的幼犬建立Hp感染普通狗模型,所选幼犬也需隔离。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用半胱胺经口给药方法诱发大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在离体条件下,以肠电慢波的频率和振幅为指标,观察了溃疡时十二指肠各部位的电活动变化。结果表明:(1)溃疡病变均选择牲地形成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心在离幽门括约肌0.5cm左右处;(2)在幽门括约肌尾侧0.5cm处(形成溃疡部位)和1.0cm及2.0cm处(未形成溃疡部位)的溃疡大鼠十二指肠电慢波频率,均明显地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振幅的变化不甚明显(P>0.05);(3)在幽门括约肌尾侧1.0cm处,十二指肠球部穿孔性溃疡大鼠的电慢波振幅明显地大于单纯性溃疡大鼠(P<0.05),而在幽门括约肌尾侧2.0cm处,穿孔性溃疡大鼠的电慢波频率明显高于单纯性溃疡大鼠(P<0.05)。以上结果提示:由半胱胺诱发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对十二指肠电慢波频率有加速作用,并随溃疡病变的加重,十二指肠电慢波活动似有增强倾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ghrelin、GHRP-6以及胃动素对大鼠胃肠运动的影响。方法:在体实验观察ghrelin、GHRP-6及胃动素对大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的影响,离体实验观察ghrelin、GHRP-6及胃动素对大鼠电场刺激引起胃窦胃底平滑肌舒缩反应的影响,RT-PCR观察ghrelin mRNA在胃的表达。结果:在体研究发现ghrelin及GHRP-6能够促进胃排空及小肠推进,胃动素对胃排空及小肠推进无影响。离体研究发现,ghrelin 1μM能够抑制胃底平滑肌4-8Hz开电刺激下的舒张反应,并增强胃底平滑肌1-8Hz及胃窦平滑肌4-16Hz断电刺激下的收缩反应;GHRP-6 1μM能够抑制胃底平滑肌4-8Hz开电刺激下的舒张反应,并增强胃底平滑肌1-2Hz、8-16Hz及胃窦平滑肌4-8Hz断电刺激下的收缩反应;L-NAME增强ghrelin、GHRP-6诱导的胃底和胃窦平滑肌条舒缩作用。大鼠胃窦及胃底分布有ghrelin受体mRNA。结论:ghrelin和GHRP-6能够加快胃排空促进小肠推进,该效应可能是通过迷走神经通路及胆碱能兴奋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大小病灶18F-FDG PET-CT的显像特点与同层面CT引导下穿刺活检结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经过18F-FDG PET-CT及CT引导下穿刺活检两种检查的病例,通过统计病灶的大小、病理、穿刺取材部位的放射性浓聚程度、SUVmax 来分析不同大小病灶18F-FDG PET-CT的显像特点与同层面CT引导下穿刺活检结果的关系.结果:69例患者,共穿刺74个痛灶,71个病灶测得SUVmax,放射性浓聚程度不同的病灶其穿刺敏感性、病灶大小的分布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 3cm组病灶放射性均匀浓聚率高,≥5cm组放射性均匀浓聚率低(P<0.05),≤ 3cm的均匀浓聚的恶性病灶其SUVmax低于>3 cm组(P<0.05),良恶性病灶SUVmax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大小的病灶在18F-FDG PET-CT上放射性浓聚程度不同,反映了病灶生物学特性的空间差异,进而影响穿刺活检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ICU气管插管患者置入胃管困难原因,并制定相关的临床对策以提高患者的一次性胃管插管成功率。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常规留置胃管失败患者20例,对其留置失败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关对策。结果:20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被发现胃管盘曲在口腔;有6例患者再插管12~15cm后发生再插入存在一定的阻力,适当用力后可再送入胃管35cm左右,而后无法再行置入,并经检查发现,胃管打折盘曲在气管与食管始起处;4例患者整体置管过程较为顺利,但置管后进行胃液抽取时发现无胃液抽回,对患者进行胃区听诊也未听及气过水声,而胃管末端浸入水中有少量气泡逸出,并认为此为胃管置入气管所致而拔出。结论:护理人员经验不足、对患者评估不准确、缺乏判断插管成功的经验是造成ICU器官插管患者置入胃管困难的原因。通过加强对护理人员培训,让护理人员不断的积累自身经验,并对患者进行合理准确的评估可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