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体外细胞液体培养法研究组胺H_2受体激动剂4-甲基组胺(4-MH)、H_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和钙调素拮抗剂三氟啦嗪(TFP)对小鼠粒单白血病WEHI_3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4-MH呈剂量依赖性抑制WEHI_3细胞增殖。10 ̄(-4)mol/L西咪替丁可阻断这种效应。10 ̄(-5)─10 ̄(-4)mol/LTFP阻断WEHI_3细胞增殖,10 ̄(-6)mol/LTFP对细胞影响不大,但与高浓度4-MH合用有协同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2.
4—甲基组胺和三氟啦嗪对WEHI3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体外细胞液体培养法研究组胺H2受体激动剂4-甲基组胺(4-MH)、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和钙调素拮抗剂三氟啦嗪(TFP)对小鼠粒单白血病WEHI3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4-MH呈剂量依赖性抑制WEHI3细胞增殖。10^-4mol/L西咪替丁可阻断这种效应。10^-5-10^-4mol/LTFP阻断WEHI3细胞增殖,10^-6mol/LTFP对细胞影响不大,但与高浓度4-MH合用有协同抑制效  相似文献   

3.
在HL-60白血病细胞的体外培养中,组胺H2受体激动剂4-甲基组胺(10^-8-10^-4mol/L)对HL-60细胞的增殖具有轻微的抑制作用,而组胺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10^-8-10^-4mol/L)对HL-60细胞的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用10^-6mol/L的雷尼替丁预处理HL-60细胞则可部分地拮抗4-甲基组胺(10^-8-10^4mol/L)对HL-60白血病细胞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HL-60白血病细胞的体外培养中,组胺H_2受体激动剂4-甲基组胺(10 ̄(-8)-10 ̄(-4)mol/L)对HL-60细胞的增殖具有轻微的抑制作用,而组胺H_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10 ̄(-8)-10 ̄(-4)mol/L)对HL-60细胞的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用10 ̄(-6)mol/L的雷尼替丁预处理HL-60细胞则可部分地拮抗4-甲基组胺(10 ̄(-8)-10 ̄(-4)mol/L)对HL-60白血病细胞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微电极细胞内记录和电子计算机实时采样技术,研究了组胺受体在特异性抗原(卵清白蛋白,0.25μmol/L)对致敏豚鼠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的影响中的作用。心性过敏反应可诱发延迟后除极(发生率65%)和触发活动,并形成快速自发动作电位。高频刺激时,易产生延迟后除极。外源性组胺(0.6μmol/L和6.0μmol/L)作用于豚鼠心室乳头肌亦产生相似的变化。H_2受体阻断剂西咪替丁(10μmol/L,n=10)可明显抑制心性过敏反应和完全阻断组胺所致的延迟后除极现象,H_1受体阻断剂扑尔敏(10μmol/L,n=6)对心性过敏反应和组胺的效应均无抑制作用。结果提示。心性过敏反应诱发的心肌延迟后除极,可能是心肌释放的组胺直接作用于心室肌H_2受体所致。  相似文献   

6.
采用3H-TdR参入法,测定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胰岛素和内皮素-1(ET-1)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的影响,以及胰岛素与bFGF或ET-1促MC增殖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bFGF(5-200ng/ml)和胰岛素(0.1-2.4U/ml)均显著升高MC的3H-TdR参入值(cpm值)(P<0.01)。ET-1对MC的cpm值的影响依剂量不同呈现两种不同的效应,在10-9-10-7mol/L时,随着浓度的升高,MC的cpm值明显升高(P<0.01),并以10-8mol/L作用最强;当升高到10-6mol/L时,MC的cpm值出现降低趋势。胰岛素与bFGF或低浓度ET-1(≤10-8mol/L)共同作用于MC时,MC的cpm值明显高于二者单独作用之和(P<0.01),与高浓度ET-1(>10-7mol/L)共同作用于MC时,MC的cpm值小于二者单独作用之和(P>0.05)。上述结果说明,胰岛素、bFGF和ET-1均能显著促进MC增殖;胰岛素与bFGF或低浓度的ET-1促MC增殖具有正协同作用,与高浓度ET-1呈现负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观察了锂对BALB/C小鼠骨髓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HPP-CFC)和粒巨噬系祖细胞CFU-GM体外增殖的影响。HPP-CFC集落由IL-1、IL-6、WEHI3条件培养液(WEHI3-CM,含有IL-3)及L929条件培养液(L929-CM,含有M-CSF)所支持,而CFU-GM由WEHI3-CM所支持。结果显示,LiCl浓度在0.4-2mmol/L时呈现剂量依赖性抑制HPP-CFC增殖;而在0.4-1mmol/L的浓度范围内,则对CFU-GM的增殖起剂量依赖性促进作用。这些结果提示LiCl对HPP-CFC和CFU-GM的作用不同,可能锂有诱导HPP-CFC向成熟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观察了锂对BALB/C小鼠骨髓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和粒巨噬系祖细胞CFU-GM体外增殖的影响。HPP-CFC集落由IL-1,IL-6,WEHI3条件培养液及L929条件培养液所支持,而CFU-GM由WEHI3-CM所支持。结果显示,LiCl浓度在0.4-2mmol/L时呈现剂量依赖性抑制HPP-CFC增殖;而在0.4-1mmol/L的浓度范围内,则对CFU-GM的增殖起剂量依赖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抗人p53蛋白单抗,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研究了蛋白激酶C(PKC)对CNE-2Z细胞p53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对照组P53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为67.69±2.97。PKC催化区抑制剂Staurosporine(ST)和调节区抑制剂Sphingosine(SS)终浓度分别为2×10-6mol/L和4×10-5mol/L诱导细胞24h后,P53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0.44±4.25和29.19±2.39,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1。用终浓度为2×10-6mol/L的TPA和终浓度为4ug/ml的OAG分别作用24h后,P53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3.75±4.34和68.18±4.42,前者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后者变化不明显。阳性细胞中对照组和OAG组以胞核和胞浆均着色为主,而SS、ST和TPA组以胞核着色为主。以上结果表明:突变型p53基因在CNE-2Z细胞中有较高表达;通过抑制细胞PKC活性和耗竭PKC含量后,均可降低p53基因的表达;PKC激活剂OAG对该细胞p53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α受体激动对绵羊心肌瞬时性内向离子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渭彬  徐有秋 《生理学报》1995,47(4):387-393
用乙酰毒毛旋花子甙元(AS)0.05μmol/L诱发绵羊心浦肯野纤维产生稳定的瞬时性内向离子流(Iti),用普萘洛尔0.5μmol/L阻断β受体,观察α受体激动剂苯肾上腺素(PE)0.3,1.0μmol/L对Iti幅值与时程的影响。PE1.0μmol/L灌流20,50min时Iti幅值分别由对照值12.8±1.9nA减小至10.7±1.2nA(n=5,P<0.05)与9.6±1.9nA(n=5,P<0.01);ItiD50时程分别由对照值145±24.4ms延长至183.3±28.1ms(n=5,P<0.05)与207.5±34.2ms(n=5,P<0.01),PE对Iti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与时间依赖性。Iti到达峰值的时间和回复到基线的时间都延长,提示PE作用下Iti通道动力学发生了变化。如果在β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ISO)1.0μmol/L增强Iti的基础上,PE1.0μmol/L灌流10min,对Iti幅值的抑制及时程的延长作用更显著,Iti幅值由对照值15.6±3.2nA减小到10.3±2.2nA;ItiD50由92.5±14.3ms延长到132.5±36.0ms(n=5,P<0.01)。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CWDMs及其宁代细菌型和伤寒杆菌粗糙型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功酶,以了解沙门菌CWDMs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结果表明,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细菌型及伤寒杆粗糙型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显示出相同的4种具有不同泳动速率的LDH同功酶,但CWDMs仅显示2种LDH。CWDMs的2种LDH同功酶与其亲代细菌型及伤寒杆  相似文献   

12.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3.
沙门菌CWDMs氨基酸代谢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旭  王和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3):142-143,145
采用氨基氨利用生长试验和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酶(GOT)、乳酸脱氨酶(LDH)、肌酸激酶(CK)、α-闳丁酸脱氢酶(α-HBD)、γ-谷志肽酶(γ-GT),酸性磷酸酶(ACP)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CWDMs变异的特点及其机制,探讨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DMs在仅含蛋氨酸或脯氨  相似文献   

14.
光照对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8种蕨类植物配子体假根向重力性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除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Spring配子体假根无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其生长方向与光照方向无关外,其它7种的配子体假根均有向重力性反应,并且假根的向重力性反应在配子体发育初期,因光照的方向不同而异,表现为负向光性。随着配子体发育至片状体阶段,光对其向重力性反应的影响逐渐减弱,而重力的影响增强。在蕨类植物配子体发育初期,光对  相似文献   

15.
16.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17.
18.
两种蚤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肖柏林 《昆虫学报》1990,33(2):250-253
关于蚤类幼虫形态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我国王敦清1956年首次描述7种蚤的幼虫形态以后,由柳支英,虞以新(1957),孙昌秀(1965),叶瑞玉(1982,1986),费荣中(1986)等学者先后共描述过约29种蚤的幼虫形态。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知蚤类幼虫形态约36种,隶属6科19属。本文描述未见报道的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 aspiniformis Liu etWu(1960)和青海双蚤Amphipsylla qinghaiensis Ren et Ji(1979)两种蚤山幼虫形态。  相似文献   

19.
省沽油科叶解剖结构的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士友  于兆英 《植物研究》1992,12(2):177-184
本文对国产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4属植物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叶解剖结构特征在属间的区别较明显, 特别是瘿椒树属 Tapiscia 有着几乎与其他三属截然不同的独特性状。根据已有的孢粉学, 花、节及木材的解剖等方面的资料, 我们支持Тахтаджян(1987)将瘿椒树亚科分出而建立瘿椒树科 Tapisciaceae 的观点。瘿椒树属为我国特有属, 根据我们对采自不同产地的材料观察, 居群间的差异很小, 其可能仍为一单种属。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