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云南境内紫苏种下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取26个性状,应用不加权算术平均配对法对来自云南各地的20份紫苏试材进行了数值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这20份紫苏试材可分成紫苏、回回苏、耳齿紫苏、野生紫苏和白苏5个变种;并对白苏变种的设立和耳齿紫苏变种的分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几种蛇的种下分类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赵尔宓 《四川动物》1995,14(3):107-112
本文研究了海南闪鳞蛇、紫沙蛇、山烙铁头蛇与竹叶青蛇各地居群的鳞被特征,采用经典的亚种划分标准,描述了海南闪鳞蛇大陆亚种、紫沙蛇台湾亚种、山烙铁头蛇贡山亚种及竹叶青蛇海南亚种第4个新亚种。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中国分布单叶蔓荆的种内变异.每个居群随机采取5个以上的完整植株,以16个居群单叶蔓荆作为分类运算单位(operational taxonomic unti,OTU),选取11个有变异的形态学性状和3个品质性状.形态性状以各植株的平均值作为OTUs的原始数据,形成16×14的原始数据矩阵,对矩阵进行聚类分析.根据Q...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对分布于中国的柳兰Epilobium angustifolium L.进行了细胞学,形态学,花粉 学及地理学研究,发现有二倍体(n=18)和四倍体(n=36)及其相关形态学性状和分布区, 认为把不同种宗处理作二个亚种——柳兰subsp.angustifolium(二倍体)和毛脉柳兰subsp. circumvagum Mosquin(多倍体)是适宜的。不同倍性柳兰的花粉直径、花粉孔数、叶背面中脉 毛被及叶片宽度不同(Mosquin,1966),我们还观察到叶片基部形状、叶缘、花序轴毛被等也 是区别不同倍性柳兰的好性状。柳兰的形态学差异是染色体倍性决定的,这是以多倍化形式 进化的又一例证。本文报道了11号柳兰样品染色体计数,其中6号为二倍体,5号为四倍体, 后者在亚洲为首次报道。柳兰的细胞地理学资料表明:柳兰可能是温带起源,在喜马拉雅地 区柳兰可能是从东西不同方向分别进入这个地区的。  相似文献   

5.
数量分析方法在种内变异研究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继 《植物学通报》1991,8(1):30-36
现代生物分类知识和进化理论的发展,已使越来越多的系统分类学家清醒地意识到:组成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或群体并非同一模式原封不动的拷贝,相反,在这些个体与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存在形形色色程度不同的形态变异。这些变异有些源自基因的重组或突变,有些则是环境诱导的产物。对这些形态变异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物种形成与进化的机制和途径,揭示各自然因素在物种进化中的作用;同时,对分类学而言,亦将有助  相似文献   

6.
紫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紫苏是一种具有很高利用价值的食、药二用植物,日益成为国内外医疗保健、食品、化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国内外对紫苏及紫苏油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8.
植物功能性状种间性状变异反映不同物种的生活史对策,种内性状变异反映了同一物种不同个体应对不同环境的性状应答.人工林均一的环境有利于深入分析不同树种种内和种间变异.该研究以南宁良凤江林场的四种乡土珍贵阔叶树种[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灰木莲(...  相似文献   

9.
湖南、江西普通野生稻居群变异的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运用数量分类方法,对产于湖南、江西两省的普通野生稻居群和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初步揭示了分布于我国北界的普通野生稻居群的类型和性状间的关系,表明环境因素是决定居群类型的重要原因;东乡县两居群高度游离于所有其它居群,充分说明了其高度的特殊性和它们之间的遗传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
初论蜘蛛目的种内变异类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蜘蛛目中的种内变异,初步探讨蜘蛛的外生殖器结构的变异类型,并提出在蜘蛛分类学中树立种群分类概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紫苏与白苏不同化学型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对不同地区的八个紫苏、白苏样品进行了植物形态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对比研究。花为白色、植物全绿者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紫苏酮,此植物为紫苏酮型。花为淡紫色,植株全紫者(老叶叶面为绿色,叶背面为紫色)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紫苏醛,此植物为紫苏醛型。花为粉白色,叶子面绿背紫绿色或者叶绿,叶柄、茎为紫绿色者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莳萝油脑或肉豆蔻醚,此植物为苯丙烯基型。  相似文献   

12.
紫苏、白苏的抑菌实验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用不同溶剂浸泡或处理紫苏后,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10%以上浓度的紫苏水浸液,12.5%水煎液和乙醇提取液对白色念球菌、新型隐球菌以及红色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癣菌、絮状表皮癣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紫苏、皱紫共、白苏对真菌均有抑菌作用,但皱紫苏对绿脓杆菌、白苏对克柔氏念球菌、白色念球菌以及绿脓杆菌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紫苏腺毛的形态发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紫苏叶上有两种腺毛:质状腺毛和头状腺毛。两者都具1个基细胞、1个柄细胞和头部。前者的头部可由1、2、4或8个分泌细胞组成,扩展成质状;后者的头部由1、2或4个分泌细胞组成,聚成圆球状。两种腺毛的原始细胞都来源于原表皮细胞,经两次平周分裂产生基细胞、柄细胞和顶细胞。在腺毛后期的形态发生中,柄细胞的分化状态决定腺毛的类型。若柄细胞保持扁平关且处于分生状态时,其顶细胞将发育成质状腺毛的头部;若柄细胞纵向  相似文献   

14.
FOLIAR SENESCENCE IN 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5.
紫苏腺毛的形态结构和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on)叶上腺毛的研究表明:叶上腺毛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头状腺毛,二是后状腺毛。两类腺毛都是由1个基细胞、1个柄细胞和由分泌细胞组成的头部构成。头状腺毛的头部由1个、2个或4个分泌细胞构成,其头部呈圆球形或半圆球形。盾状腺毛的头部也由1个、2个、4个或8个分泌细胞构成,其分泌细胞横向扩展使头部呈盾状。分泌盛期,大量分泌物充满角质层下间隙。两类腺毛的原始细胞均起源于叶原基或幼叶的原表皮层细胞,它通过两次平周分裂形成1个基细胞、1个柄细胞和1个头细胞,头细胞不分裂或依次进行1—3次垂周分裂,分别形成单细胞、2细胞、4细胞或8细胞的头部。  相似文献   

16.
17.
甘薯叶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叶中挥发性化学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从92个色谱峰中鉴定出17个化合物,含量占总组成的95.09%,主要成分为棕榈酸(占47.62%)相亚麻油酸(占16.62%)。  相似文献   

18.
白苏子和荠苧子形态特征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白苏子和荠苧子两种种子的脂肪油、氨基酸、矿质元素等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两种种子均含有丰富的脂肪油 ,含量分别为 4 0 .18%和 2 0 .6 2 % ,其脂肪油的主要成分为 :亚麻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等 ,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分别为 92 .759%和 92 .990 % ,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此外 ,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种类齐全的矿质元素。其种子形状大小、纹饰特征是两种种子鉴别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白苏子和荠Lin子形态特征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文群  陈忠等 《广西植物》2002,22(4):370-374
对白苏子和荠Lin子两种种子的脂肪油,氨基酸,矿质元素等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种子均含有丰富的脂肪油,含量分别为40.18%和20.62%,其脂肪油的主要成分为:亚麻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等,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分别为92.759%和92.990%,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此外,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种类齐全的矿质元素,其种子形状大小,纹饰特征是两种种子鉴别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紫苏叶上有两种腺毛:盾状腺毛和头状腺毛。两者都具1个基细胞、1个柄细胞和头部。前者的头部可由1、2、4或8个分泌细胞组成,扩展成盾状;后者的头部由1、2或4个分泌细胞组成,聚成圆球状。两种腺毛的原始细胞都来源于原表皮细胞,经两次平周分裂产生基细胞、柄细胞和顶细胞。在腺毛后期的形态发生中,柄细胞的分化状态决定腺毛的类型。若柄细胞保持扁平状且处于分生状态时,其顶细胞将发育成盾状腺毛的头部;若柄细胞纵向引长并迅速液泡化时,其顶细胞将发育成头状腺毛的头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