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极磷虾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极磷虾因其生活环境和方式的特殊性而具有产生新型生物活性物质的巨大潜力,也因其巨大的生物资源量和潜在的渔业价值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南极磷虾生物活性物质包括酶、脂质、甲壳素、生物活性肽和紫外吸收物质等。本文综述了南极磷虾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南极磷虾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南极磷虾通常是指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 Dana, 1852)(下简称大磷虾), 平均寿命35年, 个体最大体长可达65 mm, 体重达2 g [1, 2]。大磷虾数量巨大, 已成为重要的商业性渔业资源, 年可捕量可达0.32亿 吨[1, 3], 渔业捕捞的主要磷虾群体为体长介于4065 mm的较大成体。考虑到该种在南极食物网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同时也为了评估资源开发所带来的影响, 收集繁殖生物学数据就显得非常重要[4], 其繁殖特征及策略可为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4.
5.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6,(1)
动物生理生态学主要研究野生动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阐述或回答动物与生存和繁殖相关的生态学问题.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栖息地环境从西向东横跨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而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其生理生态学研究对于了解物种分布范围的决定因素、对季节性环境的适应策略以及种群动态等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对本研究组关于长爪沙鼠的生活史特征、能量代谢特征、社群行为和贮食行为、生态免疫以及种群动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中国哺乳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始,经过70多年的发展,已系统研究了分布于青藏高原、内蒙古草原、横断山脉等地理分布区的代表性物种的生理适应性,研究主题包括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冬眠(蛰眠)、水代谢、生态免疫、肠道菌群与宿主的能量代谢和产热调节,研究物种以小型哺乳动物为主。在新时期除了进一步加强对极端环境的生理适应研究外,也需关注大型动物对环境的生理适应,发展新兴领域如保护生理学等,同时要借助多组学技术、同位素技术、遥感技术、红外技术等,加强对动物生理适应的机理性探究。本文回顾了中国哺乳动物生理生态学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主要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7.
8.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9.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6,(2)
南极磷虾是地球上多细胞生物中生物量最大的单种生物资源之一。南极磷虾因其巨大的生物资源量及潜在的应用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冷冻南极磷虾为原料,优化了南极磷虾蛋白质的提取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实验研究了离心时间、料液比、匀浆时间等对南极磷虾蛋白质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极磷虾蛋白质较佳的提取条件为:碱溶阶段p H 11.5,酸沉阶段p H 5.5,离心温度4℃,离心转速10000 rpm,离心时间10 min,料液比1∶3(w/v),匀浆时间3.0 min;在以上提取条件下的南极磷虾蛋白质得率为10.8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