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提高山药离体繁殖的速度, 缩短繁殖周期, 以铁棍山药(Dioscorea opposita cv. ‘Tiegun’)带腋芽茎段为材料, 对类原球茎的诱导、增殖、分化与植株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铁棍山药类原球茎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 mg·L-1 TDZ+30 g·L-1蔗糖, 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9 mg·L-1 6-BA+30 g·L-1蔗糖, 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2 mg·L-1 KT+0.02 mg·L-1 NAA+30 g·L-1蔗糖, 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4MS+0.05 mg·L-1 NAA+1.0 mg·L-1 PP333+15 g·L-1蔗糖, 生根率达80%, 移栽成活率可达85%。类原球茎的诱导形成及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为怀山药种苗的快速繁殖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黄花乌头(Aconitum coreanum)发根再生植株, 将其发根在添加0.5-5.0 mg·L-1 6-BA及0-0.5 mg·L-1 NAA的1/2MS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光诱导培养, 发根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然后形成芽及芽丛, 最终获得发根再生植株。结果表明, 愈伤组织及不定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2.0 mg·L-1 6-BA+0.2 mg·L-1 NAA+3%蔗糖; 不定芽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2MS+0.5 mg·L-1 6-BA+0.1 mg·L-1 NAA+5 mg·L-1 GA+3%蔗糖。  相似文献   

3.
以粉美人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cv. ‘Fenmeiren’)的花茎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 该研究成功建立了粉美人萱草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 6月获得的外植体用浓度为15% (v/v)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8分钟, 外植体存活率达95%; 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1.0 mg·L-1 6-BA+0.004 mg·L-1 TDZ+0.1 mg·L-1 NAA, 培养30天后, 月增殖系数达2.9; 壮苗培养基为MS+0.1 mg·L-1 6-BA+0.1 mg·L-1 IBA, 在该培养基中, 组培苗不再分化, 长势健壮; 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4 mg·L-1 IBA+20 g·L-1蔗糖, 生根率达95%; 移栽基质采用珍珠岩:草炭=1:2 (v/v), 通过精细化管理, 成活率可达85%, 出圃合格率为75%。目前已实现规模化繁殖, 并生产组培苗2.0×105株, 大田种植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4.
海三棱藨草的组织培养与快繁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三棱藨草(Scirpus × mariqueter)成熟种子为外植体, 通过无菌萌发、丛生芽诱导、增殖、壮苗、生根和移栽等过程, 建立了海三棱藨草的无菌快繁体系。结果表明: 丛生芽诱导和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2.0 mg·L-1 6-BA+0.002 mg·L-1 TDZ+0.2 mg·L-1 IBA; 壮苗最适培养基为1/2MS+0.05 mg·L-1 6-BA+0.01 mg·L-1 IBA; 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2 MS+0.2 mg·L-1 IBA; 最适培养温度为30°C; 再生苗移入珍珠岩:草炭:蛭石=1:1:1 (体积比)的混合基质中, 移栽成活率可达85%以上。生根培养阶段选用容积较大的塑料容器育苗, 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5.
郑云凤  张晓曼  刘晓 《植物学报》2018,53(5):686-692
以红宝石球花报春(Primula denticulata)无菌苗腋芽为外植体, 通过对丛生芽诱导、增殖、生根、炼苗和移栽等技术进行研究, 筛选出各阶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 建立了红宝石球花报春的再生体系。结果表明, 适宜红宝石球花报春腋芽诱导不定芽的培养基为MS+1 mg·L-1 NAA+0.1 mg·L-1 6-BA, 诱导率达73.33%; 适宜丛生芽增殖的培养基为MS+1 mg·L-1 NAA+0.5 mg·L-1 6-BA, 增殖率达85.19%; 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2 mg·L-1 NAA, 生根率达95.59%; 最佳移栽基质为草炭:珍珠岩=3:1 (v/v)的混合基质, 移栽成活率可达96.67%。  相似文献   

6.
不同无机氮源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不同形态的氮(NaNO3、NH4Cl和NaNO2)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H4Cl浓度为5.20μmol·L-1(N/P为8)时藻的比生长率最高,而N/P为32和100时,藻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在NaNO3为氮源时,最适N/P为12(氮浓度为7.80μmol·L-1)。而NaNO2作氮源,N/P为16(10.40μmol·L-1)时藻的比生长率最高,N/P为32和100时藻的生长也明显受到抑制。研究显示,东海原甲藻对无机氮NH4Cl和NaNO3和NaNO2都可以利用,最适生长的N/P比范围在8~20之间,相对高的N/P(32、100)不利于东海原甲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凤眼莲浸出液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舒阳  刘振乾  李丽君 《生态科学》2006,25(2):124-127
研究了凤眼莲浸出液对赤潮藻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影响。浸出液浓度以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凤眼莲鲜重表示。结果显示,在浸出液浓度大于2g·L-1时,活体凤眼莲浸出液和干凤眼莲浸出液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浸出液浓度达到8g·L-1时,活体凤眼莲浸出液和干凤眼莲浸出液对东海原甲藻都具有杀灭作用,东海原甲藻全部死亡出现的时间分别为培养后的第4t和第5t。经121℃高温处理20min后的活体凤眼莲浸出液对东海原甲藻的抑制作用仍然存在,抑制作用并没有显著减弱。研究结果表明凤眼莲的抑藻物质具有用来控制赤潮生物东海原甲藻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PP333)调控药用植物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毛状根生长和次生代谢的可能性, 设计实验并探讨PP333对美洲商陆毛状根生长及其商陆皂苷甲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PP333使毛状根根尖及侧根表面呈浅红色, 侧根变得短而粗, 且随着培养基内PP333浓度的升高, 根表面颜色加深。培养基中添加0.5-5.0 mg·L-1 PP333能促进毛状根中商陆皂苷甲的产生, 其中以1.0 mg·L-1 PP333的效果最好, 其商陆皂苷甲含量达6.22 mg·g-1 DW, 约为对照的1.94倍。PP333能提高毛状根苯丙氨酸裂解酶(PAL)的活性, 并可能通过对PAL酶活性的调节来促进毛状根中商陆皂苷甲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大庆新华湖藻类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智顺  林聪  杨双  刘妍  范亚文 《植物学报》2016,51(3):353-362
2014年5-10月对大庆新华湖藻类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为湖泊状况的动态监测提供基本数据。调查期间, 共发现藻类植物135种, 隶属5门63属, 其中硅藻门56种, 绿藻门49种, 蓝藻门15种, 裸藻门12种, 甲藻门3种。新华湖优势种共24种, 包括绿藻门14种, 蓝藻门6种, 硅藻门3种, 裸藻门1种, 且季节更替明显, 可以初步推断新华湖藻类植物群落组成为绿藻-硅藻型。新华湖藻类植物细胞丰度变化范围为37.57×106-72.37×106 cells·L-1, 平均值为52.13×106 cells·L-1。多样性指数变化为: 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D)在0.642-0.928之间, 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在1.698-3.1之间, Pielou均匀度指数(J)在0.324-0.561之间, 3种指数变化趋势一致, 均在秋季最高, 春季最低。研究表明, 水温、pH值、总磷、生化需氧量、溶解氧和水动力是影响新华湖藻类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全球气候变化引起内陆水体盐度缓慢升高,对浮游植物造成显著影响。为了探究水体盐度升高对浮游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普通小球藻为试验对象,在原水和不同盐度(1、3、5 g·L-1)条件下研究普通小球藻生长增殖情况,分析其抗氧化酶活性及对光合作用的生理响应。结果显示,盐度升高会抑制普通小球藻生长,当达到3 g·L-1以上时抑制作用明显,细胞分裂增殖指标均明显下降,叶绿素a合成速率衰减,藻细胞膜损坏严重,同时其光合活性显著降低。这表明过高盐度(>3 g·L-1)极有可能破坏藻细胞的生理结构和抗氧化能力,导致其生长增殖受到抑制。研究结果从细胞增殖和生理特性角度分析了水体盐度变化对水体浮游藻类的影响,以期为保护内陆水体生物多样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绒毛白蜡体胚诱导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探讨了基本培养基、外植体、培养条件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绒毛白蜡(Fraxinus velutina)体胚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胚根是诱导体胚发生的最佳外植体;体胚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改良MS+2 mg·L~(–1) 6-BA+0.1 mg·L~(–1) NAA、30g·L~(–1)蔗糖、5.0 g·L~(–1)琼脂;暗培养20天后进行光照培养(14小时光照/10小时黑暗),光密度为100~(–1)20μmol·m~(–2)·s~(–1),昼温度(25±2)°C,夜温度(18±2)°C;成功诱导出体细胞胚并获得再生植株,体胚诱导率可达59.8%,体胚萌发率达81.2%。壮苗最适培养基为改良WPM+0.5 mg·L~(–1) 6-BA+0.2 mg·L~(–1) ZT+0.01 mg·L~(–1) NAA。生根最适培养基为改良1/2MS+1.0 mg·L~(–1)IBA+0.05 mg·L~(–1) NAA+20 g·L~(–1)蔗糖,生根率高达97.3%,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达97.8%。  相似文献   

12.
郝兴宇  韩雪  李萍  杨宏斌  林而达 《生态学杂志》2011,22(10):2776-2780
利用FACE系统在大田条件下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升高\[CO2浓度平均为(550±60) μmol·mol-1\]对绿豆叶片光合生理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CO2浓度平均为(389±40)μmol·mol-1左右\]相比,大气CO2浓度升高使花荚期绿豆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胞间CO2浓度(Ci)分别升高11.7%和9.8%,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分别下降32.0%和24.6%, 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83.5%;在蕾期,CO2浓度升高对绿豆叶片叶绿素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Fv/Fm和Fv/Fo没有显著影响;在鼓粒期,CO2浓度升高使绿豆叶片Fo增加19.1%,Fm和Fv分别下降9.0%和14.3%,Fv/Fo和Fv/Fm分别下降25.8%和6.2%.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可能使绿豆生长后期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结构受到破坏,叶片的光合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垂柳(Salix babylonica)对苯酚污染物的耐受程度及其应用于苯酚污染环境修复的可行性,了解苯酚胁迫对垂柳光合作用生理过程的影响与限制机理,采用水培模拟胁迫实验方法,在5种苯酚溶液浓度(50、100、200、400和800mg·L–1)下,测定垂柳植株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苯酚对垂柳光合作用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叶片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合速率(Pnmax)、光合量子效率(Φ)、PSII最大和实际光化学效率(Fv/Fm和ФPSII)等均明显下降。苯酚胁迫浓度越高,对垂柳光合作用的抑制程度越大;苯酚胁迫限制光合作用主要由非气孔因素引起。将垂柳用于苯酚污染的水体环境修复时,苯酚浓度应在200 mg·L–1以下,否则垂柳的光合作用效能会明显降低。垂柳光合作用生理活性耐受苯酚胁迫的极限浓度还需进一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以2年生栾树扦插苗为材料,采用盆栽实验方法,设置梯度为0(CK)、100(S100)、200(S200)、300(S300)、400(S400)和500(S500)mmol·L-1的摩尔质量比1∶1配制成的NaC1和NaHCO3混合盐溶液,分析混合盐胁迫对栾树幼苗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以探讨栾树对混合盐...  相似文献   

15.
以地皮消(Pararuellia delavayana)无菌实生苗带叶茎尖和带节茎段为外植体, 探讨不同植物激素种类及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芽丛发生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地皮消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的适宜外植体为带节茎段, 其在MS+1.0 mg·L-1 6-BA+0.5 mg·L-1 NAA+0.1 mg·L-1 KT培养基中培养17天后, 约85.38%的外植体产生出分化能力较强的愈伤组织; 25天后约97.55%的愈伤组织开始分化出绿色芽丛; 30天后不定芽分化系数可达15.38。不定芽增殖继代6次后出现玻璃化现象, 且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 玻璃化现象加重, 增殖率明显下降; 采用MS和B5培养基交替使用可改善试管苗玻璃化现象并保持较高的增殖率。不定芽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MS+0.5 mg·L-1 NAA, 生根率可达100%。再生苗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该研究建立了地皮消无性快速繁殖体系, 为保护地皮消野生资源及种苗繁育提供了有效途径, 也为其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罗钱  张燕莎  欧静 《植物学报》2021,56(4):451-461
为建立郁金樱(Cerasus serrulata var. lannesiana cv. ‘Grandiflora’)再生体系,以多年生母株小叶、一年生嫁接苗小叶、腋芽诱导小叶和增殖一代小叶为外植体,探讨不同外植体和植物激素组合对郁金樱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外植体均可诱导出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7.
以骆驼蓬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0、50、100、200、400 mg·kg-1)Ni、Cu处理对骆驼蓬叶片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特性及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Ni浓度的增加,骆驼蓬幼苗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及各项生长指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而细胞间隙CO2浓度(Ci)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Pn的下降主要是由非气孔限制所致;骆驼蓬幼苗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Pn、Gs、Tr、Ci、Fv/Fm、ΦPSⅡ、qP及各项生长指标均在50 mg·kg-1 Cu处理时达到峰值,叶绿素a和b、Pn、Gs、Tr、Ci、Fv/Fm及各项生长指标值在100 mg·kg-1 Cu处理时仍微高于对照,而后随Cu浓度的增加,光合色素含量、Pn、Gs、Tr、Ci、 Fv/Fm、ΦPSⅡ、qP及各项生长指标均呈下降趋势,qN呈增加趋势,其中Pn的下降主要是由气孔限制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