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爪沙鼠的一些生态学资料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是荒漠草原分布较广的害鼠。夏武平(1982)、赵肯堂(1960)等对长爪沙鼠的某些生态方面进行了研究。作者从1979年5月至1980年6月在宁夏陶乐县对长爪沙鼠的数量季节变动、迁徒、繁殖、年龄组成、食性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2.
长爪沙鼠家庭动态变化所导致的社群压力是一个很少被描述的现象。本研究测定了72只长爪沙鼠的一些生理参数,包括器官重(肝脏、肾脏和脾脏)和血液的生化指标(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和丙氨酸转氨酶)。此外,对家庭内攻击过程中动物的全血细胞数变化也进行了检测。以家庭为单位,所有动物被置于半圈养的实验室条件下,自由取食和饮水。家庭内被攻击的雄性个体的腹下腺显著减小(Mann-WhitneyU-TestU=48.0,P=0.04)。以绝对体重和去脂体重校正后,受到攻击个体的肝脏重量也显著高于未受攻击的个体(肝脏绝对重量Mann-WhitneyU-TestU=169,P=0.02;肝脏相对重量即占去脂体重的百分比U=166,P=0.02),但肾脏重量则显著低于未受攻击的个体(绝对肾脏重量Mann-WhitneyU-TestU=183.5,P=0.04;相对肾脏重量U=137,P=0.005)。被攻击个体的白细胞(U=11.0,P=0.02)和血小板(U=6.0,P=0.004)都显著增加。同时也发现分解作用产生的代谢物有所不同。被攻击的个体具有较高的胆固醇含量(U=13.5,P=0.005)和较低的丙氨酸转氨酶含量(U=13.0,P=0.006)。结果表明家庭内的攻击行为是直接针对那些地位较低的成员,导致其能量物质的释放增加,同时激活了免疫系统以应对由于攻击导致的身体损伤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长爪沙鼠血液生理生化正常参考值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作者对长爪沙鼠血液生理生化 33项指标进行测定 ,比较国内饲育不同地区长爪沙鼠种群。方法 实验动物空腹 1 2h ,次日眼球采血 ,分两组 ,分别检测生理和生化指标。结果 年龄的差异对大多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影响较大 ,性别差异除GLU、CK、CRE、UA、TG、GOT、CHO、ALP、LDH、RBC、HGB、MCHC、PLT、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外 ,各指标均不受影响。结论 饲育不同地区长爪沙鼠大多数生理、生化指标差异较大 ,提示饲育环境与年龄差异是这一指标波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食物蛋白对长爪沙鼠行为和生理特征的影响,我们采用两种不同蛋白含量(9% 和27% )的食物饲喂不同年龄的雄性长爪沙鼠,测定了不同食物条件下长爪沙鼠的体重、睾丸重、脾脏重、血清抗体、社会行为和气味吸引力等指标。结果发现,食物蛋白含量没有影响长爪沙鼠的社会行为、生理特征及幼体气味的选择,但对成体气味的被选择程度影响显著,提示食物质量与其配偶选择过程相关联。  相似文献   

5.
1984年5月—1986年4月连续24个月对盐池县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主要宿主长爪沙鼠的繁殖情况进行了观察,共解剖观察雌性成鼠2439只。结果第一年各月妊娠率都较高(13.2—87.2%),7月最高为87.2%,2月次之,为71.2%,4、5、9月均在50%以上(51.8—57.2%),11和1胡最低,分别为20.5%和13.2%。后一年妊娠率明显低于上一年,以6月较高,为52.5%,5月、7月次之,分别为34.6%和31.9%,11月未发现孕鼠,12月仅发现孕鼠1只。繁殖指数第一年2、4、7、9月超过1.50,而后一年各月均低于1.00。看来其繁殖与密度有关。1984年密度低(0.47只/公顷)而妊娠率高,1985年秋季密度4.6…  相似文献   

6.
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是我国北部和西北诸省的主要害鼠之一,鉴别鼠体的年龄对进行其生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973年5月—10月,我们在内蒙古集(宁)二(连)铁路沿线逐月捕打长爪沙鼠200只,记录其体重、体长和繁殖情况,并保留头骨作为牙齿系统的观察比较。我们先用6月份的捕鼠头骨作为鉴定年龄的基础材料,根据鼠在各生长阶段臼齿的变化,初步将长爪沙鼠区分为幼鼠、亚成年、成年和老年等4个不同年龄组。然后用5月份从  相似文献   

7.
杨慧娣  王倩  王德华 《兽类学报》2015,35(4):349-358
长爪沙鼠的贮食行为具有高低二型性。禁食诱导的贮食行为可能与中脑多巴胺系统(Dopamine,DA)有关,但尚乏证据。本文通过Fos标记相关脑区的活性,酪氨酸羟化酶(TH)标记DA神经元,以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高贮食组沙鼠腹腔注射DA拮抗剂haloperidol (1 mg/kg)和对低贮食组沙鼠腹腔注射DA激动剂apomorphine(0.3 mg/kg)的行为和神经变化,验证中枢DA对贮食行为的调节。结果显示,haloperidol抑制了禁食诱导的沙鼠的贮食行为,这种抑制刺激了伏隔核和尾壳核Fos-ir阳性细胞表达,但却降低了黑质区Fos-ir和Fos-ir/TH-ir的细胞表达。Apomorphine增加了禁食诱导的沙鼠的贮食行为,且降低伏隔核和尾壳核Fos-ir阳性细胞表达。这些结果表明,中脑DA系统参与调节了禁食条件下长爪沙鼠的贮食行为。  相似文献   

8.
长爪沙鼠资源开发利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爪沙鼠是源于我国的"多功能"实验动物资源,在某些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研究深入,越来越多的长爪沙鼠生物学特性将被发现,这些将使长爪沙鼠资源利用更加多元化。本文对长爪沙鼠的开发研究历程及在分类学、寄生虫学、脑缺血、脂质代谢、神经性疾病和肿瘤学等研究中的应用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9.
正常长爪沙鼠的血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爪沙鼠是有开发应用价值的实验动物。本文首次测定了我国人工驯养、繁殖的100只(雌雄各50只)正常长爪涉鼠的血象正常值。其血象数据与国外学者报道的基本一致,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正常长爪沙鼠心电图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描记了105例长爪沙鼠的正常心电图,对其各波的电压和有关成分的正常值进行了统计处理和分析。长爪沙鼠心电图虽无典型的S—T段,但其他成分明显、清晰、稳定、重显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长爪沙鼠精子的形态和结构。方法 应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进行观察。结果与结论 长爪沙鼠精子由头、颈、尾三部分组成 ,全长为 ( 15 6 3 2± 6 61) μm ,头长为 ( 10 4 3± 2 12 ) μm ,颈、尾部长为 ( 14 5 89± 5 14 ) μm ,具典型的啮齿类动物的精子形态 ;长爪沙鼠精子的尾部轴丝是 9+ 2模式 ,轴丝外围有 9条大小、形态不一的外周致密纤维 ,外周致密纤维从主段到末端逐渐变细 ,并在主段的近末端处分 4批终止 ;主段的纤维鞘具有腹侧纵柱、背侧纵柱、内嵴等结构。在精子尾部的末段 ,外层仍保留有纤维鞘的结构 ,但无外周致密纤维 ,轴丝仍然为 9+ 2模式  相似文献   

12.
长爪沙鼠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7个微卫星DNA标记对Z:ZCLA长爪沙鼠封闭群、野生群和近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评估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结果表明:在Z:ZCLA封闭群和野生群中共有9个微卫星DNA标记获得稳定的结果, 分别为AF200940、AF200941、AF200942、AF200945、AF200946、AF200947、D11Mit128、PKC和 SCN, 共检测到41个等位基因, 每个基因的等位基因数从1~7不等, 片段大小在120~283 bp之间, 所有位点的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值分别为0.5032和0.4656, Z:ZCLA封闭群和野生群9个微卫星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78和2.89, 平均基因杂合度分别为0.3704和 0.3893, 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3256和0.3344, 两个群体都表现为中度多态, Z:ZCLA封闭群较野生群稍低; 在3个近交系中共有8个位点获得稳定的扩增结果, 分别为AF200941、AF200942、AF200945、AF200946、AF200947、D11Mit128、PKC和 SCN, 共检测到11个等位基因, 片段大小在140~241 bp之间, 其中5个位点在群体内表现为单态纯合, 3个位点在群体内表现为单态杂合, 所有位点在群体内和群体间均呈单态性, 表明这3个长爪沙鼠品系基本符合近交系的要求, 微卫星标记技术适用于近交系长爪沙鼠的遗传检测。  相似文献   

13.
主要研究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ulatus)腰带骨的比较,研究材料共30只骨骼标本均为成体。从测量中发现,它们之间差异比较突出,其主要特点: 1.腰带骨指数大沙鼠小于50,而子午沙鼠和长爪沙鼠都大于50。 2.大沙鼠坐骨弓指数在100以上,长爪沙鼠90以下,子午沙鼠80以下。说明大沙鼠坐骨弓较深。子午沙鼠和长爪沙鼠骨盆联合指数都小于大沙鼠。  相似文献   

14.
15.
长爪沙鼠季节性产热特征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蔡理全  黄晨西 《兽类学报》1998,18(3):215-218
与夏季相比、冬季长爪沙鼠的静止代谢率和非颤抖性产热显著升高;褐色脂肪组织线粒体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与α-磷酸甘油氧化酶活力升高,组织总蛋白质及线粒体蛋白质含量增加,而组织的脂肪含量减少;血清T3含量和T3/T4值都显著增加。但是肝脏的各项产热指标变化不显著、表明褐色脂肪组织的产热功能具有季节波动性,是长爪沙鼠适应性产热的主要来源器官.  相似文献   

16.
长爪沙鼠肥满度的年龄和季节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胴体重(去除内脏的体重,记为WN)替代传统计算公式中的体重(W)建立肥满度指标K′=100WN/L^3(g/cm^3)对长爪沙鼠肥满度的年龄和季节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鼠肥满度年龄组间差异显,末成年个体的肥满度明显高于成年个体;各性别年龄组肥满度季节变化明显,趋势基本一致,春季高、夏季最低、秋季又行育肥。在春夏季繁殖期(8月以前),雌鼠的肥满度大于雄鼠。成年雌鼠秋季育肥时间晚于其他个体组。长爪沙鼠肥满度的年龄差异和季节变化反映了该鼠在不同生活时期对环境的生理适应特征和对策。此外,各月肥满度与当月及其后第4个月的夹捕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提示该指标在短期预测长爪沙鼠种群数量方面可能有其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禁食导致一些啮齿动物的贮食量增加,但禁食处理后雄性长爪沙鼠贮食行为的变化则不一致。每天禁食22 h,长爪沙鼠的一些个体表现出高水平的贮食行为(禁食贮食组),而另一些个体则没有表现出贮食行为(禁食无贮食组)。延长禁食(22 h)持续的时间(连续重复3 d 和20 d)和增加禁食时间(禁食48 h),都没有使禁食无贮食组的动物表现出贮食行为。同样在自由取食条件下,长爪沙鼠的贮食行为也表现为二型性。在自由取食和禁食条件下,贮食量与体重、体脂含量和瘦素的浓度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禁食是诱导雄性长爪沙鼠贮食行为发生的一个重要条件,但增加禁食的程度并不改变其贮食行为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长爪沙鼠褐色脂肪组织的适应性产热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低温(5±2℃)环境暴露1天、1周、4周长爪沙鼠的静止代谢率和非颤抖性产热、褐色脂肪组织蛋白质含量、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和α-磷酸甘油氧化酶活力、钠钾泵活力以及环腺苷酸含量、血清T3含量等项产热指标逐渐提高;而低温驯化8周动物各项指标基本维持在4周水平上,表明长爪沙鼠在冷适应过程中产热能力逐渐提高,而后维持一稳定水平,其中褐色脂肪组织起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内蒙古地区,由于野外食物条件的季节变化极为明显,许多种鼠类,特别是不冬眠鼠类,都形成了贮食习惯。对于长爪沙鼠(Merionesunguiculatus,简称沙鼠),夏武平等介绍了内蒙古宝昌县的田间沙鼠洞穴贮粮情况[1],赵肯堂描述过土默特旗田间沙鼠...  相似文献   

20.
长爪沙鼠是分布于我国北方典型和荒漠草原及农牧交错区的优势鼠种之一。2000 年10 月至2004 年10 月通过标志重捕法研究了栖息于内蒙古农牧交错区草地生境的种群动态。对其不同季节出生群性成熟特征和种群性成熟比率、繁殖个体比例、个体月补充率等繁殖参数的季节特征研究显示:冬季和春季出生的个体性成熟较夏季出生的个体快,尤雌鼠表现突出,其3 个季节出生群的性成熟时间分别为4. 6 ± 0.2、4. 4 ± 0.8 和7.7 ± 0.4月龄。种群性成熟比率、繁殖个体比例和个体补充率月间差异显著,季节消长明显,即春季最高,秋季(9 ~10月间)最低。结果还显示,种群性成熟比率与气温和降水负相关。长爪沙鼠喜栖于植被稀疏、低矮的干燥沙质土壤环境。从初春到夏末,随降水和气温增加其栖息生境的植被由低矮稀疏变得高而稠密,土壤湿度和粘性亦随之提高,地面种子库因发芽贮量减少,适宜生境的减少可能加剧了社群竞争,抑制了种群的繁殖表现。长爪沙鼠种群繁殖的季节变化反映了其生活史对策中适应高纬度气候和食物的季节波动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