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谭潮航  肖凡  弓慧  张平 《蛇志》2017,(3):267-269
目的探讨高糖(High glucose,HG)对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分析其是否通过HG诱导细胞衰老以及凋亡而实现。方法采用台盼蓝染色计数法检测细胞生长状况并绘制生长曲线,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 associated acidic-β-galactosidas,SA-β-Gal)染色法检测衰老的HT22细胞,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HT22细胞凋亡形态。结果(1)HG(13.5、27、40.5mg/ml,48h)能显著抑制HT22细胞生长(P0.05,P0.01);(2)HG(13.5、27、40.5mg/ml)处理48h可明显诱导SA-β-Gal染色阳性率增加(P0.001);(3)HG(13.5、27、40.5mg/ml,48h)能诱导HT22细胞发生凋亡(P0.001),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HG可通过诱导HT22细胞衰老和凋亡而抑制HT22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2.
低氧对胚胎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间歇性低氧和持续性低氧对体外培养的胚胎干细胞(ES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细胞记数法和BrdU (5-溴脱氧尿苷)掺入的流式细胞分析检测细胞增殖,并用RT -PCR的方法检测低氧诱导因子(HIF-1a)的表达变化.结果:①将ES细胞分别放在低氧(3%~10% O2)和常氧(20% O2)的环境中培养24 h后,在低氧环境中培养的ES细胞数较常氧组明显减少;②将ES细胞分别给予间歇性低氧刺激(3%~10% O2),每天10 min,连续4 d后,发现3%低氧组较常氧对照组的细胞增殖明显升高.③用RT-PCR方法观察HIF-1a的表达与细胞增殖的关系,发现在常氧环境中培养的ES即有HIF-1a的表达,ES细胞在持续低氧24 h或间歇性低氧(3%~10% O2)刺激4 d后对HIF-1a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结论:间歇性低氧(3% O2)可明显促进体外培养的ES细胞增殖,而持续性低氧抑制ES细胞增殖,间歇性低氧(3% O2)刺激促进ES细胞增殖的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Kang YM  Chen JY  Ouyang W  Qiao JT 《生理学报》2002,54(3):189-195
用大鼠离体灌流脑片的细胞外单一神经元电生理记录技术,观察了5-HT对弓状核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随机选取的149个神经元中,有33个(22.2%)可被5-HT兴奋,82个(55.0%)被抑制,其余34个(22.8%)出现双相反应或不出现反应;(2)用低Ca^2 -高Mg^2 人工脑脊液替换正常人工脑脊液后,5-HT引起的兴奋效应仍可出现,但5-HT引起的抑制效应不再出现;(3)5-HT受体的非选择性拮抗剂cyproheptadine对5-HT引起的兴奋或抑制都有阻断作用;(4)用GABA受体拮抗剂bicuculline(Bic)可以阻断5-HT引起的抑制作用。据此推测:(1)5-HT的兴奋效应对低Ca^2 环境不敏感,因而是5-HT直接作用于所记录细胞的结果;(2)5-HT的抑制效应对低C a^2 敏感,并可被Bic所阻断,因而-HT可能是兴奋了局部GABA能中间神经元,后者再通过释放GABA抑制了所记录的神经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还原型辅酶氧化酶Ⅱ(NADPH oxidase II,NOX2)是否参与了黄连素(Berberine,BBR)对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诱导的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HT22神经元细胞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培养的Control组、10μM的Aβ损伤组(Aβ)、1μM的BBR保护组(BBR+Aβ)、NOX2-siRNA干扰组(NOX2-siRNA+BBR+Aβ)和乱序si RNA处理组(SC-si RNA+BBR+Aβ),孵育24 h后,采用噻唑蓝法(Methylthiazolyldiphenyl-tetrazolium, MTT)检测细胞活力,试剂盒检测培养基内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ogenase,LDH)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和NOX2蛋白表达、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戊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10μM的Aβ可显著下调HT22细胞活力,增加LDH释放和细胞内ROS及MDA水平,上调Cleaved caspase-3和NOX2蛋白表达(P0.05);1μM的BBR可显著抑制Aβ对神经元细胞产生的上述氧化损伤作用(P0.05),而NOX2-siRNA显著逆转了BBR对Aβ诱导的HT22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P0.05),而SC-si RNA未对BBR的上述细胞保护作用产生显著影响(P0.05)。结论:NOX2蛋白介导了BBR对暴露于Aβ中的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刺激大鼠脚内核(EP)对大鼠脚桥核(PPN)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脑内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PD)的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观察不同频率电刺激(强度0.6 mA,波宽0.06 ms,时程5 s,频率5 Hz、10Hz、20Hz、50Hz、100Hz、150Hz、200Hz)大鼠EP对PPN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实验记录了大鼠33个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其放电频率在3.6~52.2Hz之间,平均为(15.95±8.56)Hz;当刺激频率为100Hz时,抑制效应最显著(P<0.05)。结论:高频电刺激大鼠EP对PPN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主要为抑制作用,提示高频刺激EP可通过抑制PPN神经元活动参与PD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试图从细胞衰老和凋亡方面,探讨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PDTC对缺氧诱导的小鼠海马神经细胞HT22的影响。实验研究以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细胞为细胞模型,设置4组,分别是Control组、缺氧组、缺氧+PDTC组、PDTC组(PDTC, 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che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Elisa检查细胞Caspase-3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衰老相关蛋白P16和P21的表达。CCK-8结果发现,与缺氧组比较,缺氧+PDTC组中HT22细胞数存活率明显升高;hochest33258染色结果示:与缺氧组比较,缺氧+PDTC组中hochest33258染色阳性HT22细胞数目显著降低;Elisa结果显示,缺氧+PDTC组HT22细胞中Caspase-3水平与缺氧组比较显著降低。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缺氧组比较,缺氧+PDTC组HT22细胞中衰老相关蛋白P16和P21表达明显降低。本研究初步结果表明,运用PDTC抑制NF-κB信号通路能有效拮抗缺氧对小鼠海马细胞HT22细胞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该文探究二甲双胍(metformin,Met)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诱导的HT22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体外培养HT22细胞,建立NMDA诱导HT22细胞神经损伤模型,给予不同浓度的Met预保护,检测细胞存活率,确定Met预保护最佳浓度;Hoechst33...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频刺激丘脑底核(STN)对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纹状体 (STR)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方法:应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制备偏侧PD大鼠模型,丘脑底核区插入刺激电极进行高频刺激,采用细胞外单位记录的方法观察STR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的改变.结果:正常大鼠刺激后STR神经元反应主要以兴奋型反应为主, PD大鼠STR神经元反应主要以兴奋抑制型为主,且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抑制持续时间逐渐增加,持续时间与刺激时间密切相关(r=0.94).结论:刺激STN可使PD大鼠纹状体的异常放电得到改善,提示高频电刺激STN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PD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在麻醉或固定的大鼠上进行。电刺激坐骨神经和用有齿镊夹尾作为伤害性刺激。电针“人中”和“承浆”穴位。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中缝背核神经元的单位放电。其主要结果如下:1.外周伤害性刺激能使大鼠中缝背核大多数神经元的自发放电频率减慢或暂时停止。2.唇针可激活中缝背核大多数神经元,使其自发放电频率增加和使大多数中缝背核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反应的持续时间缩短。3.LSD 对中缝背核神经元自发放电的抑制作用与其剂量大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癌基因,但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研究尚少。AEG-1与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然而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设计靶向AEG-1 sgRNA序列并合成相应寡核苷酸,将其克隆到GV392质粒中,构建sgRNA/Cas9二合一表达载体,并进行慢病毒包装纯化。用慢病毒感染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进行药物筛选和sgRNA活性鉴定,建立稳定的AEG-1基因敲除的细胞系;并进一步观察神经元HT22细胞的增殖与凋亡能力。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3种靶向AEG-1基因的sgRNA/Cas9二合一表达载体。所设计的sgRNA的插入序列和开放阅读框架完全正确,成功建立了AEG-1基因敲除的稳转神经细胞系。进一步研究表明,AEG-1敲除后的神经HT22细胞与正常神经HT22细胞相比,细胞突起数目减少, 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凋亡率减少。以上结果为后续进一步研究AEG-1与神经系统疾病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RSV)对过氧化氢(H2O2)所致的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2(Mn-SOD)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2O2作为损伤因素模拟氧化应激损伤。将细胞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培养组(Control)、150μM H2O2损伤组(H2O2)、25μM白藜芦醇保护组(RSV+H2O2)、SOD2-si RNA干扰组(SOD2-si RNA+RSV+H2O2)和乱序RNA组(SC-si RNA+RSV+H2O2),药物暴露24 h后,应用MTT法检测HT22细胞活力、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量、相差显微镜观测细胞形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2O2组的活力显著下降(P0.05),LDH释放量明显增加(P0.05),细胞形态明显破坏;25μM的RSV显著恢复了HT22细胞的活力、减少了LDH释放、改善了细胞形态,而SOD2-si RNA显著逆转了RSV引起的上述保护作用,乱序RNA(SC-si RNA)未对上述保护作用产生明显影响。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上调SOD2减轻H2O2对HT22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否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减轻七氟烷所致神经元损伤。方法: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分为Con组、DHA组和Sevo组和DHA+Sevo组,药物处理各组细胞24 h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拍照记录各组细胞形态改变,采用MTT法检测神经元存活情况,检测各组培养基中LDH, NO, SOD及MDA的含量。结果:CON组和DHA组细胞形态正常,Sevo组细胞皱缩,胞体破裂,正常形态消失,而DHA+Sevo组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皱缩破裂的细胞较少;与CON组和DHA组相比,Sevo组HT22细胞存活率下降至CON组的25.79%,培养液中LDH的漏出量显著增加至CON组的400.15%,SOD活力下降至CON组的30.96%,培养液中NO及MDA的含量分别增加至CON组的507.62%和342.15%(P0.05);而与Sevo组相比,DHA+Sevo组HT22细胞存活率增加至CON组的75.68%,培养液中LDH的漏出量下降至CON组的175.68%,SOD活力增加至CON组的70.48%,培养液中NO及MDA的含量分别下降至CON组的355.80%和192.27%(P0.05)。结论:DHA通过抗氧化应激反应减轻七氟烷对HT22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缰核对蓝斑核的兴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本文记录了蓝斑核等部位的单位自发放电,实验表明这些细胞可能含有阿片受体.它们可为自然痛刺激所兴奋,可被吗啡等镇痛剂所抑制。 2.电刺激缰核可以使蓝斑细胞的自发放电频率增高。损毁一侧缰核可使蓝斑细胞自发放电暂时性减少。 3.电泳乙酰胆碱使蓝斑核细胞放电增多.电泳阿托品使之减少,并可对抗刺激缰核所引起的蓝斑细胞放电增多反应。电泳毒扁豆碱一般能增加蓝斑细胞放电频率。电泳γ-氨基丁酸抑制蓝斑放电。可见刺激缰核引起蓝斑细胞放电增多是通过释放乙酰胆碱递质实现的。 4.刺激缰核(可能通过中间神经元)加强蓝斑细胞的自发放电。由于缰核是许多前脑边缘结构至脑干的重要驿站,故前脑可能通过缰核对蓝斑的活动进行某种调节。  相似文献   

14.
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中缝大核(NRM)神经元的单位放电。共记录277个细胞,NRM 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大都在每秒0.5—20次之间,平均为6.41 Hz。其中221个神经元被电刺激尾所激活,35个被抑制,21个无明显变化。NRM 神经元对躯体刺激的反应类型与自发放电的特征有关,兴奋型神经元的自发放电频率较低((?)=4.96Hz),而抑制性神经元的自发放电频率较高((?)=15.03 Hz)。在24例兴奋型神经元中,刺激尾核头部能够激活大多数 NRM 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和抑制其伤害感受性反应。导水管周围灰质微量注射纳洛酮(2.5ug/0.5μl,n=15)。能够明显阻断刺激尾核头部激活 NRM 神经元自发放电和抑制伤害感受性反应的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型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SOD2)是否介导了姜黄素(Curcumin,Cur)对氧糖剥夺模型(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HT22神经元细胞暴露于OGD环境中3 h模拟神经元缺血缺氧损伤,SOD2-si RNA抑制神经元SOD2蛋白表达后,通过噻唑蓝法(Methylthiazolyl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检测细胞活力,比色法测量培养基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 LDH)水平,流式细胞仪计算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测定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表达,并观察细胞形态和线粒体功能。结果:与正常培养的Control组相比,OGD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LDH释放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显著上升,细胞形态破坏并降低线粒体膜电位(MMP)和线粒体复合物1(Mitochondrial Complex 1 Activity)的活力(P0.05),100 ng/ml的Cur可显著减轻OGD诱导的神经元细胞的上述损伤性改变(P0.05)。而SOD2-si RNA显著逆转Cur对OGD诱导的神经元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P0.05),SC-si RNA则未对Cur产生的神经保护作用造成显著干扰(P0.05)。结论:Cur可能通过上调SOD2的表达,减轻OGD对神经元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大鼠杏仁核5-HT_3受体参与免疫调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通过大鼠侧脑室和杏仁核给予 5 HT3受体激动剂 1 phenylbiguanide (PBG) ,用 3H TdR掺入法测定脾细胞丝裂原 (concanavalinA ,ConA和lipopolysaccharide ,LPS)刺激增殖效应 ,用活化脾细胞增殖法测定IL 2生成 ,MTT法测定自然杀伤 (naturalkiller,NK)细胞活性和用放射免疫测定血浆皮质酮水平 ,以探讨大鼠杏仁核 5 HT3受体在免疫调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5 HT3受体拮抗剂granisetron (GNT ,0 1~ 0 4mg/kgip)剂量依赖地增强ConA和LPS刺激的脾细胞增殖 ,作用在连续给药 5d最明显 ;双侧脑室给予PBG ( 5 μg/side)可增强ConA和LPS刺激的脾细胞增殖效应 ,作用在连续给药 3d最明显 ;双侧和单侧中央杏仁核给予PBG 0 5 μg均增强ConA刺激的脾细胞增殖和IL 2生成 ;底内侧杏仁核给予同剂量PBG仅增强LPS刺激的脾细胞增殖效应 ,不影响ConA刺激的脾细胞增殖和IL 2生成 ;中央杏仁核给予PBG升高血浆皮质酮的作用较底内侧杏仁核给予等量PBG引起的升高血浆皮质酮作用明显 (P <0 0 1)。侧脑室、中央杏仁核和底内杏仁核给予PBG对丝裂原刺激的脾细胞增殖效应影响不同 ,但均被同时同部位给予GNT所拮抗 ,提示杏仁核中央核和底内侧核的 5 HT3受体可能以不同方式参与ConA或LPS刺激的脾细胞增殖效应的调制  相似文献   

17.
本工作用细胞内记录技术记录了18个蟾蜍离体背根节神经元对其外周突与中枢突刺激的反应。1-2Hz刺激背根和坐骨神经引起的背根节细胞的动作电位参数相同。随着刺激频率增高,30%的细胞对背根和坐骨神经刺激同步地发生动作电位振幅降低、波形分解和脱失;70%的细胞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背根节细胞对背根和坐骨神经重复刺激不能跟随的频率分别平均为126 Hz和323Hz。结果表明,本工作所记录的背根节细胞为A型神经元,其中枢突的直径小于外周突。对上述变化的可能机制,文中也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到具有抗炎特性的有益菌,研究者通常将待测细菌的发酵液上清和热致死菌体与TNF-α刺激下的人类结肠腺癌细胞HT29共孵育,并测量细菌是否能够减少HT29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该测试的前提之一是待测细菌的发酵液上清或菌体不杀死或杀死<10%的HT29细胞。在前期的工作中,我们从人母乳中分离得到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F286和S.parasanguinis F278两株菌。在研究这两株菌的抗炎能力之前,我们利用MTT法摸索不同浓度的S.salivarius F286和S.parasanguinis F278的发酵液上清和热致死菌体对HT29细胞的细胞毒性。实验表明,两株菌的发酵液上清的原液和稀释液对HT29细胞均没有细胞毒性;浓度5×10^5~7.5×10^6cfu/mL的F286热致死菌体、浓度5×10^5~2.5×10^6cfu/mL的F278热致死菌体对HT29细胞的细胞毒性低于10%,而浓度1×10^8cfu/mL的热致死F286和F278菌体分别杀死(23±5.3)%和(22±5.3)%的HT29细胞。因此,S.salivarius F286和S.parasanguinis F278的发酵液上清原液、以及浓度5×10^5~7.5×10^6cfu/mL的F286热致死菌体和5×10^5-2.5×10^6cfu/mL的F278热致死菌体可在HT29细胞模型中进行抗炎能力测试。本研究的方法可用于确定其他细菌在HT29细胞模型中进行抗炎能力测试的合理浓度范围。  相似文献   

19.
通常采用恒定电脉冲间隔的高频刺激(high-frequency stimulation,HFS),进行深部脑刺激治疗帕金森氏症等运动障碍疾病.为了开发适用于不同脑疾病治疗的新刺激模式,近年来脉冲间隔(inter-pulse-interval,IPI)变化的变频刺激模式受到关注.已有研究表明,即使具有相同的平均电脉冲频率,变频刺激与恒频刺激的治疗效果也不同.我们推测,变频刺激的短小IPI变化就足以改变HFS对于神经元的作用.为了验证此推测,本文在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输入轴突纤维上交替施加恒频刺激(100或133 Hz,即IPI=10 ms或7.5 ms)和随机变频刺激(100~200 Hz,即IPI=5~10 ms,平均频率为133 Hz),记录并分析刺激下游神经元群体的诱发电位,用于定量评价神经元对于恒频和变频刺激的响应.实验结果表明,持续的恒频刺激使得神经元的响应从最初的同步发放形成的群峰电位(population spike,PS)转变为非同步的动作电位发放(即单元锋电位).但是,当刺激切换为变频模式时,却又可以诱发神经元群体同步产生动作电位,重新形成PS波.并且,变频刺激诱发的PS幅值和神经元发放的同步程度可达基线的单脉冲刺激诱发波的水平.但是,PS的发生率只有脉冲刺激频率的7%左右,表明在持续的变频刺激时,多个脉冲累积的作用才能诱发这种同步的神经元发放.而且PS的出现与前导IPI的长度之间存在一定关系.神经元的轴突和突触等结构对于高频刺激的非线性响应可能是变频刺激诱发同步活动的原因.这些结果表明,变频刺激序列中短小的间隔变化可以产生与恒定间隔不同的调控作用.本文的结果对于揭示脑刺激的作用机制,促进新型刺激模式的开发及其在不同类型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改构苹果多糖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构苹果多糖(modified apple polysaecharides,MAP)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MAP对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研究MAP对HT29细胞凋亡的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给予不同浓度MAP后,HT29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8,9、Bax和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AP对HT29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能诱导HT29细胞的凋亡;MAP可促进HT29细胞caspase 3,8,9及Bax的表达,降低Bcl-2的表达,且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MAP可以通过内部和外部途径诱导HT29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