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黑斑蛙和蟾蜍的受精卵与未受精卵在用×1500g 左右离心后,在形态上也像豹蛙的一样有区别。受精卵都形成绉褶脂类物质层而大部分的未受精卵则形成光滑的类脂物质层。2.用清洁玻璃针刺戳黑斑蛙末受精卵加×1500g 离心,所得的离心卵也像受精卵一样形成四层,并且具有绉褶的脂类物质层。3.我们根据已有的资料将蛙精子在受精时的作用分为三种,第一是使卵还原为双倍体,第二是刺激作用(Stimulus)和第三是调节作用(Regulation)。受精卵在离心后形成绉褶脂类物质层的现象是精子的刺激作用所造成的。用玻璃针刺戳也可引起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2.
3.
豹蛙核酸酶(onconase,Onc)是从美洲北方豹蛙卵母细胞中提取的一种核糖核酸酶,对许多肿瘤细胞都具有杀伤作用。斑蝥素(cantharidin)是存在于芫青科昆虫斑蝥体内的一种天然防御性毒素,斑蝥酸钠(sodium cantharidate,SCA)是斑蝥素半合成衍生物。鉴于Onc与SCA对非小细胞肺癌都具有杀伤作用,采用MTT法测定Onc与SCA单独与联合作用于两株肺腺癌细胞的IC50值,运用联合作用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和等效线分析评价两者联合作用的效果。结果表明,Onc与SCA联合作用时,CI值均小于0.7,等效线分析图显示,代表Onc与SCA联合作用的点均位于加成线下方,Onc与SCA对肺腺癌SPC-A-1、A549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具有协同效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的凋亡细胞检测结果也支持上述\"Onc/SCA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抗癌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施履吉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1956,(1)
Chargaff(1951)分析各种生物去氧核糖核酸(以下简称 DNA)的化学组成,发现各种生物的 DNA 组成不同,同种生物各种组织的 DNA 组成相同。可是这些都是成长个体 DNA 的分析。虽然成长个体的组织是由胚胎发育分化而成,各种组织 DNA 相似文献
5.
豹蛙抗瘤酶(Onconase,ranpirnase,ONC)对体内外多种肿瘤有很强的杀伤作用,是当前全球重点研究的100种新药之一,为获得高表达与高活性的重组豹蛙抗瘤酶(Recombination onconase,rONC),根据成熟ONC的cDNA序列和毕赤酵母密码子偏好性设计基因并提高其GC含量,分泌信号肽采用酵母α交配因子的pre肽,分别构建表达载体pPIC9/ONC、pPIC9K/ONC和pPICZα-A/ONC,并转染毕赤酵母X-33、GS115和SMD1168,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诱导表达。在摇瓶规模筛选最佳载体-宿主组合及优化培养条件之后,进行10 L规模最优培养基的筛选,发酵产物经双水相萃取偶联G50凝胶层析分离纯化。结果表明,pPICZα-A/X-33/ONC组合表达量优于其他组合,且在p H 5.5、23℃条件下诱导7 d,最高表达量达到13 mg/L;在10 L规模条件下,rONC于pH 5.5的低盐基础培养基(Lower basic salt medium,LBSM)、甲醇浓度0.25%条件下诱导7 d,最高表达量为180 mg/L;纯化后的rONC纯度≥95%,收率高于90%;生物活性检测发现,rONC在体外能杀伤多种癌细胞。初步建立了rONC的高效表达与纯化体系,为后续的功能和作用机理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蜜蜂是狭温性昆虫的代表,低温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未受精卵发育的影响尚不清楚。【方法】将0~66 h卵龄的意大利蜜蜂未受精卵放置在20℃下分别处理梯度时间。【结果】低温20℃导致意大利蜜蜂未受精卵的孵化率下降,发育历期延长。0、3、6、9 h卵龄的卵对低温极敏感,处理0.5 h孵化率下降,处理4.0 h,全部死亡;发育12、24 h的卵在低温中处理4.0 h不受影响(P>0.05),处理12.0 h,全部死亡;发育36 h以上的卵则较耐低温,处理12.0 h无影响(P>0.05),处理36.0 h,各卵龄没有全部死亡,其中最低的孵化率为25.4%。12~66 h的卵在低温20℃下的发育历期(y)与处理时间(x)呈现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发育历期延长的时间约等于处理时间长。【结论】意大利蜜蜂未受精卵对低温20℃的敏感性与卵龄关系密切,低卵龄的意大利蜜蜂未受精卵比高卵龄更易受低温影响。这些结果为深入研究温度对蜜蜂胚胎发育影响的机制奠定基础,也为蜜蜂的科学饲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分泌信号对豹蛙酶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分泌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分泌信号对豹蛙酶(ONC)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分泌效率的影响。方法:根据已知天然ONC的氨基酸序列,结合酵母偏爱密码子,设计并合成了ONC基因序列,通过融合PCR获得了不同分泌信号与ONC的融合基因,将其克隆至表达载体pPIC9k中,然后将线性化的重组表达载体电击转化GS115毕赤酵母感受态细胞,通过SDS-PAGE检测目的蛋白表达量。结果:糖基化ONC表观相对分子质量为(14~16)×103,且其糖基化不均匀,非糖基化蛋白肽链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2×103;采用不含EAEA结构的α交配因子作为分泌信号时ONC没有表达,利用含EAEA结构的α交配因子和α交配因子的pre肽作为分泌信号时均能够显著提高其表达量。结论:采用含EAEA结构的α交配因子和α交配因子的pre肽作为分泌信号均能够显著提高ONC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8.
叶江鸿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1990,(4)
用双微电极电压钳技术在巨孔匙(虫戚)(Megathura)未受精卵细胞膜上记录到多种离子流。主要有一种内向的两价离子流和几种钾离子流:包括钡离子激活的钾离子流,迅速激活又迅速失活的钾离子流(类似于I_A)和异常整流钾离子流。不同细胞的离子流大小不同。在一些卵可能会缺少其中某一种离子流。此外,还观察到浴槽溶液中氯和钠离子浓度改变对膜电位及膜电导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用FISH技术研究人类体外未受精卵的21号染色体非整倍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选用人类21号染色体端粒探针(21qter),检测人类体外未受精卵的21号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率,并比较非整倍体率与25-30岁和31-35岁这两个女性年龄组、IVF指征、超排方案之间的关系,在54个未受精卵中,正常21号单体30枚,二体16枚,三体4枚,缺体4枚,非整倍体率为44.4%(24/54);25-30岁和31-35岁这两个年龄组、IVF指征、超排方案的患者的21号染色体非整倍体率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卵母细胞21号染色体的非整倍性是造成体外受精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