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危险     
<正>一、前言 “Biohazards”一词究竟如何翻译为宜,尚需商榷。“bio”是生物,“hazard”是危险的意思。从广义上来讲,它的研究对象应包括高等动植物乃至微生物和它们产生的对所有生物(包括人在内)具有危险性的物质。日本有人认为可将“Biohazards”译为“生物学灾害”,但也有人指出“灾害”这个词只能表达内容的一个侧面,而不能恰  相似文献   

2.
问题解答     
问:根据现代科学成果看,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答: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问题一经提出,有人马上就说:“蛋是鸡生出来的,没有鸡哪有蛋呢?”这部分人认为是先有鸡后有蛋。而有人却持反对意见:“认为蛋固然是鸡生下来的,没有蛋,又怎么能孵出小鸡来呢?”这种论点认为是先有蛋后有鸡。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膳食     
食物的选择如果有人提出,“我们凭着什么条件选择每天所吃的食物?”也可能得到许多不同的回答.有的人认为是取决于个人的喜好,有的人认为个人经济能力是主要的食物选择条件,也有的人会提出能够得到什么食物就吃什么食物.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形下,人类的食物,是取决于食物的生产情况.  相似文献   

4.
“生态平衡”是目前国内各种有关生态学文献普遍提到的术语,并有人认为它是生态学的核心问题(曲仲湘,江苏科协编,生态学专题讲座汇编,1980年12月,5页)。而且有人认为只有“保持自然界生态平衡,才能保证和提高生物资源的产量及其生产力”(侯学煜,同上,20页)。但我们发现,不同作者对这个术语的理解不尽相同。一般认为,任何事物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但也有人认为“生态  相似文献   

5.
赖金良同志对亦猿亦人的论点提出了意见(《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4卷4期,1976),认为这种论点是“以折中主义冒充辩证法”,是“资产阶级唯心论和形而上学在人类学中的反映”等等。去年一个时期,好象这个问题已经作出了结论,没有争论的余地了。亦猿亦人是什么意思呢?我说在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中“既保留有猿的旧质,又出现有人的新质”,又说“这个过渡阶段是人的新质和猿的或动物的旧质不断斗争的过程,是新  相似文献   

6.
最近看到《化石》上刊出的《远古的食人之风》一文,促使我将这篇以前写的稿子,进行了修改,提供读者商讨。在现代民族中,不少曾流行过“食人之风”,有着吃人肉或人脑的习俗。在原始人类中,有人认为也有吃人风气,有人认为没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教材“达尔文主义基础”是第117页有一节是“获得性的遗传为什么不显著?”关于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同学与教师往往不能把它与获得性遗传的问题统一起来看。有些人总认为这两个问题是对立的,是矛盾的。认为获得性遗传既然有不显著的现象,那末获得性能够遗传这一观点就有疑问。或者有人这样问:“既然获得性能够遗传,但又为什么会有不显著的现象发生呢?”另外还有些教师,基本上是承认获得性能遗传,但对获得性遗传的现象,以及获得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臭鼩(Suncus murinus Linnaeus)因其外形略似鼠类,所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少人把臭鼩误认为“鼠类”,称之谓“骚鼠”。有人认为臭鼩咬食水稻禾苗、甚至认为臭鼩发出的奇臭气味也能使禾苗枯萎,比鼠类还有害;但是,也有部分群众认为臭鼩是益兽,不仅不会危害农作物,而且捕食农业害虫。 我们于1963—1966年在广东省斗门县平沙农场收集了有关臭鼩的资料,根据资料证明,臭鼩是农业上的益兽,应予保护。  相似文献   

9.
黑猩猩能象人那样说话吗?有人曾试图达到这一目的,但经过多年努力,除了勉强教会黑猩猩说出“爸爸”、“妈妈”等极少几个单词外,一无所获,而且发音很不准确。原来它不具备人那样的发声器官。于是人们以为黑猩猩根本不能掌握言语,而且认为它们不具备用符号来代表客观事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多数人都熟悉一套业务上的例行条文,在仿用这些例行条文时,人们只是随着别人依样画葫芦,而从不提出任何异议;总是想象人人都是如此,直到发觉有人并不将他们经常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东西,也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时,才大吃一惊。譬如说,多数美国古生物学家经常使用“变种”一词,他们都知道用这一术语是指什么,而且还认为用得相当明确。要是有人告诉他们:“除你们外,再也没有别人这样使用此一术语,甚至,许多其它学科的学者还曾经因你们这样做法而产生反感”,他们一定会感到惊奇。  相似文献   

11.
生物进化论在我国已得到普及,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知识早已家喻户晓了。可是近年来有一种冠以“新学说”的人类起源于海洋动物的怪论,在我国的一些报刊上时有出现,四处流传。据说这“新学说”是一位英国人提出来的。有人认为只要是外国的新理论,就盲目地加以宣传。“新学说”主张人类不是起源于古猿,而是起源于海洋动物(海豹、海豚等)。其论据是人类与海兽有下列共同特征:身体外表面无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生物膜结构概念的衍变。生物膜有非双层类■结构,它与双层类脂结构互相转变,因此有人认为“流动镶嵌”模型应修正为“变型镶嵌”模型。  相似文献   

13.
人因为有思想,为着要在自然界里得到自由,于是就想了解这,了解那,探索宇宙间万物之奥秘,连他自身的来历也想追根究底。人是怎么来的?我想在我国广大的工农兵群众中不会再有人受“人是上帝创造的”等等谎言的骗了,大家都会相信科学的真理:“人是从猿转变来的”,“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相似文献   

14.
文榕生 《化石》2007,(2):43-45
“驺虞”考至今,一般人依然认为“驺虞”与“白虎”是传说中的神奇动物。经过分析研究,我们认为古人对它们既包含相当的神话成分,也存在不无一定道理的真实物种记载。1“驺虞”与“白虎”同物异名古人关于“驺虞”就有多种说法①:或认为是人,或认为是动物;对于“人”与“动物”  相似文献   

15.
江南 《植物杂志》2009,(1):76-77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之间建立友善关系,双方必须彼此了解才行。这种了解的方式,也叫“禽言兽语”。科学家发现,海洋动物尤其是海兽不仅存在着“语言”,而且还有不同的“方言”。  相似文献   

16.
最近学术界再次展开了关于“劳动创造人”问题的讨论。(见《自然辩证法通讯》1981年第1、5期)人类起源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它既是古人类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也涉及社会科学、自然辩证法和哲学研究中的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因此,对“劳动创造人”问题提出重新探讨,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种新的看法多年以来,学术界广泛流行的一种看法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起了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使古猿变成了人,并且认为这是恩格斯提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起源理论。笔者过去也曾持有类似的看法。最近讨论中,有人提出一种新的看法,认为“劳动创造人的观点是恩格斯的一个基本观点。但恩格斯劳动创造人的理论是很不完善的理论,存在许多逻辑矛盾,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否定了这个理论的自然科学根  相似文献   

17.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其最初阶段是通过各种感受器官来感知周围客观事物。毛主席教导我们:“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在人的感觉生活中,尤以视觉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有人认为,一个正常人从外界所接受的信息中,有  相似文献   

18.
扎赍诺尔因发现“扎赍诺尔人”而著名,但其地质年代至今未能够确定下来,一直为地质,古生物和考古工作者所关注。过去研究者依据的材料不同,因此认识颇不一致,有人将其放在更新世;有的则认为应属于全新世。 1973年,扎赍诺尔矿务局技术员曲宝元同  相似文献   

19.
数百年前.一群流民扶老携幼,沿着著名的傥骆古道行进.到了《史记》称为“天下大阻”的秦岭山区,正如古诗描写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流民们不再跋涉,就在高山盆地里伐木架椽,渐次筑屋,垦山生栖。有人一镢头挖下去,不料却挖出两尊石佛像。那个时候,人皆信佛,认为山野出佛是大吉之兆.或许是佛爷在作无言的点化.所以将住地称为“佛爷坪”。  相似文献   

20.
读了通讯1956年第6期叶乃器同志的“对S=0的讨论”一文之後,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他说“当细胞初始质壁分离时,膨压等於零,吸水力是否等於零,有人认为不等於零,有人认为等於零。因而相持之下未能得到解决”。我觉得这个争辩之产生主要是由於他们对吸水力之“相对性”认识不足所致。现在我来谈谈我的看法。如有不对之处,还希大家指正。文中,作者承认了S=(P-T)-P_e公式的优点,但又不赞成在讲课或实验中介绍给学生,理由是“如果用这个公式,那么当吸水力与外面溶液的渗透压平衡时,便要得出S=0的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