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研究与分子育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由革兰氏阴性菌黄单孢水稻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引起的白叶枯病是世界水稻生产中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白叶枯病是一种维管束病害,自然条件下,病菌通常由水孔或伤口侵入,沿叶脉产生灰白色病斑。田间常在分蘖期观察到病症,并随植株的生长而发展,至抽穗期达到高峰。水稻遭受白叶枯病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甚至绝收。白叶枯病最早于1884年在日本福岗地区发现  相似文献   

2.
西南桦播种期和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西南桦种子两种不同播种时期育苗的对比 ,发现秋季播种的一年生苗木比即采即播的一年生苗木的高生长、地径生长、主根长和侧根数分别提高 5 7.1 %、3 9.5 %、1 8.5 %和 2 3 .0 % ,避开了炎热夏季 ,根际病害感染程度比即采即播苗木减少 88.1 % ,苗木质量显著提高 ,同时提出了秋季播种育苗各个时期的育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杉木细菌性叶枯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各地几年来相继发生杉木细菌性叶枯病,闽南一带尤为严重。杉木感病后,轻者叶部枯死,重者整株梢部死亡。严重地威胁了林木的正常生长。三年来,我们对杉木病害进行了调查研究和防治工作,初步掌握了杉木细菌性叶枯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摸索了一些防治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水稻品种条纹叶枯病抗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当前粳稻主产区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而品种抗病性的利用则被公认为是病害综合防治的根本策略.本文从抗性鉴定方法、抗性资源筛选和发掘、抗性遗传规律及抗病基因定位和抗性品种选育与抗性转基因工程4个方面,对水稻品种条纹叶枯病抗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以期为水稻抗条纹叶枯病的育种提供参考.同时对水稻品种条纹叶枯病抗性研究的现存问题与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由稻黄单胞细菌(Xanthomonas oryzae)不同致病变种引起的两种最重要的水稻细菌性病害。发掘和利用抗性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这两种病害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分别综述了这两种高度相关的病害的抗性遗传研究进展,包括已发掘和利用的主效抗性基因特点及目前国内外对这两种病害的抗性QTL定位研究进展,为水稻抗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育种研究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6.
对丛岗村等6个苗木培育基地苗龄为0.2-0.2的滇橄榄实生容器苗木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苗木地径、苗高和相对高在6个试验地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苗木生长与外界自然环境存在极显著相关,是培育条件和培育措施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通过聚类分析,6个试验地苗木被划分为3类,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由革兰氏阴性菌黄单孢水稻变种(Xanthom onasoryzae pv.oryzae,Xoo)引起的白叶枯病是世界水稻生产中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白叶枯病是一种维管束病害,自然条件下,病菌通常由水孔或伤口侵入,沿叶脉产生灰白色病斑。田间常在分蘖期观察到病症,并随植株的生长而发展,至抽穗期达到高峰。水稻遭受白叶枯病后,一般减产20% -30% ,严重时甚至绝收。白叶枯病最早于1884 年在日本福岗地区发现。50年代以来,发病范围扩大,目前白叶枯病的发生范围已遍及世界各水稻产区[1,2,3]。由于其危害严重,而化学防治难以奏效,种植抗病品种是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这引起育种家们对抗病性和遗传规律研究的重视。多年来的研究在理论上和应用上取得了许多进展,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从基因对基因的学说解释寄主和病原菌的相互作用,建立了标准的单基因寄主和相对应的病原菌生理小种的鉴别系统;随着水稻基因组研究的开展,通过分子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的构建,对抗性基因进行了定位和克隆;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工程手段,开始了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的分子育种工作。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水稻白叶枯抗性基因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概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对钟萼木Bretschneidera sinensis实播育苗、苗木物候期生长及不同试验点与不同培育方式的苗木生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树种种子经催芽后发芽率达90%以上,苗木高与地径生长期主要在4~10月,10月后进入木质化状态,生长期较短是影响生长量的重要原因;高温与强光照对苗木顶芽与幼嫩叶产生灼伤影响,高温季节需进行遮荫;在高温高湿季节,易遭受病虫害为害,需加强病虫害防治。不同育苗方法表明,该树种大田裸根苗培育比容器苗更有利于苗木生长;不同生长类型的生长情况表明,良好的遗传个体在苗期表现良好的生长潜能。  相似文献   

9.
外生菌根菌不同接种方法对樟子松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提高外生菌根真菌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苗木促生长效果为目的,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菌株配对培养的方法对获得的樟子松外生菌根真菌进行混合接种菌株组合筛选; 采用苗木截根-菌液浸根和沟施接种方法分别对2年生和3年生樟子松苗木进行野外单接种及混合接种。研究外生菌根真菌不同接种方法、菌株单接种及混合接种对樟子松苗木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供试菌株及菌株组合对樟子松苗木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菌株GT005和菌株035为供试菌株中对樟子松苗木促生长效果最佳的菌株。采用苗木截根-菌液浸根方法接种2年生樟子松苗木130 d, GT005接种的苗木高生长提高54%, 地径生长提高15%, 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48%, 而根系活力降低3%; 菌株035接种的苗木高生长提高42%, 地径生长提高56%, 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47%, 根系活力提高11%。沟施接种方法接种3年生樟子松苗木100 d, GT005接种苗木高生长提高10%, 地径生长提高15%, 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90%, 而根系活力降低34%; 菌株035接种苗木高生长提高7%, 地径生长提高9%, 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6%, 而根系活力降低46%; 菌株组合044/GT001和GT001/GT005 接种的苗木高生长仅比对照提高3.47%和2.07%, 而菌株组合 044/025 和044/009 接种的苗木高生长低于对照; 混合接种的苗木其地径生长高于对照0.16%~7.98%。综上所述, 苗木截根-菌液浸根接种方法对苗木的促生长效果显著高于沟施接种方法; 外生菌根菌高效菌株与一般菌株混合接种会弱化高效菌株自身接种效果; 苗木过氧化氢酶活性、苗木根系活力与苗木的生物量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稻鸭共作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由灰飞虱传毒危害的水稻条纹叶枯病是近年来在我国部分稻作区严重发生的病毒病害.作为稻作生产生态实践模式之一的稻鸭共作技术对稻田病虫草具有显著的控制效应,然而目前还没有关于稻鸭共作对灰飞虱和条纹叶枯病影响的报道.因此,于2004~2005年在南京农业大学东台试验场进行了田间实验,共设计了4个处理,分别为常规稻作区(不养鸭、施药)、稻鸭共作区(养鸭、不施药)和秧田期覆盖防虫网、栽后大田稻鸭共作区(秧田覆盖防虫网、栽后稻田养鸭、不施药)和对照区(不养鸭、不施药).结果表明:稻鸭共作以及秧田期覆盖防虫网、栽后大田稻鸭共作处理对灰飞虱有显著的控制效应,因此也显著降低了两处理在水稻整个生长期间条纹叶枯病的发病率;稻鸭共作处理对条纹叶枯病的综合防效为79.44﹪,略高于常规稻作78.82﹪的防效,而秧田期覆盖防虫网、栽后大田稻鸭共作处理对稻田灰飞虱和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对条纹叶枯病的防效超过94.01﹪.总之,通过以上试验结果可知,稻鸭共作尤其是秧田期覆盖防虫网、栽后稻鸭共作处理为防治条纹叶枯病提供了一条安全高效的生态控制途径.  相似文献   

11.
人工苗木生长离不开肥料的滋养,肥料中富含各种人工苗木在生长和发育中需要的化学元素,是人工苗木快速成长的重要保障。肥料的成分分为很多中,不同的肥料对人工苗木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林业人员了解肥料对人工苗木的作用,掌握人工苗木施肥的操作,根据人工苗木的不同特点选用符合其生长和发育特点的肥料。本文在说明肥料对人工苗木作用的基础上,提供了人工苗木施肥的技术要点,希望可以指导人工苗木施肥工作。  相似文献   

12.
由黄单胞杆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引起的白叶枯病是水稻重要细菌性病害之一。迄今,已有7个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被克隆。Xa21是第一个被克隆的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因具有广谱抗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对Xa21的发现、定位及克隆、表达特征、编码产物XA21的生化特性、作用与调控以及XA21介导的免疫反应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广西永福地区种植的龙牙百合两种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培养、纯化、回接和重新分离,最后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致病菌株进行了鉴定;同时观察了三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两种致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两种病害(A和B)症状表明是叶枯病和青霉病,分别从感病叶片中分离得到4株和3株病原菌,病原菌室外回接发现只有菌株A-4和B-2分别致病,致病率均达到100%。形态学鉴定,A-4为葡萄孢属病原菌,菌落白色绒絮状,圆型;菌丝匍匐向外、向上生长、气生,无色,有隔膜,有分枝,具有分生孢子和顶生孢子。B-2为青霉属病原菌,菌落圆形或不规则形,外围形成一圈白色绒毛状,中间蓝绿色;菌丝细,匍匐生长,具横隔,分生孢子梗扫帚状,孢子呈球形。两类菌株分别获得全长522 bp和551 bp的序列,把ITS序列与Genbank中已登陆的序列进行相似性分析,并结合田间致病症状,认为龙牙百合叶枯病致病菌可能是椭圆葡萄孢,而青霉病致病菌是扩展青霉。三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两种致病菌的抑制效果表明,0.1~1.0 mmol·L~(-1)的SA不能完全抑制两种病原菌的生长,而0.5~1.0 mmol·L~(-1)BRs和Me-JA均能完全抑制病原菌A-4和B-2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植物病原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不仅直接引起植物病害,有的还能阻碍或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从水稻恶苗菌中分离出的赤霉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近代研究发现,引起植物叶枯病的几种病原菌,如水稻白叶枯病、稻瘟病、胡麻叶斑病、玉米小斑病、甘蔗叶枯病、高粱叶斑病等的病原菌都能产生代谢产物,给农业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15.
由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引起的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中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一种细菌病害。本研究采用我国和菲律宾的6个Xoo代表菌株,人工接种评价了来源于我国26个省份的174份水稻微核心种质资源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来源于不同稻作区的种质资源以及籼粳亚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分化,6个粳稻品种和7个籼稻品种对2个或2个以上的菌株具有抗性,其中7-304、山酒谷、麻谷子、包二幅以及古154抗谱较广。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白叶枯病是水稻的一种主要病害。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种理想的防治药剂。为防治白叶枯病而进行的筛选农用抗菌素的工作中,常用的有二类方法:一类是平板抑菌圈测定法。这种方法虽然简便,但对其可靠性,即和田间实际防治效果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在初筛工作中的  相似文献   

17.
由水稻黄单胞菌水稻变种Xoo引起的水稻白叶枯病是全球性的重要病害之一。已有31个水稻白叶枯抗性基因被鉴定并报道,其中18个被定位到染色体上,5个被克隆。简要综述了水稻白叶枯抗性基因的鉴定、定位和克隆的进展,并讨论了合理利用抗性基因防治白叶枯病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采用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研究方法,研究了厚环乳牛肝菌(Suillus grevillei)N40与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T43复合接种条件下,对樟子松苗木的接种效应。测定不同接种方式下樟子松苗木生长指标、菌根合成率、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根际土壤酶活性和抗病保护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N40和T43既有竞争性,同时又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对苗木的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均有明显的提高作用。接种N40 30d后接种T43,3个月后苗木高生长提高43.0%,地径提高55.6%,苗木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176.9%,苗木叶绿素a水平提高76.2%,叶绿素b水平提高64.1%,类胡萝卜素水平提高103.6%,苗木CAT和SOD活力分别提高45.5%和43.7%,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力提高28.0%和40.0%;苗木根际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分别提高120%和100%。上述结果表明,绿木霉T43能够促进菌根化苗木的生长并能诱导苗木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19.
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细菌病害之一。从野生稻中发掘优异的水稻白叶枯病抗性材料,可以拓宽栽培稻抗白叶枯病遗传基础。经过温室接菌鉴定和PCR标记分析,对云南野生稻进行Xa21基因的检测鉴定。温室接菌鉴定表明,云南野生稻对广谱致病小种PX099及云南强致病菌Y8具有较好的抗性能力,特别是疣粒野生稻对致病菌株达到免疫程度;PCR标记分析表明,云南野生稻不含有Xa21基因,但含有与Xa21基因某些区域同源的片段。本研究结果为寻找新的抗源材料及快速发掘利用云南野生稻中的抗白叶枯病基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红皮云杉外生菌根菌单接种及混合接种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高外生菌根真菌对红皮云杉苗木促生长效果为目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菌株配对培养的方法对获得的云杉外生菌根真菌进行混合接种菌株组合筛选;采用沟施菌剂方法,对3年生红皮云杉移床苗进行外生菌根菌菌株组合野外混合接种试验,同时以各菌株野外单接种作为对照,研究外生菌根真菌单接种及混合接种对红皮云杉苗木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及菌株组合对红皮云杉苗木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菌株L15促生长效果最佳,接种100d苗木高生长高于对照30.88%,地径高于对照15.29%。组合L15/025与L15/009促苗木生长效果低于单接种L15的效果,高于单接种009和025的效果。接种菌株010和组合L15/025的苗木与对照相比,叶绿素含量提高差异显著,叶绿素a水平分别高于对照59.15%、54.61%,叶绿素b水平分别高于对照76.34%和67.78%。除接种菌株010的苗木外,其他处理苗木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均有所降低。所有处理苗木的根系活力均低于对照。综上,外生菌根菌高效菌株与一般菌株混合接种会弱化高效菌株自身接种效果;苗木过氧化氢酶活性、苗木根系活力与苗木的生物量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