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和2014年5—7月,在新疆阜康地区,对家麻雀(Passer domesticus)巢址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种群繁殖密度进行了调查,对影响其巢址空间分布的生态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家麻雀在研究区内为优势鸟种,平均种群繁殖密度为299.8±163.6只·km~(-2);其中,在白杨(Populus tomentosa)防护林中的种群繁殖密度最高,达491.9±87.8只·km~(-2);家麻雀在研究地区巢址的空间分布距离指数I=4.77,为集聚分布格局;农田、防护林带以及荒漠伯劳(Lanius isabellinus)的巢址分布对家麻雀巢址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巢址利用具有重要影响;影响家麻雀巢址分布格局的主要生态因子是食物资源利用和种间巢址竞争。  相似文献   

2.
上海麻雀生态学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麻雀Passer montanus saturatus Stejnerger在我国分布最广(郑作新,1958),是典型与人共居的鸟类。定居欧洲的两种麻雀 P.domesticus,P.montanus学者们都认为有害(布氏,1956:什氏,1956;1944;1952)。我国近年来对麻雀亦颇多研究与讨论,若能逐步搞清它们的生态活动,将有助于对它们数量的控制。潘炯华等1960年曾较详细地研究华南麻雀之生态,但华东地区有关生态资料很少。兹将1960—1962年上海西郊地区麻雀生态初步观察提出报告。  相似文献   

3.
麻雀种群数量与环境因素关系研究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胥执清 《四川动物》2004,23(4):386-390
本文主要对1986年以来国外的麻雀种群数量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作一综述。①[树]麻雀和家麻雀间存在巢穴竞争和重叠,家麻雀有更多的防御行为和数量上占优势。[树]麻雀群体繁殖第一次比单独繁殖产更多的卵,孵出更多的雏鸟,第二:、三次则相反。②农药的使用对[树]麻雀繁殖成功有一定的影响。③麻雀可以作为环境污染的指示种:家麻雀体内非正常金属元素有铝、汞、镉和铅。当铅的积累超过2μg/g干重,病、死雏鸟的比例就会增加。④在发达国家,交通可以引起麻雀死亡。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常见鸟类食性的季节性动态,2014年8月—2015年8月观察记录了常见鸟类的组成、食物种类及取食频率,统计分析了其食物的种类组成。采用Levins指数和相似性百分率指数计算了5种常见留鸟的食性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1)出现频率最高的5种鸟类均为留鸟,分别是白颊噪鹛Garrulax sannio、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麻雀Passer montanus、乌鸫Turdus merula和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2)5种鸟类对植物性食物种子的取食频率最大,为55.33%;3)白颊噪鹛的食性受季节影响最小,白颊噪鹛与乌鸫在夏季的食性最专一,白头鹎、麻雀与珠颈斑鸠在春季的食性最专一;4)5种鸟类的生态位重叠较高,生态位重叠值最高的为乌鸫和麻雀(79.9%)。  相似文献   

5.
2016年9月-2017年2月、2018年4-8月对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进行实地调查,从生态位分析了园内黄臀鹎Pycnonotus xanthorrhous、麻雀Passer montanus和白颊噪鹛Garrulax sannio 3种优势鸟类的共存机制。结果表明:3种鸟类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整体相近,分别为0.862 1、0.793 7和0.866 7,从季节来看,黄臀鹎较平稳,麻雀夏季最宽、冬季最窄,白颊噪鹛夏季最窄、秋季最宽。空间生态位宽度为:黄臀鹎(0.604 9)>白颊噪鹛(0.387 6)>麻雀(0.215 8),它们在人工生境中的生态位宽度均最大;3种鸟类的时空生态位重叠值普遍较高,在时间上,白颊噪鹛和麻雀重叠度最高,达到了0.985 3,在空间上,黄臀鹎和麻雀重叠度最高(0.873 2),其次为黄臀鹎和白颊噪鹛(0.831 6),最低的为麻雀和白颊噪鹛(0.481 1)。3种鸟类均为城市适应种,在不同维度的生态位上通过行为空间、食性、巢址选择、生境垂直和水平分布分离等多种方式形成系统的生态位分离,增强群落的稳定性以达到共存目的。  相似文献   

6.
太原市城区及近郊冬季麻雀种群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雀(Passer montanus)与人类经济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城市和农业生态系统中日益引起重视。1983和1984年的冬季(当年10月—翌年3月),我们在太原市城区及近郊,对麻雀冬季种群动态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结  相似文献   

7.
自从开展消灭四害运动以来,对于麻雀的益害问题以及它的为害程度究竟怎样,曾经一度因大家的看法有所不同,而引起辩论。这些争论的焦点,就在麻雀在各种类型的地区内,并在它的整年生活过程中,究竟所吃的是什么?近几年来(1953—6年),我们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岛类学研究人员协同河北农学院昆虫学教研组同志们,曾在河北昌黎的果区与农地等处,采了504只麻雀。又于1955—6年在北京  相似文献   

8.
也谈白麻雀     
罕见的白麻雀、曾在北京西郊中关园附近发现过,在1956年8月正当第二窝麻雀雏鸟出来的时候,有三个白麻雀和一大群麻雀混往一起生活。后来这三个白麻雀全部被采到,它的体形及生活习性同一般麻雀一样,但较一般麻雀更为胆怯,不易接近。这三个由麻雀的量度如下:  相似文献   

9.
南京近郊麻雀食性分析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为进一步了解南京近郊麻雀对农业的益害关系,并结合除四害运动五狩猎实习,从1956年12月至1959年8月,共采得麻雀标本459只,进行了全年的食性分析。关于麻雀的食性研究,早在1953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郑作新先生等,曾于河北省昌黎产果区和北京近郊,采集了麻雀标本800多只,并对麻雀全年食性加以分析和鉴定。1955年,湖南师范学院生物学系梁启燊先生等,在湖南长沙附近采集了麻雀标  相似文献   

10.
山麻雀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时有  王燕 《四川动物》1990,9(2):23-25
本文报道山麻雀的栖息环境、活动规律、食性、繁殖习性及雏鸟生长发育等。山麻雀在调查地区5—8月进行繁殖,每年繁殖2窝,每窝产卵4—6枚。孵化期13—14天,孵化率88%;育雏期12—14天,雏鸟成活率59.09%。根据其食性分析,提出该鸟在调查区内是有益于农林业的益鸟。  相似文献   

11.
1999年6月至2001年4月调查表明,重庆市分布(树)麻雀、山麻雀两种。前者分布于20个区(县),后者分布于17个区(县);有13个区(县)两种都有分布。分布特征为:①分布广,②垂直分布的最适海拔高度为500~1000m,③水平分布西部多于东部,④分布与人类最亲近,有人烟的地方就有麻雀分布。可见麻雀是各类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员。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准格尔旗沙镇地区麻雀的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麻雀在农作区的夏秋季节,危害作物严重,但在象沙镇这种半荒漠草原地带,农、林、牧兼营地区,麻雀的食性资料尚缺。我们于1965—1971年的不同季节内,对成鸟及雏鸟的食性做了初步研究,并进行了一些防除实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麻雀每年给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带来很大的危害,谷类作物以及某些技术作物的收成中,有不小的一部分,是被它们吞食的。为了证实这一点,1953年,曾在江布尔省库尔达区的“格奥尔吉”国营农场中进行了专门的调查。在400公顷的冬小麦地上,麻雀使每公顷上的产量由22公担降到了12公担。由于这种害鸟,仅在这一国营农场中,在一年内就损失了将近400吨小麦。在同一区内的“劳动者”集体农庄中,麻雀使1953年的大麦产量降低了25%,使小麦的产量降低了30—35%。在某些地区,集体农庄不愿意播种黍(Panicum niliaceum L.),因为麻雀会把这种作物完全吃光。1952年,在阿  相似文献   

14.
树麻雀(Passer montanus)曾是一种在国内外广泛分布的优势鸟类,其生命力极强,但是30年前却在国内不少地区销声匿迹。本文作者在2015年3月—2015年5月通过对重庆市合川区及近郊一系列野外调查并结合历史资料,发现树麻雀数量自进入21世纪以来正在恢复中,其空间分布有较大改变,主要分布区由农村的居民点及其附近的农田转变为市区。分析发现导致树麻雀空间分布的改变原因极有可能与农药的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鸟类对色彩有较强的区分能力。基于鸟类视觉模型的研究发现,在人类看来类似的羽色,在鸟类眼中存在差别。本研究通过量化麻雀(Passer montanus saturatus)羽毛的反射光谱以及身体量度和喉部、耳羽的黑色斑块面积,比较其在雌鸟和雄鸟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麻雀雌鸟和雄鸟的身体量度、喉部和耳羽的斑块面积在繁殖季和非繁殖季均无显著差异。基于鸟类的视觉模型,麻雀头顶、喉部、耳羽、腰部的羽色,在雌鸟和雄鸟间无明显分化。基于上述结果,我们认为麻雀的雌鸟和雄鸟在外形上没有表现出性二型。  相似文献   

16.
身体大小的性二态是鸟类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性二态的研究是理解性选择的关键,也能为性二态鸟类的野外快速性别判定提供依据.麻雀Passer montanus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性单态鸟类,野外很难通过外在特征识别性别,有关麻雀性二态和性别判定的研究很少.2017—2018年每年的1—3月,在甘肃省庆阳市陇东学院校园内用雾网捕捉到...  相似文献   

17.
鸟类的咬合力受食性、种内竞争和捕食压力等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可作为其生态适应特征的重要指标。但目前关于鸟类的咬合力及其影响因素却鲜有研究,为此,我们使用咬合力传感器,对同属的两个近缘鸟种,麻雀(Passer montanus)和山麻雀(P.cinnamomeus)的咬合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山麻雀(n=12)的咬合力显著大于麻雀(n=59)(t=3.754,P0.01),但山麻雀(t=0.449,P0.05)和麻雀(Z=﹣1.198,P0.05)的雌雄个体间咬合力均无差异,同时,山麻雀的头宽(t=﹣3.713,P0.01)、头高(t=﹣5.405,P0.01)和喙宽(t=﹣6.201,P0.01)均显著大于麻雀。尽管个体的咬合力与其身体各参数指标无显著相关性,但在种间,头和喙的大小可能是影响两者咬合力的重要因素,由于两者的一些生态适应特征可通过头大小和喙型体现,推测两者生境和食性的差异可能是影响其咬合力大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甘薯卷叶虫在鲁西地区的分布情况,经我们几年来的调查,发生是很普遍的。仅据肥城县的调查材料,自1952—1955年,四年来每年的发生面积均在10%以上(种植面积每区均在10,000亩以上)。在严重发生卷叶虫的地里,每棵甘薯蔓茎上的叶片,被卷叶虫粘糊捆包起来的达60—80%。每棵本地红地瓜的叶子约为150—230个,胜利百号和农林四号地瓜的叶子仅为140—180个。从总的情况来看,约有三分  相似文献   

19.
成都市区麻雀夜宿规律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恩平  陈爽 《四川动物》2004,23(4):352-354
2002年10月~2003年10月,对成都市区内一观察点麻雀的夜宿规律进行了观察。发现麻雀夜宿归巢时间、高峰时间、结束时间和清晨飞离时间有较强的规律,认为这是麻雀的生物节律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埃及金钢钻Earias insulana(Boisd.)是云南省1958年来棉花蕾铃期的主要蛀食性害虫。宾川棉区的记裁,始见于1938年,发生不多,为害很小。1958—1963年每年5—9月定田、定期系统调查结果,各年百株累计平均幼虫数为3.22、15.6、13.56、8.46、5.11、7.72,各年高峯期百株幼虫数为20.3、84.7、110.0、32.5、24.7、37.7。1959—1960年发生最严重,1961年来逐年下降。我们从1958年来对该虫进行了系统研究,在1959年曾得到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棉虫组的指导和帮助。本文将各年研宄中的生物学特性部分整理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