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胞区室化(compartmentation)有助于分隔不同的生化反应,使其相互不产生干扰。有膜细胞器是通过生物膜把细胞内不同的空间分隔,进而实现细胞区室化。研究发现,细胞区室化也会通过细胞中无膜细胞器实现,但核仁等无膜区室的形成机制一直未得到明确。“液-液相分离”(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LLPS)机制的发现,为解开无膜区室的谜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现在认为,多种蛋白质和RNA也是通过LLPS机制形成局部的高浓度冷凝物,发挥更强或独特的基因表达调控、细胞信号转导等功能。LLPS的形成主要依赖于蛋白质和/或核酸之间的多价态非共价键相互作用,主要包括由低复杂序列区域介导的相分离及由多个重复结构域间特异性作用介导的相分离。组分浓度、pH和翻译后修饰等条件均能改变分子多价相互作用的强度,从而调节相分离和相变过程。蛋白质相分离的失调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阿尔茨海默病、亨廷顿舞蹈症和帕金森病等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有关。在这些退行性疾病中,已发现TDP-43、FUS、Ataxin-2、Tau蛋白等致病基因的突变,以及修饰会导致LLPS异常而形成病理特征性的...  相似文献   

2.
3.
4.
蛋白质组的概念最初在1994年提出.蛋白质组学是以细胞内全部蛋白质的存在及其活动为研究对象,它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后基因组时代基因功能的理解.卵泡液作为卵母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培养基,直接或间接影响卵母细胞的生育力和发育潜能,其中的一些蛋白质可以作为卵母细胞成熟的标记.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可以筛选与卵母细胞成熟及一些与生殖疾病有关的标记蛋白.本文就卵泡液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到层析液来分离色素,关于层析液的配制,高中《生物》课本288页有注释:教师在实验课前配制好层析液[层析液由20份石油醚(60~90℃)、2份丙酮、1份苯混合而成]。有的老师在配制层析液时,按比例量取石油醚,将石油醚加热...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液-液相分离(简称相分离)因其独特的功能与组织性,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发展迅速。细胞内部分蛋白质及核酸(多为RNA)等生物大分子通过由多种弱多价相互作用及构象熵共同介导的相变(phase transition)形成无膜细胞器(membraneless organelles, MLOs)。这些无膜结构具有明显的流体性质,包括其圆形外表、可浸润、滴落和彼此融合,并具有动态的内部成分交换。在体内形成的无膜细胞器,广泛参与到包括细胞膜信号传导、膜结合蛋白质组装、染色质重塑、RNA代谢、突触传递、活跃转录中心形成、有丝分裂结构形成,以及蛋白质病理性转变等多种重要的细胞内信号调控过程。本文从相分离的研究背景,相分离发生的分子机制,正常相分离过程参与的多种细胞生理活动,异常相分离与神经性疾病及癌症发生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了生物大分子的相分离在细胞信号调控过程中的普遍性及重要作用,并对研究相分离的实验技术和常用的相分离数据库进行了介绍。生物大分子相分离行为的发现,为重新理解众多结构及细胞生物学现象提供了全新的角度,生物大分子相分离可能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学过程,帮助重新认识众多信号通路的调控方式,也有望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1955年夏季山东省临清县棉花红蜘蛛为害严重,因为当时缺乏1605药剂,为了解决防治红蜘蛛的药剂问题,乃着手研究如何有效的利用当地现有药剂,并进行了几种药剂的使用方法及药效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生物大分子"液-液"相分离是近年来在生命科学领域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概念。相分离概念的提出,为我们深入理解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组织模式和功能调控提供了新的观点和研究工具,因此迅速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前沿。但是围绕生物大分子相分离的生物物理学特性及其在细胞中扮演的角色仍有很多未解之谜。该文对近年来生物大分子相分离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对其在细胞中的功能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用“70”液进行组织培养的启发下,我们试用维持液“70”液和“199”液分离鉴定腺病毒,从下面实验结果看,分离鉴定腺病毒用“70”液完全可以代替“199”液。  相似文献   

10.
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替代醋酸洋红染色液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往在动物遗传学实验“果蝇唾液腺染色体标本的制作和观察”中,采用醋酸洋红染色液对染色体染色。本文对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替代醋酸洋红染色液对果蝇唾液腺染色体染色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对果蝇唾液腺染色体的染色效果与醋酸染洋红染色液的染色效果是相同的。而且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还人提高工效,简易节约的优点。因此认为,在对果蝇唾液腺染色体染色中,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替代酸酸洋红染色液  相似文献   

11.
12.
日本全药工业公司3月10日销售能简便地冻结培养细胞、长期保存的冻结保存液。该公司销售研究支援用试药还是第一次。将来的冷冻保存液冻结时必须使用程序冷冻仪,另外在-80℃冷冻期间细胞逐渐死亡,必需用液氮保存或在1年内融解细胞,经增殖后再次冻结。如果使用,可放在-80℃或-50℃冷冻仪中长期保存,不需要程序冷冻仪和液体氮,没有必要定期融解和重新增殖。日本全药工业公司没有试药的销售过程,所以销售是十慈科学工业公司进行的。这种冷冻保存液是按某种比例配合了氨基酸、无机物、DMSO、血清制成的。分布的数据保存30个  相似文献   

13.
正真菌荧光染色液自上市以来,已在全国多家二级、三级医院推广、使用。为客观地了解真菌荧光染色液在临床真菌检测方面的情况,收集更多的临床应用信息,促进该种染色液在基层医院的推广使用,现决定由《中国真菌学杂志》和南京汉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举办此次有奖征文活动。一、征文要求及范围1、本次征文内容要求与真菌荧光染色液(商品名"溯康""速立清")相关,课题不限,征文类型不限,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红色花标本的保鲜液,使红色花标本能够长期保存。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对红色花标本采用了3因素(乙酸、甲醛和亚硫酸)3水平的试验,并用分光光度法测量不同试验号保存的红色标本中红色花色素的含量,确定最佳的红色花保鲜液的配方。结果:经过使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不同保鲜液保存花标本中红色花色素的含量,测得使用5号配方(0.5%乙酸、0.5%甲醛和0.2%亚硫酸)保鲜液保存的红色花标本,花色素的含量最高,可达0.983mg,时间超过1y。结论:使用0.5%乙酸、0.5%甲醛和0.2%亚硫酸配制的保鲜液可以较长时间的保存红色花标本。  相似文献   

15.
PF是两仲药品即苦味酸(Picric acid)和甲醛(Formaldehyde)的英文字头。PF固定液是依据Bouin氏液改良而来,去掉了其中的冰醋酸,配制比例也作了改动。主要用于免疫组织化学和生物组织化学的研究,它能较好地固定组织、细胞和抗原。其配方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真菌荧光染色液自上市以来,已在全国多家二级、三级医院推广、使用。为客观地了解真菌荧光染色液在临床真菌检测方面的情况,收集更多的临床应用信息,促进该种染色液在基层医院的推广使用,现决定由《中国真菌学杂志》和南京汉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举办此次有奖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17.
正真菌荧光染色液自上市以来,已在全国多家二级、三级医院推广、使用。为客观地了解真菌荧光染色液在临床真菌检测方面的情况,收集更多的临床应用信息,促进该种染色液在基层医院的推广使用,现决定由《中国真菌学杂志》和南京汉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举办此次有奖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18.
高晓萌  张治华 《遗传》2020,(1):45-56
生物大分子的相分离聚集(简称相分离)是驱动细胞内无膜细胞器形成的主要机制,参与众多生物学过程并和多种人类疾病密切相关,如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近年来,研究人员围绕相分离现象的分子机制和生物学功能,发现了相分离与信号传导、染色质结构、基因表达、转录调控等一系列生物学过程存在紧密关联,为理解细胞命运决定和疾病发生提供了新的视角,为疾病治疗和新药研发开辟了新的可能途径。本文在回顾了相分离研究的发展过程、相分离现象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以及相分离与疾病的关系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近年来相分离与染色质结构关联方面的研究突破,包括相分离如何感知并重塑染色质结构、超级增强子如何通过相分离调节基因表达、共转录激活因子如何通过相分离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等,以期为进一步理解相分离与染色质空间结构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远志水煎液中远志酸在血浆以及胃肠液中的药物吸收路径.方法:对大鼠进行远志灌胃后,采集肝门静脉血以及胃肠液,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不同给药时间点大鼠血浆以及胃肠液中的远志酸水平进行测定.结果:给予远志酸后,大鼠胃液中随即可测得远志酸,在给药30 min时的浓度达最高峰,并在30 min时肠液中测得远志酸,其浓度逐渐上升,在120 min时达峰值,随后逐渐下降,在60 min过后各个时间点浓度均高于血浆及胃液;血浆中的远志酸是在给药后的120 min和150 min时间点才可测出,其在血液中的持续时间很短.结论:远志水煎液中含有的皂苷以及大量苷元等被胃肠吸收后发挥抑制胃肠动力的作用,使得远志酸等苷元的排除减慢,而长时间滞留在肠液中,使胃肠动力进一步被抑制;但也不排除远志酸可能通过小肠吸收而最终进入血液后对胃肠神经递质及受体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不孕症术中、术后,使用羧甲基壳聚糖液通液及其宫腹腔留置对降低输卵管再次粘连及术后半年内宫内妊娠率的疗效.方法:将宫腔无异常,且双侧输卵管远端完全端梗阻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宫腹腔镜术中及术后3月用羧甲基壳聚糖液+地塞米松通液并宫、腹腔留置羧甲基壳聚糖液组为实验组,用糜蛋白酶+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地塞米松通液组为对照组.分别记录两组术中及术后3月后输卵管通畅率及半年内宫内妊娠率的结果.结果:术中及术后3月实验组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90.0%、88.9%;对照组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88.7%、74.5%.半年内宫内妊娠率实验组为49.1%;对照组为28.3%.两组术中输卵管通畅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月输卵管通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羧甲基壳聚糖液通液及其宫腹腔留置可以降低术后输卵管再次粘连及提高宫内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