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核糖体失活蛋白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致死因子1(BLF1)与细胞穿膜肽(CPP)HBP融合表达并与商陆皂苷甲(EsA)联合使用,提高BLF1重组蛋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活性。通过原核表达及NI-NTA亲和层析纯化BLF1、BLF1-HBP融合蛋白,以HepG2、MCF-7、A549和HeLa细胞为检测模型,MTT法检测BLF1重组蛋白对肿瘤细胞的毒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重组蛋白进入细胞效率,流式细胞术分析抗肿瘤效应。结果显示,穿膜肽HBP可有效提高BLF1对HepG2、MCF-7、A549和HeLa四种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其中对HeLa细胞的药效增强效果最显著,可达47.5倍;皂苷EsA的使用进一步显著提高了BLF1-HBP对上述4种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活性,且对MCF-7细胞的IC50值从6 840 nmol/L降至0.57 nmol/L。激光共聚焦观察揭示EsA可有效促进BLF1重组蛋白进入肿瘤细胞效率,流式结果分析表明EsA可大大强化BLF1-HBP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能力。将BLF1与穿膜肽HBP融合表达并在EsA存在下,可显著提升BLF1对肿瘤细胞的毒性,强化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类鼻疽是由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B. pseudomallei)(简称类鼻疽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热带医学疾病。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严重感染时可快速发展为败血症,病死率高达40%。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是一种正在扩散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本文就近年来关于类鼻疽菌感染的重要毒力因子以及其在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了解类鼻疽菌的致病机制,为将来有效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类鼻疽菌)是一种革兰阴性短杆菌,现被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升为I类致病菌严加防范。类鼻疽菌直接从环境感染人类和多种动物,且抗生素耐药严重,一旦引起败血症会有很高的死亡率。为了更好地指导类鼻疽病的临床治疗和研究类鼻疽菌的致病机制,建立类鼻疽病动物模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笔者对现有的类鼻疽病动物模型从易感动物、感染途径、动物品系和模型评价几个方面进行总结阐述。  相似文献   

4.
影响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基因组密码子用法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mallei ATCC 23344)的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根据该菌的完整基因组序列,运用多元统计分析和对应分析的方法,探讨了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全基因组序列密码子的使用模式和影响密码子使用的因素。结果表明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密码子使用的主要因素;基因组中编码区的碱基组成、蛋白质的疏水性和基因的长度对密码子的使用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力不及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通过比较高表达的基因、低表达的基因密码子使用情况,GCG 和 CUC 等 21 个密码子被确定为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的主要偏爱密码子。以上结果对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的密码子用法研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物种进化、基因组中未知基因的预测、开放阅读框的判断、功能基因的表达以及鼻疽病疫苗的研发等工作都提供了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土壤中提取细菌和芽孢核酸用于PCR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探讨了土壤中提了细菌及其芽孢DNA用于PCR扩增检测的方法,我们采用的碘化钠裂解,玻璃粉吸附方法,可以有效提取和纯化土壤中的细菌及芽孢的核酸,操作简便,不需要特殊设备,提取的核酸可直 用于PCR扩增反应,我们用炭疽芽孢杆菌A16R疫苗株的芽孢的类鼻疽伯克霍尔德氏菌污染土壤,使用这一方法从中提取核酸,并用于PCR扩增,证实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应用抗鼻疽杆菌和抗类鼻疽杆菌的单克隆抗体(McAb),以间接ELISA,IFA以及免疫组织化学(下简称免疫组化)等技术方法,对来自不同地区的鼻疽杆菌(Ps.mallei)和类鼻疽杆菌(Ps.pseudmallei)的表面抗原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又对鼻疽(Mallcus)和类鼻疽(Melioidosis)之间的血清学鉴别诊断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鼻疽杆菌和类鼻疽杆菌各自表达了不同的表面抗原反应类型,其闻并有一定的交叉关系;(2)鼻疽杆菌和类鼻疽杆菌各株均与McAb 2D4发生反应,说明表位2D4很可能为二菌所共有;(3)McAb4D4和lA9的类似抗体在鼻疽和类鼻疽血清都表现了较高的出现频率,说明其可能为二种血清的共有抗体成份;(4)McAb 3A1是仅同类鼻疽杆菌各株发生反应的特异性抗体。应用该McAb,以相应的实验技术,有可能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鼻疽和类鼻疽菌体间和血清间的免疫学鉴别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7.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2(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5A2,e IF5A2)是一种在真核细胞蛋白质翻译起始和延伸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蛋白,它是e IF5A的其中一个亚型,在多种肿瘤细胞中的异常高表达往往与该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e IF5A2所特有的羟腐赖氨酸,可以成为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为临床带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神经生长因子(NGF)结合细胞表面受体p75NTR (p75神经营养素受体)和TrkA (酪氨酸蛋白激酶A)后介导了细胞分化、细胞生存、凋亡、增殖和侵袭等多个重要的生理病理过程. TrKA能与细胞内多个蛋白质相互作用,但是由于NGF信号通路的复杂性,现在仍有必要发现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以更准确地了解NGF信号通路.本研究中我们通过酵母双杂交的方法筛选到了一个新的与TrKA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4A1 (eIF4A1),然后通过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融合蛋白沉降实验(GST-pull-down)和免疫共沉淀实验(Co-IP)证明了TrkA和eIF4A1的相互作用.此外NGF能够增强TrkA和eIF4A1的相互作用.在鉴定相互作用位点实验中,我们发现eIF4A1的氨基端结构域和TrkA的TK结构域参与了相互作用. TrkA和e IF4A1共定位在细胞膜上. NGF能够引起TrkA与泛素蛋白63位的赖氨酸连接,而eIF4A1与TrkA相互作用后能够抑制TrkA与泛素蛋白63位的赖氨酸连接.综上,得出结论 e IF4A1通过与TrkA相互作用抑制其泛素化调控NGF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9.
【【背景】类鼻疽杆菌是一种能够引起人类疾病甚至死亡的胞内寄生菌,Ⅲ型分泌系统在该菌入侵上皮细胞、逃避宿主免疫以及毒力因子的分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bopA基因为TTSS-3基因编码的重要效应蛋白,在类鼻疽杆菌的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构建类鼻疽杆菌bopA基因敲除菌株,并对其生物学特征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构建pK18mobSacB-ΔbopA自杀质粒,通过大肠杆菌S17-1λpair以接合的方式转入类鼻疽杆菌,利用同源重组敲除了bopA基因,并用蔗糖平板筛选出菌株,最后在细胞和动物水平检测敲除菌株的表型变化。【结果】构建了bopA敲除的类鼻疽菌株,并通过细胞和动物实验证实敲除bopA基因后,细菌的细胞侵袭和胞内存活以及体内定殖能力都显著降低。【结论】利用同源重组成功构建类鼻疽bopA基因敲除株,为深入研究该基因的作用靶点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 IF1家族基因具有一定的抗逆调节能力。前期研究表明柽柳The IF1A基因能提高转基因植物的抗旱耐盐胁迫能力。本研究旨在对该基因的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探讨The IF1A基因是否具有抗氧化能力。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甲基紫精胁迫下转The IF1A基因烟草叶片、保卫细胞、根尖积累的活性氧明显少于野生型烟草(WT),H2O2含量测定结果也表明转基因株系的H_2O_2含量显著低于非转基因株系。此外,甲基紫精胁迫下转The IF1A基因烟草的CAT活性、POD活性显著高于WT株系,表明过表达The IF1A可能通过提高保护酶活性来调节体内活性氧清除能力进而改善植株活性氧积累,提高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