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最佳的小鼠原核期受精卵的体外发育培养系统,分别进行了四个试验。试验I:在体外分别用自配的M16、mM16、KSOM、mKSOM、CZB进行体外发育培养,进而筛选出一种最佳的体外培养系统;试验Ⅱ、Ⅲ、Ⅳ分别:探讨了血清、PVA、rhLIF对小鼠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试验I中胚胎发育到2-细胞的比率差异不明显,但是在mM16和mKSOM中,发育到4-细胞的比率94.7%,90.7%(91/96;78/86)和发育到桑椹胚/囊胚的比率分别为78.1%,67.4%(75/96;58/86)均明显高于其他三种培养液;试验II用10?S代替M16中BSA时,胚胎的发育率均下降,即使在mM16中桑椹胚/囊胚率仅为4.8%(12/35)与对照组M16(40.5%)差异显著(p<0.05);试验Ⅲ用PVA取代mM16和mKSOM中的BSA其体外发育率显著下降,胚胎均无一例发育到桑椹胚/囊胚;试验Ⅳ:rhLIF能提高胚胎在体外的发育率可使mM16培养的胚胎囊胚率、囊胚脱出率分别达到84%(47/56)、39.2%(22/56)。结论:在不添减其他成分前提下,只在M16中添加0.1mMolEDTA、0.5mMol牛磺酸、1000IU/mlrhLIF便可获得84%的囊胚率,同时证明在M16或mM16添加血清都会降低其体外发育率;PVA还不能有效的取代mM16、mKSOM中的血清。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牛体外受精卵能通过体外早期发育阻滞期,我们建立了卵丘细胞单层(A)和输卵管上皮单层(B)两种共同培养系统。A1共同培养实验是在本实验室进行的,A2和B共同培养实验均在日本岗山大学农学部动物繁殖学研究室进行,牛输卵管组织的分离使用0.76%EDTA—PBS溶液,共同培养系统均使用含10%小牛血清的TCM—199(Earle's salts)作为培养液。培养的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为100%,体外受精率为99—100%。在A1共同培养实验中,越过阻滞期发育到16—细胞以上的胚胎占卵裂胚的35.7%,与A2共同培养实验中越过阻滞期的发育率(40.1%)无显著差异(P<0.05)。A1和A2共同培养实验,在卵裂基础上得到的桑椹胚和囊胚发育率分别为23.7%和27.9%。每百枚培养的卵母细胞,在A1共同培养实验中可获得桑椹胚和囊胚15.1枚,在A2共同培养实验中可获桑椹胚和囊胚的20.5枚。B共同培养实验中桑椹胚和囊胚发育率为54.1%,显著高于A1或A2共同培养实验的相应发育率(P<0.001),使用B共同培养系统每百枚培养的卵母细胞可以获得37枚桑椹胚和囊胚。  相似文献   

3.
4.
1.豹蛙受精卵与未受精卵在用×1500g 左右离心后都形成四层:脂类物质层,原生质层,黑色粒层,和卵黄粒层。但切片的观察:黑色粒层与卵黄粒层的界限不明。可是越近植物極卵黄粒愈多,黑色粒愈少。2.未受精卵奥受精卵在用×1500g 左右离心后有内外部形态的不同。大部分未受精卵的脂类物质层是光滑的,而受精卵的脂类物质层是绉褶的。3.根据卵内物层和结构在离心卵内的分布可以测定他们的相对比重。它们相对的比重是:卵黄粒>黑色粒>原生质>脂类物质。受精卵的质膜和皮层的联合相对比重是等于或小于原生质的比重,但大于脂类物质的比重。未受精卵的质膜和皮层联合比重,在大多数未受精卵内因质膜与卵黄膜的关系不能正确确定。可是根据少数卵的情况,未受精卵的层膜与皮层的联合比重可能也大于未受精卵的脂灯物质小于或等于原生质的比重。4.我们提出了两个解释受精卵绉褶脂类物质层的形成假说,并加以讨论。可是在现在的实验资料情况下,我们还不能最后肯定那一个假说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从超数排卵的14只母兔获得438枚受精卵,卵龄16~22小时.显微操作在带微分干涉和相差的Nikon倒置显微镜下进行.注射针的尖端外也0.5μm,离尖端40和80μm处的外径分别为4.2和6.5μm.注射用外源基因是绵羊生长激素基因与MT-1启动基因藕连的线状DNA溶液(1ng/μl).140枚注射的受精卵和未注射的145枚受精卵(对照),在Ham’sF—10培养液(补充生长因子)中培养(38℃,5%的CO2).结果,培养48小时后,注射组卵裂发育率分别是:未卵裂7.9%(11/140)、卵裂至2~4细胞期11.0%(16/140)、卵裂至8~16细胞期80.7%(113/140).对照组相应的卵裂率分别是4.1%(6/145)、12.4%(18/145)和83.4%(121/145).两组卵裂发育率相近.本实验的显微操作对注射后卵的发育没有产生明显的伤害影响.  相似文献   

6.
日清制油研究所与日清精密化学制品公司、明治大学农学部名誉教授岩本浩明等共同开发出高密度培养藻类(脂肪酸组成中,廿二碳六烯酸(DHA)的含量在30%以上)的技术。该小组用以葡萄糖等为主要成分的培养基进行罐培养,在最适培养条件下干燥藻体重量最终可达50g/l。每一升培养液的DHA产量约相当于3.5g,比传统的生产性能提高10倍以上。这项成果在东京召开的日本农艺化学会上发表。学会发  相似文献   

7.
兔受精卵显微注射外源基因外体外培养的卵裂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超数排卵的14只母兔获得438枚受精卵,卵龄16 ̄22小时。显微操作在带微分干涉和相差的Nikon倒置显微镜下进行。注射针的尖端外径0.5um,离尖端40和80um处的外径分别为4.2和6.5um。注射用外源基因是绵羊生长激素基因与MT-1启动基因藕连的线状DNA溶液(1ng/ul)。140枚注射的受精卵和未注射的145枚受精卵(对照),在Ham/sF-10培养液(补充生长因子)中培养(38℃)  相似文献   

8.
日本雪印乳业受精卵移植研究所所长贝沼平敏就该公司的事业介绍说,“采用自给饲料和减少牛的数量,是削减牛乳的生产费用的办法.但是,这只能在提高个体产乳量的基础上才能实行.日本奶牛每头的年平均产乳量约6300升.如果利用受精卵移植,可培育年产乳量达1万升以上的牛,加速牛群的改良速度. 雪印乳业公司以普通农家为对象销售荷兰种乳牛的受精卵,实施移植事业.受精卵移植研究所(有14人)为中心,分所设在别海、幌延、青森、各2~3人专门技术者常驻神奈川、静冈、冈山、大分、长崎.受精卵事业的收支几乎是零.贝沼说:“雪印最早是农民投  相似文献   

9.
共培养体系在牛核移植胚体外发育培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融合法构建牛体细胞核移植重构胚,分析共培养细胞类型、传代次数、细胞冻-融以及蛋白质添加物(BFF和FBS)对牛体细胞核移植胚体外发育的影响,探讨胚胎体外共培养的条件,以建立优化的共培养体系。结果表明与非共培养组相比,共培养组重构胚的囊胚发育率以及胚胎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而输卵管上皮细胞共培养组同颗粒细胞共培养组相比胚胎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更适合做共培养细胞;随着共培养细胞传代次数的增加重构胚囊胚发育率及胚胎细胞数显著下降(P<0.05),共培养细胞在冷冻处理后重构胚的囊胚率和胚胎细胞数都显著下降(P<0.05);BFF较FBS更能促进牛核移植胚的囊胚发育率(P<0.05)。表明应用新鲜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进行牛核移植胚胎的共培养,并在SOFaa添加10?F能够有效促进核移植胚胎的体外发育。  相似文献   

10.
甘露寡糖对纯培养和共培养的乳酸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株(S、L和M)猪源乳酸杆菌以甘露寡糖(mannan-oligosaccharide, MOS)为碳源体外纯培养或与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共培养, 研究MOS对乳酸杆菌的选择性生长作用。结果表明, 纯培养时, 三株菌MOS组的OD值和乳酸浓度均高于对照, pH均低于对照, 但菌株之间存在差异。共培养时, 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都可利用MOS进行生长, 但乳酸杆菌的生长强于大肠杆菌, 产生较多的乳酸、显著降低pH(P<0.05) , 这种促生长作用在最初的12 h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在为获得安全、快速、非放射性的DNA标记方法的探索中,我们已研制出用于产生和检测糖基化DNA的程序。此项工作始于葡糖基化DNA(来自T4噬菌体)可被伴刀豆球蛋白(ConA).沉淀这一观察。一种葡萄糖取代的三磷酸胸苷类似物(2′-脱氧尿苷-5-烯丙基胺-麦芽三糖一5′-三磷酸盐)已被合成,并在缺口翻译反应中用于标记DNA。掺入的速度和程度均类似于被代替的三磷酸胸苷。  相似文献   

12.
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部妇产科教授森崇英、副教授野田洋一等的小组最近将提出申请,要求该大学医学部伦理委员会同意在人的体外受精卵培养时在培养基中添加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的临床试验。京都大学妇产科是活跃地进行体外受精以治疗不孕症的单位之一。目标是使用SOD以延长体外培养时间,从而提高着床率。现在使用的方法是,在体外受精后,先体外培养40小时,把培养到2~4细胞期的胚移植到母体。在这个条件下,即使延长培养时间,大多数胚仍然会停止发育。如在培养基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共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本文对微生物共培养的发展历史及其在食品、农业、工业及污水净化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已知的共培养微生物之间的生态学关系进行了总结。人们利用微生物联合共培养、序列共培养和共固定化细胞混菌培养等技术来获得新的代谢产物,提高产量,改造传统发酵工业,生产能源物质,提高底物利用率,扩大底物范围,降解有毒物质。共培养微生物之间可能具有协同代谢作用、诱导作用、种间群体感应、基因转移等多种生态学关系。对共培养微生物之间的微生态机理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有助于充分发挥共培养技术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大型海藻与盐水枝角类共培养的生态作用,通过大型海藻与蒙古裸腹溞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孔石莼和肠浒苔对共培养水体水质的静态净化效果以及对该溞生殖与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孔石莼和肠浒苔对共培养水体氨氮(NH3-N)、pH和溶解氧(DO)的影响显著(P0.05)且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其中NH3-N在第12 d降到最低(0.016mg·L~(-1)),随后维持在相对稳定范围内; pH和DO随孔石莼和肠浒苔生物量的增加而升高,pH变化范围8.2~9.0,DO变化范围4.2~6.4 mg·L~(-1);共培养条件下两种大型海藻对蒙古裸腹溞生殖和种群增长的影响表现出明显差异,在孔石莼共培养体系中,蒙古裸腹溞的平均生殖量、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和世代周期T随孔石莼生物量的增加呈波动升高,当生物量为2.5 g·L~(-1)时均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平均寿命随孔石莼生物量的增加而减少;孔石莼共培养体系显著优于对照组单一蒙古裸腹溞培养效果(P0.05),而肠浒苔共培养体系与对照组相差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证明了孔石莼对共培养体系水质和养殖动物的有利作用,即共培养一定生物量(2.5~3.5 g·L~(-1))的孔石莼不但有利于培养水体中NH3-N、DO等水质净化,还可以促进蒙古裸腹溞的生长与繁殖,为蒙古裸腹溞规模化培养工艺优化与新模式构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泥鳅受精卵的电脉冲基因转移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鱼类具有怀卵量大、受精卵易得,容易进行体外操作、人工孵化及培育等优点,使得它成为转基因动物研究的极好材料。1985年朱作言等首次发表了转基因鱼研究的初步结果,随后又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转基因鱼模型,并获得了可遗传的转基因鱼及其子一代。这一研究现已扩展到了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十个实验室。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鱼类基因转移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将有可能带来育种史上的革命,并建立定向、快速的鱼类育种新技术。已发表的转基因鱼研究,都是采用显微注射的方法直接将外源基因导入鱼类受精卵  相似文献   

16.
哺乳动物的卵属均黄卵,卵黄含量不多且均匀分布于卵质中。大家畜猪和牛的卵中,含有大量的脂肪滴和一些类似色素的颗粒,它们掩盖了细胞核,给显微注射带来了困难。Ha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莱茵衣藻hemHc-lbac(transgenic 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hemHc-lbac)以不同比例与日本慢生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混合, 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进行产氢培养, 以确定产氢的最优条件和探索产氢提高的机理。结果表明藻菌共培养的最优产氢条件为25 ℃、光照30 μE⋅m–2⋅s–1、生长至饱和期的菌和藻体积比为1: 80, 产氢量达到最大, 约为278 μmol⋅mg–1Chl, 是对照组80 μmol⋅mg–1Chl 的3.5 倍。藻菌共培养提高产氢量的主要原因是体系中氧气浓度的降低而使氢化酶活性提高、以及衣藻生物量的增加。该研究为利用藻菌共培养及转基因的方法提高微藻光合生物制氢效率提供了重要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生物工程学技术已被用来生产工业产品,就需要有对生物工程学基本原理有所造诣的人才。大学培养这类的人材,填补这一方面的空缺,是理所当然的分内之事。大学必须强调广泛的包括微生物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工程实验室操作在内的训练。  相似文献   

19.
20.
中部饲料把在该公司试验农场下山试验场用受精卵移植(ET)生产的仔牛委托北海道牧场养育.委托的牧场有?牧场和幸福牧场.5年后的目标是饲育5000头,年销售头数1000头.中部饲料公司试验场现在保有供卵牛约100头,受卵牛约450头.这项事业是把从供卵牛采收的受精卵移植给受卵牛.中部饲料公司进行初期饲育,然后把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