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于1982~1987年的4~9月,在山西省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对长尾山椒鸟(Pericr-ocotus ethologus)的种群数量作了初步观察。本区位于吕梁山中段(东经111°21′~111°33′,北纬37°45′~37°55′。面积10,443.5公顷),其自然概况见刘焕金等(1986),本文不另赘述。一、迁徒季节长尾山椒鸟六年(1982~1987)迁徙情况是:每年迁来本区的时间最早为4月17~23日,其年间差别1~6天,最晚迁离日期为9月22~28日,年间差异为1~6天。种群居留期158~159天;迁离后的间隔期为206~207天。种群此地的居留时间相对稳定。二、种群数量的年变动逐年数量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2.
小灰山椒鸟的育雏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3年4—8月采用所有事件取样法(All—occurrence recording)和焦点动物取样法(Focal animal sampling)对小灰山椒鸟的育雏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性参与育雏,育雏期19-20d,育雏方式3种.有3个育雏高峰期:上午7:00—11:00、中午13:00-14:00、下午16:00-19:00;育雏初期雌鸟暖雏,夜间卧巢;雌雄均清理巢内垃圾;领域性弱,巢区内营巢鸟类多,但护雏性强,对进入巢周鸟类驱逐性强,两性均护雏。  相似文献   

3.
正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笔者对乌兰察布市各旗、县、市、区的野生鸟类进行为期1年的系统调查。2013年9月13日,在阴山山脉大青山(属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地理坐标41°02.881'N,112°02.922'E,海拔1 526 m)发现了60只颜色艳丽的小鸟,在沟中小溪南侧的山坡林地活动、觅食。经鉴定该鸟为长尾山椒鸟  相似文献   

4.
巢址选择对鸟类的巢捕食率具有重要影响,研究鸟类的巢址特征与巢捕食率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揭示不同巢址特征对鸟类成功繁殖的作用。本研究以2014至2017年在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察的红头长尾山雀(Aegithalos concinnus)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红头长尾山雀在卵期(产卵及孵卵期)(n = 124巢)及育雏期(n = 119巢)被捕食巢和成功巢的日存活率与发现巢的时间和营巢植物种类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根据其巢址的总体特征对其巢址安全性进行评级,以探究研究者评估的巢址安全等级对预测巢存活率的有效性。结果显示:在卵期,营巢于竹类植物(如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和刚竹属Phyllostachys sp.植物)、茶(Camellia sinensis)、灌草类植物(如蔷薇Rosa spp.和禾本科Gramineae植物)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上的红头长尾山雀巢的日存活率皆显著高于在松柏类植物(如油松Pinus massonian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和圆柏Juniperus chinensis)上的巢;在育雏期,营巢于灌草类植物上巢的日存活率显著低于竹类、杉木和茶树上巢的日存活率。卵期巢的日存活率随巢日龄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但育雏期巢的日存活率不随巢日龄显著变化。此外,巢的日存活率与发现巢的日期之间没有显著关系,研究者评估为巢址安全等级不同的巢,其日存活率也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营巢于某些特定植物有助于降低红头长尾山雀面临的巢捕食风险,说明营巢植物种类对鸟类的繁殖成功率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保护区内外的白冠长尾雉繁殖生态,2014年3—7月在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区外湖北平靖关村利用人工巢试验(以鸡蛋为诱饵)、红外相机技术和栖息地样方调查搜集巢捕食信息,对其巢捕食率、巢潜在捕食者和影响巢捕食的栖息地因子进行研究.两轮试验分别为繁殖期前期3—4月和繁殖期中期5—6月.试验共放置巢149个,其中红外相机监测62个,累计相机日1315个,拍摄照片7776张,视频6950个.结果表明: 保护区外(平靖关)巢捕食率高于保护区内(董寨),繁殖期前期和繁殖期中期保护区内外差异均极显著.平靖关捕食者种类数(11和6种)在繁殖期前期和中期均高于董寨(7和5种),平靖关捕食者比例较高的是啮齿类和鸦科鸟类,董寨捕食比例较高的是貉.平靖关坡度和乔木盖度对巢捕食影响显著,而董寨的落叶盖度对其影响显著.在红外监测的人工巢中共发现野生白冠长尾雉访问人工巢13巢18次.  相似文献   

6.
次级洞巢鸟对次生林天然树洞的利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海涛  高玮 《动物学研究》2002,23(2):136-140
1996年 3~ 7月对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次生阔叶混交林中的 5种次级洞巢鸟的巢位选择进行了研究 ,所涉及的 5种次级洞巢鸟为大山雀 (Parusmajor)、沼泽山雀 (Paruspalustris)、普通 (Sittaeuropacea)、白眉姬 (Ficedulazanthopygia)、灰椋鸟 (Sturnuscineraceus)。研究表明 :5种次级洞巢鸟在位巢选择中 ,对洞口横径、洞口纵径、洞内径、洞深和洞口方向的选择具有共性。利用的洞口 ,方向在 180°~ 2 2 5°和 315°~ 36 0°分布最少 ;而未利用的洞口 ,方向在这 2个区间的分布恰好相反。利用和未利用的巢洞特征因子差异显著。人为堵塞后又打开的巢洞会迅速被再利用 ,结果说明次生林中天然树洞资源成为次级洞巢鸟巢位选择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7.
城市面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张,一些鸟类种群通过改变营巢特征,在与自然生境截然不同的城市中筑巢繁殖。但目前城市环境对于鸟类营巢影响的研究较缺乏。为了解鸟类营巢对城市环境的适应,于2016、2019年在黑龙江哈尔滨的城市与乡村环境,分别测量家燕(Hirundo rustica)巢(如,大小及形状)及巢址特征等(如,距地面和屋顶距离)参数,以探究:(1)家燕巢特征在乡村及城市生境是否存在差异?(2)家燕巢特征在年际间是否存在变化?并为城市家燕种群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及合理建议。研究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以及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分析所测量的巢特征参数在城乡之间、年际间的差异,并对组间参数进行线性判别分析(LDA,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结果发现,城乡间具有显著差异:(1)与乡村相比,城市巢距离屋顶更远,距地相对更近(P<0.05);(2)城市巢更浅(P<0.05);(3)从2016到2019年,城市和乡村巢都变得更深,半径更大(P<0.05)。根据这些发现,推测城市楼房建筑的楼道为家燕繁殖提供了相对更为封闭、安全的环境,旧巢及较为丰富的支撑物为家燕提供了适宜的巢址,有可能节省亲鸟在营巢上的繁殖投入;但同时应当警惕门窗关闭、资源受限、人为干扰等不利因素可能造成的生态陷阱。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次生林中潜在洞巢资源(包括各种啄木鸟的啄洞和人工巢箱)的多寡对次级洞巢鸟集团及繁殖鸟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2007年11月至2008年7月, 我们在吉林省吉林市大岗林场选择洞巢密度不同的样地, 对其次级洞巢鸟及鸟类群落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根据洞巢资源密度我们将9块样地分为3组, 即巢箱区(啄洞密度最低, 悬挂人工巢箱使其潜在洞巢资源总密度大幅提高)、低密度区(啄洞密度较低, 无巢箱)和高密度区(啄洞密度较高, 无巢箱), 调查了3组样地内鸟类的组成和密度、潜在洞巢资源的利用情况等。3组样地中均调查到4种初级洞巢鸟, 其种类组成略有不同; 4种次级洞巢鸟在3组样地广泛分布, 分别为白眉姬鹟(Ficedula zanthopygia)、大山雀(Parus major)、沼泽山雀(P. palustris)和普通鳾(Sitta europaea)。巢箱区和高密度区的次级洞巢鸟总密度显著高于低密度区。巢箱区同高密度区一样, 大山雀和白眉姬鹟的密度显著高于低密度区, 这是由于大山雀和白眉姬鹟是人工巢箱的主要利用鸟种, 而沼泽山雀和普通鳾的密度在三组样地间差异不显著。初级洞巢鸟总密度与啄洞密度、次级洞巢鸟总密度与潜在洞巢资源总密度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潜在洞巢资源丰富的样地中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潜在洞巢资源贫乏样地中的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 人为增加洞巢资源可以改变鸟类群落组成并显著提高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三组样地中鸟类群落的均匀性、丰富度指数和种间相遇率没有显著差异, 群落相似性指数也相近。高密度区和低密度区鸟类群落集团结构相似。次级洞巢鸟密度的增加短时期内未对群落内其他主要鸟种的密度产生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显示, 初级洞巢鸟的密度决定了啄洞的丰富程度, 而洞巢资源的差异会对次级洞巢鸟集团的分布模式产生影响, 进而影响整个繁殖鸟类群落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人工繁殖区内扬子鳄的营巢生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许建  潘洪唐 《四川动物》1989,8(4):16-18
本文观察了扬子鳄在人工饲养环境中的营巢生态:一、30条产卵雌鳄的巢有28个建在人工投放的芒草上,2个自行取草建巢。二、六月中旬至下旬末为营巢期,周期为14.17±5.21天。营巢夜间进行,雌鳄单独完成。三、巢材除人工投放芒草外,随周围环境而异。四、巢体积、产卵数与雌鳄体长无相关性。五、卵堆温度恒定35℃,日温差仅1.4℃。六、每窝卵数为26.2±3.9枚。七、30条产卵鳄中的11条是抢巢产卵。  相似文献   

10.
2008年8月12日、2007年8月24日分别于城口县和奉节县,2007年5月30日于武隆县,2007年5月18日于黔江区,笔者带队进行重庆市物种资源调查时,发现3种鸟类:灰喉山椒鸟Pericrocotus solaris、蓝大翅鸲Grandala coelicolor和棕胸蓝姬鹟Ficedula hyperythra,分别隶于雀形目Passeriformes的山椒鸟科Campephagidae、鸫科Turdidae和鹟科Muscicapidae.拍摄所用的是Sony DSC-H2数码相机,600万像素,时间从早上7∶ 49~16∶ 53,拍摄照片7张;拍摄距离从15 m到5 m.  相似文献   

11.
虎纹伯劳的巢生境选择与繁殖行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5年3~7月通过焦点动物取样法(focal animal sampling)和完全记录法(all-occur rencerecording)对四川南充地区虎纹伯劳的繁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虎纹伯劳喜在5~12m的高大阔叶乔木的冠部分叉处营巢。对15个巢址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累积贡献率高达83.15%,说明前5个主成分已经基本包含了所有参数的总信息量。4月下旬开始陆续有虎纹伯劳迁到,初到时并未配对。5月上旬开始出现求偶行为,并伴有递食行为。5月中旬首次见到营巢,两性参与营巢,营巢期5~7d。营巢结束一两天后开始产卵,一天一枚,窝卵数4~6枚。营巢期和产卵期都有求偶和交配行为。产完最后1枚卵后即开始由雌鸟单独孵卵,孵卵期13~14d。两性育雏,育雏期13~15d。  相似文献   

12.
朱Xuan营巢生境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陕西省洋县境内调查了13个朱Xuan巢的生境,分12个属性记载,并做定量统计分析。由模糊聚类分析法把样点分成了近湿地类型区和远湿地类型区;由主分量分析证明,树型高大、隐蔽度和周围植被条件好、离居民点较近的马尾松或栓皮栎树是朱Xuan营巢的优选条件。  相似文献   

13.
苍鹭营巢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欣  刘明玉 《四川动物》2002,21(2):96-97
2000年3-4月在辽宁省凌源市对苍鹭的营巢习性进行观察表明:苍鹭在营巢过程中雄性外出取材,雌性筑巢,营巢期6-9天;雄性取材次数随着营巢天数的增加而增多,每日取材次数有两个高峰期,即上午7-9时、下午3-5时;巢平均值为外径50cm,内径29.2cm,巢高24cm,巢深11cm,巢材主要为树木枯枝。  相似文献   

14.
朱鹮营巢生境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在陕西省洋县境内调查了 1 3个朱巢的生境 ,分 1 2个属性记载 ,并做定量统计分析。由模糊聚类分析法把样点分成了近湿地类型区和远湿地类型区 ;由主分量分析证明 ,树型高大、隐蔽度和周围植被条件好、离居民点较近的马尾松或栓皮栎树是朱营巢的优选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山椒子光合速率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使用LCi-SD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三年生山椒子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 、蒸腾速率(Tr、X1) 、光合有效辐射(PAR、X2)、空气CO2浓度(Ca、X3)、叶片温度(Tl、X4)、空气相对湿度(RH、X5)、胞间CO2浓度 (Ci、X6) 、气孔导度(Gs、X7)的日变化进程。结果表明: 山椒子Pn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并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 且主要由气孔限制因素引起; 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求得山椒子Pn的最优回归方程为: Y=-8.474+1.819X1-0.016X6+0.048X5+0.023X3(R2=0.988, 复相关系数R=0.994, 标准估计误差Se=0.203, F值=159.020, P<0.001); 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山椒子Pn变化的主要因子是Tr、Ci、RH、Ca, 且各主要因子影响的直接效应顺序为Ci>Tr>Ca>RH, 总效应顺序为Tr>Ci>Ca>RH。  相似文献   

16.
红尾伯劳的巢址选择与营巢行为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2003年4-9月通过焦点动物取样法(focalanimal sampling)和完全记录法(all-occurrence recording)对红尾伯劳的营巢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凌晨选巢,巢多位于7—15m的高大乔木冠部分叉处。对19个巢址主成分分析表明:前6个主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累积贡献率达83.74%,基本包含了16个参数的总信息量。营巢活动自5月下旬至7月中旬,两性参与筑巢,营巢期间有求偶交配行为,营巢期6~8d。衔材主由雄鸟担任,达72.16%,衔材高峰出现于营巢第2d和第4d,每日高峰在7~8时和15-17时。理巢基本全由雄鸟承担。护巢性强。  相似文献   

17.
朱()营巢生境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陕西省洋县境内调查了13个朱()巢的生境,分12个属性记载,并做定量统计分析.由模糊聚类分析法把样点分成了近湿地类型区和远湿地类型区;由主分量分析证明,树型高大、隐蔽度和周围植被条件好、离居民点较近的马尾松或栓皮栎树是朱()营巢的优选条件.  相似文献   

18.
2002年2~6月对卧龙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圈养大熊猫“雷雷”在半散放条件下的营巢行为和日摄食量的变化首次进行研究。该雌体在自然交配人工授精后一个月开始表现营巢行为。在4个月的观察过程中,大熊猫“雷雷”大约有371%的时间用于营巢或卧在巢中。营巢和卧巢的时间基本发生在上午900~1130时。营巢行为出现前后,个体的日均摄食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519)。相关分析表明,日均摄食量与日营巢频次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R=-063,P>005,n=116)。大熊猫“雷雷”总共在圈舍内3个地点营巢,最终在安全性较高、采光好而郁闭度较低的地点营巢成功。圈养大熊猫对营巢材料没有表现选择性。结果表明复杂多样、接近自然状态的圈舍可能有助于大熊猫物种特有行为的发生。研究结果对大熊猫和其它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7年3~7月,我们在陕西省洋县华阳镇对野化放飞朱鹮(Nipponia nippon)个体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发现3对朱鹮在同一棵树上集群营巢(communal breeding),并繁殖成功。这是自1981年野生朱鹮种群重新发现以来,首次记录到朱鹮集群营巢的现象。3对朱鹮营巢的地点位于洋县华阳镇中学附近,经纬度为107°54′204E,33°59′670N,海拔1113m。营巢树种为油松,树高25m,胸径82cm,据当地村民说已有近百年树龄。3巢的详细信息见表1。表1朱鹮集群繁殖信息巢编号亲鸟环号雄鸟♂雌鸟♀巢高(m)产卵数(枚)出壳数(只)出飞数(只)1红色09红色10162222红色06无环14222…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