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EPO工程细胞株支原体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原体污染是细胞培养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对细胞支原体的检测是细胞特性鉴定的重要方面。我们采用抗支原体单抗免疫荧光法和培养法(包括液体培养法和固体培养法)检测工程细胞支原体。单抗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表明:支原体阳性的细胞膜表面有明亮荧光,工程细胞EPO C_2细胞膜表面无荧光。支原体液体培养法结果显示:作为阳性对照的支原体由于在生长过程中产酸使培养液变黄,而加入EPOC_2株细胞悬液的样品管与阴性对照管相同,无颜色变化。固体培养法结果显示:在显微镜下观察,支原体阳性对照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荷包蛋样集落,而阴性对照及EPO C_2株细胞样品均无菌落生长。以上结果表明:受检的EPO C_2株细胞未被支原体污染。  相似文献   

2.
通过观察青春双歧杆菌在体外培养条件出现波状层次生长的情况,了解该过程中青春双歧杆菌形态的改变及其生物学意义。采用青春双歧杆菌低浓度接种于BS固体平板培养基中,延长培养时间至6 d,使其单个菌落长成较大的菌落后,置4℃冰箱中2~4周,在其培养结束时和放置冰箱后对菌落及菌体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在特定的培养时间及其后的低温处理后,青春双歧杆菌部分菌落出现了半透明环和不透明环交替的层次状结构,在半透明环区域和不透明环区域,菌体的形态以及对温度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且在透明环区域,菌体发生了自溶现象。证明青春双歧杆菌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了波状层次生长过程,且在该过程中,青春双歧杆菌的生长、生存方式以及增殖方式均发生了适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细胞培养的支原体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运用细胞培养进行病毒繁殖时,支原体污染是经常遇到的而且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之一。这些污染对培养细胞产生各种各样的恶果:改变各种代谢活动致使不能进行培养细胞的正常生化研究;细胞生长速度减缓,迫使二倍体细胞系过早衰老,染色体发生畸变,并引起细胞形态的永久改变。事实表明:支原体污染虽会降低细胞培养中病毒的合成,但有时也能促进病毒的繁殖,这可能是支原体对干扰素产生的抑制。  相似文献   

4.
<正> 三、布氏杆菌属的特性1.布氏杆菌属内的变异布氏杆菌生长于培养基中时,易倾向于变异。这种变异伴有抗原性的改变、丧失毒力、改变对噬菌体的敏感性以及菌落形态和其他的改变等。这种趋势是如此的显著,以至在讨论任何不同特性时都必须予以考虑。培养物在液体培养基中比在固体培养基上变异的更快。如果初次分离系采用液体培养基进行的,那末当检查时培养物可能已高度变异。因此,建议应迅速移植于固体培养基上。当进行任一培养物的分型前,均需检查其纯度和菌落形态。如果出现变异株,则需  相似文献   

5.
我国有代表性的猪喘气病济南强毒株及III乳适应株,均能用无细胞液体培养基分离传代。接种3天后,培养基的PH从7.5下降到6.9左右,产生轻徽混浊。培养物呈多形态,移种固体培养基能生成菌落。不同代次的培养物均能使健康仔猪发生典型的猪喘气病肺炎。根据培养物生长特征、形态、染色观察及抗青霉素和醋酸铊等特性,确定为支原体;高度稀释(相当于原始接种材料的10-21’)的长期孵育传代(最长89天)培养物能诱发肺炎,从实验感染猪的肺或肺门淋巴结能再分离到相同的支原体,从而确定其为猪喘气病病原体。  相似文献   

6.
认识鼠疫     
正鼠疫耶尔森菌,俗称鼠疫杆菌,分类学上属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形态为两端钝圆,两极浓染的卵圆形的短小杆菌,革兰染色阴性。长1~1.5微米,宽0.5~0.7微米,有荚膜,无鞭毛、无芽胞。在不同的检材标本中的形态略有差异,在新鲜组织中形态典型,而在陈旧培养基或腐败组织中,菌体膨大呈球形、哑铃形等。在肉汤培养基中培养时,开始从底部出现絮状沉淀,48小时肉汤表面形成菌膜,摇动菌膜呈"钟乳石"状下沉。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液体培养法和固体培养法平行检测肺炎支原体结果的一致性;评价液体培养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的可靠性。方法采用液体培养基和固体琼脂培养基平行检测1 648份临床标本的肺炎支原体,比较同一份标本在2种培养基上的检测结果。结果液体培养法阳性296例,阳性率为18%;固体培养法阳性244例,阳性率为14.8%;液体培养法阳性而固体培养法阴性57例;固体培养阳性而液体培养法为阴性5例。2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快速液体培养法与固体培养有较好的一致性,具有方便、简单、准确且可以用于早期检测等优点,适合临床大批量标本筛查。需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等排除真菌和耐药菌造成的假阳性。  相似文献   

8.
红螺菌(Rhodospirillum sp.)的生长及其饥饿存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志平  章宗涉 《生态学报》2000,20(1):118-123
红螺菌(Rhodopirillum sp.)是在多种不同生境中广泛存在的光合细菌中的一类,它在水产养殖上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报道了不同生长阶段红螺菌在饥饿环境中的存添能力。红螺菌在饥饿环境中的存活能力提高。分批培养过程中,同时测定红螺菌数和可培养活菌数的变化表明,静止期生长期后的红螺菌难以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菌落,进入非可培养状态,进入非可培养状态的红螺菌经复苏培养后仍可恢复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菌落的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固氮菌为例,厘清"99%难培养"的概念,定量评价土壤中可培养固氮菌的比例。【方法】直接提取土壤中所有微生物DNA,同时,利用传统微生物富集技术获得固体和液体培养基第一代和第二代菌体及其DNA,高通量测序nifH和16S rRNA基因,通过系统发育分类方法,明确固氮菌富集物的物种组成及可培养比例。【结果】文献分析表明,"99%难培养"并未有严格的定量实验证据,是"平板计数异常"的同义词,即采用显微计数法的微生物数量远高于平板计数法。针对典型旱作潮土中的固氮菌,微生物属水平的nifH基因分析发现,可培养固氮菌占比为(22.4±4.5)%–(28.4±6.3)%,而16SrRNA的结果为(31.6±3.4)%–(41.4±13)%。nifH基因分析发现土壤中固氮菌共67属,其中39属可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形成菌落,但仅有4属得到显著富集,固体培养基富集了Proteobacteria门Azotobacter属,相对丰度高达(98.2±0.94)%;而液体培养基极显著富集了Firmicutes门的Paenibacillus和Clostridium属,相对丰度高达(76.7±3.9)%和(21.7±4.0)%。16S rRNA基因分析发现,土壤中所有固氮菌共计14门、255属,其中248属可在固体和液体培养基形成菌落被培养,但高达6门、226属尚未获得纯菌株或固氮生理报道,并且固体培养基仅显著富集了Proteobacteria门6个属;液体培养基则富集了Firmicutes门5个属。【结论】"99%难培养"是"平板计数异常"的同义词。nifH基因发现土壤中58.2%固氮菌属可培养;而16S rRNA基因则发现高达97.3%固氮菌属可在培养基上形成菌落,但其中91.1%的固氮菌尚未获得纯菌株或固氮生理报道。同时,绝大部分固氮菌为数量占弱势的稀有属,69.5%的nifH基因属丰度0.1%;而78.5%的16S rRNA基因属丰度0.1%,导致传统富集培养传代过程中,定向富集了常见的Proteobacteria和Firmicutes门的固氮菌,遗漏了绝大部分已形成菌落但尚未被分离纯化的固氮菌属。"不可培养"微生物的表述并不合理,未来亟需创新培养策略,定向分离传统培养基上被遗漏的微生物,获得更多"难培养"或"尚未培养"微生物。  相似文献   

10.
直接培养法检测支原体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牛心消化液,加入支原体营养成份及琼脂,制备成固体培养基。以此培养基检测支原体,并根据其灵敏度及适用性确定培养基的配方。结果表明,用此法可以检测牛血清、胰酶、细胞及疫苗中的支原体生长,并且检测时间短,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以用于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