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为制定海南黎药蛇王藤的质量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为指导,采用性状观察法、显微观察法、薄层色谱法、烘干法、总灰分测定法、醇溶性热浸法分别研究蛇王藤的性状和显微结构特征、薄层色谱鉴别、水分、总灰分以及醇溶性浸出物。本研究明确了蛇王藤药材的性状和显微结构特征,建立了薄层鉴别方法;规定蛇王藤药材水分不得超过12.0%、总灰分不得超过7.0%、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8.0%。本研究制定的蛇王藤药材质量标准可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海南习用药材无柄灵芝的质量标准,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药质量标准研制的要求,对无柄灵芝药材的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灰分、含量测定等项目进行研究。本研究明确了无柄灵芝药材的性状和显微结构特征,建立了专属的薄层鉴别方法;规定无柄灵芝多糖含量不得低于0.40%、三萜与甾醇含量不得低于0.40%、水分不得超过18.0%、总灰分不得超过4.0%、浸出物不得低于2.0%,为无柄灵芝药材质量控制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制定华山矾药材质量标准,为华山矾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分别对华山矾药材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进行观察;按照《中国药典》方法对10个不同产地药材中浸出物、灰分和水分进行测定;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其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的含量。研究结果对华山矾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暂定华山矾药材中总灰分不得过8%,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醇浸出物不得少于4%,水分不得过14%。TLC中斑点清晰、分离度好。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该研究所建标准可用于华山矾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为制定海南黎药接骨草质量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为指导,采用性状观察法、显微观察法、薄层色谱法、烘干法、总灰分测定法、醇溶性热浸法分别研究接骨草的性状和显微结构特征、薄层色谱鉴别、水分、总灰分以及醇溶性浸出物。本研究明确了接骨草药材性状和显微结构特征;建立了薄层鉴别方法;接骨草药材质量标准规定水分不得超过10.0%、总灰分不得超过10.0%以及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8.0%。因此,研究制定的接骨草药材质量标准,可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鼠麴草(Gnaphalium affine D. Don)的质量。方法:采用TLC法进行定性鉴别,按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通则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含有量,通过HPLC法测定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含有量。采用SPSS 20.0软件对23批鼠麴草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TLC斑点清晰,分离度好。23批样品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含有量分别为7.83%~10.70%、5.95%~17.11%、0.83%~9.40%和8.87%~27.43%。木犀草素和芹菜素分别在0.7~374.5μg/mL(r=0.999 9)和0.4~195.5μg/mL(r=0.999 4)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95%(RSD=1.94%)和97.18%(RSD=3.46%)。西藏地区的样品被聚为一类,其他地区样品分布离散,分类结果与地域有关。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鼠麴草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6.
为制定血叶兰药材质量标准以控制血叶兰药材质量,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附录相关方法,对血叶兰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进行观察,并对其水分、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及多糖含量进行测定.明确了血叶兰药材性状和显微结构特征,并建立了其专属性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拟规定血叶兰药材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3.0%、总灰分含量不得超过17.5%、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19.0%、多糖含量不得少于10.0%.本研究制定出血叶兰药材质量标准,可为血叶兰药材的原料生产、市场流通及其产品开发提供检验检测依据.  相似文献   

7.
瑶药冷骨风来源于睡莲科植物萍蓬草(Nuphar pumilum)的干燥根茎,为瑶族人习用药材,具有止咳补虚、除蒸止汗、祛瘀调经、止血的作用,目前历版《中国药典》和地方标准并未有收载其质量控制方法。该研究收集了10批冷骨风药材,采用生药鉴别方法对冷骨风药材性状进行显微鉴别,用TLC(薄层色谱)法对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没食子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色谱柱为Welch Ultimate XB-C_(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5%磷酸溶液(5∶95),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72 nm,柱温为室温。(2)建立了冷骨风药材性状、显微、TLC鉴别方法。(3)含量测定中没食子酸在0.072 1~0.360 5μg范围时,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3.66%,RSD为2.03%(n=6)。(4)10批样品没食子酸含量为0.82%~1.23%,平均含量为0.94%。因此,建立的瑶药冷骨风质量控制方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可用于冷骨风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雷公藤根、茎、叶的主要活性成分雷公藤甲素含量,掌握雷公藤甲素的动态积累。结果表明,雷公藤甲素浓度在7.75~25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7),雷公藤加样回收率为99.21%,RSD值为1.578%,该方法回收率较好。雷公藤甲素的含量在不同生长期、不同部位存在一定差异,不同部位甲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叶、根、茎,雷公藤叶片具有资源开发利用潜力。7~8月采收的雷公藤叶片甲素含量最高,11~12月雷公藤根部甲素含量达最高。雷公藤不同器官均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研究结果为雷公藤人工采收、质量评价和资源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Kromasil C18(250×4.6 mm,5μm),乙腈-0.2%磷酸溶液(83:17)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DAD检测器,检测波长203 nm,对葫芦巴中葫芦巴皂苷B含量进行测定,能将葫芦巴皂苷B与杂质分开,葫芦巴皂苷B在1.60~11.20μg范围内峰面积与其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96),样品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3%,RSD为1.47%(n=6)。该法测定样品快速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植物样品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进行高通量快速测定,本研究采用高压酸解制备薯蓣皂苷元,以高氯酸为显色剂,用微孔板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合适的分析条件为:反应温度为30℃、高氯酸用量为200μL、振荡时间2 min后静置10 min,在410 nm处测定光吸收值。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每孔薯蓣皂苷元2~10μg(R=0.9988),平均回收率为99.9%,精密度的RSD为1.65%。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稳定,可实现大批量样品中薯蓣皂苷元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1.
艳山姜为姜科山姜属植物,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的干燥成熟果实,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习用药物,艳山姜在贵州省的种植面积已超过130 hm~2,是贵州"南药"的第一大宗产品,也是治理石漠化的重要经济植物,其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亦是民间常用的香料植物资源。该研究采用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定方法,对艳山姜果实进行了系统的生药学研究,并对α-蒎烯、莰烯、β-蒎烯及1,8-桉叶油醇四个主要心血管药理活性成分进行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艳山姜果实性状鉴别特征为果皮见12~20条纵棱隆起,顶端具花被残基突起,种子团由白色隔膜分为3瓣,每瓣具种子8~20粒不等,较易散落。显微鉴别特征为:种子横切面具1~2列油细胞,外胚乳细胞含淀粉粒,并可见细小草酸钙方晶;果实粉末可见螺纹导管、草酸钙方晶、淀粉粒、石细胞等。气相色谱法测得艳山姜果实挥发油中α-蒎烯、莰烯、β-蒎烯及1,8-桉叶油醇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292%、3.966%、9.703%、27.171%。该研究的性状、显微鉴别方法准确、简单、易行,可作为艳山姜药材的鉴别依据;气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重现性好,测定结果精确可靠,可用于艳山姜果实挥发油的含量测定。该研究结果为艳山姜药材的鉴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丘琴  陈明伟  甄汉深  黄培倩 《广西植物》2016,36(11):1330-1334
龙脷叶( Sauropus spatulifolius Beille)为大戟科守宫木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广西和广东等地,为广西常用壮药,具有润肺止咳、通便之功效,在民间使用广泛。现代研究表明,龙脷叶具有较好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全草均可入药,为国家药典收载品种。但其鉴别方法尚未完全建立,质量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其叶与根的显微鉴别已有报道,而茎的鉴别未见有相关报道,因此有必要对龙脷叶茎的鉴别方法进行研究。该研究采用生药学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法对龙脷叶的茎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龙脷叶茎的主要显微特征为木栓层有7~12列细胞,皮层中含有较多淀粉粒,并含有纤维束,韧皮部窄,木质部宽,射线明显,髓部大;粉末可见螺纹、网纹及梯纹导管,伴有草酸钙簇晶,淀粉粒较小,有纤维。薄层色谱采用对照药材进行对照,发现样品斑点与对照药材斑点数量和位置一一对应。上述特征可作为鉴别和制定龙脷叶茎质量标准的参考依据,该研究结果为建立龙脷叶茎的鉴别方法以及进一步建立其质量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刘明涛  余跃生  刘承贵  徐英志  陈明  刘静 《广西植物》2020,40(10):1450-1456
世纬苣苔是中国特有珍稀植物,但在《中国植物志》记载的模式产地贵州省“平伐”从未找到过该植物。模式产地考证信息的缺失,会在世纬苣苔的鉴定和相关科学研究中产生一定的混乱。作者从产地记载、标本形态、分子证据三个方面进行了考证,确认了世纬苣苔模式产地是贵州省“平坝”(安顺市),而《中国植物志》所记载的模式产地是对模式标本原始记录的错误翻译。考证结果提供了正确的模式产地,使世纬苣苔的鉴定、保护、研究具有了切实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广东省中山市的池塘水样、底泥、健康鱼、肠道及稻田土样中用Aeromonas的选择培养基分离到10株气单胞菌。通过生理生化测试、16S rDNA序列测定、与气单胞菌典型菌株的16S rDNA序列进行比对和聚类分析,对它们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它们之间的系统发生关系。结果显示该地区环境中气单胞菌的优势种除A. hydrophila(HG1组)外, 还有A. caviae(HG4组)、A. jandaei(HG9组)和A. veronii(HG10组),其中后两种是国内新记录。这是国内首次对环境中气单胞菌多样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充分开发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的内生真菌资源,获得具有抗植物病原真菌、抗氧化活性的内生真菌,该文以黄花倒水莲内生真菌为研究对象,使用平板对峙法检测内生真菌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测定内生真菌发酵液的DPPH清除自由基能力和总还原能力,评价内生真菌的抗氧化活性,并对具有强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的菌株进行形态和ITS鉴定。结果表明:(1)黄花倒水莲内生真菌中有2株内生真菌对香蕉专化尖孢镰刀菌、柑橘树脂病菌、叶点霉菌、香蕉具条叶斑病菌、茄病镰刀菌、三七根腐病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抑菌率在50.3%~91.4%之间,其中HNLF-5对柑橘树脂病菌的抑菌率为73.2%,HNLF-44对香蕉专化尖孢镰刀菌抑菌率为91.4%。(2)内生真菌发酵液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DPPH清除率均在80%以上,总还原能力吸光值范围为0.279 2~0.748 8。(3)HNLF-44菌株为链格孢属真菌。该研究表明,药用植物黄花倒水莲内生真菌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为后续从黄花倒水莲内生真菌中挖掘潜在新型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杨丹  程忠泉  丁中涛  周俊  胡江苗 《广西植物》2017,37(9):1182-1186
该研究利用硅胶、凝胶、MCI、中压制备色谱(MPLC)和高效液相半制备色谱(semi-HPLC)等方法,对晶帽石斛(Dendrobium crystallinum)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提纯、分离共得到10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及与文献数据对照,分别鉴定为石斛酚(1),3,4'-二羟基-5-甲氧基联苄(2),3,4',5-三羟基-3-甲氧基联苄(3),二氢藜芦醇(4),安告佛醇(5),3',5,7-三羟基-4'-甲氧基黄烷酮(6),4',5,7-三羟基-6-甲氧基黄烷酮(7),丁香树脂醇(8),β-谷甾醇(9),β-胡萝卜苷(10)。其中,除化合物2和化合物10以外,其余8个化合物均在该种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7.
瓦山锥植物富含植物多酚类成分且资源丰富,目前尚无该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方面的报道。为了明确瓦山锥的物质基础,为该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采用Sephadex LH-20、Diaion HP20SS、Toyopearl HW-40F等多种柱层析方法对瓦山锥树叶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得到11个单体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经波谱数据分析及文献对照鉴定为没食子酸(1)、咖啡酸(2)、1-(3',4'-二羟基肉桂酰)-环戊-2,3-二酚(3)、绿原酸(4)、绿原酸甲酯(5)、kaempferol 3-O-β-D-glucuronopyranoside(6)、kaempferol 3-O-{β-D-xylopyranosyl-(1→2)-[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7)、quercetin 3-O-β-D-glucuronopyranoside(8)、quercetin 3-O-β-glucuronide-6″-methyl ester(9)、芦丁(10)、quercetin5-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1)。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瓦山锥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7-11为首次从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对3个阳春砂栽培类型长果、圆果、仲华,海南砂和1个疑似阳春砂新栽培类型锦秋进行了植物学性状观察、RAPD分子鉴定,并测定了各砂仁种质的活性成分。结果表明:锦秋叶缘具有双边波状和单边波状两种现象,表现出处于长果、圆果与海南砂之间;锦秋叶舌的长度和开花物候期也介于海南砂和长果、圆果之间;果实的性状方面比较复杂,锦秋果实呈胖圆状与圆果、海南砂相似,不同于长果和仲华的长圆形;果实黑褐色,不同于长果、圆果的红色而与仲华和海南砂相近;果刺尖锐状与长果、圆果和仲华的相似,不同于海南砂的平钝形果刺。锦秋与仲华除果实形状外的生物学性状指标都相似。从91个引物中随机筛选出3个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多态性比率为91.2%,显示该物种遗传变异较高;各个样品间的相似系数在0.235 3~0.970 6之间,说明五种砂仁种质是有差别的;聚类分析显示样品可分为3类,海南砂聚为一大类;长果、圆果、仲华和锦秋聚为另一大类,该大类中的长果和圆果聚为一小类,仲华和锦秋聚为另一小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锦秋是不同于已知三种栽培类型的阳春砂新栽培类型。锦秋种子千粒重最大、挥发油含量最高,但其乙酸龙脑酯含量与其它砂仁种质无差异。  相似文献   

19.
石山巴豆( Croton euryphyllus)为大戟科( Euphorbiaceae)巴豆属( Croton)植物,主要分布于西南各省的岩溶石山地区,民间用于杀虫和治疗跌打损伤。为了阐明其化学物质基础,该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HPLC等方法对石山巴豆枝叶醇提物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毛叶巴豆萜(1), jatrophoidin (2),山藿香定(3),异山藿香素(4),山藿香素(5),赖百当-13-烯-8,15-二醇(6),7-酮基-β-谷甾醇(7),(22E)-5α,8β-表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8),豆甾烷-4-烯-6β-醇-3-酮(9),齐墩果烷-12-烯-2α,3β-二醇(10),东莨菪内酯(11),催吐萝芙木醇(12), lyratol F (13),罗布麻酚A (14),芹菜素(15),金色酰胺醇酯(16)。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8-16为首次从巴豆属中发现。  相似文献   

20.
大青(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是苗族地区常用的药用植物。为研究黔产大青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该研究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反相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大青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评价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从大青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α-amyrin palmitate(2)、sambuculin A(3)、22-dehydroclerosterol(4)、isopetasin(5)、taraxasteryl palmitate(6)、豆甾醇(7)、22-dehydroclerosterol-3-O-β-D-(6′-O-margaroyl)-glucopyranoside(8)、3-O-β-D-galactopyranosyl-(24β)-ethylcholesta-5,22,25-trien(9)、肉苁蓉苷D(10)、tortoside F(11)、balanophonin(12)、木犀草苷(13)、类叶升麻苷(14)、木犀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