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脉冲法转化苏云金芽孢杆菌BMB171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林  邵宗泽  喻子牛   《微生物学通报》2000,27(5):331-334
研究了用电脉冲法转化苏云金芽孢杆菌受体菌BMB171的优化条件以及由转化导入的几类cry基因在BMB171中的表达效果。结果表明,采用SG溶液作电脉冲缓冲液,用10.okV/cm的脉冲场强和1次电脉冲(4.6ms)以及采用对数前期(OD650nm为0.2~0.3)收获的受体菌,可以达到最高转化频率,其中用pHT3101电转化 BMB171的最高频率达 8×107转化子/μg DNA。转化频率随质粒pHT3101浓度的增加,在54.69pg/mL至3.50μg/mL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血清岩藻糖测定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血清用量由200μL减至50μL,显色反应4h内稳定。吸收峰在396nm。岩藻糖浓度40μg/mL内线性良好,批间CV=2.1%。以Sephadex-G200层析,血清岩藻糖主要存在于分子量为500kD的组分中。以本法测得30例健康人血清岩藻糖浓度为588.1±172.0μmol/L。  相似文献   

3.
恩拉霉素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HepG2.2.2.15细胞株为模型,以其分泌的HBsAg、HBeAg、HBVDNA及细胞存活率为观察指标,综合评价天然多肽类抗生素恩拉霉素体外抗HBV效果。结果表明恩拉霉素对HBsAg和HBeAg的50%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7μg/mL和34μg/mL,治疗指数(TI)分别为5.9和4.6。Southern结果显示,50μg/mL恩拉霉素对细胞内游离HBVDNA抑制率为56.8%。  相似文献   

4.
地衣芽孢杆菌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及转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地衣芽孢杆菌原生质体的产量和形成率,为进一步提高原生质体转化率打下基础。方法:通过酶解法对地衣芽孢杆菌工业生产菌株Bacillus licheniformis303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菌体生长状态、溶菌酶浓度、处理时间、渗透压稳定剂和再生培养基等因素对地衣芽孢杆菌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再生的影响。结果:对数生长后期的菌体,以SMMP作渗透压稳定剂,溶菌酶浓度为100mg/mL,37℃下酶解30min,原生质体生成量可达8×109个/mL;再生培养基选用含1mol/L琥珀酸钠的DM3时,再生率最高可达17%。在此条件下,采用PEG法将游离型质粒pHY-P43-secQ转化宿主菌B.lichenifor-mis303,转化率可达10~15 CFU/μg DNA。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地衣芽孢杆菌对铀(U)、锰(Mn)和砷(As)的吸附特性,以及Mn、As对地衣芽孢杆菌对U吸附的影响,为该菌在U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试验,研究了地衣芽孢杆菌对U、Mn、As的富集规律及Mn、As对U富集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分析其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单因素实验中,U浓度大于75 mg/L、Mn浓度大于25mg/L或As浓度大于50 mg/L均会对地衣芽孢杆菌的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同时,U、Mn浓度在0-100 mg/L范围内其浓度与吸附率呈负相关,As在0-100 mg/L范围内其吸附率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且100 mg/L时吸附率最高,达到79.73%。多因素实验发现,As浓度低于60 mg/L时促进地衣芽孢杆菌对U的富集,高于60 mg/L发生抑制作用。低于40 mg/L的Mn促进芽孢杆菌对U的吸附,浓度高于60 mg/L Mn对其U的吸附产生抑制作用。Mn和As通过抑制细菌生长、竞争菌体表面负电性基团、改变菌体物质特性等方式影响菌体对U的吸附。  相似文献   

6.
大球母贝精子介导外源基因转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大球母贝(Pinctada maxima Jameson)精子与“全鱼”GH基因重组体pCAgcGH和pCAgcGHc的线性DNA混合,温育30min,经6次、2^7、10kV脉冲电处理后,与卵子受精,得到若干贝苗。从贝苗中提取DNA,经PCR扩增和Southern blot分子杂交表明,部分受体带有外源基因,当与精子温育的外源基因浓度分别为2μg/mL,6μg/mL及18μg/mL时,相应贝苗  相似文献   

7.
影响农杆菌介导的柑桔基因转化因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柑桔( Citrus) 中的枳壳、甜橙、柠檬、四季桔上胚轴为对象, 进行了农杆菌介导的柑桔衰退病病毒外壳蛋白基因转化影响因素研究, 最终将衰退病病毒外壳蛋白基因转入枳壳。研究结果表明: 以卡那霉素为选择试剂, 且外植体水平放置时, 枳壳的选择浓度为50μg/mL, 其它品种为20 ~30μg/mL。外植体与农杆菌的共培养时间3 d 最好, 70 ~100μmol/L的酚类化合物(As) 的添加对外植体Gus 瞬时表达阳性率有明显促进作用。转化所用外植体年龄以20 d 最好, 品种之间抗性芽产生率与Gus 阳性芽产生率明显不同。以质粒DNANcoⅠ酶切产物为探针, 进行了Southern blot 分析, 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已稳定整合到了枳壳植株的核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8.
地衣芽孢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形成及高效电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芽孢杆菌在营养缺乏的饥饿状态下,细胞易产生感受态因子,处于生长芽孢时期的芽孢杆菌更容易产生感受态。基于此原则利用芽孢杆菌极限营养培养基通过体外处理诱导使地衣芽孢杆菌产生感受态性能,同时调整参数,建立了感受态细胞对质粒pAPR的高效电转化方法。当质粒DNA浓度为1.5μg/ml、转化时电压为1750V的时候,可以得到261个转化子,经鉴定均为阳性克隆子。而常规电转化的最高仅为20个转化子。为以芽孢杆菌为宿主进行高效电转化提供了模型,也为建立适合工业应用的分泌型表达载体的构建打下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细菌吸附Pd2+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不同来源的细菌菌株中筛选获得一株吸附Pd^2+能力较强的菌株R08,经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R08。R08死菌体吸附Pd^2+的最适pH值3.5,其吸附作用是一种快速而非依赖温度的过程。吸附作用受菌体浓度和Pd^2+浓度影响。在起始Pd^2+浓度200mg/L、菌浓度0.4g/L、pH3.5和30℃条件下,吸附45min,吸附量为224.8mg/g。透  相似文献   

10.
整肠生菌纯培养物的环境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振荡培养研究了温度、PH值和不同培养基的环境因素对整肠生菌(地衣芽孢杆菌)消长的影响.通过对整肠生菌的动力学基础数据按计算作图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整肠生菌最适生长温度在35~37℃时,活菌数15─17.2×10~7/ml,是30℃和40℃时的1.26倍和1.2倍.最适PH值在5.5~7.5时,活菌数为4.15─7.55×10~8/ml,是PH值4.5和9.5时的13.l倍和13.2倍.ABC三种培养基的结果表明,培养基C最适合地衣芽孢杆菌生长,菌数最高,为69.05×10~8/ml.对数期的世代时间也最短,G=20min,比AB号培养基中培养时缩短2─6min.生长比速度(μ=0.035)最大,是AB培养基培养时的1.27倍.残废率较低,5.2%.环境因素与整肠生菌消长的这种动力学关系,为利用地衣芽孢杆菌发酵生产“整肠生”制剂的调控以及该菌剂的治疗机制方面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A study of four species of Erysiphaceae (Uncinula salicis, Podosphaera leucotricha, Erysiphe cichoracearum, and Microsphaera diffusa) revealed that the binucleate stages of the ascocarp are initiated in a similar manner to those of Diporotheca rhizophila Gordon & Shaw. The “appendages” developing on immature ascocarps are considered to be receptive hyphae. Appendages characteristic of mature ascocarps are produced much later. Lysis of certain centrum cells occurs, and asci are initiated from some of the remaining binucleate centrum cells. Resorption of centrum cells by the asci is supported by this investigation, corroborating Björling's earlier studies on Erysiphe graminis.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