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炳仑 《化石》1996,(4):24-25
奇妙的食虫植物刘炳仑在植物界,奥妙无穷的大自然造就了一类奇妙的植物,就是食虫植物。它们的茎叶中,虽然也有叶绿体,叶绿体中也含有叶绿素,能进行一些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但由于它们长期生长在缺乏氮素或其它矿物养料的土壤或沼泽中,加之它们缺乏使植物体本固...  相似文献   

2.
谈谈食虫植物的食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般说,植物大都是通过光合作用来合成自身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有机营养物质。可是,在植物界中,有一些植物不但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且还能够捕食昆虫等小动物,从中摄取养料,人们通常把它们叫做食虫植物。世界上共有500多种,它们主要分布在南半球的温暧地带。下面就谈谈食虫植物的食虫。  相似文献   

3.
食虫植物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彦文  王海洋   《广西植物》2000,20(1):88-93
综述了食虫植物的研究概况 ,包括研究历史、食虫植物的捕虫与消化机制 ,食虫的效果以及食虫植物与环境的生态关系 ,旨在促进我国关于食虫植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食虫植物与能量单向流动规律食虫植物属于绿色植物,能通过叶绿素吸取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从环境中摄取来的CO2、H2O等无机物质合成有机物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起来,因而它们应属于生产者。它们食虫的方式是多样的,但基本上都是先通过某种捕捉器官捕虫...  相似文献   

5.
备课卡片     
食虫植物许多食虫植物是土壤氛素含量低的沼泽地区的“土生”植物。这些植物靠用叶片捕捉昆虫并消I它们的猎物而满足其某些营养需要。食虫植物发现于真菌和6科被子植物中,它认可用被动的(“粘蝇纸”)或主动的机制来捕捉昆虫被动的捕捉器通常是林状的并且较深,一个昆虫飞人或爬入某一捕捉器中,就很难逃脱,受到分泌牧的酸性的伤害,并被其中所含的消化酶杀死。“粘蝇纸”捕捉器在叶表面含有粘性物质,使昆虫固着而不能移动。这些物质主要是糖类,是在叶表面上的腺细胞中合成的,并且通过高尔基体的分泌囊腔运输到细胞之外。某些食虫植…  相似文献   

6.
<正>1983年,我还在上大学时买到了一本马德芳编著的《食虫植物》小册子,从此对食虫植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对这个特殊的植物类群充满了好奇,以致30多年来念念不忘。在近十年业余拍摄植物的过程中,我到过广西的很多地方,有意或无意间,拍摄到了十多种野生的狸藻科食虫植物。狸藻科植物的命名似乎有一个习惯,沼生的叫﹡﹡挖耳草,水生的叫﹡﹡狸藻,我们实际观察中发现,有些挖耳草也能长在水中。狸藻科植物的捕虫器官是捕虫囊,着生于匍  相似文献   

7.
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植物也能摄食动物,这类食虫植物往往就不大为人们注意。下面就我们常见的二种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有着无以数计的昆虫,它们以各种方式获取生存和繁衍。其中以植物为食的,被称作植食性昆虫,它们与植物存在着一种食与被食的关系,并且取食时表现出种种有趣的行为。 一、选择行为 植食性昆虫对取食植物的选择是经过长期适应并遗传下来的。尽管它们存在着狭食性和广食性的区别,有的能移取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植物,但它们喜食的植物和喜食的程度仍然不同。  相似文献   

9.
猪笼草、茅膏菜、捕蝇草……这些大名鼎鼎的“食虫植物”,作为能够捕食动物的绿色植物,在人们心中或多或少总会留下一些神秘色彩。也许在花卉市场上,或者在电视的科教频道,食虫植物会偶然现身,但是我们和野生的食虫植物零距离接触时才会发现,有些情况依旧不曾料想得到。  相似文献   

10.
与野生食虫植物的会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笼草、茅膏菜、捕蝇草……这些大名鼎鼎的“食虫植物”,作为能够捕食动物的绿色植物,在人们心中或多或少总会留下一些神秘色彩。也许在花卉市场上,或者在电视的科教频道,食虫植物会偶然现身,但是我们和野生的食虫植物零距离接触时才会发现,有些情况依旧不曾料想得到。  相似文献   

11.
在花卉栽培中,人们最为常见和危害花卉种类最多的害虫为蚜虫、介壳虫和红蜘蛛,简称“三虫”。由于它们只是一类刺吸植物茎叶的汁液,而不食枝叶、茎干的害虫,因此常被人们所忽视。不过,一旦受到它们的危害,轻则影响花卉的正常生长,重则造成整株死亡。  相似文献   

12.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中11种常绿乔灌木叶片虫食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昆虫对植物叶片的取食行为和伤害方式,作者选择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内的11种常绿乔灌木为对象,对叶片虫食状类型和格局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共发现16种虫食状类型,每种植物叶片虫食状类型数在10–13种之间,每种虫食状出现频率在0.5–28.7%之间。缘食状出现频率最高(28.7%),虫瘿和泡状出现频率最低(0.5%)。(2)叶片虫食状分布格局可分为3种类型,即一种虫食状占绝对优势的单优格局,如马银花(Rhododendronovatum)和檵木(Loropetalumchinense);两种虫食状(缘食状和顶食状)共占优势的双优格局,仅有木荷(Schimasu-perba);3种及3种以上虫食状占优势的多优格局(其余8种植物)。(3)叶片虫食状多样性指数变化在1.57–2.23之间,最高为苦槠(Castanopsissclerophylla),最低为马银花;乔木的多样性指数(2.040)高于灌木(1.882),优势种多样性指数高于伴生种,但差异均不显著;多样性指数反映了虫食状类型和出现频率的综合差异。(4)16种虫食状类型中有8对显著正相关,4对显著负相关,可能反映出不同类型昆虫取食植物的趋同和差异。  相似文献   

13.
重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毒问题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扼要介绍我国常用10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毒性,它们大多数是低毒,也有少数是微毒或无毒,着重分析可能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简况,还讨论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内和土壤中的残留情况,供人们安全施用或食用作参考。最后提出减少植物生长调节剂留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豆芫菁(Epicauta gorhami Marseul)属鞘翅目芫菁科,是我国南方各省发生普遍的害虫,在四川有的地方称此虫为鸡公虫或苋菜虫(因为害苋菜),其成虫主要食害大豆、豇豆、菜豆等豆科作物叶片和花瓣,据报导尚可为害甜菜、雍莱、甘薯、棉、茄、桑、稻、麻等作物,但未见报导为害榿木(Alnus cremastogyne Burk)。作者于1959年6月上旬在四川简阳曾在红塔耕区节约大队的沟边上发现大量的豆芫菁成虫,群集于榿木上为害叶片,受害榿木倾食一光,呈现枯黄,当时曾对此  相似文献   

15.
《昆虫知识》2009,46(6):829-830
蚂蚁和某些植物具有典型的互利共生关系,植物为蚂蚁提供食宿,换来的是蚂蚁有效地抵御植物的入侵者。然而,最新一项研究显示,这种互利互惠的关系看上去并不完美,往往蚂蚁破坏了植物的性繁殖。节果决明(Cordia nodosa)是一种与蚂蚁共生的南美洲植物,Allomerus octoarticulatus是与节果决明植物一起生存的蚂蚁物种之一,它们在一起生活时,这种蚂蚁既充当着朋友,也充当着破坏者,尽管它们可以保护蚂蚁,但同时却破坏了植物,使其无法繁殖。科学家推测蚂蚁能够迫使植物将营养物质主要用于生长,而不是结出果实和种子。节果决明树枝的中空节结叫做“虫菌穴(domatia)”,蚂蚁在虫菌穴里居住,同时以植物上生产甘露的介壳虫为食。如果节果决明植物生长得更快,那么植物体上就有更多的虫菌穴,能够使蚂蚁殖民地进一步扩张。  相似文献   

16.
植食性动物取食植物(植食作用)一直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研究的热点问题。植食作用能够显著影响植物幼苗的生长,从而决定种群更新动态。以往的研究较少讨论植物的不同性状对幼苗植食作用差异的重要性,也较少将之与物种相对多度对植食作用的影响进行比较。该文以千岛湖地区的16种常见木本被子植物幼苗为研究对象,调查植物的11种功能性状和相对多度,并运用回归模型和方差分解方法,研究植物功能性状和物种相对多度对幼苗叶片受昆虫植食损伤(虫食率)的相对重要性,探讨虫食率对植物功能性状的依赖性以及物种相对多度对虫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功能性状(即叶片碳氮比、叶片厚度)和物种相对多度对虫食率有重要影响,二者共解释了种间虫食率变异的54%。在这些性状中,有更高的防御能力、更低的营养成分和更高相对多度的物种虫食率更低。我们建议在未来的植食作用研究中,应考虑基于个体水平的功能性状和基于群落水平的相对多度。  相似文献   

17.
猪笼草     
在全世界近500种食虫植物中,猪笼草是植株最大的类群。它们都是能攀缘的半木质植物,有些种类可以爬到十几米高的大树上。猪笼草的叶片可分成三部分:最下方是与一般植物一样行使叶片正常功能的部分,多呈长圆形;中间部分是叶片中脉的延伸,如同一段绳  相似文献   

18.
为害农作物的步行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步行虫科是鞘翅目中的一个大科,我们通常称它为步甲,世界目前已知约25000种。多数步行虫是在夜间出土活动,以其它昆虫、蜘蛛、蜗牛、钉螺、蚯蚓等小动物为食,它们还取食动物的尸体、植物及腐植质,其中有些类群或种类更偏爱植物,至少在它们生活期的某一阶段是如此的。它们取食植物的花、幼苗或种子,因此有些种类成为农业上的重要害虫。大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就已经知道步行虫科中有一些种类有食植物的习性,但是也许由于近廿年来,人们强调了步行虫的捕食作用而对其食植物的习性往往被忽视了。 我国过去对步行虫科很少有人研究,甚至对一些为害谷类作物的种类也常混淆不清,甚至错用学名,因此有必要作一澄清。本文介绍目前已知为害作物的7种步行虫。  相似文献   

19.
叶片的虫食主要发生在展叶期。虽然展叶期短暂, 它却可能是了解植食性昆虫和植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关键。为了解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在展叶期叶片的虫食格局和展叶方式对叶片虫食的影响, 研究了栲树展叶期内的虫食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 栲树展叶的两个阶段(折叠期和打开期), 虫食叶片的格局存在较大的差异, 打开阶段的日虫食频度和日虫食率显著高于折叠阶段(F1, 32=8.97, p=0.005 4; F1, 32=12.38, p=0.001 4), 展叶期最终叶片虫食频度为50.72%, 叶片虫食率为8.25%。折叠期叶片主要受到低强度的虫食, 打开期叶片虫食则以较大强度的虫食为主。展叶期叶片的虫食主要发生在夜间, 夜间虫食率显著高于日间虫食率(t=2.51, p=0.017), 变化趋势与日虫食率一致。栲树叶片在展叶的两个阶段可能采用了不同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一、什么叫群落让我们环顾一下四周的环境:草木葱葱,虫鸟飞鸣,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呢?大家知道,植物靠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靠枝叶吸收阳光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质,才取得在陆地生存和发展的可能;而在各种植物上,包括烟草、楝树等,总有一些食植物的昆虫。与此同时,会伴随着以这些昆虫为食的肉食性昆虫以及两栖类、鸟类等。由此可见,它们是一环扣一环,相互有联系的。如果走进森林,可见高大的乔木高达几十米,下面的灌木只有几米高,再往下是低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