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氧运动具有明确的血管新生效应,包括缺血心脏,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心肌梗死(MI)后冠脉微血管新生是心脏修复的前提。新近研究表明,血管新生来源于体内干/祖细胞的动员与参与,并以旁分泌效应影响内皮细胞(EC)功能及微血管分布效果,运动可以动员、激活内源性干细胞因子和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与分泌,并能从表观遗传学角度影响心脏血管新生。探索不同运动方式及强度对缺血心脏血管新生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对缺血心脏的预防及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心脏血管新生及其调控机制、自体干细胞动员参与缺血心脏的血管新生和运动通过干细胞动员促进缺血心脏血管新生等方面综述运动促进缺血心脏血管新生的主要机制、存在问题及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基础研究均提示,子宫内膜中存在一些干细胞,它们具有高度增殖、自我更新和的分化潜能。目前有学者研究子宫内膜干细胞是否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进行内膜修复替代治疗的手段,以及是否可以在毛细血管重建及血管发生中发挥作用。虽然近年来在子宫内膜干细胞的鉴定和分离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对于它的特异性标志物仍在探索中。同时对子宫内膜干细胞的研究可为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文针对国内外研究者近年来在这发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血管壁和周围脂肪组织的干细胞被认为在血管发育和疾病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管干细胞参与动脉硬化和血管损伤的修复,在血管重塑中起着关键作用,并且其参与血管重塑的比例很可能是由血管损伤严重程度决定的.该文通过对国内外血管干细胞研究进行历史回顾,总结了干细胞参与血管重塑过程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结合最新相关研...  相似文献   

4.
心肌再生途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心急梗塞等心脏疾病可造成心肌的损伤。相继会发生心室扩张、癍痕、心脏功能紊乱。目前时心脏疾病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和器官移植,因药物治标不治本和移植器官匮乏限制了治疗的效果,严重影响病人的身体健康。最近研究发现,相关细胞因子或基因、干细胞移植可使损伤区心肌细胞和血管再生及诱导内源性干细胞转移,从而修复损伤心肌并恢复心脏功能。以上研究成果及其临床的应用将成为损伤性心肌有效的治疗途径。本文着重阐明了相关细胞因子、基因和干细胞移植时心肌再生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5.
肿瘤生长及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大量研究认为肿瘤干细胞与血管新生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肿瘤干细胞可能转分化为内皮细胞参与新生血管生成,并通过分泌促血管生长因子、基质衍生因子和低氧诱导因子参与对血管新生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细胞微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秀雯  刘伟  毛恩强 《生命科学》2008,20(4):641-645
内皮细胞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EMPs)是内皮细胞活化或凋亡时,从其表面释放的小囊泡,其作为反映内皮细胞功能的新标记物,在炎症反应、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中都有所增加。本文就EMP可能的形成机制、组成成分和主要作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通过同种基因型小鼠构建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将预处理的全骨髓单个核细胞或c-Kit+造血干细胞移植至致死剂量照射的受体小鼠体内,动态监测移植2~16周后受体小鼠体内供体来源细胞造血重建以及嵌合情况,以期揭示不同群体的供体细胞以及预处理等因素对小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移植后早期(2周)全骨髓单个核细胞组髓系比例要高于c-Kit+细胞移植组,但全骨髓移植组受体小鼠呈现出较大的移植后不良反应,出现脱毛、食欲不振以及体重减轻的症状。c-Kit+细胞移植组在淋系重建上要早于全骨髓移植组,供体细胞的嵌合植入也早于全骨髓移植组,但两组实验组最终均能完成造血重建过程。实验结果表明c-Kit+细胞移植组在移植后能够较快地实现供体细胞植入,进而开始造血重建,且c-Kit+细胞移植组的不良反应要低于全骨髓移植组。结果说明在整体造血重建效果上c-Kit+细胞移植组要优于全骨髓移植组。  相似文献   

8.
组织器官的墨汁灌注是一种传统的观察血管分布的检测方法,由于其不与一般的化学试剂发生反应,灌注后可同时附加其它组织学制片技术,因此可用于血管走向和重建的研究。为了观察促血管化因素对无血管吻合卵巢组织移植物血管化的影响,我们使用了墨汁灌注法,目的在于观察移植物与受体移植部位的血供重建时间。  相似文献   

9.
心肌组织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组织工程的目的在于利用体外构建的组织修复、替换及再生受损心肌。我们综述了心肌组织工程中的最新方法及其在体内的初步应用,讨论了心肌组织工程的细胞来源和支架材料,提出了现存障碍。心肌组织工程的替代治疗具有极其诱人的前景,但是它还处于早期阶段,仍然需要对其真正的价值做出合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血管壁中的干/祖细胞主要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周细胞、内皮祖细胞和平滑肌祖细胞4种,它们具有高度的增殖潜能和分化能力,这些细胞可以固定在某些部位也可以进入外周循环中,在出生后的血管发生和损伤后的血管新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分别介绍了以上几种祖细胞的来源、分布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在心血管病理状况下这些祖细胞所受到的影响,并概述了在病理状况下这些血管干/祖细胞之间在分布上和生物学特性方面的复杂性。最后肯定了血管干/祖细胞的作用,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覃水梅  黄式环 《蛇志》2005,17(3):212-213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采用皮瓣移植修复组织缺损和重建功能,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为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作好护理配合也是其中较为关键的环节。  相似文献   

12.
类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更接近真实器官,已经成为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补充模型。但由于缺乏血液灌注,现有的类器官模型依然存在生长发育受限、内部坏死严重、结构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作为不少器官的重要组成成分,血管不仅能解决类器官的物质运输问题,还能提供血流灌注的机械力影响。此外,血管内皮能分泌多种因子,调节类器官的发育成熟。因此,血管化类器官具有更重要的应用意义。本文综述了构建血管化类器官的细胞来源,介绍了如何通过干细胞诱导共分化、多种细胞共培养自组装、以及直接使用微血管片段、利用移植后体内再血管化、运用组织工程手段等方法获得血管化类器官。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血管重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动脉高压(PAH)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自然进程中重要的并发症。肺血管重塑是慢阻肺进展为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的重要病理过程。慢阻肺肺血管重塑的发病机制复杂,慢性低氧、炎症、吸烟等因素均参与其中。大量研究证实多种细胞因子在慢阻肺中发挥潜在的重要作用,其中涉及的分子通路非常复杂,目前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我们对肺血管舒缩调节和肺血管重塑进展的理解使得逆转重塑成为新的治疗观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是慢性炎症疾病,免疫细胞及炎症因子在其发病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本研究在于探讨IL-27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直接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研究IL-27和TNF-α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产生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作用。结果:IL-27显著增强TNF-α介导上调的炎症相关细胞因子IL-6和趋化因子CCL5的表达。IL-6和CCL5的表达受特异性信号分子抑制剂显著抑制。结论: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诱导释放IL-6和CCL5可能受JNK,p38MAPK和NF-κB通路差异调控。这些结果为阐明IL-27与TNF-α在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症发生中的作用提供重要生物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脐血干细胞(HUCBSC)移植对兔后肢动脉球囊损伤后动脉局部内膜增殖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8只)、球囊损伤组(B组,8只)及球囊损伤加干细胞移植组(C组,8只)。三组均于全麻下分离兔右侧股动脉;B、C两组均应用3 mm×40 mm球囊扩张股动脉,每次3 min,共3次,并牵拉球囊,形成局部内膜损伤;C组球囊扩张后,以2.5×105的HUCBSC数移植到损伤血管局部,A、B组注入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BS)。术前和术后28 d采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并取股动脉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H-E)测定血管内膜面积及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比值。采用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28 d,B组和C组均可见损伤血管内弹力膜多处断裂,有不同程度的内膜增生,C组内膜面积[(0.231±0.033)mm2]及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比值(0.967±0.193)明显低于B组[(0.589±0.038)mm2,2.365±0.376;t=19.632,P<0.01,t=9.405,P<0.01],但明显高于A组(正常对照组)。术后28 d,A、B、C三组静脉血浆ET-1水平分别为(79.91±7.36)ng/L,(131.51±12.88)ng/L,(103.98±11.13)ng/L,B组明显高于A组(t=8.014,P<0.01),C组也明显高于A组(t=4.329,P<0.01),但明显低于B组(t=4.634,P<0.01)。静脉血清NO水平分别为(120.33±9.02)μmol/L,(48.01±6.20)μmol/L,(102.76±9.73)μmol/L,B组明显低于A组(t=18.914,P<0.01),C组也明显低于A组(t=3.901,P<0.01),但明显高于B组(t=14.083,P<0.01)。结论 HUCBSC血管局部移植可抑制兔后肢动脉球囊损伤后受损血管新生内膜的增殖,促进损伤血管内皮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佟铸  谷涌泉  李建新  张建 《生物磁学》2009,(14):2745-2747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研究是近年来令人关注的领域,取得一定的进展,但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骨髓刺激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肢体缺血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同时它具有抽取骨髓血少、获得细胞量多且安全性高的优点。但其具体作用机理尚不十分明确。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增加与质量的提高、局部微环境的改变可能是骨髓刺激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促进肢体缺血改善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肺血管结构重建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80年代后期提出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以血管结构改变为主的疾病。本文介绍了低氧诱导肺血管壁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变化特征及其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18.
约20%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后,外周血CD4 T细胞水平无法有效恢复,即免疫功能重建不全,但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本文根据HIV感染者的临床和免疫学指标,分析发生免疫功能重建不全的风险因素;进一步从外周循环系统中T细胞损伤、细胞因子变化及肠道黏膜局部CD4 T细胞删除等方面解析可能机制,其中肠道黏膜CD4 T细胞删除可能与肠道微生物菌群诱导的细胞焦亡有关。虽然目前国际上有多项关于免疫功能重建不全患者治疗方案的临床试验,但由于缺乏一致的、有力的基础研究证据,导致疾病诊断指标缺乏,单独细胞因子给药治疗亦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应深入探索免疫功能重建不全发生机制,进行大样本、长时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制定免疫功能重建不全的临床与免疫学界定标准,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低氧性肺血管结构重建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将2260m处的Wistar大鼠带到3417m的高度饲养24h,2周、3周后进行实验并和在当地捕捉到的高原鼠兔进行比较。取血,测定血液中的ET-1、VEGF的含量,然后取肺组织固定切片染色,40倍光镜下计数整个切片内的肺泡水平位上直径小于100μm的肌性动脉(AM)、部分肌性动脉(PAM)和非肌性动脉(NMA)的数目,分别计算它们各占肺小血管总数的百分比。左右心室室间隔分别称重.计算右室/左室+室间隔。结果:高原鼠兔与缺氧不同时间大鼠VEGF及ET-1经组间方差分析均有显著差异(P〈0.01,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大鼠MA及PMA的比例增加,NMA减少,RV/LV+S逐渐增加(和高原鼠免比P〈0.01),经组间方差分析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低氧环境下VEGF及ET-1共同参与了肺小血管的肌化过程,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高原鼠兔体内仅具有维持组织器官发育和维持其正常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成年哺乳类脊髓损伤后的修复与再生是一项复杂且尚未解决的挑战.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脊髓损伤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脊髓损伤可能导致永久性的运动功能障碍和感觉丧失,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有效的治疗脊髓损伤的新策略.近年来,应用外源性或内源性神经元中继的治疗手段为脊髓损伤后环路重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将干细胞或生物材料等移植物作用于脊髓损伤区,可改善损伤区局部微环境,诱导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促进脊髓环路重建和功能恢复,因此成为较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方法.本综述主要介绍细胞移植治疗、组织工程策略和基因调控等方法在修复受损脊髓的神经网络中的应用,并讨论了脊髓损伤后新生神经元是否具有潜在的功能整合,重建受损神经环路,并恢复其运动和感觉功能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