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补充蒺藜提取物对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的男子拳击运动员肩、肘关节的爆发力和耐力的影响。方法:15名青少年男子拳击运动员随机分为训练对照组(n=7)和训练+蒺藜组(n=8,完成所有测试项目的n=6)。两组运动员同时进行3周大强度力量训练,休息4周,再进行3周中强度耐力训练,每周训练6d。训练+蒺藜组运动员每日上午训练前服用1250mg的蒺藜提取物胶囊,而对照组服用安慰剂。训练前、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后,用瑞士CONTREX等速肌力测试仪检测两组运动员肩关节的屈伸肌、收展肌和肘关节的屈伸肌在90°/s和120°/s角速度运动时的相对峰力矩(峰力矩/体重)、相对平均功率(平均功率/体重)、相对总功(总功/体重)、做功疲劳度和屈伸肌(和收展肌)峰力矩比。结果:与训练前比较,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可降低男拳击运动员肩和肘关节屈伸肌的相对总功(90°/s和120°/s),增加肩关节屈肌做功疲劳度(120°/s)(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补充蒺藜提取物可改善男拳击运动员力量训练所致肩关节屈伸肌相对总功的减少及屈肌做功疲劳度的增加,以及耐力训练所致肘关节屈伸肌相对总功的降低(P均<0.05);其余各检测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补充蒺藜提取物可改善力量训练所致肩关节、耐力训练所致肘关节的屈伸肌爆发力和耐力的降低;但不影响肩关节收展肌的爆发力和耐力,也不影响肩和肘关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在运动训练中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尤为重要。青少年运动员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发展成熟的关键阶段,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训练中是培养其形成健全的道德体系的重要方式。所以作为教练员的我们应该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并将其较好的落实到日常训练当中。在训练中大胆的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将训练场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培养人才的课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大比赛前赛前8周训练男子长跑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变化特点及其与运动负荷安排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运动员训练负荷的科学安排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重大比赛前8周训练为主要研究阶段,早晨空腹状态下对8名长跑运动员进行指尖采血及静脉抽血,用与测定指标相关仪器对血样进行检测与分析,测试指标主要包括血红蛋白(Hb)、血尿素(BU)、肌酸激酶(CK)、血睾酮(T)、皮质醇(C)及T/C等;结果:此次赛前阶段运动员机能指标呈现出"∨"或"∧"型的变化特点,各周指标基本都处于正常范围之内,且第八周运动员各机能指标明显好于其他周次。结论:本次赛前训练运动员运动计划安排基本合理,运动员机能状态良好、无明显的疲劳堆积,但同时训练负荷对运动员身体刺激不够,无效重复训练偏多,今后训练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运用水槽对上海优秀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有氧能力进行测试,掌握其有氧能力水平。方法:运用游泳水槽进行递增负荷测试,测试最大摄氧量(VO2max)、相对最大摄氧量(VO2max/kg)、呼吸熵(RQ)、最高乳酸(BLamax)和乳酸恢复率(RQ%)等指标。结果:男、女运动员的起始速度为1.20 m/s和1.16 m/s,每分钟递增0.04 m/s的VO2max测试模式是青少年运动员的适宜模式;上海优秀青少年男子和女子游泳运动员VO2max/kg分别为(59.06±5.20)ml/(min.kg)和(57.20±2.81)ml/(min.kg)。结论:上海优秀男、女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VO2max/kg低于国外优秀运动员,乳酸清除代谢的能力强于国内运动员。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实地调研考察高原训练中运动员腹泻发生率,并采集运动员粪便样品,研究高原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肠道菌群变化。方法:赴多巴国家高原训练基地调研在训运动员胃肠道反应,统计腹泻发生率及发生的时间特点。分别在运动员进驻高原前和高原训练过程中采集粪便样品,进行粪便常规检测、提取全基因组DNA,质检合格样品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手段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1)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腹泻发生率为46.7%,所有腹泻案例持续时间均10天,其中74.1%持续时间5天。2)腹泻案例发生主要集中在两个时间段,分别是进入高原后的第1-3天(占总腹泻案例数的35.7%)及进入高原后的第7-10天(占总腹泻案例数的46.4%),至进入高原后的第12天不再有新增腹泻案例出现。3)运动员进驻高原前后微生物多样性无显著差异。4)相较与平原时,运动员肠道菌群拟杆菌门先上升后恢复,厚壁菌门先下降后恢复。结论:1)高原训练中运动员多发腹泻,腹泻案例呈现出两个爆发高峰。2)运动员进驻高原后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表现为拟杆菌门占比上升、厚壁菌门占比下降。随着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技术的普及,针对性补充有益菌保障运动员平稳度过高原习服期,有助于降低高原训练期间腹泻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6周高原训练期间外周血儿茶酚胺浓度变化特点的分析,探讨高原训练期间外周血儿茶酚胺浓度与运动负荷、BU浓度、CK活性等指标的关系。方法:以8名轻量级男子单桨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6周高原训练期间对运动员外周血儿茶酚胺浓度进行系统测试,同时测试运动员常规机能指标(BU浓度、CK活性),测试时间、次数与外周血儿茶酚胺浓度测试的安排一致。测试时间为高原训练前1周、高原训练1、3、5周末以及下高原2周后;此外,训练期间对运动员的实际训练负荷进行统计。结果:①高原训练5周末,运动员外周血肾上腺素(E)浓度有降低趋势,而外周血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有升高趋势;下高原2周后,运动员外周血E和NE浓度均明显下降,其中E浓度明显低于高原前1周、高原训练1周末和3周末(P均<0.05),NE浓度明显小于上高原前1周、高原训练1周末、3周末及5周末(P均<0.05)。②BU浓度在整个训练过程中都保持较高的水平,高原训练第1周末、下高原后第2周BU浓度在6.5 mmol/L左右,其他各时间点测定数值均大于8 mmol/L;在整个训练期间CK活性的变化较大,与上高原前1周比较,高原训练第1周末CK活性显著下降(P<0.05),但第3周末明显升高(P<0.01),且在高原训练后期保持在较高水平,下高原后CK活性有所下降,与上高原前1周无明显差异。结论: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外周血儿茶酚胺浓度的变化与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运动负荷的大小以及海拔高度等多种因素有关,其内在的关系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双波长扫描仪对少年游泳运动员的HbA_2百分含量进行测定。发现大运动量训练对HbA_2水平是有影响的。经六天训练(星期二、五为大运动量训练),星期日休息一天,次周的星期一晨HbA_2百分含量升高,星期二大运动量训练后的次日晨HbA_2百分含量显著下降。运动性贫血的运动员,其HbA_2百分含量一周中的变化趋势与正常运动员相似,但HbA_2百分含量比正常运动员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运动员的脑波涨落图的特征。方法:实验研究法,数理统计法,脑波涨落图技术。结果:花泳、射箭运动员的S谱线有显著的特异性。结论:运动员脑涨落图特征与运动项目的训练特点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氧渐增负荷量水上划艇训练对赛艇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影响。方法:对8名男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进行持续8周的有氧渐增负荷量水上划艇训练,运动员每周一至周五上下午和周六上午进行训练,每个半天训练120 min,第一周的水上划艇负荷量为180 km,此后每周递增5 km。运动员在训练前1周、训练第4周以及训练第8周结束后恢复期的次周一清晨进行空腹状态下的肘静脉血采集,检测血中BU、CK、WBC、HB、T、C、T/C等生化指标。结果:与训练前比较,有氧渐增负荷量水上划艇训练第4周结束后,运动员恢复期CK和HB明显升高(P<0.05),BU、T、C和T/C轻微升高(P>0.05),WBC明显降低(P< 0.05);有氧渐增负荷量水上划艇训练第8周结束后,运动员恢复期WBC和T/C降低,其中WBC明显降低(P<0.05);BU、CK、HB、T和C则升高,其中HB明显升高(P<0.05)。结论:运动员经过8周的有氧渐增负荷量水上划艇训练后,其血中生化指标较训练前有所改善,这有利于运动员身体运动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增强,机能状态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训练负荷结构下赛艇运动员无创微循环指标变化特点,为进一步完善无创微循环指标在运动员机能状态监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2013年7月国家青年赛艇队作了世界青年锦标赛的最后备战训练,整个备战训练分为强度训练期及接下来的调整期,强度训练期主要以500 m、1000 m专项速度练习为主,其训练强度较大,而调整期主要以有氧长划为主,训练强度较小;以8名女性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应用Peri Flux System5000系列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对8名运动员早晨空腹安静、坐位状态下右臂肱二头肌隆起最高处微循环相关指标进行测试,其中强度训练期结束时及接下来的调整期结束时各测试一次,通过对两个阶段无创微循环相关指标变化特点分析,进而对运动员竞技状态作出判断。结果:除运动血细胞浓度(Concentration of moving blood cells,CMBC),调整期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icrocirculatory blood perfusion,MBP)、血细胞平均运行速度(Average velocity of blood cells,AVBC)、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oxygen pressure,Tcp O2)均明显高于强度训练期(P<0.05)。结论:不同训练负荷下无创微循环相关指标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点,低强度负荷下无创微循环相关指标呈现出上升趋势,而高强度负荷下则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有氧渐增负荷量水上划艇训练对赛艇运动员某些血液儿茶酚胺和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影响。方法:对8名男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进行持续8周的中等强度有氧渐增负荷量水上划艇训练,运动员每周一至周五上下午和周六上午进行训练,此后至周末恢复休息,每个半天训练120min,第一周的水上划艇负荷量为180km,此后每周递增5km。运动员在训练前1周、训练第4周以及训练第8周结束后的次周一清晨6:00进行安静状态下短时程5min的心率变异性测试,并在心率变异性测试结束即刻进行安静状态下的肘静脉血采集,用于儿茶酚胺指标的检测。结果:与训练前相比,运动员经过有氧渐增负荷量水上划艇训练第4周和第8周后,血浆儿茶酚胺E、NE和DA水平均显著性降低(P<0.05);恢复期心率变异性TP、HF和LF水平,在训练第4周时有所降低,在训练第8周时有所升高,而VLF则在训练第4周和第8周时均有所降低,但这些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员经过8周的有氧渐增负荷量水上划艇训练后,运动员安静下迷走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作用得到增强,交感迷走神经的综合调节作用得到提高,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6周核心训练搭配阻力训练对女子网球运动员在网球技能表现的影响,本研究招募24名高水平女子网球运动员为受试者,随机分为8名核心训练组(core exercise, C)、8名核心训练搭配阻力训练组(core exercise with resistance xercise, CR)与8名控制组(control, CON)。3组皆进行常规的网球训练,但C及CR组包含额外的核心与阻力训练,频率为每周3次,每次训练约90 min。各组于6周训练前、后皆进行ITN(international tennis number)测验。本研究数据显示,CR组底线击球深度、底线击球准确性、截击深度、发球准确性及移动能力的后测结果皆显著优于前测(p0.05);另外,CR组ITN级数与总得分的提升幅度均优于C组与CON组(C组进步10.2%,CR组进步32.3%,CON组进步7.0%)(p0.05)。本研究表明,女子网球运动员在6周核心训练搭配阻力训练的训练模式下,能显著提升网球技能表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量青少年运动员途中跑阶段足底连续三维力,以揭示不同水平青少年运动员途中跑阶段三维力特征。方法选取10名身体健康高中男性运动员作为受试者,应用作者研发的新型足底三维测力跑鞋,测试与记录每位受试者100m短跑途中跑阶段的足底连续三维力,并加以分析。结果青少年运动员在冲击时相时Fx分量有明显的峰值,其中优秀组运动员的Fx第一负波峰值均值小于对照组;Fy分量是客观存在的,优秀组运动员Fy的标准差较对照组要小,并且优秀组运动员的Fy分量的连续波动更加平稳;Fy分量与Fz分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结果表明,前撑阶段Fx第一负波峰值对运动员向前有阻力的作用;Fy分量是客观存在的且与Fz分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Fy分量的大幅波动影响运动员的身体平稳性,不利于运动员大腿充分发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肌电图(EMG)的变化,了解运动员与普通中学生在纵跳过程中,膝关节屈伸肌群工作特点,为运动员科学选材提供依据。方法:30名男女青少年运动员和30名男女普通中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纵跳(蹲跳、反向跳、下落跳),测试膝关节屈伸肌群的EMG变化情况。结果:主动肌(股外肌)EMG的变化存在性别差异,随着下肢工作强度的增加,男运动员积分肌电图(iEMG)和平均功率频率(Fmean)均没有显著变化,女运动员iEMG增加,Fmean没有显著变化,对抗肌(股二头肌),随着下肢工作强度的增加。青少年运动员EMG活动变化较小,而普通中学生的EMG活动明显增加。结论:在增加工作负荷的过程中,男运动员膝关节伸肌群以提高效率为主,女运动员以提高肌肉的募集数量为主;运动员的对抗肌协调水平高于普通中学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高住低练对高水平游泳运动员血细胞天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名女子游泳运动员进行2周高住低练,训练前、训练期间及恢复1周分别测试红细胞黏附功能、白细胞计数指标。结果:训练期间运动员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明显下降(P<0.05),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明显上升(P<0.05),恢复1周后指标回归正常;白细胞、粒细胞在训练期总体上呈显著性下降(P<0.05),训练结束1周后恢复;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训练期间总体趋势是下降,训练结束1周后仍未恢复。结论:红细胞和粒细胞的天然免疫功能下降快,恢复快,但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计数恢复较慢,运动员对本次训练基本适应。  相似文献   

16.
高原训练是提高运动员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评价高原训练的生理效应时,血红蛋白(Hb)值是常用的反映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的指标。但是,关于世居高原(海拔2260m)与居平原(海拔10m)竟走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Hb值的比较研究,以及训练后Hb...  相似文献   

17.
安排9名有一定训练的青少年运动员参加10周举重训练。每周6次,每次8小时。训练前后用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技术(CT)测量大腿肌肉横断面积,股外肌针刺活检取样测定Ⅰ、Ⅱ型肌纤维%和面积。测定大腿伸膝肌最大随意等长力量。将结果(实验前、后)与对照组(13名无训练者)和优秀举重运动员(健将3人、一级4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有训练人(实验前、后和优秀)与没有训练人(对照)在肌比力上存有差别。短、长期举重训练后,肌比力与Ⅱ型肌纤维%呈正相关。短、长期举重训练不曾改变肌纤维类型分布。举重训练对Ⅱ型肌纤维有选择性作用,且这个作用不受年龄的影响。结果还提示,肌比力的变化及肌比力与肌纤维之间的关系都会受运动项目专项特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运动强度对运动员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从八一游泳队中随机抽取五名健将级专业运动员(女性,年龄16~19岁)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期间运动员的饮食保持相对固定。所有运动员先进行一个月的高强度运动训练,中间间隔一个月后,再进行一个月的低强度运动训练,在两个训练阶段中,每两天采集一次新鲜粪便样品,然后在Illumina Miseq平台对粪便元基因组DNA的16S rRNA基因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基于Bray-Curtis距离的主坐标分析表明,运动员的肠道菌群分布特征及其对运动强度的响应程度均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不同个体的肠道中响应运动强度的关键细菌类群不同,但大多数属于Firmicutes,且在高强度运动阶段,运动员肠道中均富集一些丁酸盐产生菌,如Blautia、Roseburia、Anaerostipes及Butyricicoccus。本研究表明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运动员的肠道菌群适应了运动刺激并能快速响应运动强度的变化,可能通过富集一些有益菌来保护机体免受高强度训练带来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CoQ10补充对青少年运动员肝线粒体功能和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8名进行耐力训练的男性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单盲随机分为Q组及P组,分别补充CoQ10 100mg/d或安慰剂28d。结果:①补充后Q组血浆CoQ10浓度显著增高,且显著高于P组;②补充后Q组安静状态的血浆MDA水平无显著改变,且显著低于P组;③首次恒定负荷运动后总体血浆CoQ10浓度较安静状态显著降低;④总体血浆CoQ10基础浓度与首次递增负荷运动中测定的VO2max显著正相关;⑤补充前后在1h耐力运动中动脉血酮体比的改变程度Q组与P组无组间差异;⑥Q组与P组VO2 max、个体乳酸阈和运动节省化的改变程度无组间差异。结论:尽管急性耐力运动中机体对CoQ10的需求增加,CoQ10补充也可降低血浆脂质过氧化水平,外源性CoQ10不能改善青少年运动员的肝线粒体功能和有氧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物理治疗和功能训练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康复训练的作用与疗效。方法:我科在2007年10月-2011年11月对我国6950名运动员进行运动损伤调查,其中有4258名运动员患有运动损伤。随机将这4258名运动员分为观察组(2129名)和对照组(2129名)。观察组采用物理治疗及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及训练。比较两组者患者的治疗及训练的效果。结果:两组运动员均治愈。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运动员的专项运动潜力开发和专项技能战术实力得到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显著(P〈0.05)。结论:物理治疗和功能训练不仅可以预防运动损伤,还可以有效的开发运动员的潜力,提高战术实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