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经腹腔移植于T、B细胞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的SCID小鼠后,成功地建立了hu - PBL- SCID小鼠模型。在移植后4 周,其小鼠血清中存在人免疫球蛋白,其脾淋巴细胞中,所检测的8 种免疫表型人淋巴细胞亚群均存在,表明人淋巴细胞在SCID小鼠体内出现了增殖或重建。但hu- PBL- SCID小鼠及未免疫重建的SCID小鼠体内人肺巨细胞癌PLA- 801DL的生长及转移情况未见明显差异,提示hu- PBL- SCID小鼠体内的人淋巴细胞不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2.
赵琪  刘勇  程健  严晓敏  吴超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10):1813-1815,1804
目的:探讨NOD/SCID(nonobese diabetic/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t)小鼠移植人脐带血(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HUCB)CD34+细胞后免疫重建的特性。建立hu—NOD/SCID人鼠嵌合模型并观察其人源化免疫细胞在小鼠体内的生长分化特性、存活时间及其对HBV感染的清除作用。方法:1.NOD/SCID小鼠于C0603.5Gy照射后24h内尾静脉输注HUCBCD34+细胞;2.以流式细胞技术鉴定小鼠外周血中CD45+,CD3+,CD19+,CD56+等人源化细胞的比例;3.NOD/SCID小鼠于移植后第4wk注射HBV感染者血清并以未移植的NOD/SCID小鼠作为对照,注射同等量的患者血清;4.于感染后1、7、10、15天采血,免疫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其HBV—DNA含量。结果:1.HUCBCD34+细胞移植后第2wk,在小鼠外周血中检测出的CD3+CD8+T细胞、CD3+CD4+T细胞、CD19+B细胞、CD56+NK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8.6%、16.1%、13.1%和27.8%。各细胞比例随小鼠周龄而变化。所有移植小鼠存活时间均达9wk;2.移植后小鼠感染HBV血清后,病毒仅在感染后第一天检出,随后消失;未移植CD34+细胞的小鼠外周血HBV—DNA一直维持在103水平:结论:1.NOD/SCID小鼠经射线照射后移植HUCBCD34+细胞,在不加任何刺激因子的情况下小鼠可以长时间存活并重建免疫;2.hu—NOD/SCID人鼠嵌合模型小鼠免疫成功重建后,对HBV感染有快速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CD34+CD38-细胞移植到NOD/SCID小鼠体内建立白血病的可行性、自我更新与增殖潜能。方法分选并鉴定ALL患者骨髓CD34+CD38-细胞及对照CD34-CD38+细胞后,经尾静脉分别注射104个细胞于亚致死剂量射线照射的NOD/SCID小鼠体内,连续监测小鼠状态以及外周血血象改变,对濒死或死亡小鼠进行骨髓检查、肝脾病理学检查。结果接种从ALL患者分选的CD34+CD38-细胞到NOD/SCID小鼠体内后4周,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上升,到8周左右达高峰,约15×109~20×109/L,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明显增多。骨髓象显示以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增生为主,约为40%,且肝脾组织也有白细胞浸润,明显高于接种了对照组CD34-CD38+细胞的NOD/SCID小鼠。结论 ALL患者CD34+CD38-细胞可以成功移植NOD/SCID小鼠,在小鼠体内增殖形成白血病,说明该群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的潜能,可作为探索白血病起始细胞研究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CD34+ CD38-细胞移植到NOD/SCID小鼠体内建立白血病的可行性、自我更新与增殖潜能.方法 分选并鉴定ALL患者骨髓CD34+ CD38-细胞及对照CD34- CD38+细胞后,经尾静脉分别注射104个细胞于亚致死剂量射线照射的NOD/SCID小鼠体内,连续监测小鼠状态以及外周血血象改变,对濒死或死亡小鼠进行骨髓检查、肝脾病理学检查.结果 接种从ALL患者分选的CD34+ CD38-细胞到NOD/SCID小鼠体内后4周,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上升,到8周左右达高峰,约15×109~20× 109/L,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明显增多.骨髓象显示以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增生为主,约为40%,且肝脾组织也有白细胞浸润,明显高于接种了对照组CD34- CD38+细胞的NOD/SCID小鼠.结论 ALL患者CD34+CD38-细胞可以成功移植NOD/SCID 小鼠,在小鼠体内增殖形成白血病,说明该群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的潜能,可作为探索白血病起始细胞研究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脐血CD34 干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疫苗在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everecombined immunity deficiency,SCID)小鼠体内对人肝癌细胞的免疫治疗和免疫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微磁珠分选系统(Mini MACS)从脐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CD34 干细胞.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ed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rhGM-CSF)、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ecombined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诱导脐血CD34 细胞向DC分化,相差显微镜下观察DC分化过程中细胞的形态及数量变化.用人肝癌细胞BEL-7402裂解物冲击DC制备DC疫苗.在SCID小鼠体内观察DC疫苗致敏的淋巴细胞对人肝癌细胞的免疫治疗和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脐血CD34 细胞在细胞因子诱导下,细胞形态由小变大、由圆形逐渐变为不规则形;细胞分裂扩增过程中,数量逐渐增多,形成细胞集落.经过细胞因子联合诱导2周的DC胞质突起丰富,具有典型的树枝状形态.在体内的抗肿瘤实验中,经DC疫苗致敏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治疗荷瘤小鼠,肿瘤生长速度、瘤体积和重量明显小于未致敏淋巴细胞治疗组(P<0.05).与未致敏淋巴细胞免疫组和DC疫苗致敏的淋巴细胞治疗组比较,经DC疫苗致敏的淋巴细胞免疫SCID小鼠,肝癌细胞攻击后,肿瘤的发病率降低(P<0.05),发病潜伏期延长(P<0.01),肿瘤体积和重量减小(P<0.05).结论人脐血CD34 细胞来源的DC疫苗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肝癌细胞在小鼠体内的生长,抵抗肿瘤细胞的攻击,对机体具有相应的抗肿瘤免疫治疗和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非肥胖糖尿病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型(NOD/SCID)小鼠模型, 比较了新鲜及培养后的CD34+和CD34-细胞在体内植入及重建造血能力。从新鲜脐血及培养后的单个核细胞(MNC)中分离出CD34+和CD34-细胞, 经尾静脉输注入经亚致死剂量照射的NOD/SCID小鼠体内, 6周后处死存活的小鼠, 取其骨髓、脾脏和外周血细胞, 分别进行细胞表型分析、造血集落形成单位和人特异性基因的检测。经检测, 输注CD34+细胞和混合细胞的小鼠, 其体内CD45+细胞及人源各系血细胞的含量相近, 两者均远远高于输注CD34-细胞的小鼠。输注培养后CD34-细胞的小鼠饲养6周后全部死亡,输注培养后CD34+细胞的小鼠存活率约为66.7%, 而输注培养后混合细胞的小鼠全部存活, 且在两组存活的小鼠体内均能检测到CD45+细胞及人源各系血细胞。结果表明: 无论是新鲜还是培养后的CD34+细胞均具有在NOD/SCID小鼠体内植入和重建造血能力, 而CD34-细胞不具有该能力, 但CD34-细胞与CD34+细胞同时输注有助于提高小鼠的存活率, 说明其对CD34+细胞在小鼠体内发挥植入和造血重建能力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非肥胖糖尿病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型(NOD/SCID)小鼠模型,比较了新鲜及培养后的CD34 和CD34-细胞在体内植入及重建造血能力.从新鲜脐血及培养后的单个核细胞(MNC)中分离出CD34 和CD34-细胞,经尾静脉输注入经亚致死剂量照射的NOD/SCID小鼠体内,6周后处死存活的小鼠,取其骨髓、脾脏和外周血细胞,分别进行细胞表型分析、造血集落形成单位和人特异性基因的检测.经检测,输注CD34' 细胞和混合细胞的小鼠,其体内CD45 细胞及人源各系血细胞的含量相近,两者均远远高于输注CD34-细胞的小鼠.输注培养后CD34-细胞的小鼠饲养6周后全部死亡,输注培养后CD34 细胞的小鼠存活率约为66.7%,而输注培养后混合细胞的小鼠全部存活,且在两组存活的小鼠体内均能检测到CD45 细胞及人源各系血细胞.结果表明:无论是新鲜还是培养后的CD34 细胞均具有在NOD/SCID小鼠体内植入和重建造血能力,而CD34-细胞不具有该能力,但CD34-细胞与CD34 细胞同时输注有助于提高小鼠的存活率,说明其对CD34 细胞在小鼠体内发挥植入和造血重建能力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猪皮肤成纤维细胞PERV体外和体内感染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猪皮肤成纤维细胞PERV在体外和体内的感染性,通过建立猪皮肤成纤维细胞系,将所建细胞系与人胚胎肾293细胞体外共培养,并移植于严重联合免疫缺陷鼠(SCID鼠)皮下进行猪皮肤成纤维细胞PERV的体外和体内感染性实验。结果表明,猪皮肤成纤维细胞与人胚胎肾细胞共培养过程中,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感染人胚胎肾细胞,进一步证实和拓宽了猪细胞PERV感染人细胞的范畴;猪皮肤成纤维细胞移植SCID鼠皮下后,导致SCID鼠发生猪细胞微嵌合(78.57%)和PERV在体内感染(85.71%)并且波及远离移植部位的多种组织或器官,但是并未检测出SCID鼠组织中表达PERV env RNA。这就证实了猪皮肤成纤维细胞PERV的体外感染性和在小鼠体内的感染性,但未能找到PERV在体内活跃复制的明显证据。因而,在猪异种移植过程中PERV传播的潜在危险仍然是必须高度重视的生物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NOD/SCID小鼠模型在实验血液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NOD/SCID(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是在SCID(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的基础上与非肥胖性糖尿病小鼠(NOD/Lt)品系回交的免疫缺陷鼠。NOD/SCID小鼠既有先天免疫缺陷,又有T和B淋巴细胞缺乏,各种肿瘤细胞可以植入,且较少发生排斥反应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所以NOD/SCID小鼠逐渐成为血液学实验研究的有用工具。本文从NOD/SCID小鼠的生物学特性、建立人类白血病模型、干细胞移植、药物研究及NOD/SCID小鼠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良等方面综合述评。  相似文献   

10.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鼠(severe combined immune deficiency mice,SCID)具有T、B淋巴细胞联合免疫缺陷等生物学特性,可以将人类有关免疫细胞、免疫组织和器官移植入其体内进行人免疫功能重建-SCID-hu鼠。荷瘤SCID-hu鼠模型为人类肿瘤的发病机制、生物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11.
EB病毒诱发人B细胞淋巴瘤的分子病理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EB病毒 (EBV ,Epstein Barrvirus)与人类多种肿瘤有关 ,尤其是与鼻咽癌和淋巴瘤的关系密切。为此研究了EB病毒在huPBL SCID嵌合体小鼠体内诱发人B细胞淋巴瘤的分子特性及肿瘤发生机制。从健康成人外周血分离出淋巴细胞 ,将之移植到SCID小鼠腹腔内 ,实验感染EBV ,观察肿瘤的形成 ;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连续监测小鼠血清中人IgG的含量。分别用PCR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是否存在人Alu序列 ,原位杂交检测肿瘤组织中EB病毒小RNA分子EBER 1;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白细胞分化抗原 (CD4 5、CD2 0、CD4 5RO、CD3) ,病毒基因(LMP1、EBNA2、BZLF1)的表达 ,以及细胞瘤基因蛋白 (p5 3、C myc、Bcl 2、Bax)在诱发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 ,实验中 34只感染EBV的huPBL SCID小鼠有 2 4只诱发出肿瘤 ,根据病理形态学特征、Alu PCR和免疫标志均证实诱发瘤是人源性B淋巴细胞肿瘤。原位分子杂交显示肿瘤细胞核内存在EBER 1,少数瘤细胞表达EB病毒BZLF1蛋白阳性 ,部分瘤细胞表达LMP1和EBNA2蛋白阳性。连续监测 12只huPBL SCID小鼠血清中人IgG含量 ,发现IgG水平随诱瘤时间延长和肿瘤生长有逐渐增高趋势。免疫组化显示诱发的 2 4例淋巴瘤组织p5 3、C myc、Bcl 2和Bax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83.33%、10 0 %、95 .83%、91.6 7%。结果  相似文献   

12.
李志杰  李贵生 《生态科学》2012,31(2):197-201
建立荷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SCID小鼠模型,用脂质体介导进行基因转染,流式细胞术检测TCRVβ7.1基因表达,分别以尾静脉注射,肿瘤周围皮下注射以及腹腔注射三种方式给予荷瘤免疫缺陷小鼠(SCID鼠)转染TCRVβ7.1基因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24h后处死小鼠取各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来检测淋巴细胞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的情况.通过检测瘤重、肿瘤体积大小,并计算肿瘤抑制率,观察该基因对SCID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为该基因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动物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3.
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将严重限制登革病毒(DENV)致病机制研究的进展。本研究旨在构建DENV感染小鼠模型,为阐明其致病机制提供实验材料。首先在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SCID)小鼠腹腔内接种人肝癌细胞株HepG2,构建人鼠嵌合体动物模型;移植后10 d腹腔接种DENV,通过检测病毒在体内分布及主要器官的组织学改变,评价该动物模型的实用价值。结果显示,在SCID小鼠成功移植HepG2并感染DENV后,出现病毒血症及主要器官严重损伤等现象,但无后肢麻痹等人类登革热无关症状。本研究成功构建了SCID-HepG2人鼠嵌合模型,该模型能支持DENV复制,并表现出部分人类DENV感染的临床症状,为研究DENV的致病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4.
吴建红  张飞  赵炜  张琦  刘海涛  夏术阶 《生物磁学》2014,(6):1033-1035,1047
目的:探讨建立稳定的荷人膀胱癌SCID 鼠人化复合模型的方法,为在人免疫重建荷人膀胱肿瘤SCID 鼠模型检测重组BCG 的免疫刺激和免疫保护中打下基础。方法:经SCID 鼠腹腔内注射人PBL、皮下接种RT4 膀胱癌细胞,于接种后4 周检测SCID 鼠体内人免疫细咆水平(IgG 和CD^3+、CD^4+、CD^8+ T 细胞)及脾脏重量,观察皮下成瘤潜伏期及成瘤率。结果:模型组100%成瘤,病理类型为移行细胞癌;检测SCID 鼠血中人IgG 均一定水平存在,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CD^3+、CD^4+、CD^8+T 细胞在鼠血及脾中均有表达,而对照组均未检出(P〈0.05);4 周鼠脾重平均(178.9± 45.2)mg。较对照组(40.6± 14.8)mg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腹腔注射人PBL、皮下接种RT4膀胱癌细胞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建立人化荷人膀胱癌SCID 鼠模型,较好地模拟人浸润性膀胱癌体内生物学特性,是膀胱癌免疫基因治疗的较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建立稳定的荷人膀胱癌 SCID 鼠人化复合型的方法,为在人免疫重建荷人膀胱肿瘤 SCID 鼠型检测重组 BCG 的免疫刺激和免疫保护中打下基础。方法: 经 SCID 鼠腹腔内注射人 PBL、 皮下接种 RT4 膀胱癌细胞, 于接种后 4 周检测 SCID 鼠体内人免疫细咆水平(IgG 和 CD 3+ 、 CD 4+ 、 CD 8+ T 细胞)及脾脏重量, 观察皮下成瘤潜伏期及成瘤率。结果: 型组 100% 成 瘤,病理类型为移行细胞癌; 检测 SCID 鼠血中人 IgG 均一定水平存在, 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人 CD 3+ 、 CD 4+ 、 CD 8+ T 细胞在鼠血及脾中均有表达, 而对照组均未检出(P<0.05); 4 周鼠脾重平均(178.9± 45.2)mg。较对照组(40.6± 14.8)mg 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腹腔注射人 PBL、 皮下接种 RT4 膀胱癌细胞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建立人化荷人膀胱癌 SCID 鼠 型, 较好地拟人浸润性膀胱癌体内生物学特性,是膀胱癌免疫基因治疗的较理想型。  相似文献   

16.
重建型“B”小鼠模型及其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摘除胸腺,致死剂量 X-线全身照射后转输骨髓细胞的办法,获得了重建型“B”小鼠。此种小鼠缺乏 T 细胞的各种免疫反应。其睥脏细胞不为抗 Thyl 抗血清和补体所杀伤,对ConA 的刺激无应答反应。因此,大鼠 BERH-2肝癌和 Walker-256瘤在这种小鼠体内的移植,都获得了成功。利用重建型小鼠的淋巴细胞主要是 B 细胞的特点,对于抗 Thyl 抗体的纯度作了鉴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建立一理想的动物模型来模拟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状态,为探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全新的治疗方法提供平台。方法:采用抗鼠-CD122抗体注射NOD/SCID小鼠进行预处理,通过尾静脉注射9例不同病例的白血病细胞,以及1株T-ALL细胞系。通过检测小鼠体内白血病细胞及脏器白血病细胞浸润情况,观察白血病细胞植入。将白血病细胞进行二次移植,观察移植稳定性。对白血病动物模型进行药物处理,观察小鼠生存期,模拟人体治疗反应。结果:有4例病例的细胞及T-ALL细胞株成功植入。流式细胞检测显示受体小鼠体内较多比例人CD45+细胞表达,免疫组化显示CD45+细胞浸润小鼠不同脏器,系列移植也获得成功。体内药物处理显示地塞米松能延长小鼠的生存期,与临床观察相一致。结论:成功建立经抗鼠CD122单抗预处理的人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NOD/SCID小鼠模型,具有原发疾病的所有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A549人肺癌细胞系/615-SCID小鼠转移瘤的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建立A549人肺腺癌细胞/615-SCID小鼠模型,评价重度联合免疫缺陷615-SCID小鼠在建立人类肺癌转移模型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107A549细胞接种到615-SCID及SCID小鼠右上肢背部皮下,观察成瘤时间、成瘤率、肿瘤生长速度及转移发生.结果两品系小鼠接种后的成瘤率均为100%,615-SCID小鼠移植瘤潜伏期较长、生长较缓慢,更容易发生转移.结论 615-SCID小鼠比SCID小鼠更易于构建人类肺腺癌转移模型,对于肺癌转移特性研究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制备并评估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以期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临床前模型。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及实验确定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CTX)注射剂量以制备免疫抑制小鼠模型;通过腹腔注射、尾静脉注射将1×107个MEC-1细胞连续3 d移植到小鼠体内,以制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应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外周血白细胞、CD19+CD5+B淋巴细胞变化情况,并分析肝、脾、胸腺、肺、淋巴及骨髓中MEC-1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确定CTX注射剂量为150 mg/kg注射4 d能够显著降低小鼠免疫系统功能;移植MEC-1细胞后小鼠表现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特征,其白细胞及B淋巴细胞数量增多、骨髓细胞发生增殖。结论 CTX注射剂量为150 mg/kg连续注射4 d,可以使小鼠免疫功能显著下降;成功制备CLL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对NOD/SCID小鼠放射性肠损伤的修复作用.将雄性NOD/SCID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即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模型组,C组为治疗组.B组和C组小鼠全腹接受5 Gy 60Co γ射线单次照射,剂量率为100 cGy/min.照射后B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C组小鼠移植MSCs.于移植后第15天取小鼠空肠标本,通过免疫荧光方法检测MSCs在受损肠道的定植和分化情况.结果表明,治疗组小鼠的生存状况明显好于模型组小鼠,病理切片显示小肠黏膜得到修复,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SCs可定植于辐射损伤的肠道,并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和α-SMA.MSCs移植入肠损伤的小鼠体内后可在受损肠道定植,并向间质细胞分化,参与辐射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