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研究旨在探索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分析的标准化流程,建立一种高效的EVs检测方法,为EVs功能及临床转化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实验采用经典的超速离心法分离EVs,借助已知直径的聚苯乙烯微球设定并优化流式检测EVs的参数,联合应用散色光信号及荧光信号对EVs进行双参数分析鉴定,最...  相似文献   

2.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一种细胞分泌的膜性囊泡。研究表明EVs在细胞生命的许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包括细胞间的通讯、发病机制和癌症进展[1]。然而,EVs在微生物学中的作用却研究较少,EVs在微生物中最先是在革兰氏阴性菌中发现的[2],后续的研究表明它们在革兰氏阳性菌中也普遍存在[3],此后也有研究发现其在病毒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目前,关于EVs与真菌感染关系的研究甚少,本综述将介绍EVs在真菌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指细胞分泌的双层膜转运囊泡。EVs能从细胞中摄取大分子物质,并将其转移至受体细胞。在这些大分子物质中,研究最多的就是microRNA (miRNA)。miRNA是一种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非编码RNA,已证实在哺乳动物卵泡液EVs中有不同的非编码RNA存在,EVs携带miRNA可以作为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替代机制,影响卵泡发育。文中系统介绍了EVs的种类、特征和分离鉴定方法,重点综述了EVs及携带的miRNA对卵泡发育的作用,包括早期卵泡发育、卵母细胞成熟、卵泡优势化以及对颗粒细胞功能的影响。同时对卵泡液中EVs及其携带的miRNA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为卵泡液中EVs及携带的miRNA功能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烟曲霉的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中的重要成分,以进一步明确曲霉致病机制。方法 通过离心法分离烟曲霉的囊泡,用电镜观察形态。采用马尔文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分析溶液中EVs的大小分布。通过质谱仪对囊泡内处理后的肽段进行分析。二级质谱数据使用Maxquant (v1.5.2.8)进行检索。检测RNA分布,通过数据库分析烟曲霉EVs中miRNA可能参与的一些通路。结果 电镜下烟曲霉的EVs可见明显的双层脂质结构。NTA发现烟曲霉分析的EVs大小主要集中在130 nm左右。EVs蛋白中不稳定蛋白为9种(15%),其余为稳定蛋白,而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 PI)>7的为6种蛋白。EVs中大部分是胞浆蛋白,其余比较多的是细胞外分泌蛋白,但仍有25%的蛋白不能定位。通过跨膜蛋白预测(transmembrane prediction, TMPred)和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 GPI)预测,有5种蛋白存在于双层脂质膜上的蛋白。检测到RNA中rRNA和tRNA分别占59.7%和...  相似文献   

5.
胞外囊泡(EVs)是细胞旁分泌产生的一种亚细胞成分,实质上是一组纳米级颗粒。它是双层膜结合型囊泡,内含蛋白质、核酸等活性成分。EVs在细胞间通过转移携带的信号分子而获得重要的地位。目前关于EVs在体外和体内的研究中对T细胞的调控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在大多数研究中干细胞被报道能够抑制T细胞的增殖、活化和分化,在极少数研究中也发现干细胞具有增强T细胞免疫反应的作用。事实上所有的细胞类型均能释放EVs,包括干/祖/前体细胞。EVs被认为是细胞间交流的一种新机制,具有与干/祖细胞等亲代细胞相似的免疫调控作用。本综述是概述干/祖细胞来源的EVs对T细胞调控作用及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细胞主动释放的膜结合颗粒。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EVs被认为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EVs具有携带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能力,可以影响亲本细胞和受体细胞的不同生理功能。其中,EVs携带的microRNA研究报道最多,在生物体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卵泡在发育过程中,只有少数卵泡可以充分发育、成熟、排卵,大多数卵泡在发育的不同阶段发生闭锁。在卵泡发育的整个过程中,每一阶段的变化以及卵泡闭锁调控机制还不完全清楚。本文在总结EVs类型、特性、分离方法及用途的基础上,从不同细胞因子、激素方面重点论述了卵泡液中EVs携带的microRNA是如何调控卵泡闭锁,同时对卵泡液EVs携带的microRNA在生殖调控和生殖疾病诊断方面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对于卵泡发育调控研究以及有效利用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细胞分泌的由脂质双分子层包绕形成的膜性囊泡,其内包含丰富的生物学信息,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近年来,EVs在疾病治疗中也展现出了巨大应用前景,一方面来源于干细胞的EVs可以直接发挥治疗作用,另一方面EVs还可以作为一种天然的药物递送载体,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给药策略。本文聚焦EVs在肾脏病治疗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以关节软骨退变为主要病变的退行性疾病。目前,KOA尚无有效治疗药物。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由细胞释放的脂质双分子层包绕形成的球状膜性囊泡,可在细胞间传递核酸、蛋白质等生物活性分子。与动物来源EVs相比,植物来源EVs因其来源广泛且经济,在药物载体递送研究领域引起广泛关注。通过基因工程等方法改造EVs进行药物递送,可极大提高药物递送效率及其疗效。本文综述了动、植物两种来源的EVs在KOA中的治疗进展,特别聚焦于工程化EVs作为药物递送载体在KOA治疗中的研发现状,旨在为利用EVs治疗KOA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黄海宁  黄乾生 《微生物学报》2022,62(5):1613-1628
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自然界中细胞生命活动的产物,是一种包裹核酸、蛋白、脂类等分子的纳米级磷脂双分子层颗粒。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细菌可以分泌EVs作为抗生素和噬菌体的“诱饵”,从而发挥防御功能;此外,EVs还在传递毒力因子、细胞间通讯、介导基因水平转移、营养和电子传递、促进生物膜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EVs对生物个体和群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细菌EVs形成机制、提取及鉴定方法、影响EVs分泌的因素等,重点总结了EVs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在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为EVs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从细胞膜上脱落或者分泌的双层膜结构的囊泡状小体.真核生物、细菌、古细菌和支原体等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均能够释放EVs.细菌分泌的EVs含有DNA、RNA及蛋白质等多种成分,其在细菌毒力保持、免疫逃逸、细菌间物质运输、宿主细胞免疫调节、宿主转录基因调节、耐...  相似文献   

1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慢性肝病,常见于普通人群。随着病情的进展,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会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由于缺乏明确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策略,NASH的管理成为临床医生的一项艰巨任务。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细胞膜向内或向外出芽产生的异源性囊泡群,其中包含多种能调节细胞代谢活动的内容物,这些内容物参与了NASH的疾病进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细胞外囊泡应用于NASH的潜力。本文将阐明EVs在NASH中的作用及其在NASH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一类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的膜性囊泡,可以被各种类型细胞分泌,是生物体通信的重要介质,参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之间的信号传输。在肠道微生态中,微生物-宿主的双向通信通常不需要细胞直接接触,微生物群来源EVs是这种“跨界”对话的关键参与者。肠-肝轴是连接肠道微生物与肝脏的桥梁,参与包含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内的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近年研究发现肠道菌群来源的EVs在肝脏疾病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概述了肠道菌群来源EVs的研究进展,特别是EVs的产生机制、包裹的内容物、在细菌-宿主互作以及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VEGF-A)是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肾脏足细胞与上皮细胞是分泌VEGF-A的主要细胞类型,在肾脏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对VEGF-A不同异构体功能的深入研究,以及对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  相似文献   

14.
益生菌是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活的微生物,具有广泛的促健康作用。它可以缓解和改善肠道相关炎症性疾病的症状,降低血清胆固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和预防有重要作用。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革兰阴性菌及少数革兰阳性菌释放的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一种纳米级囊泡结构。EVs通过携带生物信息分子在细菌与细菌或细菌与宿主之间的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近年来研究者们对革兰阳性和阴性病原体来源的EVs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对益生菌产生的EVs的研究却很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益生菌释放的EVs在治疗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形势进行分析。希望本文能围绕益生菌EVs这一新兴领域的最新进展,寻找基于EVs的相关疾病的诊断工具和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能被大多数细胞分泌的微小膜泡,是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外囊泡。现认为外泌体是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的一种亚群。研究表明,外泌体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一种载体。肝脏既可以分泌外泌体,同时也是其他组织细胞产生的外泌体的作用靶点,且肝内与肝外来源的外泌体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发生、发展均有密切联系。本文主要就外泌体在肝纤维化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及外泌体与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PA)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α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的相关性,以期为治疗冠心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2012年8月到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8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CC良好40例、不良48例),均采集外周血测定EPC数量、体外生成血管能力,并用ELISA法检测其血浆SDF-1α水平,采用直线相关和Pearson检验分析CCC良好与不良者各指标间及与CCC分级的相关性;将所有入选病例随机分为6组,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分别加入不同的培养液,培养7天后体外测定EPCs数量以及生成血管的能力,并通过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中VEGF的蛋白水平。结果:CCC不良组EPCs数量、体外生成血管能力及SDF-1α水平均明显低于CCC良好组(P0.05)。体外生成血管能力、循环EPCs数量以及SDF-1α水平均与CCC分级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r=0.72、0.67、0.79,均P0.05);循环EPCs数量、SDF-1α水平以及体外生成血管能力亦均呈现显著正相关性(r=0.78、0.62,均P0.05)。与PBS、SDF-1α+AMD3100及SDF-1α+KI8751干预物质比较,SDF-1α能够呈剂量依赖性的明显提高EPCs数量、增强其体外生成血管的能力及VEGF水平(P0.05)。结论: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循环EPCs及SDF-1α与CCC形成有关,VEGF可能参与该过程。  相似文献   

17.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干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的发展,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TBI改善颅脑神经功能障碍成为可能.目前研究显示,MSCs的神经保护作用之一是基于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其中细胞外囊泡(EVs)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MSC-EVs作用机制可能与神经保护,调节免疫应答,促...  相似文献   

18.
他汀类药物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Zhu JH  Tao QM  Chen JZ  Wang XX  Zhu JH  Shang YP 《生理学报》2004,56(3):357-364
本文旨在探讨他汀类药物氟伐他汀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和功能的影响.用密度梯度离心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human fibronectin)包被的培养板中,培养7 d后,收集贴壁细胞,加入不同浓度氟伐他汀(分别为0.01、0.1、1、10μmol/L)和辛伐他汀(1 μmol/L),培养一定的时间(6、12、24、48 h).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I和DiI-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进一步鉴定EPCs,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粘附能力测定实验和体外血管生成试剂盒观察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粘附能力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果显示,氟伐他汀可显著增加外周血EPCs的数量,并且EPCs数量随氟伐他汀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1 μmol/L浓度氟伐他汀作用24h对EPCs的数量影响最为显著(较对照组增加15倍,P<0.05).在动物实验中,喂养氟伐他汀3周后,大鼠的EPCs也较对照组增加2倍(P<0.05),进一步支持了体外实验的结果.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也显著改善外周血EPCs的粘附能力、迁移能力、增殖能力和体外血管生成的能力,相同浓度的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1 μmol/L)对EPCs数量和功能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上述观察结果提示他汀类药物可增加EPCs的数量,改善EPCs功能.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等多存在内皮细胞损伤病理基础,将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移植到局部缺血组织能够有效促进受损血管修复和新生血管生成,为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很有前景的治疗策略。由于缺血组织条件恶劣,如缺血缺氧、营养物质缺乏、高脂环境等,大部分移植的EPCs不能存活。研究者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进行了大量临床试验和研究,探究出多种改善EPCs移植存活率的方法,包括靶向EPCs细胞保护性介质、功能靶向药物(天然化合物、激素等)预处理EPCs、与其他干(祖)细胞或支持细胞联合治疗、生物材料的支架策略以及病毒介导的基因修饰等。现就提高内皮祖细胞移植存活率的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作为一种成体干细胞,不仅具有干细胞固有的增殖分化能力,而且还拥有强大的免疫调节功能,所以在机体修复及炎症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近几年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MSCs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其细胞旁分泌分泌出的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而实现的. MSCs所分泌的EVs具有其亲本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并且在许多疾病模型中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 MSCs所分泌的EVs存在大量microRNA的富集,而microRNA的富集与血管生成、细胞凋亡和生长等功能有密切的关联.此外, EVs中还包含有源自MSCs的mRNA、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免疫调节因子等生物活性分子,这些因素都在机体组织损伤修复和疾病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最新的关于MSCs-EVs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为深入讨论MSCs-EVs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前景提供了综合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