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第一讲我们曾介绍,在庐山的古冰川问题上,一派认为有;另一派则认为无。争论的双方都有中国科学院的院士。所以我虽亲临现场,仍拿不定主意。1993年我有幸访问英国。当东道主征求我的意见时,我立刻提出:希望参观古冰川的遗迹。因为英国的古冰川已没有争议了。东...  相似文献   

2.
中国第四纪冰期与陆生脊椎动物残留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荣祖 《动物学报》2004,50(5):841-849
在第四纪冰期中 ,中国东部地区是否发生过冰川 ,长期存在争议。中国东部地区冰川说的创始人李四光教授在提出该学说时 ,从古生物方面未得到冰期生物群的证据。现存生物种的地理残留现象可反映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本文作者依据中国陆生脊椎动物的北方残留、热带 -亚热带残留、温带湿润带残留等现象 ,推断 :(1)在冰期的冷期中喜暖动物南迁时 ,中国东部地区是一避难地 ;(2 )在中国东部地区未见有典型冰川残留种的存在 ;(3)一些湿润种的间断残留分布与中国北方黄土及干旱气候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此结论似不支持中国东部冰川说  相似文献   

3.
科学上的真理是在同谬误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我国卓越的科学家李四光同志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就在太行山东麓及大同盆地,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并对中国第四纪冰期作了划分,从而打破了洋人保持了数十年的结论。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现及研究这一新生事物,就是从中外反动势力的重重封锁和围攻中冲杀出来的。回顾这一段历史,对于我国人民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有批判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又坚持独立自主地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以及当前批判“四人帮”崇洋媚外、里通外国的罪行,是颇为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李捷(1894年4月29日-1977年1月30日),河北成安县人。我国著名的区域地质学家、矿产地质及水文地质学家;周口店遗址大规模系统发掘的最早的中方负责人;地质学会创立会员之一:中国第一批地质学家之一。李捷先生对中国东部的第四纪冰川研究有很大成绩,他在我国许多省份做过很多开创性的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5.
珍贵树种与冰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其中银杉、水杉、银杏、金钱松、台湾松、珙桐等都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具有“活化石“之称。这些树种的极盛时期是踞今一亿三千五百万年以前的中生代。它们经受住了第四纪冰川高峰期的考验而在我国非常狭窄的范围内幸存下来,成为植物界著名的“孑遗植物”。第四纪冰川的冰期大约从二百万年前开始至今。所谓冰川,就是能够运动的,分布在陆地上的,并且能够长期存在的冰体。冰川是严寒气候的产物。雪线是冰川学上的重要标志。它控制着冰川的发育和分布,雪线以上的区域,从天空降落下的雪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粒雪,再  相似文献   

6.
《化石》1993,(2)
水杉是一种树干直、生长快的良好建筑用材。由于第四纪冰川的降临,科学家曾认为水杉已从地球上消失。本世纪四十年代中期,我国首次发现水杉孑遗群落后,人们称其为“活化石”。湖北大学副教授齐国凡等人在汉口发现了水杉木化石。经碳14测试和我国著名木材学家杨家驹等人的鉴定,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第四纪水杉木化石,其地质年代为更新世晚期,距  相似文献   

7.
2011年11月中旬,我们在井冈山保护区进行科学考察,王方辰老师在调查野茶、古茶资源时,偶然拍到了一组奇特的地质地貌图片,怀疑可能是第四纪古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臼和冰川堆积物、冰川漂砾等,但是由于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到有关井冈山地区有第四纪古冰川遗迹的记载和报道,故不敢确定。回京后,我们专门拜访了中国MAB的老朋友,地质学家韩同林研究员,他从我们拍摄的照片特征分析,认为应该是冰臼和完全有可能是冰碛和冰川漂砾。同时,为慎重起见,74岁的韩老师克服了年纪大等诸多困难,亲赴井冈山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归来后,又连续加班工作半个多月,查找地质纪录、比对卫星图片再结合考察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得出了初步的结论。韩老师建议,应开展大规模的考察调研,以获得更多的现场样本和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关于第四纪哺乳动物体型增大和缩小的问题的初步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第四纪哺乳动物体型增大的问题,早已引起了古生物学家的注意,特别是对于欧洲的第四纪哺乳动物。欧洲在第四纪的时候,曾有大陆冰川出现,气候寒冷,于是一些古生物学家根据博格曼的定律(Bergmann’s Law),而解释第四纪哺乳动物的体型增大,是  相似文献   

9.
中国晚第三纪小哺乳动物区系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认为中国动物区系的分化直到第四纪才开始明显。上第三系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表明,晚第三纪时中国小哺乳动物的地理分布,不仅发生了南北分异,而且出现了东部和西部的分化。一个与现代东洋界相似和一个与古北界相似的动物区系在晚第三纪时就已经相当清楚了。我国动物区系分化是一个逐渐而稳定的过程,它与青藏高原的形成和抬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试论我国沙漠地区植物区系的发生与形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对前人的“关于我国沙漠地区的植物区系的发生和形成”的不同观点进行了概括,井着重对我国沙漠地区起主导作用的古地中海、中亚及蒙古区系成分中有影响的植物属种及其迁移途径进行了分析。我国沙区大部在老第三纪已形成了亚热带旱生植物。但由于地域辽阔,其形成既非统一的古老性,也不全年轻,而是因地而异。本文根据(1)地理位置、地形、受古地中海海浸海退、冰川的消长、高山的屏障作用、距海洋的远近以及印度板块的影响,(2)区系成分中的特有属种、寡种属,特征种、间断分布等,将我国沙区分为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阿拉善荒漠、东部草原区沙地五片,并讨论了其区系成分的来源及形成时期。准噶尔植物区系在第四纪形成,中亚成分占主导作用。塔里木盆地植物区系在老第三纪就已发生,第三纪形成,第四纪有新发展。柴达木盆地在新第三纪上新世已形成温带荒漠,第四纪有新发展。阿拉善荒漠植物区系在第三纪已形成,第四纪也有新发展。东部草原区沙地第四纪在几个中心同时发生,其成分包括蒙古、亚洲中部、东亚、华北等区系。  相似文献   

11.
披毛犀和猛犸象的地理分布、古生态与有关的古气候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披毛犀(Coelodonta antiquitatis Blumenbach)和猛犸象(Mammuthus primigenius Blume-nbach),在更新世时曾广泛分布在北半球极为辽阔的地带。它们是在更新世冰期气候影响下,逐步发展起来的类型,是冰期气候的标帜。更新世晚期,披毛犀与猛犸象,在北半球的分布范围,曾明显向南扩展,尤其是披毛犀在中国的西南部与东部,都曾突出地向南伸展到北纬33°左右。这是在第四纪气候多次波动的影响下,冰川一次又一次的扩张,海洋面逐渐降低。气候带南移,北极动物与北方动物向南迁移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12.
封面图说     
<正>长白山高山苔原带——长白山火山锥体的中上部,是长白山植物分布海拔最高最寒冷的地带。这里气候恶劣,土壤瘠薄,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层次单调。这里无高大乔木,仅有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地衣、苔藓等。高山的强烈日光照射,使这里的植物都呈现生长期较短,花期集中的特点。主要植物有牛皮杜鹃、笃斯越桔、长白景天等。很多植物是第四纪冰川后遗留下来的极地植物,为欧亚大陆东部独有的高山苔原带植物,研究和保护好这些植物尤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自1920年从英国伯明翰大学采矿系学成归国后,终生从事地质科学的研究工作,在微体古生物(筵)类和石炭一二叠纪地层、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力学以及石油勘探、地震等领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并成为中国现代地质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14.
前言清江所在的鄂西南地区因发现孑遗植物水杉而闻名于世。水杉在第三纪分布甚广,由于受第四纪冰川的影响在许多地区都已消失,唯独在此依然生存。使水杉安全渡过第四纪冰期的自然环境因素,对其它生物类群的影响如何,这是值得生物学工作者深入研究的课题。在脊椎动物方面,曾有过  相似文献   

15.
广西瑶山鳄蜥的新分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刘小华  周放 《四川动物》1989,8(3):32-33
瑶山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是第四纪冰川后期残留的我国华南区爬行类的特有种,已往的研究认为它仅分布在广西东部北纬24°—24°25′之间的狭长地带。1987年6—10月间我们在广西大藤峡电站库区进行野外调查时,发现在离原分布区较远的南部地区也有鳄蜥分布。新分布区大藤峡河段在黔江两岸皆为陡峭的山峰石壁,黔江似在群山被切开的狭缝中穿过,丹霞式地貌在此尤为突出。水流很急,河面宽约80—200米左右(指枯水或丰水期),在河谷处的海拔约45米,主峰洪水顶为1314米;南岸莲花山的主峰高800多米。我们先后在金田乡罗宜、三莲村;大藤峡河…  相似文献   

16.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微体古生物工作者在第四纪和现代有孔虫的分类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在我国东部第四纪海侵研究中开始使用微体古生物方法(何炎等,1965;李应培,1965)以后,有孔虫的应用越来越广。1975年以来,讨论我国东部第四纪海侵的多数文献,均以有孔虫作为重要依据(汪品先、闵秋宝,1985)。六十年代以来所进行的大量分类描述工作(郑执中、郑守仪,1960,1964,1978;何炎等,1965;石油勘探开发规划研究院等,1978;郑守仪,1979,1980;郑守仪等,1978),为有孔  相似文献   

17.
当你踏入西部高原时,极目远眺,山舞银蛇,气势雄伟,壮丽的祖国江山会使你为之感动和骄傲!可谁会相信,我国东部的黄山、庐山、天目山、大别山等地也曾是白雪皑皑,冰峰林立的一派北国风光?不过这是很早很早的事情了。现在留下的只是它的遗迹而已,这就是古冰川。在地球发展的漫长历史时期中,曾经有过多次巨大的冰期,单是三百万年以来,就出现过四次全球  相似文献   

18.
鹅掌楸致濒的生态因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Hemsl.)Sarg.)为古老残遗植物,该属植物在第三纪曾广布于北半球。由于第四纪冰川的压力,现存中国鹅掌楸局限星散分布于被称作“避难所”的长江流域以南亚热带山地,其种群大小和结构,受到与其共存的优势树种的竞争压力及人为干扰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天然分布的鹅掌楸,其种群规模小,在原生境中往往种子饱满率偏低,尤其是位于分布区东部的种群,正处于非适宜的“濒危生境”中。如果物种陷入了因地质历史变化、种间竞争或其他灾难引起的“濒危生境”中,运用迁地保护手段,可有效地保护该物种。  相似文献   

19.
水杉水松银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伟大的祖国,确是地大物博,植物种类更是异常丰富.我国的领土北接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南到南海的各岛屿,如海南岛、西沙、中沙、南沙群岛,东西相距亦有万余里,有寒温熟三带的气候,而当第四纪冰川时代,冰川又不甚发达,在植物南迁时全境复无大海或沙漠为之阻隔,所以古代植物遗留的特多,这些就是所谓“孑遣植物”,又可称为“活化石”.中国早已发现的活化石,并非少数,有些虽有极高的科学理论价值,但最著名的便是水杉、水松与银杏.三者之中尤以水杉最为有名,因为它有一极有趣味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在第10讲 ,我们提出“第三个宏冬(或晚新生代大冰期 ,或第四纪大冰期)已经在11,000年前结束了。”严格地讲 ,这一认识并不完全是新的。因为在中国和外国的许多教科书中 ,对第四纪(指过去的160或260万年内)的气候变迁史已有共识。大家普遍承认 ,在第四纪 ,世界上曾发生过四次冰期。其中末次冰期 ,或玉木冰期 ,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的第2~4阶段 ,发生在距今1 1~7万年 ;倒数第二次冰期 ,或里斯冰期 ,相当于氧同位素的第6阶段 ,则出现在距今12 7~18万年 ;倒数第三次冰期 ,或明德冰期 ,相当于氧同位素的第1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