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3章第4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讲到细胞吸水和失水情况,并通过“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来判断细胞液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实验操作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但是该实验只能定性地判断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不能具体测定细胞液浓度的大小。为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笔者在指导学生做该实验时,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测定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相似文献   

2.
邢卫东 《生物学通报》1997,32(11):36-36
随着教育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已逐步进入中学生物课堂中,其辅助教学的作用越来越被广大生物教师所认识。本文以“水分代谢”第一课时为例,探讨如何发挥计算机在生物教学中的辅助作用。1教材分析“水分代谢”第一课时是研究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1)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及部位;(2)吸水的方式;()植物细胞渗透吸水的原理。其教学重点为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教学难点为渗透吸水的原理。通过教学,要使学生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吸水的条件,以及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原因。2教学方法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  相似文献   

3.
植物细胞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它们分化成熟时,大都含有一或几个大型的液泡(Vacuole)。众所周知,它是由液泡膜及其所包裹的细胞液组成的。液泡膜是典型的单位膜,90%以上的细胞液是水分,其中  相似文献   

4.
细胞液浓度与细胞吸水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的吸水力主要与细胞的渗透压和膨压有关系,而细胞渗透压的大小决定于细胞液的浓度。当细胞液的浓度大时,渗透压小,细胞的吸水力也就大,细胞液的浓度小时,渗透质小,细胞的吸水力也就小。细胞吸水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产生膨压,如果膨压与渗透压相等时,水分出入  相似文献   

5.
水分代谢中渗透吸水的原理,是细胞吸收水分、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矿质代谢等教学内容的理论基础,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我用卵壳膜作为半透膜进行渗透吸水原理的实验获得成功,从而突破这一难点。  相似文献   

6.
问题 “有一被水充分饱和的细胞 ,将其放入比细胞液浓度低 5 0倍的溶液中 ,则体积不变。”请问这一说法是否正确 ?现有两种回答。一种认为这个说法错误。因为细胞“被水充分饱和”后 ,水势为 0 ,与纯水水势相等 ,而外界溶液浓度尽管比细胞液浓度低 ,但水势低于 0 ,故水应由细胞向外界溶液运动 ,即细胞失水 ,因此细胞体积应变小。同时其水势降低 ,直至与外界溶液水势 (渗透势 )相等。关于这一点 ,教科书上是这样写的 :“知道任何两个部位的水势 ,就可确定水分运转的方向 ,因此水分运动的动力就是供应水分的部位与接受水分部位之间的水势差。…  相似文献   

7.
教学要点绿色植物的水分代谢包括水分的吸收与水分的散失。重点是渗透吸水,难点是渗透吸水过程中的渗透压问题。植物细胞在形成液泡之后,主要靠渗透吸水,渗透是由扩散引起的。 1.什么是扩散作用放实验投影(图1)。  相似文献   

8.
水分胁迫下,植物细胞中溶质主动积累,渗透势降低,从而产生渗透调节(oxmoticadjustment,OA)现象。渗透调节的主要功能在于维持膨压,继而影响其它一些生理生化过程[30,41]。本文讨论植物在水分胁迫下产生渗透调节的生理基础,渗透调节的意义及其在作物改良中的应用前景。互渗透调节的意义1.互渗透调节与抗旱性的关系在水分胁迫下,小麦的渗调能力与抗旱性成正相关。这是Morgan在1977年的试验结果。Flower等‘”‘也观察到抗旱的高粱品种比不抗旱品种能在更低的叶水势下使膨压得到维持。从理论上讲,渗调能力高有利于植物抗旱,但由…  相似文献   

9.
极端干旱条件下多年生植物水分关系参数变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生长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极端干旱区野外生境条件下的4种多年生植物胡杨、柽柳、沙拐枣和骆驼刺的主要水分关系参数(P100为膨压最大时的渗透势;P0为膨压为零时的渗透势;emax为最大细胞弹性模量;RWCa为细胞在质壁分离点时的相对含水量)在植物生长周期内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对植物清晨水势和土壤含水率变化的系统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种植物在低水势下保持膨压能力大小的排序为柽柳>胡杨>骆驼刺>沙拐枣。4种植物应对水分胁迫的共同反应是在细胞出现质壁分离时,保持高的体内含水量;在耐旱机理上,沙拐枣和骆驼刺属于高水势延迟脱水类型,胡杨和柽柳属于低水势忍耐脱水类型;在植物生长期内,4种植物清晨水势的变化特征是,骆驼刺的清晨水势值最高,沙拐枣和胡杨的清晨水势值的季节变化较为稳定,柽柳的清晨水势值最低;植物清晨水势的变化趋势同其水分关系参数的变化特性基本一致;4种植物没有受到严重的水分胁迫,灌溉对植物水分关系参数变化的影响不显著;植物处并利用地下水来满足其生存和生长需求,维持地下水位的基本稳定,是保证多年生植物恢复重建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0.
植物细胞液浓度的测定在生物学研究上有着重要意义。使用质壁分离法,尝试不同浓度的蔗糖、氯化钠、氯化钾溶液研究紫色洋葱表皮、黑藻叶片等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范围和分离时间,从而总结出影响其质壁分离的因素。实验表明,在针对不同种类溶液的实验中,使用蔗糖溶液进行质壁分离梯度最易于观察;在针对不同种类细胞的实验中,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最明显;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10 min质壁分离的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压力-容积(pressure-volume,PV)技术是通过测定植物组织细胞从吸水饱和状态直至膨压消失的失水全过程中水势与相对含水率,并建立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其他方法难以获取的植物水分生理参数(如:质壁分离渗透势、饱和渗透势、质壁分离相对含水量、细胞弹性模量)。这些参数与植物耐旱性密切关联,反映植物组织在干旱期维持功能的能力,因而使该技术在揭示树木因水力衰竭而死亡的生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该技术在试验材料预处理、测定、计算方法等关键步骤上尚存在问题。为此,本文针对这些潜在问题,结合中国应用研究现状,对PV技术进行综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问题解答     
问:为什么说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对水分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答: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对水分的吸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是:1.矿质元素与水分进入根细胞的方式不同;水分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矿质元素的离子主要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借助细胞膜上的载体进入细胞。 2.吸收的动力不同:吸收水分的动力是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压力和根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渗透压差;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动力主要是呼吸作用产生的ATP,由ATP推动载体做功。 3.吸收数量与外界浓度的关系不同:根细胞吸收  相似文献   

13.
我们今年选用薛应龙先生主编的《植物生理学实验》作为我们植物生理学实验的教材。此教材各方面兼顾,有些实验方法较新,概念、操作过程清楚,与我们以往所用的教材相比,实为一本难得的植物生理学实验好教材。但第二章水分生理实验中“质壁分离法测定植物细胞水势”这一命题,我们认为还有可商榷之处。我们都知道,一个成熟的具有液泡的植物细胞的水势由渗透势(ψ_s),压力势(ψ_p)和衬质势(ψ_m)三种组分组成:ψ_w=ψ_s+ψ_p+ψ_m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复习 ,是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和形成基本能力的重要环节。为此 ,提出如下复习策略与教师们交流。1 要将实验内容融于构建的知识体系中高中生物学中的动手实验和教材中提到的众多实验 ,是生物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复习实验内容应以知识体系为基础 ,并与知识体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例如 :1.1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 ,就是证明植物细胞是一个特殊的渗透系统 ,植物细胞的结构与渗透作用发生的原理。浸在溶液中的成熟植物细胞和渗透作用的物理装置是相似的 ,都具备了半透膜和膜两侧溶液…  相似文献   

15.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着重知识的介绍,或照本宣科,或满堂灌,一味强调知识的记忆,忽视有关能力的培养。笔者将高中生物《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加以改进,采用探索教学法,在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现就这节实验课的教学,谈谈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先看这堂课的教学设计: 一、目的: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了解具有液泡的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情况,并进一步理解细胞渗透吸水与失水的原理。二、材料:紫色洋葱(培养几天至有根尖出),1%-60%的蔗糖溶液,5%的硝酸钾溶液。其余同课本。  相似文献   

16.
前言植物细胞的吸水,归纳起来有两种方式。一是被动吸水,这是水分顺热力学梯度的移动,包括渗透作用和吸涨作用。二是主动吸水,这是水分逆热力学梯度的传输,依赖细胞中的产能代谢过程。渗透作用是植物细胞吸水的基本机理。尽管对细胞渗透吸水研究较多,但是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存在着争  相似文献   

17.
在水分供应正常的情况下,切除1/4~1/2的绿豆子叶对上胚轴生长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经0.2M甘露醇处理的幼苗却随着切除的子叶量的增加,上胚轴的生长呈直线剧减,全部切除子叶的幼苗生长几乎完全停止。子叶在水分胁迫状况下对生长的这种作用与它在上胚轴生长区渗透调节中的作用密切相关。幼苗上胚轴的生长与细胞的有效渗透势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6,有较高的相关性,但是生长与细胞的总渗透势无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29)。细胞的渗透势与细胞液中的糖、游离氨基酸和钾离子浓度之间有很高的相关性。表明水分胁迫下生长所需的低渗透势的维持依赖于来自子叶的渗透物质。  相似文献   

18.
许多年来,由於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需要,曾试图将植物细胞与其周围环境进行水分交换的关系作一个较系统的,但同时又要简明的处理。通过和多位同志的讨论,特别是王竹溪和薛应龙二先生,目前得到了一个较满意的结果,对我个人在这方面过去存在的困难已能有所解决。主要的结果是引用了一个新的概念和名词:水分交换本领(C),并将它与“吸水壓”(S)分开。这样,我们可以用简易的方式译出细胞的各种渗透现象(S,DPD,P,T等)间的相互关系,它们在水分交换本领(C)中所起的作用,及这些项目特别是目前所习用的“吸取力”(J)(或DPD)的生理意义的分析。本文将这个分析结果提出供同志们讨论和指正,同时也希望作为我个人关于这方面的一些工作的结束。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献已在过去工作中(汤与薛,1956),在植物生理学年评中(Walter,1956;Kramer,1956)和在叶乃器同志(1957)文中提及,并见许多书中(如Crafts等,1949),这里不再叙述。  相似文献   

19.
许多研究者在不同生长地进行细胞液汁浓度的观察,一致得出结论说:在干旱条件下,供水困难,细胞液汁浓度常比湿润条件下的为高。植物细胞液  相似文献   

20.
张松  张丽  戴赟  俞佩芳 《生物学通报》2007,42(1):51-52,F0003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非常经典的基础实验,其实验原理是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2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就是半透膜,只要原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