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姿势控制参与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能够维持身体平衡,防止跌倒的发生。本文从姿势控制的定义入手,分析视觉、前庭觉和本体感觉作用于姿势控制的途径,以及各感觉受损后姿势控制的代偿现象。通过文献研究法,本文得出姿势控制不仅是应对姿势扰动的反射活动,也包含了在空间中的定向能力,为主动活动提供最佳身体对线;作用于姿势控制的视觉途径包括通过视力、对比敏感度、视野与立体视觉,前庭觉途径包括前庭感受器与前庭反射,本体感觉途径包括本体感受器与中枢处理能力。总体而言,一种感觉成分受损后,机体能够通过另外两种感觉代偿,各感觉具体的代偿方式不一。  相似文献   

2.
日常生活中,机体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获取环境中的信息以及自身相对于环境的信息,输入大脑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反应。这些不同模态的感觉输入信息在大脑中存在跨模态(cross-modal,如视觉和听觉、听觉和嗅觉,甚至跨越三种或更多感觉模态信息)相互整合,从而对动物的感知、运动、学习记忆和决策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多感觉整合研究领域吸引了一批学科交叉的科学研究人员,极大地推进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本文着重介绍自身运动感知过程中视觉和前庭信息整合机制的研究进展,分别从多感觉整合发生的脑区、神经元对多感觉信息的编码特性以及神经元活动与行为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脑对多感觉信息的整合是人和高等动物获取环境中有意义信息的重要方式。长期以来科学界一直认为,脑对不同感觉刺激(包括视觉、听觉、躯体感觉等)信息的分析和加工由不同的感觉皮层介导,最终在联络皮层进行整合,形成综合性的感觉和意识,但最近的一些实验证据显示,以前被认为只负责对单一感觉刺激分析和处理的感觉皮层亦可受其他感觉刺激的影响并直接参与多感觉信息的整合作用,这些新的发现对过去传统的大脑皮层功能分区概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就近些年来有关感觉皮层(主要包括听觉、视觉和躯体感觉皮层)对多感觉刺激信息整合的研究进行综述,以增加人们对大脑皮层功能的新认识,为感觉信息处理和编码及感觉信息整合的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感觉包括嗅觉、味觉等化学性感觉,以及视觉、听觉、触觉、温度觉和本体感觉等物理性感觉.感觉受体接受体内外刺激,并通过相应的电化学信号编码,将信息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如脑和脊髓).这些信息在中枢进行解码、加工和整合,进而引导相应的行为反馈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和适应生存环境.此外,外周调节(peripheral modulation)对感觉和行为的形成也起着精细调节的作用.感觉受体神经元的受体表达量和亲和力、受体的磷酸化修饰、离子通道活性、突触活性和功能等,都可能受到外周调节  相似文献   

5.
眼睛传奇     
周鹏  刘超 《生命世界》2005,(9):70-75
人类是通过各种感觉系统感受到的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身处的这个大千世界的。在感觉系统中,视觉系统是极其重要的。对我们来说,失去视力无疑是非常可怕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在人体的感觉系统中,视觉系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传入人体大脑的信息中有大约  相似文献   

6.
Han L  Liu Y  You P 《生理科学进展》2010,41(5):391-394
环境中的不同信息通过不同的感觉模态如视觉、听觉、躯体觉的通路传递到动物的大脑皮层,已有研究表明这些传入的相关信息之间存在跨模态的相互整合,这种多感觉整合效应对于动物的感知、学习和记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听觉-视觉、听觉-躯体感觉多感觉整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可能的整合机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在机体不同站立姿势下,模拟飞行任务负荷对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总结其变化规律。方法:从某航空院校学员中随机抽取30名,要求其持续进行4小时的模拟飞行任务负荷,并同时在0 h、1 h、2 h、3 h与4 h时,测试4种不同站立姿势下的静态立位平衡参数,比较不同姿势晃动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模拟飞行任务的持续,4种站立姿势下,被试的立位平衡能力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并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其中睁眼站立于脚垫上的姿势晃动程度变化最明显,并有重心前倾的趋势;另外,在暴露于飞行任务负荷下,机体视觉信息通道的关闭有可能激发视觉、前庭、本体与肌肉控制等系统对平衡维持能力的代偿性增强作用,而下肢本体感觉信息的阻碍又同时会损坏视觉、前庭、本体等系统对立位平衡能力的控制作用。结论:模拟飞行任务负荷下,机体的姿势晃动会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即身体可能会代偿性的向前倾斜,来维持身体的立位平衡状态。同时,视觉通道与下肢本体感觉通道对任务负荷条件下立位平衡功能的代偿能力发挥不同的作用。这种变化规律的初步阐述对我们下一步的立位平衡与飞行疲劳评估的研究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2010年科学家在小鼠神经瘤母细胞中筛选鉴定出Piezo1和Piezo2蛋白.Piezo2是一个由机械刺激直接激活且可将机械刺激转换为电信号进而形成机械敏感性电流通道的蛋白质.Piezo2自发现以来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在触觉、本体感觉、痛觉、肿瘤癌症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机械敏感...  相似文献   

9.
视觉系统基于映射到视网膜上的像来获取外部世界的信息,因此,视觉信息首先在视网膜坐标系中进行编码和表征。然而,大量的研究显示,眼睛的注视方向对视觉皮层神经元的活动强度具有广泛的调节作用,这一机制能够实现基于视网膜以外参考坐标的视觉加工过程。近些年的研究发现,视觉信息能在多种不同的参考坐标下进行表征,这些机制在稳定的视觉表征、多感觉模态整合与视觉运动信息转换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用免疫组织化学与原位杂交研究P2X3受体在背根神经节,三叉神经节和结状神经节的分布。结果显示:1、原位杂交;在三种感觉神经节中,95%左右的神经节细胞为P2X3mRNA阳性,中、小型神经节细胞的杂交信号一般要比大型的神经节细胞强一些,2、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与原位杂交结果基本一致。此外,在各神经节内,均显示出许多P2X3免疫阳性神经纤维,在足掌表皮也显示许多P2X3免疫反应阳性纤维,结果提示:P2X3不仅参与机体的痛觉的形成,还可能参与其它感觉,如本体感觉等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本体感觉训练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所致关节僵硬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所致关节僵硬患者6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31)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n=31)强化常规康复训练,采取本体感觉训练,比较两组康复训练方式对患者和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ROM水平比较(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ROM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KSS评分比较(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K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BS评分比较(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B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体感觉训练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所致关节僵硬患者康复有利,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对前交叉韧带断裂术后患者肢体肿胀程度、运动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20例行前交叉韧带断裂术患者,按照信封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本体感觉训练)和研究组(60例,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肌内效贴干预)。对比两组优良率、肢体肿胀程度、运动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肢体肿胀值减小,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Fugl-Meyer运动量表(FMA)、Berg 评分量表(BBS)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总体/精神健康、生理/社会功能、活力、躯体疼痛和情感/生理职能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体感觉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对前交叉韧带断裂术后患者,可有效减轻肢体肿胀程度,改善运动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用免疫组织化学与原位杂交研究 P2 X3受体在背根神经节、三叉神经节和结状神经节的分布。结果显示 :1.原位杂交 :在三种感觉神经节中 ,95 %左右的神经节细胞为 P2 X3m RNA阳性 ,中、小型神经节细胞的杂交信号一般要比大型的神经节细胞强一些。 2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与原位杂交结果基本一致。此外 ,在各神经节内 ,均显示出许多P2 X3免疫阳性神经纤维 ,在足掌表皮也显示许多 P2 X3免疫反应阳性纤维。结果提示 :P2 X3不仅参与机体的痛觉的形成 ,还可能参与其它感觉 ,如本体感觉等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足少阳经穴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步行能力、血液流变学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8月~2022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KOA患者204例分为对照组(102例,本体感觉训练)和研究组(102例,电针足少阳经穴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比两组膝关节功能、疼痛症状、步行能力、血液流变学和骨代谢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调查量表(WOMAC)评分下降,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升高,且研究组的改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双支撑相下降,步速、步长升高,且研究组的改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下降,研究组的改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升高,研究组的改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足少阳经穴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可改善KOA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步行能力,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液流变学和骨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5.
动物对不同的感觉刺激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这对动物生存至关重要。关于其神经机制的研究,之前的工作多集中在感觉系统信息处理方面。但视觉刺激所包含的行为意义是怎样被大脑处理的,大脑处理后又如何根据刺激的行为意义调控行为的发生尚不清楚。为了更好地解析行为选择的神经机制,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杜久林组姚园园等利用斑马鱼的逃跑环路为模型,研究了不同行为意义的视觉刺激引起不同行为反应的神经机制。首先,他们发现斑马鱼仅对危险性而非非危险性视觉刺激产生逃跑行为,且这一行为控制发生在视觉信息由视觉中枢向逃跑命令神经元传递的阶段(即视觉-运动信息转换阶段)。其次,发现下丘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和后脑甘氨酸能抑制性神经元组成"开关"样功能模块控制这一行为选择。进而,他们发现这一"开关"样功能模块对危险性和非危险性视觉刺激的不同控制是由这些神经元的视觉反应特性实现的。这一工作揭示了神经调质系统在行为选择中的作用,增加了人们对感觉–运动信息转换控制的认识。该工作发现的神经调质系统响应感觉刺激这一功能特点可能是大脑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神经机制,即神经调质系统接受和处理感觉刺激所携带的行为意义,进而通过调节感觉-运动神经通路,帮助动物作出相应的行为选择。这一工作为课题组提出的"Bi-modal Brain Function Hypothesis"提供了进一步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最近十几年的研究发现,人们常借助感觉-运动经验来获取具体概念,表明感觉-运动系统与言语系统存在紧密联系.隐喻是借助具体概念描述抽象概念的常见修辞方式,因此,探讨感觉-运动系统在隐喻理解中的作用有助于解决抽象概念形成与理解的科学问题,进一步阐明感觉-运动系统与言语系统的关系.本文总结了研究感觉-运动系统参与隐喻理解所采用的实验范式,归纳了感觉-运动系统参与隐喻理解的影响因素,综述了与感觉通道、动作控制和执行有关的脑区参与隐喻理解时的认知神经机制,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观点:感觉运动经验有选择性地参与隐喻理解,理解过程依赖与感觉-运动有关脑区的激活;感觉运动经验的模拟不是快速即时的,受到语言理解策略的影响;在"具身提取理论"的框架下,"感觉运动模拟隐喻理论"能进一步说明感觉-运动系统与隐喻的相互作用.最后结合研究现状,从研究方法、语法规则、言语习得、运动障碍这四个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7.
在最近兴起的生物医学大数据和精准医学研究中,本体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一大部分人对本体的定义、类型与应用比较混淆。这篇综述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回答。具体而言,本体使用人和计算机都可以理解的术语及关系集来表述各种实体/概念以及它们之间关系。根据本体的作用,本体可分为三类:具有多关系模型的增强版控制术语集,反映某知识域的本体知识系统,和对元数据在语义上的约束与标准化的元数据本体。基于这些作用,本体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数据的标准化、整合、检索与分析,已经知识的挖掘。当代本体学的研究发展迅速,我国刚刚起步,机遇与挑战并存。广泛地开展国内与国际有关本体的合作研究,将促进国内生物医学本体领域研究水平的整体提升,提高生物与临床科研大数据整合与精准医学研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李莉  刘芳  李文峰  苏松坤 《昆虫知识》2012,49(5):1354-1359
蜜蜂的采集行为是蜜蜂众多社会行为中一种较复杂的行为,涉及信息评估、信息传递、学习记忆及能量代谢等不同的行为过程。研究蜜蜂采集及信息交流系统的分子机制,不仅利于蜜蜂的理论研究和蜂产业的发展,还为人类语言及信息交流系统的研究提供借鉴。本文从行为、感觉基础及分子机制等不同研究层面,综述了近年来对蜜蜂采集及信息传递行为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研究设想,以期为深入研究蜜蜂的采集行为及其信息传递行为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中保留韧带残端对ACL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3月解放军第174医院收治的ACL损伤患者266例,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ACL重建,其中保留韧带残端的163例为保留残端组,术中完全清理韧带残端的103例为非保留残端组,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评价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恢复情况。结果:术前、术后9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膝关节患侧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被动活动察觉阀值、被动角度再生试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检测时间点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提高,被动活动察觉阀值、被动角度再生试验结果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保留残端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高于非保留残端组,被动活动察觉阀值、被动角度再生试验结果低于非保留残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ACL重建中保留残端可加快膝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恢复速度,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不同缝合修复方法对3度半月板损伤患者手术效果、膝关节本体感觉以及骨钙素(BG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度半月板损伤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60,关节镜下外内缝合法)和B组(n=60,关节镜下全内缝合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评分、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膝关节本体感觉以及BGP、IGF-Ⅰ、MMP-1水平。结果:B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6个月IKDC评分、Lysholm评分较术前升高,VAS评分以及BGP、IGF-Ⅰ、MMP-1水平,15°、45°、75°膝关节本体感觉差值较术前降低(P<0.05);B组术后6个月IKDC评分、Lysholm评分高于A组,而VAS评分以及BGP、IGF-Ⅰ、MMP-1水平,15°、45°、75°膝关节本体感觉差值则低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关节镜下外内缝合法相比,关节镜下全内缝合法可缩短手术时间,更好的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膝关节本体感觉,还能有效降低BGP、IGF-Ⅰ、MMP-1水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