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比较研究青年猫与老年猫下丘中央核(CIC)5-羟色氨(5-HT)、P物质(SP)能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年龄性变化,探索老年个体听力下降的神经机制。方法 Nissl染色显示下丘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显示5-HT、SP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反应(immunoreactive,IR)细胞。光镜下观察、拍照,对神经元和5-HT、SP及GFAP免疫反应细胞分别计数并换算成密度,测量其IR细胞直径取平均值,以及它们的阳性反应平均灰度值。结果 5-HT-IR、SP-IR和GFAP-IR细胞、阳性纤维及其终末在青年猫及老年猫下丘中央核均有分布。与青年猫相比,老年猫下丘中央核5-HT密度均显著下降(P<0.01),胞体直径明显减小(P<0.01),阳性反应明显减弱(阳性反应强度与灰度值呈负相关),SP-IR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密度却显著增大,阳性反应显著增强。结论在衰老过程中猫下丘神经元尤其是5-HT能神经元有显著丢失现象,提示5-HT能神经元显著减少导致下丘听觉信息传递功能减弱,可能引起老年个体听觉功能衰退的重要原因;SP能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密度显著增大,可能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组织化学与电镜方法,观察了硬脊膜外腔注射辣椒素(CAP)对成年大鼠一级传入C纤维的影响。经CAP处理后第7天,大鼠脊髓后角Ⅰ~Ⅲ层内P物质(SP)免疫反应性明显减弱,抗氟化钠酸性磷酸酶(FRAP)活性消失或明显减弱,但亮氨酸脑啡肽(LEK)、神经降压素(NT)及5-羟色胺(5-HT)免疫反应性无明显变化。电镜观察发现,CAP处理后脊神经后根内部分无髓神经纤维被破坏,但有髓神经纤维无变化。在给药后48小时的脊髓胶状质(SG)内即可出现变性(DEG)终末,在第5、7、和10天,DEG终末增多,DEG程度加重。部分DEG终末属于Ⅰ型突触球的中央终末,但Ⅱ型突触球的中央终末无DEG征象。以上结果表明,成年大鼠硬脊膜外腔注射CAP亦可有效而特异地损毁一级传入C纤维。此动物模型的建立为选择性地研究C纤维与SG内其它结构之间的超微联系奠定了基础,并在进一步研究C纤维的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应用酶组化方法和图象分析探讨脊髓Ⅱ板层无髓传入纤维终末标记物——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luoride-resistant acid phoshatase,FRAP)活性的变化,从而了解吗啡对备用根大鼠的侧支出芽有无促进作用。结果显示:备用根大鼠手术侧L_3、L_4和L_5节段Ⅱ板层FRAP阳性反应物面积因切除了大部分腰段背根于17天时下降到最低水平,于34天时L_3平面开始回升,即其阳性面积比17天时增大5倍多。吗啡备用根大鼠17天时其术侧Ⅱ板层阳性反应物面积也降到最低水平,唯L_3Ⅱ板层的阳性面积比17天备用根者大4倍,表明17天时阳性面积已开始回升;而到34天时术侧L_4Ⅱ板层阳性面积比17天时增大75%,比34天备用根大鼠增大一倍。表明吗啡促进了背根无髓纤维的侧支出芽,而出芽的纤维更快地分布到L_4节段,稍后也分布到L_4节段Ⅱ板层。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探讨切断背根 (L1)后脊髓Ⅱ板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和神经营养因子 3 (NT 3)表达的变化。方法 将成年雄猫 5只行单侧L1背根切断术 (对侧为非手术侧 )。术后 5天取L1脊髓制作2 0 μm厚冰冻切片 ,用BDNF及NT 3抗体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BDNF、NT 3免疫阳性反应物在脊髓的分布 ,计数单位面积内Ⅱ板层BDNF阳性膨体密度及NT 3阳性细胞数。结果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BDNF样免疫反应物在Ⅱ板层主要分布于神经膨体 ,NT 3样免疫反应物在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均有分布。背根切断后 ,手术侧Ⅱ板层BDNF阳性膨体数量明显较非手术侧者减少 (P <0 0 1)。而手术侧Ⅱ板层NT 3阳性神经元及胶质细胞数量则较非手术侧者明显增加(P <0 0 1)。结论 背根切断后脊髓Ⅱ板层BDNF ,NT 3的表达发生不同变化。BDNF减少 ,而NT 3表达增多。提示BD NF和NT 3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甘草对大鼠小肠动力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初步探讨甘草对大鼠小肠动力的作用,及其作用与胃肠激素的相关性.方法:观察甘草组与空白组移行性综肌电(MMC)周期持续时间、Ⅲ相持续时间、Ⅲ相每分钟快波数(FM)和每簇的快波数(FC)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显微图像定量分析扫描系统检测十二指肠、空肠嗜铬细胞及其肌间神经丛中5-羟色胺(5-HT)、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相对含量.结果:①甘草组与空白组比较MMCⅢ相FM和FC明显减少,MMC周期明显延长,Ⅲ相持续时间明显缩短,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甘草组十二指肠、空肠粘膜及肌间神经丛内5-HT表达明显较空白组减少,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小肠粘膜无明显SP、VIP阳性免疫反映物表达,但小肠肌间神经丛内SP含量明显减少、VIP含量明显增加,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甘草对大鼠小肠动力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与5-HT、SP、VIP分泌失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白斑迷蛱蝶视觉系统中GABA和5-HT能神经元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华  李一娜  暴学祥 《动物学报》2004,50(5):770-777
采用树脂石蜡(Colophony-Paraffin,CP)组织包埋切片技术和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物酶(Streptavidin—peroxidase,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首次报道了GABA和5-HT两种神经递质在白斑迷蛱蝶视觉系统(复眼及视叶)中的分布。与以往所报道的昆虫不同,白斑迷蛱蝶复眼中部分光感细胞对GABA和5-HT抗血清产生免疫反应。每侧视叶中约有2600多个GABA能阳性神经元,它们共分为6群。其中3群位于外髓附近(M1-3),另外三群位于内髓复合体边缘(LC1-3)。GABA能神经元发出的轴突在整个视叶的3个神经纤维网中都有分布。相比之下,视叶对5-HT抗血清的反应较弱,视叶神经纤维网中不存在代表5-HT阳性反应的粗大静脉曲张状纤维,只有一些排列规则的细小纤维。每侧视叶只有位于外髓附近的25个神经元呈现阳性反应,它们的分布位置与部分M3群的GABA能样神经元相同。本文还探讨了5-HT和GABA在调节视觉信息时可能发挥的作用[动物学报50(5):770—777,2004]。  相似文献   

7.
肖强  李栋生 《生理学报》1989,41(3):313-317
本文采用离体大鼠回肠纵行肌-肌间神经丛(LM-MP)标本,观察SP对5-HT引起的LMMP标本收缩效应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1) 阈下剂量的SP(5nmol/L)可明显加强5-HT(100nmol/L)引起的LM-MP收缩效应;(2) SP受体拮抗剂[D-Pro~2、DTrp~(7,9)]SP、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可抑制或阻断SP对5-HT的加强效应。表明这种效应是通过SP受体中介的;(3) 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也可阻断SP的加强效应,而平滑肌5-HT受体阻断剂BOL对SP的加强效应似无阻断作用。这些结果提示,阈下剂量的SP对5-HT具有调制作用,并与胆碱能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Hu WP  Li ZW  Ru LQ  Fan YZ 《生理学报》2004,56(6):703-707
实验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P 物质(SP)对大鼠同一三叉神经节(TG)神经元γ-氨基丁酸激活电流(IGABA)和5-羟色胺激活电流(I5-HT)的调制作用。在受检的47 个 TG 细胞中,多数情况下可在同一细胞记录到IGABA 和 I5-HT 两种电流(63.8%,30/47)。在 30 个同时对 GABA 和 5-HT 敏感的细胞,其中 22 个细胞预加 SP(0.01 μmol/L)后,IGABA 减小(35.7 ± 6.1)%,而I5-HT 增加(65.2 ±8.7)%。此种调制作用可被SP 受体拮抗剂GR82334 及胞内透析GDP-β -S 或GF109203X 所阻断。以上结果表明:SP 受体激活后经G 蛋白耦联,通过相同的PLC-DAG-PKC 转导途径对同一感觉神经元共存的GABAA 受体和5-HT3 受体产生相反的调制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延髓腹外侧区(VLM)投射到脊髓中间外侧柱(IML)神经元的组化特性及其有关的神经化学物质在调节心血管活动中的作用。VLM是中枢神经系统维持静息交感张力、整合各种心血管反射的重要部位,含有乙酰胆碱(ACh),5-羟色胺(5-HT),γ-氨基丁酸(GABA),P物质(SP),神经肽Y(NPY),脑啡肽(ENK)等多种信息物质。其中许多可以不同的形式共存在同一IML投射神经元内。这种信息物质及其共存形式的多样性,可能就是心血管调节型式复杂性的神经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171只大白鼠的实验中,分析脑内5-羟色胺(5-HT)、吗啡样物质(MLF)和针刺镇痛效果(针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用辐射热甩尾法观察电针镇痛效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脑内5-HT 含量,用放射受体分析法测脑内吗啡样活性。主要结果如下:一、MLF——针效 25只正常大鼠,测定脑内 MLF 活性(受体结合抑制率)为28.6±1.4(均值±标准误,下同)。20只大鼠给予电针30分钟,痛阈平均增长72%,脑  相似文献   

11.
大鼠脑内5-羟色胺在应激性溃疡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红  张席锦 《生理学报》1985,37(5):416-424
通过神经化学和神经药理学的方法,在大鼠观察了冷冻加束缚应激性溃疡的形成过程中,脑内5-羟色胺(5-HT)的作用。结果如下:1.在应激过程中,脑内5-HT 及其主要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明显升高,特别是5-HIAA 的含量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持续上升,说明5-HT 的代谢加快。2.脑内5-HT 或5-HIAA 含量在应激45min 时与溃疡指数呈明显的负相关,而在应激180min 时则与溃疡指数呈明显的正相关。3.侧脑室注射5-HT或其前体5-羟色氨酸(5-HTP),对应激性溃疡的形成呈双重作用,小剂量时减轻而大剂量时加重溃疡的形成。4.腹腔注射5-HT 合成阻断剂对氯苯丙氨酸(pCPA)可降低大鼠脑内5-HT 和5-HIAA 含量,使应激60min 鼠的溃疡形成加重,而使应激180min 鼠的溃疡形成减轻。以上结果提示,在大鼠的冷冻加束缚应激性溃疡的形成过程中,脑内5-HT 起着一定的作用,它很可能在应激早期减轻而在应激晚期加重溃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观察到甲状腺素具有调节肝细胞增殖酶ACT及组织特异酶CPS_1,及OCT活性的功能,当甲状腺素引起新生二周鼠肝ACT的相对活性增高时,CPS_1及OCT的相对活性降低,但对新生二周以后至成年(10周)鼠肝酶活性的影响则相反。对年龄较大如30周的动物几无影响。甲状腺素对DENA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肝内上述酶活性的相互影响,与发育过程的情况颇为相似。根据甲状腺素对DENA引癌过程中酶活性的影响,似可将前一报告中所划分的癌变期进一步分为癌变早期(即肝细胞进行癌变期)——喂 DENA 6—12周,及癌变后期(即癌细胞形成期)——喂DENA 12—19周。在癌变早期,甲状腺素对肝内CPS_1及OCT活性的诱导效应下降:对CPS_1/ACT及OCT/ACT活性相对比值的影响下降,同时对ACT/CPS_1及ACT/OCT活性相对比值的影响上升。在癌变后期,甲状腺素又使CPS_1及OCT的相对活性增高;使CPS_1/ACT及OCT/ACT活性相对比值上升,同时使ACT/CPS_1及ACT/OCT活性相对比值下降。 癌变后期的影响表明甲状腺素似有促使癌变了的细胞向正常分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张秀艳  梁盈  李祺福  赵振利  荆光军 《生物磁学》2009,(3):407-409,F0002
目的:观察维甲酸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形态与超微结构及其相关标志物表达的影响,以鉴定其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终末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1μmol/L维甲酸处理SK—N—SH细胞,光镜、电镜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研究SK—N—SH细胞处理前后细胞形态、超微结构变化和神经元相关标志物的表达变化。结果:光镜与电镜观察结果显示,SK—N—SH细胞经1μmol/LRA处理后,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产生了细胞呈极性状、伸出多个轴突树突状突起、细胞逐渐变小变圆并融合在一起形成类似神经节样结构、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核仁变少变小、常染色质增多、细胞器丰富发达等显著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经RA处理后SK-N-SH细胞NSE、MAP2、Synaptophysin的表达较对照组细胞明显加强。结论:维甲酸能改变SK—N—SH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恶性表型特征,并促进与神经细胞相关的终末分化指标的表达,从而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终末分化具有显著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Tan ⅡA)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形态与超微结构和相关终末分化指标的影响,以鉴定其对肿瘤细胞终末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0.5μg/mL丹参酮ⅡA处理MG-63细胞,光镜、电镜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系统研究MG-63细胞处理前后细胞形态、超微结构变化和成骨细胞相关终末分化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光镜与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经Tan ⅡA处理细胞产生了核质比例减小、异染色质减少、常染色质增多、细胞器丰富发达、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等显著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处理后MG-63细胞I型胶原蛋白、骨粘素和骨钙蛋白的表达呈阳性,并观察到钙化糖原颗粒增多和典型骨结节的形成.结论:丹参酮ⅡA能显著改变MG-63细胞形态与超微结构恶性特征,并促进与成骨细胞相关的终末分化指标的表达变化,从而对人成骨肉瘤细胞的终末分化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系统地观察了P物质(SP)、亮氨酸脑啡肽(L-ENK)在豚鼠耳蜗的分布以及SP、L-ENK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与Corti's器毛细胞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SP的免疫反应活性(SP-IR)存在于耳蜗螺旋神经节的部分神经细胞及传入神经纤维中,在Corti's器的毛细胞下方亦可见SP免疫反应阳性纤维;L-ENK的免疫反应活性(ENK-IR)存在于耳蜗的传出神经纤维中。节内螺旋束、内螺旋束、隧道螺旋束、横贯纤维均含有大量的L-ENK免疫反应阳性纤维,Cort's器中的L-ENK免疫反应阳性终末与毛细胞之间具有密切接触,由此提示,SP可能为听觉初级传入神经递质之一;L-ENK作为传出神经递质或调质对听觉传入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鸡脊髓背角胶状质中calbindin-D28k(CB)阳性终末的超微结构及其与含有substance P(SP)中央末梢之间的联系.方法 应用免疫电镜技术观察鸡脊髓背角胶状质中CB阳性终末的超微结构,并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鸡脊髓背角胶状质中CB和SP阳性突触小球中央末梢之间的关系.结果 电镜下观察:1)突触小球中含有心小泡的中央末梢呈CB免疫阳性;2)突触小球内或外的部分含小泡的树突呈CB免疫阳性;以及3)突触小球外的部分轴突呈CB免疫阳性.在突触结构内,CB免疫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于突触后膜上.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显示,SP阳性的含有心小泡的中央末梢呈CB阳性.结论 突触小球的中央末梢中CB与SP共存,提示CB可能通过其钙离子缓冲作用,参与脊髓的痛觉调制.  相似文献   

17.
切断猫L2背根后脊髓Ⅱ板层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NADPH-d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一氧化氮合酶(NOS)在成年猫脊髓L2节段板层的分布,并探讨切断L2背根对Ⅱ板层NOS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NOS主要分布于正常成年猫脊髓Ⅱ板层的神经膨体及少数神经元胞浆内.切断L2背根10天后,手术侧Ⅱ板层NOS的平均灰度较非手术侧明显增加(P<0.05),神经膨体密度则较非手术侧明显减少(P<0.01),这表明,切断背根可致相应节段脊髓Ⅱ板层NOS含量明显减少.提示NOS在成年猫脊髓Ⅱ板层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中可能有其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钟芳  舒加 《生理学报》1993,45(2):103-110
本文对移植的5-HT神经元从蛛网膜下腔跨软脊膜迁移进入脊髓作了初步研究。将含有5-HT细胞的胚胎中缝核组织小块或神经细胞悬浮液作为移植物,以5-HT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跟踪移植细胞,结果如下:(1)在低胸水平横切脊髓,10d后,横断脊髓内的5-HT纤维消失。(2)横切脊髓(方法同上)后,立即将中缝核组织小块移植在胸腰段脊髓的蛛网膜下腔,一月后.在横断脊髓内出现5-HT阳性神经元和纤维。5-HT纤维能在灰白质内延伸。(3)脊髓横断后,若以中缝核的细胞悬浮液代替组织小块,作上述移植,则在移植区附近的灰质内出现大量的5-HT阳性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在灰质内的分布范围与神经细胞悬浮液在蛛网膜下腔的移植范围相一致。迁入神经元能在灰质内重新形成5-HT阳性纤维网。(4)经上述移植后,灰质内出现的5-HT阳性纤维随远离细胞体而变得稀疏。白质内的5-HT阳性纤维远比灰质内稀少。本实验结果表明:移植在脊髓蛛网膜下腔的脑干5-HT细胞能跨软脊膜迁移进入脊髓。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枢胆囊收缩素(CCK)的研究开始于1975年,Vanderhaegher首先发现大鼠脑内存在胃泌素样免疫活性物质。次年Dockray等在此基础上证实脑内的胃泌素样物质就是CCK,1980年Dockray等又进一步证明脑内的CCK主要是含硫的羧基末端八肽  相似文献   

20.
5-羟色胺(5-HT)是参与调节胃肠道运动、内脏敏感性、分泌等功能的重要神经递质和信号分子。肠道菌群对5-HT的产生有重要影响,已发现一些产芽孢细菌(spore-forming bacteria,SP)类肠道微生物能刺激肠嗜铬细胞(enterochromaffin cell,EC)产生5-HT。微生物通过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激活神经分泌机制来调节胃肠运动,某些TLR通过作用于5-HT受体调节小鼠回肠的自主收缩和5-HT诱导的收缩反应。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可以对5-HT综合征及其相关生理和病理状况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5-HT与TLR及肠道菌群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