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湿地植物的丛枝菌根(A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曙光  刁晓君  冯兆忠 《生态学报》2008,28(10):5075-5083
随着对湿地重要性认识的增加,湿地植物的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结构研究受到了关注。研究表明,AM结构在多种湿地类型和湿地植被类型中存在,但AM形成受植被生长地水文状况的影响;从湿地植物上的AM真菌种类看,球囊霉属(Glomus)是湿地环境的常有属。同陆生植物相比,有关湿地植物AM结构的研究尽管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有很大差距,尤其在我国还几乎处于空白状态。鉴此,从形成AM的湿地植被类型、湿地环境中的AM真菌种类、AM对湿地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影响湿地植物AM形成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以期为我国开展湿地植物AM结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三七丛枝菌根(AM)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发现,丛枝菌根真菌(AMF)能侵染三七根系并形成典型的丛枝菌根(AM),侵染率在12%~30%,但侵染强度较弱。从三七根际采集的10个土样中共分离出15种AMF,Glomus属11种,Acaulospora属4种,分别是瘤状无梗囊霉、刺无梗囊霉、孔窝无梗囊霉、细齿无梗囊霉、地球囊霉、明球囊霉、缩球囊霉、单孢球囊霉、近明球囊霉、地表球囊霉、小果球囊霉、摩西球囊霉、何氏球囊霉、晕环球囊霉和网状球囊霉。其中,地球囊霉是三七的优势种。因此,AMF是三七丰产栽培中的一种潜在应用价值的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3.
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逆性的效应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l,AM)真菌是土壤中重要的生物成员之一,对植物具有多种有益效应。AM真菌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在全球气候变化的今天尤其重要。本文总结了AM真菌降低温度胁迫、水分胁迫、盐胁迫、重金属胁迫、病虫害、以及杂草对植物造成的危害和提高植物抗逆性的效应;阐述了AM真菌提高植物抗逆性的作用机制;并讨论了当前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难题及今后的展望。旨在为探讨提高植物抗逆性策略与途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苋科植物的丛枝菌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有些种子植物如莎草科、十字花科、灯心草科、藜科、石竹科等 2 0余科 ,以往曾被认为不能或不易形成丛枝菌根 (郭秀珍等 ,1989;刘润进等 ,2 0 0 0 )。随着对菌根的深入研究 ,曾被认为是不易与菌根菌组合的湿地生植物、寄生性植物、或一年生植物都被发现是可以形成内生菌根的 (Trappe等 ,1992 )。此外 ,Allen等 (1989)研究证实 ,Salsolakali,Atriplexroseum等生长于沙漠、海滨的藜科植物 ,进行接种处理后 ,也能形成丛枝菌根。我们在西双版纳调查热带雨林植物的丛枝菌根状况时 ,偶然发现刺苋 (Ama r…  相似文献   

5.
南方红豆杉丛枝菌根(AM)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南方红豆杉根部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情况、菌根形态结构以及根际土中AMF孢子的种类与数量.结果显示:南方红豆杉可与AMF形成典型的丛枝-泡囊型菌根,侵染率在71.2%~94.4%,但是历山、蟒河自然保护区的侵染强度优于人工栽培区;在南方红豆杉根际土中共分离鉴定出5种AMF,无梗囊霉属1种、球囊霉属4种,分别是:光壁无梗囊霉、地表球囊霉、地球囊霉、缩球囊霉、明球囊霉,其中光壁无梗囊霉为优势种;南方红豆杉的根由表皮、外皮层、内皮层、中柱组成,AMF只侵染表皮层、内皮层,不能侵染中柱.这为将来利用AMF接种技术进行南方红豆杉的繁殖、移植栽培以及紫杉醇的积累等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有些种子植物如莎草科、十字花科、灯心草科、藜科、石竹科等20余科,以往曾被认为不能或不易形成丛枝菌根(郭秀珍等,1989;刘润进等,2000).随着对菌根的深入研究,曾被认为是不易与菌根菌组合的湿地生植物、寄生性植物、或一年生植物都被发现是可以形成内生菌根的(Trappe等,1992).此外,Allen等(1989)研究证实,Salsola kali,Atriplex roseum等生长于沙漠、海滨的藜科植物,进行接种处理后,也能形成丛枝菌根.我们在西双版纳调查热带雨林植物的丛枝菌根状况时,偶然发现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 Linn.)的根系受到了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因此,对苋科植物作了扩大采样调查.本文主要报道从热带采集的5属6种苋科植物的根受丛枝菌根真菌感染形成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和这些植物根际士壤中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丛枝菌根真菌和植物寄生线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土壤微生物中丛枝菌根真菌和植物寄生线虫的互作关系及其互作机理,并阐述了丛枝菌根真菌在防治植物线虫病害方面的应用前景和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8.
福建红树林植物丛枝菌根侵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5月和12月,对福建沿海3个红树林生长区(洛阳江、九龙江口、漳江口)的红树林植物丛枝菌根(AM)侵染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红树林生长区中6种植物根内均发现AMF侵染结构,其中桐花树、秋茄、鱼藤和芦苇的丛枝为Arum(疆南星)型;(2)6种植物的丛枝菌根侵染率差异较大,老鼠簕的侵染率最高,鱼藤最低;(3)桐花树和秋茄的丛枝菌根侵染率呈显著差异,而其在不同生长区之间无差异;(4)桐花树和秋茄的丛枝菌根侵染率在不同时间呈显著差异,而钝草的丛枝菌根侵染率在不同时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抗病性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相似文献   

10.
徐辉  张捷 《植物研究》2007,27(5):636-640
菌根是自然界中一种极为普遍和重要的共生现象,其中分布最为广泛的菌根类型就是丛枝菌根,可以增强植物从土壤中获取水分的能力,改善植物根系对磷、镉等矿质元素及养分的吸收,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本文综述了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概况。有关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水分和矿质营养的利用,尤其是磷素营养的研究较为深入,而对植物光合特性的研究较少,这些研究工作为深入理解菌根真菌与植物的相互关系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云南部分地区湿地植物的丛枝菌根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碱解离、酸性品红染色法对昆明、澄江、建水、通海、石屏、东川和禄劝等地的15个科32种湿地植物的丛枝菌根状况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有11种植物形成丛枝菌根,占34%。从湿地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鉴定出分属于4个属的丛枝菌根真菌共16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和球囊霉属(Glomus)是湿地土壤中的优势类群(94%)。摩西球囊霉(G.mosseae)占孢子总数的88%,是湿地土壤中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12.
VA菌根在植物生态学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规律的科学。土壤、地形、气候、各种生物都是重要的环境因素 ,它们影响着植物群落的区系组成、结构、空间分布、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产力等 ,因而在生态学研究中受到了充分的重视[2 0 ] 。然而植物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植物与VA菌根菌形成的共生体 ,即VA菌根在植物生态学研究中则很少有人注意。近 30年来的发现和研究证实 ,VA菌根菌与植物形成的VA菌根共生关系也是植物生态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种重要关系 ,这是因为 :①在自然生态系统中 ,80 %的维管束植物具…  相似文献   

13.
Shi ZY  Chen YL  Feng G  Liu RJ  Christie P  Li XL 《Mycorrhiza》2006,16(2):81-87
Species richness, spore density,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and relative abundance of AM fungi were determined in rhizosphere soil samples from nine tropical rainforest sites on Hainan island, south China, and the 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 status of members of the Meliaceae was examined. All 28 plant taxa investigated (25 species including two varieties of 1 species and three varieties of another) were colonized by AM fungi. The mean proportion of root length colonized was 56% (range 10–95%). Vesicles were observed in 27 and hyphal coils in 26 of the 28 plant taxa. Mycorrhizas were of the Paris-type or intermediate-type, with no Arum-type mycorrhizas observed. Species richness of AM fungi varied from 3 to 15 and spore density from 46 to 1,499 per 100 g rhizosphere soil. Of 33 AM fungal taxa in five genera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18 belonged to Glomus, 9 to Acaulospora, 1 to Entrophospora, 2 to Gigaspora, and 3 to Scutellospora. Acaulospora and Glomus were the dominant genera identified. Glomus claroideum was the taxon most commonly isolated, with a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of 56.5% and relative abundance of 10.4%.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percentage of root length colonization and species richness. However,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spore density and percentage of root length colonized by AM fungi.  相似文献   

14.
丛枝菌根(AM)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体系中的生态意义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菌根是植物根系与特定的土壤真菌形成的共生体,有利于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协助植物抵御不良环境胁迫.自然条件下,大多数植物表现一定的菌根依赖性,在植株根系发育过程中如能与适宜的菌根真菌形成良好的菌根结构,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其中丛枝菌根是最普遍的类型.丛枝菌根帮助植物抵御不良环境胁迫及病虫害,促进植物健康生长,可减少化学肥料、杀虫剂施用量,以减少对环境、生态不利的化学物质施用量.丛枝菌根共生体可加速根系生长,提高对移动性低的无机离子吸收,加速养分循环利用,增强植物对不良胁迫(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耐受力,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提高植物群体的多样性.文章综述了丛枝菌根真菌生态特征,丛枝菌根对寄主植物的影响,丛枝菌根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体系的生态意义及其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丛枝菌根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分布最广泛、最重要的互惠共生体之一,对提高植物抗逆性、修复污染生境、保持生态系统稳定与可持续生产力的作用显著.AM结构特征是判断菌根形成的主要指标,与其功能密切相关.本文总结了AM丛枝结构、泡囊结构、菌丝结构和侵入点结构等发育特征;分析了A型丛枝结构、P型丛枝结构、泡囊结构和根外菌丝结构与促进寄主植物养分吸收和生长、提高植物抗旱性、耐涝性、耐盐性、抗高温、拮抗病原物、提高植物抗病性、抗重金属毒性、分解有毒有机物、修复污染与退化土壤等功能的关系,及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影响AM结构与功能的因子,以及基于AM不同结构所发挥功能的作用机制.旨在为系统研究AM真菌发育特征、AM真菌效能机制,以及评价和筛选AM真菌高效菌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接种丛植菌根真菌对湿生植物氮磷吸收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是一类能够与大多数陆生植物共生,并改善植物生长和氮磷吸收的微生物.湿生植物在湿地污染净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利用AM真菌改良湿生植物氮磷吸收能力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选取了3种湿生植物千屈菜、旱伞草和黄花鸢尾,在盆栽培养的基础上,分别接种根内球囊霉(RE)、摩西球囊霉(GM)、幼套球囊霉(CE)三种AM真菌,并和空白对照比较接种AM真菌对不同植物地上、地下及整株的生物量和氮磷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对植物生长和氮磷吸收的影响呈现出植物间和植物内的差异,促进与抑制效应表现不一.综合AM真菌对植物生物量和氮磷吸收的促进效应,最佳AM真菌-植物的组合为:千屈菜-RE,旱伞草-RE,黄花鸢尾接种-GM.三种植物接种最佳的AM真菌后植物生物量、TN量和TP量分别提高了17.7%~29.8%、15.7%~39.0%和22.3%~62.6%.本研究为今后强化湿生植物的氮磷吸收能力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选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aus mosseae)对枳[Poncirustrifoliat(L.)Raf.]实生苗的生长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含水量为20%、16%和12%条件下,接种G.mosseae能够增加植株的生长(株高、茎粗、叶面积、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和植株干重),促进植株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和根际土壤有效磷的吸收,提高叶片和根系可溶性糖含量的积累,降低叶片脯氨酸含量,增强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达20%~40%),使枳实生苗的抗旱能力得到增强.土壤含水量为20%和16%条件下接种G.mosseae对植株的效果较土壤含水量为12%条件下更显著.12%的土壤含水量严重抑制Gmosseae的侵染,说明丛枝菌根侵染程度轻,其对植物的效果也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