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雄性不育和细胞质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说明:由母本遗传的雄性不育特性实际上是一个正常可育的细胞核处在另一远缘亲本所提供的细胞质中,细胞核遗传信息表达受到抑制产生的,是细胞质调控作用造成的。这表现在雄性不育性和恢复性的产生和细胞质细胞核之间的亲缘远近密切相关,一般正常品种在抑制剂作用下遗传信息表达受到抑制即产生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2.
鱼类细胞核移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核移植是一种在解剖显微镜或显微镜下进行操作的精细技术。主要是利用它来研究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中的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功能,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有关遗传、发育和细胞分化等方面的一  相似文献   

3.
冬眠蟾蜍的长足卵母细胞,只需要与垂体促性腺激素作短暂的接触,在其细胞核尚未破裂以前,转入生理水培养,即可恢复成熟分裂,由第一次成熟分裂前期,发育到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在垂体浸出液作用下,有核或去核的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都会出现促成熟的活性物质(MPF)。含有这种促成熟因子的微量卵质,一旦注入未经激素处理的卵球,即能诱发后者正常成熟。可是,在同一激素的作用下,卵母细胞细胞核(胚泡)的内含物,却不能诱发未经激素处理的卵球胚泡破裂,继续进行成熟分裂。卵母细胞的细胞质,既然可以不依赖于其细胞核的存在而形成促成熟的活性物质,而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又能妨障此活性物质的产生,这说明,激素导致卵母细胞胚泡破裂和继续减数分裂,所涉及的主要是翻译水平上的蛋白质合成问题。激素对卵母细胞细胞核的作用是间接的,是通过细胞质的活动予以调控的。  相似文献   

4.
精子形成是指单倍体球形精子细胞分化发育成为精子的过程。这一连续进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生化事件和剧烈的形态变化,涉及顶体和尾部形成、组蛋白-鱼精蛋白转换、细胞核压缩和细胞质丢弃等。近期研究发现,表观遗传调控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确保精子细胞正常发育和精子生成至关重要。现总结近期的相关研究进展,从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两个方面简介精子形成过程中的表观遗传调控功能和机制。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物学所讲述的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定律以及细胞质遗传的特点。其中,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定律揭示了细胞核遗传的一般规律,与细胞质遗传呈现并列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6.
果蝇发育中细胞决定和分化与基因表达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胚胎发育是个程序化的,复杂而有趣的生命现象。在胚胎发育中,不同细胞的分化和其 功能由基因决定,受到核内遗传物质的控制。而细胞的决定和分化则是在不同的细胞质对细胞核的不断作用下,才能逐步进行。核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先建立特定的基因表达状态,从而选择性表达发育调控基因或分化基因。发育调控基因产物一旦进入胞质,就可改变原来的基因表达环境,使细胞核进入新的基因表达状态,选择表达新的发育调控基因。如果新的发育调控基因的产物再影响细胞核,改变原来的基因表达状态,其它的发育调控基因的表达就可使胚胎细胞进一步分化。在发育过程中,细胞质和细胞核的这个相互作用不断进行,使控制发育程序的不同基因群在特定的时空中表达,受精卵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才能不断决定和逐步分化,最后形成组成个体所必须的各种细胞类型。  相似文献   

7.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双重遗传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遗传学研究证明,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DNA)存在于细胞核中,通过复制可一代代向后延续,通过转录和翻译,可使细胞合成特定的蛋白质,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特定的性状。在这个基础上,人们又发现,除细胞核外,细胞质中的某些结构如线粒体、叶绿体等,也存在有遗传物质,这些遗传物质也能复制、转录和翻译,使生物表现出一些不符合孟德尔定律的遗传现象。从此人们认识到,细胞核和细胞质都有遗传作用,都有完整的遗传系统,各自控制着某些遗传性状。但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发现,这两个遗传系统并非完全孤立、互不相关,而是在许多方面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密  相似文献   

8.
运用焦锑酸钾沉淀法,研究了不同热胁迫时间对辣椒(Capsicum annuum L.)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过程中Ca^2 分布的影响。在小孢子母细胞中,细胞表面有少量Ca^2 分布,细胞核中基本上观察不到Ca^2 ,热胁迫12h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Ca^2 明显增多,液泡膜内侧也有许多Ca^2 分布,热胁迫24h后,大量的Ca^2 分布在细胞质中,液泡膜上和液泡内;在四分体时期,与小孢子母细胞相比,四分小孢子表面和细胞质中Ca^2 数量明显增加,热胁迫24h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Ca^2 更多;在小孢子中,大量Ca^2 分布在壁上,质膜内侧,液泡膜上,少量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热胁迫12h后,质膜上Ca^2 增多,24h后,细胞质,细胞核中,质膜内侧的Ca^2 继续增多,热胁迫对成熟花粉中Ca^2 的分布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用电镜和细胞化学技术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H.De Lehaie]节部“韧皮部结”发育过程中Ca^2+-ATP酶进行了超微细胞化学定位研究.结果显示:在“韧皮部结”形成期,仅细胞质膜和细胞核上具有很高的Ca^2+-ATP酶活性;随着“韧皮部结”的发育,发育期细胞质膜上的Ca^2+-ATP酶活性较形成期有所降低,而细胞核上仍保持较高的Ca^2+-ATP酶活性,胞间连丝、运输小泡膜上都具有Ca^2+-ATP酶活性;发育后期,液泡膜及内质网上也开始出现Ca^2+-ATP酶沉积物;成熟期的“韧皮部结”细胞质膜上的Ca^2+-ATP酶活性较发育期有所升高,并且在“韧皮部结”成熟的过程中,细胞核、内质网、胞间连丝、质体膜和细胞质降解物上始终都有较高的Ca^2+-ATP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韧皮部结”细胞具有活跃的生理代谢以及频繁的共质体运输和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10.
前文(方永强等,1981)探讨了罗非鱼脑垂体促性腺细胞的生理活动与雌鱼性腺发育不同时期的相互关系,对比注射LRH-A后2、4和10小时对促性腺细胞的影响。根据促性腺细胞核的形态和细胞质中分泌颗粒数量的变化,以及DNA、RNA、酸碱性蛋白和酸碱性磷酸酶等一系列反应,初步阐明了LRH-A的作用机制与细胞核和细胞质的代谢变化有关。在此基础上,本文较详细观察了LRH-A对垂体促性腺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目的在于从亚细胞的水平上,进一步了解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孟励  杜淼 《生物技术》1991,1(2):1-5
细胞核移植(nuclear transplatation)是克隆具有相同遗传基础的优秀家畜的有效方法。在不远的将来,它可能成为一个广泛应用的生物技术。这一生物技术,可以使一群体内的优秀个体迅速增殖,导致快速的遗传改良,在一个繁殖周期内,获得大量与亲本遗传性状完全一致的复制子代。同时,细胞核移植又是研究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及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基因表达与调控,不同细胞周期内,细胞核与细胞质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等理论问题的理想手段。在对几种哺乳动物(如小鼠、兔、羊和牛等)进行的具有开拓性研究实验中,已经显示出,哺乳动物细胞核移植作为克隆动物的一项生物技术,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并有可能投入商品化。然而,目前只有20~40%通过细胞核移植后重组的胚胎能够发育成形态学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能够发育产仔的就更少。这说明存在一  相似文献   

12.
不同环境条件下稻米透明度的发育遗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采用条件和非条件数量遗传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灿稻稻米透明度的发育遗传规律。稻米4个发育时期两年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开花受精后第8~21天的灌浆中期和后期遗传效应表达对稻米透明度的影响最大。控制稻米透明度性状表现的三倍体胚乳核基因、细胞质基因和二倍体母体植株核基因效应在不同环境下存在着表达水平上的差异。条件遗传分析的结果还表明一些遗传效应存在着发育时期间断表达的现象。基因加性效应和细胞质效应以及相应的环境互作效应在稻米透明度性状发育中起着主要作用,选择可以取得良好的改良效果。浙南3号和1391等亲本可以提高后代的稻米透明度。  相似文献   

13.
每期10题     
1.眼球的功能是( )。 A.产生视觉;B.折光和感光; C.感光和产生视觉;D.折光、感光和产生视觉。 2.皮肤中与调节体温有关的结构是( )。 A.表皮与真皮;B.真皮血管与汗腺; C.皮脂腺与汗腺;D.角质层与汗腺。 3.生物的遗传是细胞核和细胞质共同作用的结果。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 )。  相似文献   

14.
线粒体DNA     
在真核细胞中,作为重要遗传物质的DNA分子,过去一直被认为只存在于细胞核中,从而把细胞核看成是唯一的遗传控制中心。随着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已经发现细胞质中某些  相似文献   

15.
答 :蜜蜂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 ,其中蜂王和工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蜂王和工蜂是二倍体 (2 n=32 ) ,雄蜂是单倍体 (n=16)。单倍体雄蜂是怎样产生精子的呢 ?雄蜂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 ,它的精母细胞进行的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减数分裂。减数第 1次分裂中 ,染色体数目并没有变化 ,只是细胞质分成大小不等的两部分。大的那部分含有完整的细胞核 ,小的那部分只是一团细胞质 ,一段时间后将退化消失。减数第 2次分裂 ,则是 1次普通的有丝分裂 :在含有细胞核的那团细胞质中 ,染色单体相互分开 ,而细胞质则进行…  相似文献   

16.
英国AFRC动物生理研究所的S.M.Willadsen.博士(1986)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将绵羊未受精卵去核,而将绵羊发育早期胚胎的一个分裂球和去核卵融合,融合后的卵移植至母羊体中使其发育,成功地诞生了新的仔羊。受精卵在发生过程中,细胞核和细胞质双方均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细胞核移植则是研究发生过程中核  相似文献   

17.
正反交不一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质遗传时,正交和反交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后代总是表现出跟母本一样的性状,即所谓的母系遗传现象。许多师生误认为,“正反交不一样”就是细胞质遗传才具有的特征,其实不然,细胞核遗传中也有很多“正反交不一样”的实例。就这一问题,做一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8.
不同环境下籼稻糙米重的发育遗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包括遗传主效应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的数量性状发育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 ,分析了籼稻(OryzasativaL .)稻米 4个发育时期糙米重的两年资料。结果表明 ,除了三倍体胚乳和二倍体母体植株基因的加性和显性主效应以及细胞质主效应可以控制不同稻米发育时期的糙米重量外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也可明显影响不同发育时期糙米重量。基因加性主效应和加性×环境互作效应在整个稻米灌浆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 ,对糙米重的选择可以取得良好的改良效果。条件方差分量分析结果表明 ,胚乳和母体植株中控制糙米重表现的基因在多数稻米发育时期均有新的表达 ,且以稻米发育早期为主 ,开花后第 1~ 7天是控制糙米重的基因表达最为活跃的时期 ,其次为开花后第 8~ 14天。一些基因只在个别发育时期间断表达 ,这在净细胞质主效应和净细胞质×环境互作效应以及净显性主效应上表现得尤为明显。稻米不同发育时期的遗传效应预测值表明 ,V2 0和作 5等亲本可以明显提高后代的糙米重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扇脉杓兰的生长特性,本研究以浙江省西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两个野生居群为试材,对其休眠芽形态结构、植株生长过程和胚珠发育等特征进行定期观察。结果表明:扇脉杓兰一个生长周期包括萌芽期、开花展叶期、结实期和衰亡期4个阶段,历时1年,以分株繁殖为主,有性生殖能力差。扇脉杓兰每个基株分化一个休眠芽,当年10月露出地面。充分发育的休眠芽产生花芽,第二年4月形成花结构;未充分发育的个体不能产生花芽,无生殖器官发育。胚珠超微结构显示:孢原细胞核占据多半的细胞空间,细胞质和细胞器丰富。大孢子母细胞位于珠孔端,细胞质中液泡、线粒体和质体分布密集。在大孢子囊中,液泡所占空间变大,细胞核相对变小,细胞质分布稀疏,细胞器以线粒体和质体为主,在胚珠发育阶段蛋白质和多糖一直存在,淀粉染色逐渐加深,无脂质存在。  相似文献   

20.
卵母细胞发生过程中会积累大量的物质,即所谓的母源物质(maternal materials),自然状态下,这些母源物质对受精以及之后的发育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雌雄配子融合后,精子核与卵母细胞中单倍体染色体组均会发生剧烈的表观遗传修饰变化,这个过程也同样发生在体细胞核移植到卵母细胞质之后,这种变化被称之为重编程。重编程奠定了新个体发生发育全部程序的基础,因此是一个备受重视的生物学过程。重编程包括DNA去甲基化、染色质重塑和组蛋白修饰等。受精后,卵母细胞与精子的基因组均会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经历相应的重编程过程,清除各自基因组在配子形成中保留的表观遗传学修饰,调控基因表达并形成正常发育的全能性胚胎。受精后,卵母细胞成熟中积累的多种母源物质聚集在雄原核周围,调控其基因组的重编程。体细胞核移植胚胎中供体细胞核注到去核卵母细胞后也将在卵母细胞中蛋白质、mRNA、酶类等母源物质的作用下进行重编程。现总结了母源物质对雄原核及供体细胞核重编程作用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母源物质作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