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癌症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现代医学在癌症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由于癌症的异质性、耐药性和治疗副作用等问题,传统治疗手段仍存在局限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细菌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细菌因其生存特性具有天然的肿瘤靶向能力,并含有大量免疫激活物质,可调节肿瘤微环境并激活免疫系统以达到杀伤肿瘤的目的。部分细菌还能通过多种途径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并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此外,科学家们在深入探索过程中发现,细菌联合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等方法逐渐成为细菌治疗的主流策略。并可根据临床需求,将外源性基因导入细菌以发挥特定功能。细菌疗法通过与多种治疗方式联用来克服各自的治疗缺陷,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并降低其毒性副作用。从细菌治疗的基本原理、常用于肿瘤治疗的细菌种类、细菌治疗的优化策略及临床试验和案例等方面进行综述。希望通过充分发挥细菌的治疗潜力,为癌症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3.
细菌的粘附与基因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云 《微生物与感染》1991,14(6):254-257
  相似文献   

4.
细菌细胞的遗传结构与调控细菌细胞的全部特性 ,包括具有重要医学意义的特性如毒力、致病性以及抗生素抗性等 ,最终都是由包含在细菌细胞基因组中的遗传信息决定的。这种信息通常由构成细胞脱氧核糖核酸 (DNA)的核苷酸碱基的特异性序列编码。DNA中有四种常见的核苷酸碱基 :腺嘌呤、鸟嘌呤、胞密啶和胸腺密啶 ;正是排列这些碱基的线性序列决定着细胞的特性。实际上 ,在迄今所研究的所有细菌中 ,细胞所需要的大多数遗传信息均排列成单一的环状双链染色体的形式。在大肠杆菌 (Es cherichiacoli)中 ,染色体长约 13 0 0 μ…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cancer immunotherapies)已成为晚期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肿瘤免疫治疗并不直接攻击癌细胞,而是通过调节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抗击肿瘤,有望像抗生素改变抗感染治疗一样改变肿瘤治疗范式。抗PD-1/L1和抗CTLA-4抗体药物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代表药物,使晚期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达成了数倍的提升,被认为是真正有希望治愈癌症的治疗方式。然而,肿瘤免疫治疗只对部分患者有效,并且存在耐药、超进展、不良反应等问题。如何准确筛选出最有可能从治疗中获益的人群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中的一个重大挑战。目前有多个与免疫治疗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正在研究中,并且有望被用于临床筛选治疗获益人群;但这些生物标记物也存在很多缺陷。未来,围绕免疫治疗敏感性和副反应的多项指标综合评估可能成为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7.
细菌芽孢基因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芽孢基因表达的调控范玉贞(河北省衡水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053000)在一定条件下,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休眠体,称为芽孢(或内生孢子)。能否形成芽孢是细菌种的遗传特征,而且现已查明具有芽孢的细菌(芽孢细菌...  相似文献   

8.
细菌芽孢基因表达的调控范玉贞(河北省衡水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053000)能否形成芽泡是细菌种的遗传特征,现已查明具有芽泡的细菌(芽抱细菌)在其染色体上都有控制芽抱形成的基因,即芽抱基因。细菌能够根据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主动控制芽抱基因的表达,以提高本身...  相似文献   

9.
免疫抑制剂与细胞周期调控何琪杨(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上海200433)关键词免疫抑制剂,细胞周期调控免疫抑制剂的发现使人体器官移植的成功率大为提高。最早发现的免疫抑制剂是从真菌中提取的环孢菌素A(cyclosporinA,CsA),后来又发现FK50...  相似文献   

10.
细菌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OMVs)是由革兰氏阴性菌分泌的纳米囊泡,主要由细菌外膜和周质成分组成,因此表面富集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使OMVs能激起强烈的免疫反应。在抗肿瘤研究中,OMVs主要被用于抗肿瘤药物的递送,不仅能增加药物的肿瘤富集还能激活免疫反应协同杀伤肿瘤;同时,OMVs也用于开发肿瘤疫苗的佐剂,可显著提高免疫响应的能力。本综述主要概括了OMVs的生物发生机理、OMVs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转录后调控基因表达的内源性非编码微小RNA。愈来愈多的研究显示,miRNAs在肿瘤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一方面,miRNAs通过转录后调控ICAM(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B7(CD80/86)和HLA—G(human leucocyte antigen—G)等肿瘤表面分子的表达,影响肿瘤的免疫原性;另一方面,miRNAs通过平衡肿瘤局部的细胞因子微环境或调控肿瘤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化、发育及功能发挥,调节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为后续深入研究肿瘤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发展更有效的肿瘤生物治疗手段,就目前miRNAs在肿瘤免疫中的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CRISPR-Cas系统是存在于部分细菌和绝大部分古细菌中的一种获得性免疫防御系统,使细菌在外源性基因入侵时具有免疫防御能力。此外,CRISPR-Cas系统对细菌自身生物膜的形成、耐药性、毒力等生理功能都有调控作用,这对于研究人员进行相关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细菌CRISPR-Cas系统及其发挥免疫防御作用的相关研究为基础展开论述,重点阐述该系统对细菌生理功能的调控作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细菌耐药性和致病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基于异位hCG的肿瘤免疫生物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成人体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后 ,处于静息状态的胚胎基因被激活而表达胚胎蛋白。近来文献报道恶性肿瘤细胞能表达异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ectopichumanchorionicgo nadotrophin ,hCG) ,并发现异位hCG具有生长因子功能 ,与恶性肿瘤自我生长的调控、转移特性和恶性化程度 ,以及肿瘤微环境和免疫耐受的形成等都具有密切的关系[1~ 6] 。因此 ,异位hCG在肿瘤免疫生物治疗中的潜在价值受到人们的关注。1 .异位hCG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恶性肿瘤的关系Acevedo等采用高敏感定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 …  相似文献   

14.
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与调控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细菌通过自身合成的水合多聚物粘附在固体表面,以固着的方式生长从而形成生物膜,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涉及到几个明显的阶段,包括起始的附着、细胞与细胞之间的吸附与增殖、生物膜的成熟、及最后细菌的脱离等四个阶段,生物膜的形成增加了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以及帮助细菌逃逸寄主的免疫攻击等,从而引起临床上持续性的慢性感染等各种问题;生物膜结构非常复杂,除了细菌分泌的各种胞外多糖,胞外蛋白质外,最新的研究表明,DNA也是生物膜的一个重要成分.针对近年来的最新文献报道分别对生物膜的形成、结构以及调控机制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新型肿瘤治疗策略开发一直是肿瘤学领域的热点方向。表观遗传变异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多个层面的调控机制。近年来,鉴于表观遗传动态可逆的特点,靶向表观遗传调控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策略备受关注。该文将从肿瘤表观遗传特征的治疗策略和靶向表观遗传调控克服肿瘤治疗抵抗两方面综述靶向表观遗传调控在肿瘤治疗中的最新进展,旨在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启发,促进靶向表观遗传调控方案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细菌纤维素的合成与调控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纤维素是1种天然的高纯度生物多聚物,与木质纤维素相比,其生产和加工过程更为方便和环保,因此已成为1种极有潜力的生物材料。葡糖酸醋杆菌是目前已知的产纤维素能力最高的菌株。综述了葡糖酸醋杆菌的细菌纤维素合成和调控机制以及为提高产量所进行的基因工程手段和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细菌受到氧化刺激时,会激发一系列保护性反应,激活一群特定的调控子,诱导一些具有抗化作用的蛋白质,从而保护自身。其中较重要的调控子如oxyR及soxR,都通过正调控激活基因表达,但不影响基础表达。氧化应激反应广泛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细胞生物中。  相似文献   

19.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能调控干细胞分化、生长发育、衰老以及肿瘤等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lncRNAs在肿瘤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一方面,lncRNAs可以影响肿瘤细胞抗原呈递和抑制性信号表达以及招募免疫抑制性细胞;另一方面,lncRNAs可...  相似文献   

20.
细菌耐药影响肠道菌群及其宿主免疫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生素在养殖业、医疗业及制药业的广泛应用导致环境中的细菌耐药性日益严重,环境中的抗生素及耐药细菌一旦进入人体肠道,将破坏肠道菌群稳态,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而残存于饮食中的环境污染物则加剧了细菌耐药造成的人体健康影响。文中在总结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细菌耐药对人体和动物肠道菌群的影响机制及其相关的机体免疫调控,以环境中影响人体肠道菌群获得耐药性的来源作为切入点,阐述抗生素和耐药细菌进入人体肠道后对人体肠道菌群结构和耐药基因组成的影响,以及与人体免疫和免疫调节相关疾病之间的相关机制,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