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8 毫秒
1.
张波  叶雷  周洁  谭伟  李小林 《菌物学报》2022,41(1):160-162
毛木耳新品种‘昊阳黄背2号’是以采自什邡市龙泉山的野生毛木耳子实体经系统选育而成,适宜四川省成都市、德阳市等种植毛木耳的区域栽培。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4-30 ℃,子实体最适生长温度为25-28 ℃。耳片呈耳形或不规则形,子实体丛生;耳片边缘光滑,颜色深红褐色。平均每袋干耳产量为203 g。  相似文献   

2.
银耳‘Tr2016’是由福建省尤溪县枕头山的枯木上发现的一株野生银耳,进行反复多次分离和多年驯化而来。银耳菌丝具锁状联合,可形成白色或淡黄白色菌落;子实体呈雪白色,由多片波浪状卷曲的耳片组成牡丹花状,烘干后为淡黄色。栽培周期从接种到采收约45d,鲜耳平均直径13.2cm,高度7.2cm,平均产量为114.0g/瓶,干耳平均产量34.1g/瓶。  相似文献   

3.
斑玉蕈‘闽真5号’品种系以‘闽真3号’与‘白玉-01’作为亲本,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杂交育种技术选育获得。该品种菌盖白色,呈半球形,表面斑纹少而小。鲜菇蛋白质含量2.1%,氨基酸总量1.43%。示范栽培表明,‘闽真5号’菌丝最适培养温度20-27 ℃,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12-17 ℃,袋栽菌包培养周期为110 d,出菇周期为28 d,平均单袋产量635.17 g/袋。该品种具有栽培周期短、产量高、商品性状好等优良性状,适用于袋栽工厂化周年栽培。  相似文献   

4.
姚春馨  王晖  姚远  孙跃明  田果廷 《菌物学报》2021,40(6):1586-1588
‘高原云耳2号’由采自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哀牢山的一株野生黑木耳多次分离和反复驯化,通过连续6年的系统选育、评价筛选而育成。该品种为中早熟、广温广适型新品种。子实体多单生,小口出耳单片率高,耳片厚、大小适中、边缘圆整、质地硬脆,背面青灰至灰黑色、腹面黑色、有光泽,耳脉少,平均产量55-65g/袋,商品性佳,抗性强。适于1 500-2 200m高海拔地区立体袋栽。  相似文献   

5.
‘高原云耳3号’由采自云南保山大平坦山区的一株野生黑木耳,通过驯化栽培、组织分离等多代自然选育获得。子实体大小中等,耳片中间层厚、腹面和背面易分离;呈浅口圆碗状,有光泽,质地柔软,无耳脉。采用小孔栽培,开口10 d左右现芽,出耳温度10-26 ℃。产量高,抗逆性强,是性状较好的一个中早熟中低温型品种。适宜海拔1 000-2 000 m的低纬高原地区规模化栽培。  相似文献   

6.
黑木耳新品种‘农黑1号'是以黑木耳‘Au5'和‘木耳黑龙3号'作为亲本菌株,通过单孢杂交配对选育而来。工厂化条件下的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农黑1号'的第一潮平均鲜耳产量达到322.4g/袋,干耳产量平均为29.0g/袋,出耳率平均为93.3%,生产周期平均为71d。综合来看,‘农黑1号'具有产量高、周期短、出耳率高、一致性好等优点,可作为黑木耳工厂化栽培的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肺形侧耳‘杭秀2号’以‘台秀57’菌株为亲本采用多孢自交育种技术选育而成。该品种菌丝生长适温26-28℃,子实体生长发育适温22-28℃。菌盖扇形,深灰色,菌盖大小平均为4.38cm×3.65cm;菌柄圆柱形,白色,直径平均为1.06cm。鲜菇蛋白质含量2.94%,氨基酸总量2.54%。示范栽培表明,‘杭秀2号’平均生物学效率为71.2%。低温刺激后,经5-6d可完成一茬菇采收。该品种具有出菇整齐、商品性好等优良性状,适于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8.
黑木耳新品种‘农黑2号'是以亲本‘木耳黑龙3号'和‘黑耳9号'的单孢进行杂交,从70个杂交组合中选育的新品种。工厂化栽培条件下,‘农黑2号'单潮出菇鲜重平均为336.4g/袋,干重平均为28.5g/袋,流耳率平均为3.8%。‘农黑2号'具有抗杂能力强、流耳率低、单潮产量高等优点,且能够很好地适应工厂化栽培条件。  相似文献   

9.
张波  叶雷  周洁  谭伟  李小林 《菌物学报》2021,40(6):1583-1585
猴头菌新品种‘川猴菇1号’是从黑龙江海林市采集到的野生猴头菌(HT2000)经系统选育而成,适宜四川省凉山州地区及类似生态区域栽培。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出菇最适温度15-20℃,生育期45-50d,单个子实体130-170g,呈白色至黄白色,中实有弹性,生物转化率85%。  相似文献   

10.
罗顺珍  纪开萍  曹旸  纪光燕 《菌物学报》2022,41(7):1140-1142
以野生驯化栽培品种HZ14080和野生菌株HZ16009为亲本,经孢子单核菌丝有性杂交选育获得YL1701-2。其菌丝生长适温25-32 ℃,子实体发育适温25-32 ℃。该品种具有菌柄粗壮、菌盖厚且大、菇肉紧实、出菇早、抗逆能力强、生长周期短、出菇整齐、成品率较高和产量高的优势;具有伤后不变或轻微变色、特有土味淡和商品化程度高的特点。既可袋栽也可瓶栽,但以瓶栽为主。目前该菌株已大量用于生产且已获得专利授权。  相似文献   

11.
香菇‘申香1644’是以传统优质栽培品种‘申香215’为亲本,采用多孢自交育种技术选育的新品种。其菌盖纵切面呈凸形,菌盖直径(6.15±0.38) cm,菌盖厚度(2.27±0.42) cm,菇型圆整,菇质紧实,产量高,生物学转化率95%以上。与亲本相比,‘申香1644’在分子标记和栽培性状上均具有明显差异性,其菌盖为浅黄褐色,颜色较亲本浅;菌龄100-105 d,较亲本缩短5-10 d。‘申香1644’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2-26 ℃,原基发育适宜温度为16-22 ℃,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代料栽培。  相似文献   

12.
‘浙黄1号’是野生桑黄通过驯化系统选育的新品种。其子实体呈扇形或马蹄形,菌盖长径6.0-15.0cm,短径3.0-5.0cm,基部厚2.0-5.0cm,边缘厚0.2-2.0cm。子实体表面呈金黄色至棕黄色,菌肉黄褐色。菌丝体生长适温25-30℃,子实体发育适温20-25℃。子实体总黄酮含量8.26%,粗多糖含量5.40%,总三萜含量0.96%。浙江省地区有春、秋两季栽培;抗逆能力较强,子实体成品率较高、整齐,商品化程度高,产量13.3g/袋(干料470g)。适宜代料栽培。  相似文献   

13.
中国美味蘑菇Agaricus sinodeliciosus‘申美1号’品种是野生种人工驯化、选育而来。经过多年的示范栽培表明:‘申美1号’具有中温生长(菌丝生长23℃,出菇16-18℃),产量较高(生物学效率50%),菌龄较短(53d),菇型圆整,菇质紧实,香味浓郁,遗传稳定性高等优良特性,适宜于中国美味蘑菇菌袋栽培模式,能够满足设施化栽培用种需求。  相似文献   

14.
2016年秋季,漳州一农户种植的褐色毛木耳Auricularia cornea品种“43012H”发生白色突变,有的菌袋同时长出褐色、白色、褐色与白色交杂的颜色嵌合体耳片,有的菌袋长出白色耳片,而有的菌袋出菇颜色正常。采集白色耳片、褐色耳片和嵌合体耳片进行组织分离,得到的菌种进行栽培试验,从褐色耳片(正常)分离获得的菌种(AC_B),种植得到正常的毛木耳子实体;从白色耳片(突变)分离获得的菌种(AC_W),种植得到纯白色子实体;从颜色嵌合体耳片分离获得的菌种(AC_R),栽培后也只长白色子实体,没有出现嵌合体子实体。AC_B分别与AC_W、AC_R的菌种混合接种栽培,菌袋中同时长出白色、褐色和嵌合体耳片。再次进行组织分离与栽培试验,性状稳定。对AC_B和AC_W进行基因组测序,获得2个与本研究中所用菌株的耳片颜色相关的SNP位点,即SNP1和SNP2。上述组织分离得到的菌株中,褐色菌株的基因型为SNP1 A/G(杂合)、SNP2 A(纯合),白色菌株的基因型为SNP1 G(纯合)、SNP2 A/C(杂合)。  相似文献   

15.
黄倩  邴健  岳慧珍  黄广华  魏羽佳 《菌物学报》2018,37(10):1278-1286
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也被称为“超级真菌”,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人体病原真菌新物种,临床分离株通常具有多重耐药和高致死率等特征。2009年日本首次报道耳念珠菌之后,其感染病例在多个国家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目前已报道的病例分布在全球五大洲27个国家,包括中国。耳念珠菌感染给临床诊断和防控以及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从该菌临床分离菌株的生物学、遗传变异分化及耐药特征等方面入手,围绕分子流行病学、基因组特征、毒性因子和耐药性等方面系统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取得的相关进展,并探讨了我国耳念珠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培养基质碳氮比显著影响食用菌菌丝生长及子实体生长发育。广叶绣球菌是一种珍贵的食药用真菌,前期研究发现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碳源的需求较多。本研究采用松木屑、复合氮源作为栽培原料,研究基质碳氮比对绣球菌菌丝生长及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不同碳氮比(C/N)的栽培基质对菌丝生长速度无显著影响,但是随着C/N比值的增加,子实体形成期逐渐延长,子实体形成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基质C/N在48.8-55.9之间时,采收率较高,在80-90d内,达到采收标准的菌袋比例分别为83.7%和81.4%。当基质C/N为43.4时,鲜菇产量最高,但外观品质受影响。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及效率,采用松木屑和复合氮源作为栽培原料、适宜的基质C/N为48.8时,绣球菌子实体形成期为64d,子实体形成率为95%且较为集中,鲜菇平均产量为231g/袋(76%集中于200-260g/袋),整个生产周期为84d。本研究结果表明绣球菌具有“高碳低氮”的营养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17.
杜适普  郭杰  刘小奎  张君  姜宇  王炯  孙水娟 《菌物学报》2022,41(7):1137-1139
‘豫香2号’是从河南省卢氏县伏牛山地区采集的野生香菇子实体,经过多次组织分离和驯化等系统选育而获得的优良品种,适宜河南省中高海拔区域种植。该品种子实体中等,多单生,菌盖圆整、浅褐色,菌柄呈倒圆锥形,产量高,鲜销耐储存。  相似文献   

18.
银耳及其伴生菌营养生理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银耳与其伴生菌在木屑培养基和废棉渣培养基上生长期间,栽培基质中主要成分的降解规律及其有关的酶学基础。试图从营养生理角度探讨银耳与其伴生菌之间的生态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银耳菌单独在木质纤维素上生长时,不能形成子实体。当银耳与伴生菌生长在一起时,银耳菌在木质纤维废物上生长发育良好,可形成子实体。银耳子实体生长对培养基中的纤维素降解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收集的105份金针菇种质资源经遗传性分析后,选出‘上研1号’与‘0747’菌株作为亲本,采用单孢杂交技术共得到168个杂交菌株。经实验室初筛和工厂化小中试复筛,最终获得产量高、出芽整齐和商品性状优良的金针菇新品种‘上研1820’。该品种为浅黄色,菌盖呈球形,菌柄基部颜色加深不显著,子实体干品氨基酸总含量为1.82×104mg/kg。工厂化栽培条件下,菌丝最适培养温度为20℃,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为5–15℃,瓶栽菌丝培养周期为22d,子实体生育时间为25d,平均单瓶产量为314.3g/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和传统选育手段,可有效提高育种效率,对筛选出具有遗传性状稳定、商品性状优良和适用于工厂化栽培等特性的目标菌株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金霞 《菌物学报》2015,34(4):511-523
食用菌以子实体为收获物,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我国重要的食物安全战略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粮、菜、果、油之后的第五大产值农作物,2013年产量3 169.68万吨(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直接产值1 707亿元,间接产值6 828亿元,从业人口逾2 000万。我国食用菌产量已占全球总产量的75%以上。但是,与食用菌产业相关的基础科学研究严重匮乏,对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的空白,严重制约着我国食用菌育种和栽培等产业技术的创新,导致单产低、质量差,产业链难以延长,产业效益持续下降,产业升级艰难。科学基础研究的缺乏,已经成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瓶颈。2014年立项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食用菌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分子机理及调控”(2014CB138300),紧紧抓住困扰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科学问题,开展食用菌高效利用木质纤维素的分子机制、食用菌子实体形成发育的调控机理、食用菌温度响应的分子机制、食用菌活性物质及其合成代谢的分子基础和食用菌优异种质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研究,拟阐释食用菌子实体形成的营养利用与遗传调控机制、食用菌抗逆性的温度响应机制和食用菌活性物质的合成代谢调控机理。构建食用菌科学理论体系,为食用菌产业关键技术创新奠定科学基础,为优质高产提供理论指导,为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效益提供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