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工培养条件下,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球壳孢目(Splnaerosidales)的Ascochyta, Phyllosticta, Phomopsis, Septoria四属进行个体发育研究,明确了其产孢方式:AscochytaPhyllosticta为内壁芽生瓶梗式;Phomopsis 为全壁芽生瓶梗式;Septoria为全壁芽生合轴式,这一结果为属级分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产孢方式是属内共同具有的稳定特征,分生孢子的形成方式类型、产孢细胞及分生孢子的形态是划分属的首要标准。以寄主植物属为基础确定的同属大多数种在个体发育上无明显差别,分生孢子的形态及大小是分种的一个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球壳孢目真菌个体发育研究I:壳二胞等四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永力  吕国忠 《菌物系统》1998,17(3):199-205
人工培养条件下,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以球壳孢目(Sphaerosidales)的AscochytaPhyllostictaPhomopsis,Septoria四属进行个体发育研究,明确了其产孢方式:Ascochyta和Plyhhosticta为内壁芽生瓶梗式:Phompsis为全壁芽生壁梗式,Septoria为全璧芽生合轴式,这一结果为属级分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产孢方式是属内共同具有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孙军德  吕国忠 《真菌学报》1995,14(2):107-115
本文报告了壳二孢属新种4个:忽木壳二孢,朝鲜槐壳二孢,假酸浆壳二孢和花椒壳二孢。建立了新组合1个,即淡竹壳二孢。此外,报告了国内新记录种19个。新种有拉丁文和中文描述及图。标本保存于沈阳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SAU)。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了壳二孢属(Ascochyta)新种4个:(木忽)木壳二孢(Ascochyta araliae Sun et Bai),朝鲜槐壳二孢(A.maackiae Sun et Bai),假酸浆壳二孢(A.nicandrae Sun et Bai)和花椒壳二孢(A.zanthoxyli Sun et Bai)。建立了新组合1个,即淡竹壳二孢(A.osmophila(Davis)L(?) et Bai))。此外,报告了国内新记录种19个。新种有拉丁文和中文描述及图。标本保存于沈阳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SAU)。  相似文献   

5.
球壳孢目真菌DNAGC含量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变性温度法测得球壳孢目5属14种19个菌株DNAG十Cmol%的变化范围为48.08~53.7,平均值为51.12,与文献报道的丝孢菌类的平均值接近,也与子囊菌的平均值相差不大,提示该类群的种类及其与大多数丝孢菌间在系统演化上似具一定的同源性,与形态分类对半知菌的处理相吻合,也为其有性阶段大多属子囊菌这一事实提供了佐证;各属、种GC值接近,且相互间有交叉,种内菌株间差异小于2%,方差分析显示属间差异不显著,故认为GC含量分析不宜用于球壳孢目属、种级分类单位的划分,但可作为排除性指标辅助某些种类的否定性判定。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北地区壳囊孢属真菌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中国东北地区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壳囊孢属真菌标本进行了形态学观察,依据其子实体顶盘、腔室、分生孢子以及子囊壳、子囊、子囊孢子的形态特征,并结合其培养性状等划分为5个形态学类群;利用ITS序列分析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这5个类群的划分均得到了分子证据的支持。腔室特征、孔口数量、中柱以及黑色基线的有无、分生孢子大小等可作为壳囊孢属分类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热变性温度法测得球壳孢目5属14种19个菌株DNA G+C mol%的变化范围为48.08~53.7,平均值为51.12,与文献报道的丝孢茵类的平均值接近,也与子囊菌的平均值相差不大,提示该类群的种类及其与大多数丝孢菌间在系统演化上似具一定的同源性,与形态分类对半知菌的处理相吻合,也为其有性阶段大多属子囊菌这一事实提供了佐证;各属、种Gc值接近,且相互间有交叉,种内菌株间差异小于2%,方差分析显示属间差异不显著,故认为GC含量分析不宜用于球壳孢目属、种级分类单位的划分,但可作为排除性指标辅助某些种类的否定性判定。  相似文献   

8.
刘伟成  吕国忠 《菌物系统》1998,17(3):278-282
利用热变性温度法测得球壳孢目5属14种19个菌株DNAG+Cmol%的变化范围为48.08~53.7平均值为51.12,与文献报道的丝孢菌类的平均值接近,也与子囊菌的平均值相差不大,提示该类群的种类及其与大多数丝孢菌间在系统演化上似具有一定的同源性,与形态分类对半知菌的处理相吻合,也为其有性阶段大多属子囊菌这一事实提供了佐证;各属,种GC值接近,且相互璋有交叉,种内菌株间差异小于2%,方差分析显示  相似文献   

9.
对球壳孢目真菌首次采用PCR-RFLP和RAPD进行了系统发育研究。以ITS1和ITS4为引物对4属12种24个菌株的核糖体DNA转录间区(ITS)进行了PCR扩增,4种内切酶(AluI,Hha,MspI,TaqI)酶切,结果表明:主要属的ITS区长度不同,同属不同种相同。Coniothyrium,Phylosticta,Ascochyta,SeptoriaITS区长度分别为630,560,550,540bp;酶切图谱属间差别明显,属内种间基本一致,暗示传统的分种可能过细,某些种的成立还有商榷的余地,PCR-RFLP对确定疑难种属的地位有重要的意义。3属8种16个菌株的RAPD结果表明,种内图谱相同或图谱类型相同,而种间明显不同,揭示出过去所划分的种的确存在本质的差别,但是否达到种级的差别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座壳孢属真菌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昆虫病原真菌座壳孢的功能、资源调查、经典分类发展历程及其传统分类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座壳孢的系统发育等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旨在为澄清该属真菌的种类及其系统发育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苏木科植物上的两个拟茎点霉 Phomopsis 新种:羊蹄甲生拟茎点霉 Phomopsis bauhinicola 和决明生拟茎点霉 Phomopsis cassiicola , 和两个中国新记录种:羊蹄甲拟茎点霉 Phomopsis bauhiniae 和决明拟茎点霉 Phomopsis cassiae 。新种附有拉丁文、英文描述和显微结构图。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 (HMA) 。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木兰科植物上的两个拟茎点霉Phomopsis新种:木兰叶拟茎点霉 Phomopsis magnoliae和白兰生拟茎点霉Phomopsis micheliicola。新种附有拉丁文、英文描述和显微结构图。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HMA)。  相似文献   

13.
罗氏沼虾个体发育早期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采用聚两燃酰胺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罗氏沼虾个体发育早期9个时期的八种同工酶系统(EST、ALP、AMY、GDH、MDH、LDH、SOD、ME)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OD、ME在早期发育过程中酶谱相对稳定,SOD表现为三条谱带,ME表现为两条谱带;面EST、ALP、AMY、GDH、MDH、LDH则随发育其酶谱表现出明显差异,酶谱渐趋复杂。  相似文献   

14.
采自广州的六个拟茎点霉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采自广州的六个拟茎点霉Phomopsis新种:金合欢生拟茎点霉Phomopsis acacicola、叶子花生拟茎点霉Phomopsis bougainvilleicola、樟生拟茎点霉Phomopsis cinnamomicola、八宝树拟茎点霉Phomopsis duabangae、杜鹃拟茎点霉Phomopsis rhododendri和黄花夹竹桃拟茎点霉Phomopsis thevetiae。新种附有拉丁文、英文描述和显微结构图。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SCHM)。  相似文献   

15.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和核糖体RNA基因(rDNA)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对22种拟茎点霉共34个菌株进行了系统发育研究。RAPD分析构建的UPGMA聚类图所反映的种间、种内关系与形态学分类结果基本一致,可以清楚地将分自7科寄主植物上的不同的种分别区分开来,但分自同科或同属寄主植物上的不同的种并不具有相近的亲缘关系。ITS序列分析结果不支持将Phomopsis mangiferae Ahmad和P. cytosporella Penz. et Sacc. 合并为同一个种的观点,同时还显示出P. mangiferae与P. psidii de Camara的亲缘关系非常近, 可能是异名同物;而为害木棉叶的拟茎点霉与杨梅枝枯病菌P. myricae Y.J.Huang et P.K.Chi之间的碱基差异亦属于种下不同菌株间的正常差别范围,很可能就是同一个种。对相同的供试菌株两技术所反映的亲缘关系趋势相同,表明两技术用于拟茎点霉的亲缘关系分析和种类鉴定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RAPD分析与ITS序列分析在拟茎点霉分类鉴定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和核糖体RNA基因(rDNA)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对22种拟茎点霉共34个菌株进行了系统发育研究。RAPD分析构建的UPGMA聚类图所反映的种间、种内关系与形态学分类结果基本一致,可以清楚地将分自7科寄主植物上的不同的种分别区分开来,但分自同科或同属寄主植物上的不同的种并不具有相近的亲缘关系。ITS序列分析结果不支持将Phomopsis mangiferae Ahmad和P. cytosporella Penz. et Sacc. 合并为同一个种的观点,同时还显示出P. mangiferae与P. psidii de Camara的亲缘关系非常近, 可能是异名同物;而为害木棉叶的拟茎点霉与杨梅枝枯病菌P. myricae Y.J.Huang et P.K.Chi之间的碱基差异亦属于种下不同菌株间的正常差别范围,很可能就是同一个种。对相同的供试菌株两技术所反映的亲缘关系趋势相同,表明两技术用于拟茎点霉的亲缘关系分析和种类鉴定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白斑隐蛛个体发育和生殖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凤想  赵敬钊 《蛛形学报》1998,7(2):146-152
白斑隐蛛在湖北省以成蛛和幼蛛混合群体越冬,全年可完成3代。3代平均发育历期:雌蛛分别为69.13d、71.80d和76.40d,雄蛛为67.30d、61.39d和69.45d。成蛛寿命一般70~90d,其寿命长短与温度呈负相关。发育起点温度、胚胎期为15.88℃;雌蛛全幼蛛期为13.71℃,雄蛛为14.51℃;全世代为13.69℃。有效积温、胚胎期为128.60日度;雌蛛的全幼蛛期为654.21日度,雄蛛全幼蛛期为655.87日度;全世代为818.67日度。抗高温能力较强,胚胎的最适温度是37℃;幼蛛期是35℃。25~30℃为产卵率最高温区。产卵袋最适温区是20℃~35℃之间,其中以30℃产卵袋数最多。产卵间隔在20℃~35℃温区内,与温度呈负相关。在15℃~35℃温区内,温度对卵袋含卵量影响不大,但超过35℃就显著减少。20℃~30℃为单雌产卵量最高温区,高温(35℃以上)可出现无效卵袋。在正常情况下,卵的孵化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19.
Cohen , L. I. (Washington State U., Pullman.) Studies on the ontogeny of the dwarf mistletoes, Arceuthobium. I, Embryogeny and histogenesis. Amer. Jour. Bot. 50(4): 400–407. Illus. 1963.—A complete developmental study on the origin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main tissue systems in the embryo of Arceuthobium reveals a greater degree of internal differentiation in the mature embryo than hitherto reported. The mature embryo consists of rudimentary cotyledons, a well-defined hypocotyl and a highly organized radicle. The latter develops from the remaining undifferentiated portion of the globular embryo soon after the embryonic cortex and procambium are differentiated. The radicular promeristem is organized into 4 initiating zones: (1) a uniseriate layer of apical surface initials; (2) a subapical zone of central initials; (3) a peripheral zone; and (4) a zone of procambium initials. Comparison between the dwarf mistletoe embryo and those of several nonparasitic angiosperms indicates that their ontogenies, in many respects, are essentially similar.  相似文献   

20.
温度对细毛水狼蛛个体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研究结果证明:(1)细毛水狼蛛(Pirata tenuisetae)的卵粒在15℃恒温条件下,不能孵化;(2)在20—32℃恒温条件下随着温度升高历期逐渐缩短;其中以25—30℃恒温条件下幼蛛的成活率较高。在同一温度梯度下雄蛛的历期均短于雌蛛;(3)在28—32℃恒温条件下产卵率为最高,产卵量最大,25—30℃时孵化率最高;(4)母蛛携带卵袋的时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35℃条件下,有取食自产卵粒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