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稀土元素镧和铈对冬凌草再生植株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冬凌草无菌苗为材料,在冬凌草再生植株时期,添加不同浓度的稀土元素镧和铈,用重量法测定其单株平均鲜重及干重,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冬凌草甲素、乙素、迷迭香酸的含量,参考农作物、园艺作物种质评比的方法,根据冬凌草生产中各项指标的重要性,设置权重,计算加权后得到综合评分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探讨稀土元素镧、铈对冬凌草再生植株产量及次生代谢产物冬凌草甲素、乙素、迷迭香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综合评分为62.99分,添加稀土元素铈的条件下,1μmol·L-1Ce Cl3·7H2O评分最高为87.96分,添加稀土元素镧的条件下,5μmol·L-1La Cl3·6H2O评分最高为74.44分,这表明Ce Cl3·7H2O对冬凌草再生植株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促进作用优于La Cl3·6H2O;适宜浓度的镧、铈能促进冬凌草再生植株的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冬凌草甲素、冬凌草乙素、迷迭香酸的合成,而高浓度10μmol·L-1La Cl3·6H2O具有抑制的情况。该研究结果将对进一步研究稀土元素对冬凌草再生植株生长的促进作用机制奠定基础,为植物组织培养中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稀土元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油樟悬浮培养及次生代谢产物的诱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叶片为外植体在附加6-BA和NAA不同激素浓度组合的MS培养基上筛选质地疏松、生长旺盛的愈伤组织,分别接种在MS、B5、WPM三种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细胞悬浮培养,并检测诱导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结果表明:2mg·L^-16-BA+0.5mg·L^-1NAA能诱导质地疏松、生长旺盛的愈伤组织,B5基本培养基中细胞长势最好;愈伤组织在B5+2mg·L^-16-BA+0.5mg·L^-1NAA中悬浮培养,继代2次后形成均一的单细胞;从油樟悬浮培养物中检测出50%以上的成分是苯甲醇。 相似文献
3.
以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叶片为外植体在附加6-BA和NAA不同激素浓度组合的MS培养基上筛选质地疏松、生长旺盛的愈伤组织, 分别接种在MS、B5、WPM三种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细胞悬浮培养, 并检测诱导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结果表明: 2 mg.L-1 6-BA+ 0.5 mg.L-1 NAA能诱导质地疏松、生长旺盛的愈伤组织, B5基本培养基中细胞长势最好; 愈伤组织在B5+2 mg.L-1 6-BA+ 0.5 mg.L-1 NAA中悬浮培养, 继代2次后形成均一的单细胞; 从油樟悬浮培养物中检测出50%以上的成分是苯甲醇。 相似文献
4.
非洲菊小花托的离体培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非洲菊无性系小花托外植体的离体培养结果发现,小花托的大小直接影响愈伤组织上芽的分化,其中趱戏为0.5-0.7cm的花托小切块效果最好,随着直径的增大,芽的分化诱导率降低。在不同激素成分的MS培养基中,以6-B10mg/L诱导的效果最佳,而在IBA0.3mg/L的1/2MS培养基中幼苗的生根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向日葵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高效的向日葵离体再生体系,从基因差异、外植体取材、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浓度、附加物的添加等方面出发,对向日葵愈伤诱导、分化、生根等过程进行了系统优化。结果表明:杂交材料相对于自交材料更容易实现再生;最佳外植体是生长4 d的子叶;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是MS培养基 (MS) +2.0 mg/L 6-苄基腺嘌呤 (6-BA)+0.5 mg/L奈乙酸 (NAA)+1.0 mg/L激动素 (KT),诱导率最高可达100%;最佳分化培养基是MS+0.2 mg/L 6-BA+0.5 mg/L NAA+0.3 mg/L KT+0.3 mg/L硝酸银 (AgNO3)+0.2 g/L活性炭 (AC),芽分化率可达71%;最佳生根培养基是1/2 MS+0.6 mg/L吲哆丁酸 (IBA),生根率最高为77%。方差分析表明,材料基因型、外植体生长时间、激素、AgNO3、AC对向日葵再生呈现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7.
甘蓝型油菜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L.)HC8为材料,从无菌苗苗龄、预培养基激素浓度、预培养天数、6-BA及NAA的浓度等方面对影响油菜组织培养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甘蓝型油菜品系HC8的离体再生技术体系。结果表明,该油菜组织培养的最佳苗龄为5 d;最佳预培养时间为5 d,最佳2,4-D浓度为1.0 mg/L;子叶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05 mg/LNAA+3.5 mg/L AgNO3或MS+3.0 mg/L 6-BA+0.1 mg/L NAA+3.5 mg/L AgNO3,该条件下子叶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可达100%,再生频率及分化频率分别可达88.0%和108.33%;下胚轴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4.0 mg/L 6-BA+0.05 mg/L NAA+3.5 mg/L AgNO3,子叶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可达95.24%,再生频率及分化频率分别可达81.82%和104.55%;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0.5 mg/L NAA,生根率最高为90.0%。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立快速高效的全红型软枣猕猴桃离体再生体系,该研究以果皮、果肉均为红色的软枣猕猴桃新品种‘天源红’( Actinidia arguta)带腋芽茎段和幼嫩叶片、叶柄为外植体材料,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研究适合其离体再生的外植体类型以及最佳植物生长物质组合。结果表明:初春带腋芽的茎段是最好的获得无菌苗的外植体材料,诱导腋芽出芽的最佳植物生长物质组合为MS+6-BA 0.5 mg·L-1+IBA 1.0 mg·L-1;研究发现叶柄比叶片更适合进行‘天源红’愈伤组织诱导,叶柄诱导的最佳植物生长物质组合为MS+ZT 0.5 mg·L-1;同时,研究了不定芽增殖的最佳植物生长物质组合为MS+ZT 1.0 mg·L-1;此外使用6-BA也可以达到较高的不定芽增殖率,在生产上可以替代ZT进行不定芽分化,即MS+6-BA 2.0 mg·L-1+IBA 0.5 mg·L-1;较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2 mg·L-1;生根后的组培苗在珍珠岩∶泥炭∶细沙=1∶1∶1的基质配比中能够达到98%的移栽成活率。该研究结果建立了全红型软枣猕猴桃的离体再生体系,为全红型软枣猕猴桃苗木快繁、工厂化育苗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建立的再生体系为软枣猕猴桃遗传转化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催吐萝芙木(Rauvolfia vomitoria Afzel.)的快繁再生体系,以茎段为外植体,比较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为MS+2,4-D 1.0 mg L~(–1)+TDZ 0.5 mg L~(–1)或MS+2,4-D2.0 mg L~(–1)+TDZ 0.5 mg L~(–1),出愈率达100%且生长状况良好;诱导丛生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3.0 mg L~(–1)+NAA 0.1 mg L~(–1),出芽率为46.6%,平均出芽数为3.04。这为催吐萝芙木的快速繁殖和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11.
抗癌植物冬凌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管理和利用抗癌植物冬凌草(Rabdosia rubescens)的种质遗传资源,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其7个自然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冬凌草在物种水平具有中等的遗传多样性(Ppl:60.45%,H:0.2714,I:0.3365,HB:0.3108),在居群水平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Ppl:17.05%,H:0.0692,I:0.0989,HB:0.0763),居群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分化(GST:0.6515,θB:0.6388,GST->:0.6095).基于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中,位于华西的四川(SC)居群和中南的保靖(BI)和石门(SM)居群组成核心分支,再分别与向南和向北的居群聚合.因此,ISSR分子标记适合于冬凌草遗传多样性研究,对其核心种质库的构建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氮碳源对冬凌草再生植株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冬凌草再生植株为研究材料,通过改变培养基中蔗糖浓度及NO3-/NH4+比例,研究冬凌草再生植株的生长状况及植株体内次生代谢物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3%蔗糖有利于冬凌草再生植株的生长和冬凌草甲素的积累,5%蔗糖有利于迷迭香酸的积累;NO3-/NH4+比例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再生植株的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二者比例为2∶1时再生植株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积累最佳.说明不同蔗糖浓度及NO3-/NH4+比例对冬凌草再生植株的生长和次生代谢物合成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技术对闽楠(Phoebe bournei(Hemsl.)Yang)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及其生态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闽楠为典型异面叶,叶片中脉发达,维管束呈扇形,导管径向排列,韧皮部外侧有大量韧皮纤维分布。上表皮外侧具角质层,下表皮外侧无角质层,下表皮细胞呈犬牙状向外凸起,有表皮毛和气孔分布,气孔为双环型、外凸;栅栏组织由1层细胞组成,海绵组织由3~4层细胞组成。茎的初生结构中,表皮轻微角质化,厚角细胞5~6层,薄壁细胞5~7层,维管束为外韧型;茎的次生结构中,表皮外部角质层加厚,木栓层细胞3~4层,木栓形成层细胞1层,栓内层细胞2~3层,维管束紧密排列连成环状,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发达,形成层细胞2~3层。根的次生结构中木栓层细胞5~6层,木栓层内侧具1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细胞2层。闽楠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特征一方面呈现出阴生植物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对阳生和旱生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野生珍稀药用植物七叶一枝花的成分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等离子光谱仪对华中地区珍稀药用植物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chinensis(Franch.)Hara]根茎的化学成分薯蓣皂甙元、黄酮、19种游离氨基酸、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薯蓣皂甙元含量为0.62%,黄酮含量为0.0628%,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为0.33%,微量元素中钙为0.77%,镁为0.20%,钾为0.98%,铁为0.20%,锌为44.8mg/kg,磷为746mg/kg。 相似文献
16.
17.
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蔗糖、IBA、茉莉酸甲酯(MJ)及水杨酸(SA)对木豆不定根生物量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蔗糖浓度对木豆不定根的生物量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有显著影响,蔗糖浓度为30 g·L-1时,木豆不定根的生物量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均达到最大值。低浓度的IBA有利于木豆不定根的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高浓度的IBA表现出抑制作用。IBA浓度为0.1 mg·L-1时,生物量、染料木素及芹菜素含量均为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组的1.1、1.1和2.8倍。在0~200 μmol·L-1浓度范围内,MJ对不定根的生长几乎无影响(P>0.05),但对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有重要影响。MJ浓度为100 μmol·L-1时,染料木素和芹菜素的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组的1.9和2.1倍。SA抑制木豆不定根的生长和染料木素的合成,但对芹菜素的合成有一定促进作用,SA浓度为100 μmol·L-1时,芹菜素的含量最高,为对照组的1.5倍。木豆不定根的悬浮培养是获得次生代谢产物的一条有效途径,为大规模生产染料木素和芹菜素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以烟台海岸不同生态断带自然生长的滨麦(Leymus mollis(Trin.)Hara)为试验材料,通过在晚秋气温降低和冬季冷冻和春季气温回升过程中滨麦叶片和地下各器官可溶性糖、淀粉和纤维素含量的测定以探讨不同生态断带滨麦在其含量上的差异与环境异质性关系及在滨麦抗盐抗风中作用。结果表明,处在近高潮线(10m)高盐、高水分、强风和低温环境的滨麦根茎和芽粗壮、地上枝叶低矮,春季返青晚;随远离高潮线(50m)土壤盐浓度和海风风速降低,温度增高,滨麦根茎变细,地上枝叶细长,春季返青早,其不同生态断带滨麦形态可塑性与环境异质性相关。随晚秋气温下降不同生态断带滨麦地上部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向地下转移,地下繁殖器官根茎和芽成为了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库"。在茎和根中可溶性糖向顶芽转移同时淀粉下降,纤维素含量增加。但近高潮线10m处的滨麦,冬季地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向地下转移较早,芽中储存了较多的非结构碳水化合物,春季返青晚但叶中积累较多的纤维素与其抗冻和抗风相关;而生活在远离高潮线50m处的滨麦晚秋生活期略有加长,冬季转移到地下部的非结构碳水化合物较少,储存量较低,返青较早,其叶片和地下部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与其环境低盐、弱海风及其快速生长相关。因此,不同生态断带滨麦在入冬和春季地上和地下碳水化合物转移和转化上的差异在其适应异质环境、产生形态可塑性、形成多抗逆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