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饲养下亚河豚的行为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2头雄性亚河豚“Vater”和“Baby”的各种行为。研究表明,饲养池的大小直接影响豚的行为;由于亚河豚和白豚生存的环境不同,导致了它们身体结构的差异,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2.
孙元 《生物学通报》2011,46(11):14-15
跳虫是世界上种类最丰富的类群之一,体形微小,颜色各异。介绍了跳虫中体被鳞片、在弹器上具齿节刺的鳞跳虫,并对这个类群的形态学特征及其特殊的齿节刺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3.
中学《动物学》课本第158页上有这样一段话:“家鸽飞翔时,气囊除了协助肺完成呼吸作用外,还有减轻身体的比重,……的作用.”在此教材明确地提出了家鸽气囊的作用之一,是有助于减轻身体的比重.此提法同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合编的《普通动物学》中第351页上的提法相同.本人认为“气囊有减轻身体的比重作用”的提法不够准确,具体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国桫椤科植物的分类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文记载了我国14种和2变种桫椤科植物及其分布。根据叶柄基部的鳞片,叶轴背面 两侧的气囊体,叶轴的颜色,囊群盖以及孢子数目等性状,把它们安排在2属2亚属中,并讨论了各类群之间可能的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5.
双中心鳞片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10月8日,我们随巢湖开发公司渔轮采集到小型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168尾。在鉴定年龄观察鳞片时,发现一尾体长133毫米、体重22.1克的标本,身体上至少有六、七枚具有双中心的鳞(图1)。 与正常鳞片(图2)相比,双中心鳞片为肾形,鳞片“前区”有一凹陷。同时存在的两个环  相似文献   

6.
黑肩绿盲蝽的两种天敌——尖钩宽黾蝽和稻虱缨小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86年7、8月在杭州水稻田发现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th)等飞虱卵及低龄若虫的重要天敌黑肩绿盲蝽Cyrtorrhinus lividipennis Reuter受到稻飞虱的另二种天敌的攻击。一是尖钩宽黾蝽Microvelia horvathi Lun-dblad,其成、若虫均能刺吸落入水面的黑肩绿盲蝽若虫,刺吸部位一般在头背面、翅芽及胸、腹部背板。取食1、2龄若虫时,捕食者伸出口针,刺入猎物身体,举起猎物,颤动口针,1分钟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柳(虫兆)属Willowsia及其中国的种类,并描述了广西1新种,Willowsia guangxiensis,sp.nov.。该种与越南的W.psesudosocia Stach 1965最为接近,如鳞片具小棘、胸部和腹部大毛数量多等。但在体色、触角及足上有鳞片、腹管及身体上的毛序等方面有别于后者。  相似文献   

8.
通过识别河豚历史悠久、古籍中的河豚、现今的河豚及河豚的保护4个方面,介绍河豚鱼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9.
时磊 《四川动物》2007,26(2):258-262,I0002
对隶属蟒科的东方沙蟒唇鳞的光学显微结构和扫描电镜下的超微结构的观察发现了类似小窝的结构,可能是原始的鳞片感受器官;对鳞片感受器的大小做了测量;同时观察了头部其他鳞片和身体中部背鳞和腹鳞的显微皮纹结构。所有鳞片的角皮层细胞平坦,没有大的表面特征结构,除了后缘齿状结构、微孔和窄而短的边界。考虑到穴居种类减少反光不是主要的选择因子,而主要选择是减少摩擦和清除污物,显微皮纹特征很好地符合这一假说。不同部位鳞片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角皮层细胞的形状和的大小,微孔的有无,细胞后缘齿状结构的有无和大小以及细胞边界重叠的程度。首次描述了鹅卵石样多孔细胞这一微饰类型。  相似文献   

10.
草地螟成虫体表具有多种鳞片,这些鳞片是其远距离迁飞和适应复杂环境的必要结构保障。按结构特征分为薄片型和长毛型。薄片型鳞片为卵圆形、刀片形,包括腹后鳞簇、锯齿鳞、竹片形鳞和形成胸锁的钩形鳞;长毛型鳞片横截面为圆形,包括后翅内缘毛和腹后毛刷。超微结构表明,体表鳞片由纵脊、横肋、窗孔、内腔和乳突组成;鳞片基部由毛囊包裹;钩形鳞具有特殊的弯钩状尖端;腹后鳞簇具有特殊的乳突结构;后翅内缘毛和腹后毛刷具有特殊的窗孔结构。这些由体表细胞分化的鳞片在草地螟成虫身体各部承担着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其超微结构的研究可为其形态学、行为学及自身进化研究方面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苹果蠹蛾头部感器的电镜扫描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扫描电镜系统观察并描述了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成虫及幼虫触角上及口器上的感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苹果蠹蛾成虫触角背面密布鳞片,感器很少,腹面和侧面鳞片稀疏,具大量感器;2)触角上的感器大部分分布于鞭节各节,少部分分布于柄节和梗节;3)雄虫触角上着生10种感器,雌虫触角上着生9种感器,与雄虫相比,雌虫缺少鳞形感器;4)雄虫口器具鳞形感器和刺形感器,雌虫口器仅具刺形感器;5)幼虫触角3节,基节无感器,第2节具2刺形感器且其分布位置存在个体差异,端节端部具呈三角状排列的3个栓锥感器;6)幼虫口器具一定数量和不同形态的感器。  相似文献   

12.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学生常常难以想象和理解酶活性这一重要概念以及温度变动、抑制剂、酶浓度、底物浓度对酶催化反应速度的影响。本文介绍两种帮助学生掌握酶活性概念的比拟教学方法。一、针刺气球比拟法我们不妨让学生想像一个孩子(仿佛一种酶)在一家体育馆内用大头针刺爆气球(相当于底物)的情景。假定气球均位于与孩子齐腰高的位置。如果体育馆内只有一个孩子且每隔十米有一只气球,那么,每秒钟被刺爆的气球数将很少。当增加气球数(球间距离减小)时,孩子在球间移动的距离减小,则刺爆速度将增加。当气球数很多时,孩子尽自己力所能及的速度刺爆气球,但其速度  相似文献   

13.
沈丹舟  何春林  宋昭彬 《四川动物》2007,26(1):124-125,F0003
检测并比较了软刺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malacanthus)鳞片、耳石、脊椎骨和背鳍条的年轮特征。结果表明,这4种材料上均具有年轮特征,以耳石最明显,且易于识别,为最好的年龄鉴定材料;鳞片上的年轮也较明显,但高龄鱼外围的年轮常挤在一起,使鉴定结果偏低;背鳍条上的环纹清晰,但边缘出现轮纹的重叠,影响年龄准确判读;脊椎骨上通常只能观察到比较有限的环纹,不适合用作年龄鉴定。  相似文献   

14.
<正>毛蕊花球象Cionus olivieri Rosensch?ld,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象虫科Curculionidae,身体球形,前胸背板比鞘翅基部明显窄,触角索节5节,体壁黑色,胫节和附节红色。全身覆盖着致密的黄白色鳞片,鞘翅缝中部和端部有黑色宽鳞片组成的大黑斑点,行间散布较小的黑斑点。幼虫体壁  相似文献   

15.
董隆熙 《昆虫学报》1955,(3):309-316
雄蚊 身体较白蚊伊蚊略小。 头 头顶的中间部分有一从扁平的白色鳞片,其余的鳞片为灰黑色。触角、触须、唇基和喙均为黑色。触角第2—12节各节的长度均大於宽度;第2—12节的总长长於第13节。喙正常,与前腿约等长。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蚊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蚊类属双翅目直裂亚目(Orthorrhapha)的蚊科(Culicidae)。蚁科包含二显著不同的亚科:幽蚁亚科(Chaoborinae)和蚊亚科(Culici-nae)。前者的成虫口器短而不能刺吸血液;胸部和腹部无鳞片,只具细毛;翅上鳞片多限于缘缨。幼虫(我国种类)全身透明,无呼吸管,触角演化为捕食的攫握器官。幽蚊的种类很少,我国记载的只康氏幽蚊(Chaoborus corn-  相似文献   

17.
淡水豚类分子系统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杨光  周开亚 《兽类学报》1999,19(1):19-19
测定了白暨豚和恒河豚细胞色素b基因307bp的DNA序列,并与其它鲸类的相应序列合并,分析了淡水豚类(恒河豚、印河豚、白暨豚、亚河豚和弗西豚)的系统学位置和系统发生。淡水豚类不同属间的序列差异已达到或超过了其它齿鲸类科间的差异水平,因此它们分别归属于不同的科,即恒河豚科、白暨豚科、亚河豚科和弗西豚科。系统发生分析支持淡水豚类和海豚类之间具有下述的关系:(恒河豚科((白暨豚科(亚河豚科,弗西豚科))海豚总科))。即淡水豚的4个科中,恒河豚科是最早分化的一支,其次是白暨豚科,然后是亚河豚科和弗西豚科的分化。白暨豚科和亚河豚科+弗西豚科组成海豚总科的姊妹群,并与海豚总科一同组成海豚下目。恒河豚与其它淡水豚类间无直接的亲缘关系。淡水豚类是并系的。把恒河豚类独立为恒河豚总科是合理的。初步认为有理由把白暨豚类也作为一个总科级的支系。恒河豚和印河豚间的序列差异极小,两者可能只是同一个种的2个亚种。  相似文献   

18.
怪物事务所     
正大拇哥来揭示谜底啦!2015年第9期的1号怪物是一只刺蛾毛虫。它那长长的白丝是用来保护自己,躲避危险的。2号怪物是一条步行鲇,也被称为蟾胡子鲇,生活在湄公河三角洲。虽然它的名字叫作步行鲇,但它其实并不会行走,只是可以用身体下方的鳍"站"在水底,或者扭动身体缓慢移动,看起来就像在用脚走路一样。  相似文献   

19.
幻想星球     
正怪物事务所大拇哥来揭示谜底啦!2021年第4期的1号怪物是科学家在巴拿马加勒比海新发现的一种纽虫。2号怪物是穿山甲。图中展示的是穿山甲的鳞片,这些鳞片像屋瓦一般一片紧挨着一片,却不影响穿山甲蜷缩、伸展身体。火眼金睛奖石家庄潘煜尧商洛王玉炀呼和浩特郑好北京成骏洱连云港陈秋汝沈阳刘十一吴思锐日照张珂萌姜渔歌  相似文献   

20.
1979年9月9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昌平采得鳅科Cobitidae条鳅亚科Nema-chilinae标本20尾,经鉴定系一新属新种;现描述如下; 异条鳅属Paranemachilus,新属 模式种:颊鳞异条鳅Paranemachilus genilepis,新种。 身体粗壮,稍延长和侧扁。整个身体(包括胸部)被有细密鳞片,头部非常特殊地在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