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人群中轮状病毒主要流行的P[4]、P[6]和P[8]型毒株的受体结合特点及结构基础,本研究将P[4]、P[6]和P[8]型毒株VP8*核心区(VP8*core)基因分别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和pET30a中,利用大肠杆菌表达获得轮状病毒P[4]、P[6]和P[8]型毒株VP8*核心区蛋白,并通过亲和层析分别纯化得到VP8*core-GST融合蛋白和VP8*-his标签蛋白,SDS-PAGE显示蛋白大小分别为46kDa和20kDa。综上,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GEX4T-1-VP8*core和pET30a-VP8*core重组质粒,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得到VP8*coreGST融合蛋白和VP8*core-his蛋白,为VP8*蛋白的功能和结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前期工作中发现,截短的轮状病毒VP4~*蛋白(aa26–476)在大肠杆菌中能够以可溶形式表达,且在小鼠模型中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本研究通过颗粒化进一步提高VP4~*蛋白的免疫保护性。通过37℃水浴加热处理24h使VP4~*蛋白多聚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透射电镜、分析超离等分析VP4~*蛋白颗粒化程度,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颗粒化对VP4~*蛋白与中和抗体反应性的影响;通过差示量热法分析VP4~*高聚体的热稳定性;最后,通过小鼠母传抗体模型研究颗粒化对VP4~*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的影响。结果表明,VP4~*蛋白高聚体结构均一,并且相比三聚体,具有更高热稳定性和中和抗体结合活性;在内毒素20 EU/mg的条件下,与铝佐剂混合,刺激小鼠产生更高滴度的中和抗体;对轮状病毒导致的腹泻具有更高的免疫保护性。综上所述,VP4~*高聚体的研究为轮状病毒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研制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VP4是RV重要的抗原蛋白,在早期病毒与细胞黏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受体结合和细胞渗透。在细胞黏附过程中,VP4易被切割成VP5*和VP8*两个片段并以此增强病毒感染性。为了深入研究VP5*和VP8*的免疫学性质,进一步评价其应用前景,本研究从TB-Chen株RV基因组中编码VP4蛋白基因上克隆了VP5*和VP8*开放读码框核苷酸序列,构建了表达质粒,在原核大肠杆菌系统中重组表达了VP5*和VP8*蛋白,进一步分析了它们的免疫学性质。结果显示,VP5*和VP8*可在E.coli中高效表达,重组蛋白VP5* (rVP5*)和VP8* (rVP8*)可诱导免疫豚鼠产生特异性血清抗体,这些抗体可特异性识别自身蛋白(rVP5*或rVP8*),可识别来自的TB-Chen株重组VP4蛋白,并可识别SA11和Wa感染的MA104细胞中合成的病毒VP4蛋白。这些结果表明,rVP5*和rVP8*蛋白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抗rVP5*和抗rVP8*的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交叉反应性。  相似文献   

4.
【背景】人A组轮状病毒(Rotavirus Group A,RVA)是婴幼儿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及发展中国家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疫苗预防是唯一可行的预防感染方法。外衣壳蛋白VP7和VP4是疫苗设计的主要靶点,针对该基因加强RVA地方株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十分必要。【目的】对锦州地方流行RVA株VP7和VP4基因进行型别鉴定和序列特征分析。【方法】收集锦州地区2018-2020年RVA感染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提取病毒RNA,通过RT-PCR扩增VP7、VP4基因片段并测序,得到7株RVA VP7和VP4序列。使用在线基因分型工具Rota C V2.0对测序结果进行分型分析。应用BLAST、DNAStar、MEGA X、Bio Edit等生物软件与临床流行株及疫苗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及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结果】分型结果表明7株锦州地方株均为G9P[8]型,系统发育分析证实其VP7和VP4基因分别属于G9-Ⅵ和P[8]-3谱系,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32%-100%与99.41%-100%。JZ株VP7与疫苗株Rotavac和Rotasiil相比,在抗原表位区7-1a、7-1b、7-2中分别存在4个和3个氨基酸替换。JZ株VP4与疫苗株Rotarix和Rota Teq VP4氨基酸序列相比,发现7个和4个氨基酸替换,位于抗原表位区8-1和8-3。【结论】2018-2020年在辽宁锦州地区检测到7株G9P[8]型RVA株,VP7和VP4序列相似性高于99%,G9P[8]型可能是辽宁省锦州地区2018-2020年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主要流行基因型之一。与同基因型疫苗株比较,位于JZ株VP7和VP4抗原表位区的氨基酸位点差异对于野毒株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轮状病毒VP7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VP7是轮状病毒的主要外壳蛋白和中和抗原,是发展基因工程疫苗的首选。把包含全部3个主要抗原性区域的轮状病毒SA11 VP7基因片段以谷胱甘肽S转移酶融合蛋白的形式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30%左右。经一步Glutathione Sepharose4B亲和纯化,重组蛋白纯度超过90%。Western blot实验表明,重组蛋白可被抗SA11的多抗特异地识别。动物实验表明,重组抗原可在小鼠和家兔体内诱导VP7特异的抗体和一定水平的SA11中和抗体。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LTB(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抗原表位PT8A与人轮状病毒(rotavirus,RV)VP8~*基因融合后对VP8~*亚单位疫苗(VP8)免疫效果的影响,将PT8A分别融合到VP8~*基因的C-端和N-端,然后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ET32a-PT8A-VP8和p ET32a-VP8-PT8A。表达的重组蛋白PT8A-VP8和VP8-T8A纯化后分别经鼻腔免疫BALB/c免疫小鼠,收集血清,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水平。经测序鉴定,重组质粒p ET32a-PT8A-VP8和p ET32a-VP8-PT8A构建成功。6×His-VP8-PT8A、6×His-PT8A-VP8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34 k D。重组VP8-PT8A和PT8A-VP8表达成功,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间接ELISA测量血清Ig G和肺s Ig A的滴度,与VP8组相比较,VP8+LTB组和VP8-PT8A组OD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PT8A-VP8组OD值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PT8A融合在VP8基因的C端后对重组轮状病毒VP8~*亚单位疫苗有显著性免疫佐剂活性。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利用重组腺病毒表达轮状病毒的结构抗原以制备轮状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可行性,构建了一株可表达A组轮状病毒主要中和抗原VP7的重组腺病毒AdEasyCVP7.AdEasyCVP7感染293细胞后,RT-PCR证明VP7基因有转,Western blotting试验可检测到VP7的表达。随后,用AdEasyCVP7通过灌胃和滴鼻两种不同途径免疫小鼠,并对免疫后小鼠的血清抗体和粘膜抗体进行了比较。初次免疫后,两组小鼠均有应答,但血清抗体滴度及阳转率不同。再次免疫后,滴鼻组小鼠显示出明显的加强效果。对肺灌洗液中的sIgA及肺、肠粘膜组织匀浆中的IgA进行检测发现滴鼻组的免疫学效果明显优于灌胃组。对血清中和抗体的检测表明,初次和再次免疫后,两组小鼠血清中均有中和抗体产生。该研究为轮状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免疫方案、免疫途径及免疫保护作用等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我国1998~1999年流行的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分型研究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根据病毒外壳蛋白VP4和VP7抗原性的不同可区分为不同型:P(VP4,protease sensitive)型和G(VP7,glycoprotein)型。1998-1999年在中国8个城市(长春、秦皇岛、北京、杭州、福州、广州、成都、昆明)采集了急性腹泻患儿的1093份非细菌性腹泻粪便标本,先进行A组轮状病毒(HRV)的筛选,其中阳性标本433份(39.6%),电泳型长型占优势(96%)。对HRV标本,再利用血清型特异的MAbELISA和/或RT-PCR进行G分型。结果表明,在1998-1999年,在上述8城市非细菌性腹泻行季节,以HRV G1型为主要流行株,占阳性的83.4%,其次为G3(12.0%)、G4(3.5%)和G2(3.2%)。此外,有3份(0.7%)HRV标本未能分型,12(2.8%)份标本为混合感染,还结合1982-1996年全国12个地区1382份HRV标本的分型资料,分析了我国HVR G血清型的流行规律。实验中又抽样选取了124份GHRV标本,用RT-PCR进行P分型,其中P[8]型76份(61.3%),P[4]型14份(11.3%),P[6]型12份(9.7%),P[9]型8份(6.4%)。另外15份(12.1%)未能分出P型,有待进一步检定,实验中HRV分离株除了觉见的P[8]G1(51.4%)、P[4]G2(4.6%)毒株外,还检测到P[8]G3(11.0%)、P[8]G4(6.4%) 和其它较少见的病毒型。以上结果为我国轮状病毒疫苗的应用和开发提供了较系统、清晰的流行病学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腹泻A群轮状病毒G和P的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浙江萧山医院婴幼儿童腹泻标本中人轮状病毒(Human Rotavims)毒株的感染情况及G和P基因型流行特点。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腹泻儿童15233份粪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进行轮状病毒病原检测,将128份阳性标本进行VP7和VP4基本分型。结果15233份婴幼儿腹泻标本中有2706份标本为轮状病毒阳性,阳性率17.8%;男孩和女孩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6-12月龄段检出率最高;对128份阳性标本进行G血清分型和P基因分型,G1型53份(41.4%)、G3型38份(29.7%)、G1G3型17份(13.3%)、G未分型20份(15.6%);P[8]型72份(56.3%)、P[4]型16份(12.5%)、P[8]P[4]型3份(2.3%)、P未分型37份(28.9%),G血清型和P基因型的组合以G1P[8]为主,占29.7%(38/128)。结论浙江萧山医院A群轮状病毒G血清以G1型为主,其次为G3型,P基因型以P[8]型为主。  相似文献   

10.
肖玮  钱渊  张又 《病毒学报》1999,15(4):5249
克隆并测定了引起产科新生儿腹泻暴发的P2[6]、G4型轮状病毒(BN株)VP4的VP8片段和VP7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并据此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与相应标准株和地方株(包括有毒株和无毒株)比较的结果表明,所测VP8序列与相同型别(P2[6])的标准株M37(无毒株)和ST3(无毒株)、地方株N16(无毒株)和VE7156(有毒株)之间的同源性为92.8%~98.6%,胰酶作用位点各毒株间相同;位于aa49、aa50、aa52、aa53、aa78处的氨基酸在有毒株与无毒株间(包括BN株)不同,但分别保守。VP7基因与同型(G4)标准株ST3(A亚型/无毒株)和VA70(B亚型/有毒株)、意大利地方株PV5249(A亚型/有毒株)和北京地方株CR117(有毒株)、同型猪有毒株Gott之间的同源性为91.4%~97.8%,其中与A亚型的同源性为95.5%~96.3%,而与B亚型的同源性为91.4%,提示VP7为G4A亚型,位于aa38、aa78、aa145、aa238位点的氨基酸在有毒株与无毒株之间不同,但分别保守。分析了虽为P2[6]型却反常地引起新生儿腹泻暴发毒株(BN)的VP8与VP7基因的变异情况,并对轮状病毒毒力与VP4、VP7基因变异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为慎重确定轮状病毒疫苗候选毒株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P[8]b基因亚型是国内外新近发现的A组人轮状病毒(HRV)VP4基因的一种新亚型,本研究旨在建立有效鉴别HRV P[8]a和P[8]b基因亚型及P[4]和P[6]基因型的VP4基因打点杂交分型方法,并运用此方法对2009~2010年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及住院腹泻患儿中P[8]b基因亚型HRV的流行情况及其G/P基因组合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对GenBank序列数据库可检索到的国内外HRV各种P基因型及亚型的VP4基因序列应用相关软件进行基因分析,在不同基因型别间核苷酸变异密集而相同P基因型内核苷酸高度保守的的位置设计各型别探针,并分别以本实验室上传GenBank的北京HRV地方株P[4]和P[6]基因型及P[8]a和P[8]b亚型的VP4基因作为相应型别探针的合成引物的设计模板及探针经PCR合成的合成模板,合成地高辛素标记的DNA探针。经测序验证所建立的VP4基因杂交分型方法结果可靠。对门诊88例(55%,88/160)及住院79例(70.5%,79/112)HRV腹泻患儿的P分型结果显示P[8]a亚型仍为主要型别,前者为96.6%(85/88),而后者为62.0%(49/79);P[8]b亚型在住院HRV感染腹泻患儿中占较高比例(27.9%,22/79),虽然其在门诊HRV感染患儿中也存在,但仅占2.3%(2/88);另外单纯P[4]基因型HRV感染仅在住院腹泻患儿中检测到1例(1.3%,1/79),而P[6]基因型在门诊及住院HRV感染腹泻患儿中均未检测到;本组标本中HRV P[8]b亚型主要与G9基因型组合。本研究表明G9P[8]b型HRV在北京腹泻儿童中有流行。  相似文献   

12.
评价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RotaTeq对全球儿童轮状病毒胃肠炎免疫原性,为疫苗的使用提供循证参考。检索2006-2021年公开发表的有关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Oral Live Attenuated Rotavirus Vaccine,ORV)RotaTeq(RV5)的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共纳入了8 015名研究对象,其中疫苗组纳入研究对象4 062名,对照组纳入研究对象3 953名,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共纳入6篇文献,对照组相比疫苗组血清IgA抗体、SNA-G1抗体、SNA-G2抗体、SNA-G3抗体、SNA-G4抗体、SNA-P1A[8]抗体的抗体阳转率分别升高了73%(95%CI:65%~81%)、35%(95%CI:19%~50%)、11%(95%CI:6%~16%)、12%(95%CI:5%~19%)、30%(95%CI:21%~38%)、23%(95%CI:8%~38%);与对照组相比,黄色人种疫苗组血清IgA抗体、SNA-G1抗体、SNA-G2抗体、SNA-G3抗体、SNA-G4抗体、SNA-P1A[8]抗体的抗体阳转率分别升高了75%(9...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犬白细胞介素-2(cIL-2)与犬IL-7(cIL-7)基因对犬细小病毒(CPV) VP2蛋白DNA疫苗免疫增强的协同作用.[方法]利用含内部核蛋白体进入位点( IRES)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cIL-2和cIL-7双基因表达载体.然后利用本实验室构建的CPV VP2、cIL-2和cIL-7表达载体及本文构建的双基因表达载体,以不同组合对小鼠进行免疫,即VP2单免疫,VP2+cIL-2、VP2+cIL-7和VP2+cIL-2/cIL-7共免疫.通过ELISA方法检测免疫后不同时间小鼠血清VP2的抗体水平,并分析中和抗体的效价,通过细胞增殖实验检测免疫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并用ELISA方法测定小鼠淋巴细胞γ干扰素的表达水平.[结果]本实验构建的双基因表达载体结构正确,并能够介导cIL-2与cIL-7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进行同步分泌表达.小鼠免疫结果表明,VP2+cIL-2/cIL-7共免疫组小鼠血清的抗体滴度和中和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VP2 +cIL-2和VP2+cIL-7共免疫组(P<0.05).VP2+cIL-2/cIL-7共免疫组小鼠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比其它免疫组略有升高但尚未达到显著水平,然而γ干扰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免疫组(P<0.05).[结论]cIL-2和cIL-7基因对CPV VP2 DNA疫苗免疫原性的增强作用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轮状病毒(RV)VP4两个抗原表位插入VP6载体蛋白同一位点所表达的重组嵌合蛋白免疫学性质及在研制嵌合蛋白疫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分子克隆和基因重组技术将RV VP4的两个抗原表位插入到VP6载体蛋白同一位点上,构建重组抗原表达质粒,表达携带不同抗原表位的重组嵌合蛋白,用Western blot和中和试验分析重组嵌合蛋白的抗原反应性和免疫原性。结果:成功构建了两个嵌合蛋白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表达的嵌合蛋白可与相应抗体特异性反应;可诱导豚鼠产生特异性血清抗体;抗嵌合蛋白血清抗体可特异性识别载体蛋白VP6F,Wa株病毒的VP6和VP4蛋白,可中和Wa株病毒在MA104细胞上的感染性;结果表明,所构建和表达的两个以VP6为载体的VP4抗原表位嵌合蛋白具有较高抗原反应性和免疫原性;嵌合蛋白携带的VP4抗原表位具有增强载体蛋白免疫原性作用;为研制新型RV重组蛋白疫苗的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体,该病毒颗粒的VP4在病毒颗粒吸附和侵入宿主细胞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近研究发现VP4刺突蛋白远端的VP8*与人类组织血型抗原结合,是轮状病毒新的受体,并发表在Nature,Journal of Virology等杂志。本文对人类组织血型抗原与轮状病毒之间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总结已有的研究结果,阐明组织血型抗原与轮状病毒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野毒株的分离方法、组织培养适应条件及相应生物学性质.方法:对收集的样品采用胶体金、PCR、PAGE进行轮状病毒定性检测.阳性样品按常规方法处理并进行组织培养分离,对不同传代样品做基因组图谱、基因序列、病毒增殖动力学分析评价,采用轮状病毒P[8]G1型阳性血清进行病毒中和鉴别试验.结果:通过检测为A组轮状病毒,基因组为4∶2∶3∶2排列,基因分型G1P [8]型,在MA104细胞中传代后转至Vero细胞上适应培养可观察到CPE;电镜观察可见典型轮状病毒形态.毒株在Vero细胞上增殖到第10代,复制稳定,且感染性滴度达到7.25 log CCID50/ml,增殖高峰为96h.中和鉴别试验证实病毒培养液只包含轮状病毒,无其他病毒污染.结论:从腹泻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人源轮状病毒毒株,命名为ZTR-68株,该分离株具有良好的组织培养适应性,遗传稳定性,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性质和疫苗制备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采用轮状病毒灭活疫苗进行初始免疫,减毒活疫苗进行加强免疫的序贯免疫方案的体液免疫应答效果。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4组(口服疫苗组、序贯疫苗组、口服对照组及序贯对照组),按相应方案免疫后,ELISA检测血清轮状病毒特异性IgG和IgA、肠道轮状病毒特异性IgA;微量中和实验检测血清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同时采用ELISA分析口服活疫苗后病毒排出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序贯疫苗组小鼠产生的轮状病毒特异性血清IgG、IgA、中和抗体及肠道IgA水平显著升高。与口服疫苗组相比,序贯疫苗组的免疫方案诱发的轮状病毒特异性血清IgG、IgA、中和抗体水平显著升高,肠道IgA水平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同时,与口服疫苗组相比,序贯疫苗组中轮状病毒灭活疫苗进行的初始免疫未影响第一次口服活疫苗后病毒的排出量和排出时间,但序贯疫苗组第二次口服活疫苗后病毒的排出量迅速减少,排毒时间快速缩短,与口服疫苗组第三次服苗后病毒的排出量和排出时间相似。结论: 轮状病毒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序贯免疫可有效诱发小鼠全身和黏膜局部的体液免疫应答,该方案将有可能成为轮状病毒疫苗临床应用的候选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的增殖特性,建立人轮状G1P[8]型病毒体外感染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的细胞模型。方法采用胶原酶XI和中性蛋白酶I联合消化法获取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经纯化和鉴定,用人轮状G1P[8]型病毒感染细胞,测定培养上清的病毒滴度和载量,并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法检测人轮状病毒G1P[8]型VP6蛋白的表达情况,评价人轮状G1P[8]型病毒体外对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的感染性。结果分离的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经传代培养纯化,获得纯度达90%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对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原代肾细胞、HCT116细胞和MA104细胞进行轮状病毒易感性比较,确定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可以被人轮状病毒G1P[8]感染,培养72 h时病毒滴度可达到2.0×105TCID_(50)/m L。经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发现在人轮状G1P[8]型病毒感染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1~5 d均能检测到人轮状病毒VP6蛋白的表达和分布。结论确立了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的分离、纯化与培养方法,并建立了人轮状G1P[8]型病毒感染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的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19.
最近在亚洲首次发现并报道了感染人的G5型人A组轮状病毒LL36755株,为进一步探讨其进化来源,克隆了G5型人A组轮状病毒LL36755株的VP4、VP6、NSP4编码基因,并分析其基因序列的分子特征。结果发现卢龙株LL36755为罕见的G5P[6]型,其VP6的亚群为SGⅡ型,NSP4的基因型为B型。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卢龙株LL36755的VP7、VP4编码基因与猪来源的毒株关系密切,而VP6、NSP4编码基因与人来源的毒株紧密相联系。可以推断新的人腹泻A组轮状病毒LL36755株是猪的VP7,VP4编码基因与人的VP6,NSP4编码基因的自然重组;而且该毒株不是G5的原型,很可能是人类轮状病毒与猪轮状病毒毒株的自然重组后逐步进化而来。  相似文献   

20.
蝙蝠是携带人兽共患病毒最多的一种哺乳动物,调查蝙蝠携带病毒的病原生态学本底对防范蝙蝠病毒威胁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集云南省部分地区蝙蝠进行病毒宏基因组学分析,在一组食虫蝙蝠样品中发现了A群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es,RVA)序列,经过进一步RT-PCR筛查验证及病毒的分离鉴定,最终从勐远县的1只三叶蹄蝠中分离出一株轮状病毒。扩增该毒株的VP7与VP4基因进行分型与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其VP7基因为G3型,与来自阿根廷的1株马轮状病毒的同源性最高,为93%;其VP4基因为P[10]型,与来自泰国的1株人轮状病毒同源性最高,为94.8%。通过与本实验室之前分离的首株蝙蝠G3P[3]型轮状病毒MSLH14的比较,确定该毒株为一株新的蝙蝠轮状病毒,命名为RVA/Bat-tc/MYAS33/2013/G3P[10],简称MYAS33。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蝙蝠轮状病毒的多样性,突显了蝙蝠作为轮状病毒潜在宿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