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长白山林区核桃楸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种群年龄结构、存活曲线统计和Leslie模型对长白山核桃楸种群在水胡林、针阔混交林、核桃楸占优杂木林和杂木林4种不同群落类型中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和预测。结果表明,核桃楸种群表现出衰退型的年龄结构特点,幼苗和幼树比例较小,种群在幼年期死亡率较高,反映出核桃楸种群15~20龄在个体经历了比较强烈的环境筛作用;Leslie模型预测显示,核桃楸幼苗数量和种群总数量在今后35年基本呈下降趋势,除在核桃楸占优的林分中种群维持增长外,在其它3中森林类型都表现出衰退趋势。因此,促进核桃楸的天然更新、加强幼苗幼树的抚育工作对长白山地区核桃楸种群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采伐干扰对长白山核桃楸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万里  罗菊春  荆涛 《植物研究》2007,27(1):119-124
运用Gleason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Cody指数和重要值,对长白山核桃楸林不同采伐方式下的生物多样性及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伐干扰下群落中草本层的植物多样性和重要值变化最大,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指数均在皆伐地表现最高,择伐地次之,未采伐地最低;在重要值上,择伐和皆伐后,草本层植物的种类组成和重要值排序明显不同于对照地。从形式上来讲是采伐方式不同引起了多样性的变化,但其实质是光照条件改变所致;从时间尺度上考虑,是时间边缘效应的结果。同时,核桃楸更新苗数量的调查表明,皆伐地内高的多样性指数和核桃楸幼苗的充分发育均是受光因子作用的结果,它们二者之间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
黄土丘陵区不同生境沙棘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在黄土高原匠陵沟壑区对阳坡,半阳坡.半阴坡,阴坡四个生境条件下,列经过13年发育的沙棘种群动态、大小结构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编制了静态生命表,分析了仔活曲线和死亡曲线。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生境的沙棘种群基本属于进展型或稳定型,幼龄个体多,中老龄个体少。不同生境的种群密度存在差异。其中阴坡种群密度最大;不同坡向种群生命表显示,种群在Ⅰ、Ⅱ径级时死亡率较高,随着年龄增加。死亡率逐渐降低,但到了Ⅴ,Ⅵ径级.由于生理衰老死亡率又上升;种群期望寿命在Ⅰ、Ⅱ径级较高,随着年龄增加,期望寿命逐渐下降:不同坡向的沙棘种群的存活曲线均接近于DeeveyⅢ型。沙棘种群动态是环境因素与生物学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土壤含水量、人为干扰、土壤有机质影响较大。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沙棘人下种群应该以保护为主.适当抚育的措施。促进群落持续发育。  相似文献   

4.
濒危植物银杉的种群统计与年龄结构   总被引:61,自引:5,他引:61  
谢宗强  陈伟烈  路鹏  胡东 《生态学报》1999,19(4):523-528
通过对银杉主要群落种群的数量统计和年龄组成的分析,编绘了银杉种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存活曲线和年龄结构图,结果表明,银杉种群年龄超过200a后,出现植株个体死亡高峰,种群的平均生命期望陡降,预示着种群的生理衰退。银杉种群的存活曲线介于DeeveyI和II型曲线之间整个银杉种群在40龄级以上的年龄结构基本表现为增长型,但不同的银杉群落种群的年龄结构差异很大,大部分种群都存在的幼龄个体缺乏的现象,其中花坪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林区棕背(鼠平)秋季种群数量的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棕背 (Clethrionomysrufocanus)为我国北方林区主要森林害鼠之一 ,对林木的危害程度与棕背数量有直接关系[1] ,危害时间主要在秋末至来年初春。在林木鼠害防治中 ,将棕背秋季种群数量提前做出预测预报 ,对采取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关于棕背种群数量动态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1~ 5] ,棕背危害伊春林区的预测也有报道[1,6] 。作者根据多年在长白山林区调查鼠害的结果 ,提出适合该林区的具体预测方法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研究地点与方法棕背在长白山林区的数量分布有明显的地带性[5,7] ,研究地点选…  相似文献   

6.
1985~2009年,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采用野外样线调查和社会访问调查的方法,对猫科动物种群数量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记载的东北虎(Pantheratigris)、远东豹(P.pardus)、猞猁(Felis lynx)和豹猫(F.bengalensis)4种猫科动物中,野外调...  相似文献   

7.
1986~2010年冬季采用路线调查方法,对吉林省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和针叶林中的黑熊(Ursus thibetanus)及棕熊(U.arctos)的相对种群数量和幼年个体比例进行了长期调查。调查面积分别为4万和3万hm2。调查期间累计遇到黑熊65头次(2.6头/年)、棕熊46头次(1.8头/年)。各年度黑熊和棕熊的数量变动很大,总体呈下降趋势。黑熊的数量较20世纪80年代下降了93.4%,幼体所占比率从17.2%下降为0%;棕熊种群数量下降了38.8%,幼体所占比率仅为7.1%。黑熊和棕熊的种群幼体所占比例极低,说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黑熊和棕熊自然繁殖力很低,2种熊种群均处于极度濒危状态。栖息地减少和盗猎可能是导致熊类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濒危植物南川升麻种群数量动态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岳春雷  江洪  朱荫湄 《生态学报》2002,22(5):793-796
运用种群静态生命表、生殖力表和Leslie矩阵模型,研究了中国特有的濒危植物南川升麻种群数量动态过程。结果表明,南川升麻种群为衰退型种群,种群的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较低,种群世代周期偏长,在25a内种群幼苗数量和总数量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南川升麻种群经历了两次死亡高峰期,受到了环境筛的强烈过滤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声法提取核桃楸单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单宁含量。通过正交试验法考察丙酮体积分数、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及料液比等4个因素对超声法提取核桃楸单宁的影响,并得出最佳提取条件。核桃楸外果皮单宁最佳提取条件为:丙酮体积分数40%、超声温度40℃、超声时间40 min、料液比1∶15。核桃楸叶单宁最佳提取条件为:丙酮体积分数50%、超声温度60℃、超声时间30 min、料液比1∶20。核桃楸外果皮及叶单宁对羟基自由基、亚硝酸根离子及超氧阴离子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核桃楸叶单宁对三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整体上强于核桃楸外果皮单宁。这表明核桃楸单宁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是很好的天然抗氧化剂,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退化草原狼毒个体年龄判定方法及其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邢福  郭继勋  魏春雁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1):2104-2108
详细观察了内蒙古东部退化草原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osa)群落内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的根颈分枝形态及其生长发育特点,研究了狼毒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表明,狼毒个体实际年龄为“类二叉分枝(quasi-dichotomous branching)回数加2”;根颈上茎的残茬、枝痕和环状痕是确定根颈分枝回数的重要辅助特征.重牧、过牧、极牧3个放牧演替阶段内狼毒个体最大年龄依次为15、16和19龄.8龄级个体数最多,其年龄比分别为18.71%、24.20%和19.06%.重牧阶段缺失1和2龄个体;过牧和极牧阶段均缺失1龄个体.狼毒种群年龄结构为“初始衰退型”,存活曲线接近于“凸型”或DeeveyⅠ型.老龄组(13龄以上者)个体数在重牧、过牧、极牧演替阶段分别占4.83%、2.84%和14.02%.随着放牧干扰的加剧,狼毒种群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30年柠条人工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样地调查,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阳坡、半阳坡、阴坡和半阴坡4个生境条件下种植30年后的柠条人工种群动态进行系统研究,分析了种群的年龄结构,编制了标准生命表及不同坡向静态生命表,绘制了存活曲线.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生境条件下的柠条人工种群年龄结构呈进展型,幼龄级个体数量多,中老龄级个体数量少;不同坡向由于环境异质性,柠条种群密度表现不同,其中以半阳坡种群密度最大,存活曲线均接近于DeeveyⅡ型;影响柠条群落恢复和种群生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水分因子和光照因子.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种植30年后的柠条种群生长状况良好,并具有一定的扩展潜力,说明只要对现存的人工林实行严格的保护和科学的抚育,就能够实现柠条种群自然更新和生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长白山白桦林中红松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弘奇 《生态学杂志》1989,8(5):16-18,42
山地红松、云杉、冷杉林(简称红松云冷杉林),是山地云冷杉林与红松阔叶林相连接带上的垂直地带性植被。在长白山分布于海拔1100—1400m之间,构成窄狭的山地红松云冷杉林亚带(周以良、李景文,1964)。红松云冷杉林受干扰后,白桦林是最为主要的派生森林类型之一。所以,红松云冷杉林演替过程中。白桦林阶段以及林下红松的更新居于重要的位置。本世纪以来,由于东北山地森林的大规模开发,红松云冷杉林面积急剧减小;而作为红松云冷杉林演替先锋阶段的白桦林比重相  相似文献   

13.
云南是毒药树(Sladenia celastrifolia)的分布中心,日益严重的人为干扰不可避免地影响毒药树种群的数量特征。基于毒药树年龄与胸径之间的关系,初步分析了受人为干扰程度不同的两个种群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并对这两个种群进行了比较。严重受干扰的种群的幼苗库相对不足,Ⅰ龄级个体数比例为12.7%,Ⅱ、Ⅲ、Ⅳ龄级个体数所占比例为80.3%,种群衰退趋势明显;未受干扰的种群幼苗库相对充足,年龄结构呈现稳定种群的特征。这两个种群的生命表也存在差异,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严重受干扰的种群的Ⅰ龄级和Ⅱ龄级的死亡率为负,这是幼苗库不足的一个直接反映。两个种群的存活曲线都表现出低龄级个体死亡率高的特征,但未受干扰的种群各龄级个体的死亡率的变化幅度较小。毒药树种群的各项特征与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及其它几种濒危植物的相关特征相似。虽然毒药树还未被列为受威胁的物种,但它已具备IUCN所定义的受威胁物种的特点,因此,对它的保护已十分必要,除了在野外建立相应的毒药树保护点之外,在植物园中培植人工种群也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4.
滇牡丹自然种群数量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种群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生殖力表和Leslie矩阵模型研究了中国西南特有濒危植物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种群数量动态过程。静态生命表和种群存活曲线表明: 滇牡丹在株龄3-6 a之间经历了较强的环境筛, 其单株生理寿命为15 a左右, 平均周期为8 a, 种群的净增殖率(R0 = 0.985 7)、内禀增长率(rm = -0.001 7)和周限增长率(λ = 0.998 3)表明其为衰退型种群; 滇牡丹种群存活表现为台阶型曲线(B1型), 分别在6 a和12 a阶段种群消亡率(Kx)较高。Leslie矩阵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 在未来30 a内种群数量呈现出下降趋势, 大约下降了50%, 其种群数量靠自身根系的萌蘖和种子繁殖共同维持。野生滇牡丹种群数量下降与其自身繁殖特性有关, 但主要原因是人为采挖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15.
核桃楸叶片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平  张莹  祖元刚  王文杰 《植物研究》2007,27(5):616-618
利用超声波法对核桃楸叶片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确立最佳提取条件,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液料比和提取时间对核桃楸叶片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法辅助提取核桃楸叶片总黄酮的最适工艺参数是浸提剂乙醇浓度为70%,提取温度为50℃,液料比为20:1,提取时间为20 min,且总黄酮提取率可达4.458%。  相似文献   

16.
采伐对红松种群结构与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松是我国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主要建群种,受森林采伐的影响,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现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通过绘制种群静态生命表、生存函数、存活曲线和径级分布图,研究原始林,15%择伐、40%择伐和皆伐后恢复的天然次生林内,红松种群结构和动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采伐干扰对红松种群的波动周期影响不大,15%的择伐强度可以提高红松种群的生存期望。(2)原始林和15%择伐林内红松种群存活曲线均为DeeveyⅡ型,种群处于稳定期;40%择伐林内存活曲线介于DeeveyⅡ型和DeeveyⅢ型之间,种群由稳定期向成熟期过渡;皆伐林内存活曲线为DeeveyⅠ型,种群处在增长期。(3)原始阔叶红松林林、15%择伐林和40%择伐林内,红松种群径级结构均呈稳定的倒J型,且在幼树阶段均存在生长更新的停滞现象;与原始林相比,15%择伐林内幼树比例略有下降;40%择伐林和皆伐迹地,随采伐强度的增加,幼树比例明显增大。(4)方差分析表明,4个种群的生存过程差异较大,采伐干扰对红松种群生存过程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对黄龙山林区经过抚育、渐伐和封育措施的3类油松林种群开展样地调查,研究了3种培育措施对油松林种群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并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对不同培育措施的油松林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3种油松林种群结构特征基本一致,其幼、老龄级个体数较少,中龄级个体数量较大,总体判断黄龙山油松林种群属于稳定状态.在经历3种不同培育措施的油松林群落中,抚育和渐伐措施物种丰富度指数最大;封育措施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最大.经过抚育和渐伐措施的油松种群属进展型,而经过封育措施的油松种群属稳定型.说明在黄龙山林区,油松林种群未来应该以封育为主,适当的抚育和渐伐措施为辅,以促进群落持续发育.  相似文献   

18.
长白山北坡岳桦种群结构及动态分析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以“空间代时间”的方法 ,以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 ,采用静态生命表、生存分析和空间格局分析方法 ,探讨了长白山北坡不同海拔分布的岳桦种群的结构和动态规律。结果表明 ,在海拔 180 0、190 0和 2 0 0 0m ,随海拔升高 ,岳桦种群密度增大 ,径级分布范围减小 ,种群存活曲线由DeeveyⅡ型过渡到DeeveyⅠ型 ,种群由稳定型过渡为增长型 ,说明岳桦种群由低海拔向高海拔 ,群落处于不同的演替和发展阶段。而且随着岳桦径级的增大 ,其分布格局由集群分布过渡到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9.
核桃楸种源选择试验及其环境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13个核桃楸种源,在黑龙江省林口和兴隆两个试验点进行播种育苗,调查1年生苗木生长量,进行核桃楸种源选择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核桃楸在两地播种后,苗高、基径生长量差异显著,适合林口地区的优良种源为绥阳、和龙、帽儿山和辉南种源;适合兴隆地区的优良种源为抚松、和龙、兴隆和绥阳种源。林口试验点核桃楸种子直径与1年生苗木基径生长量的相关系数达到了显著水平,可以作为反映基径生长量的指标,用线性函数模型来模拟核桃楸种子与苗木的生长情况的相关系数和拟合度相对较高。通过对13个种源地和2个试验点的主要环境因子差异与其1年生苗生长性状差异相关性分析,核桃楸不同种源1年生苗高与纬度和年平均气温等环境因子有一定相关性,且呈负相关,核桃楸种源可适当向北移栽。  相似文献   

20.
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自然种群数量动态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种群生命表、生殖力表、Leslie矩阵模型和时间序列预测分析方法,研究了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 var. longipes)种群的动态变化过程,揭示了长柄双花木各龄级植株的数量动态规律。结果表明:长柄双花木为缓慢负增长型种群;种群的净增殖率、内禀增长率以及周限增长率都较低,世代平均周期较长;Leslie矩阵模型和时间序列预测分析均表明在未来50年内长柄双花木各年龄级种群数量会出现波动性的消长,但其种群总数将逐步下降。导致种群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人为砍伐及由此造成的生境破碎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