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H-比色法测定CaATPase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ATP被酶水解后H+生成的速度作为酶活力的指标,在560um波长和pH7.4,以酚红作指示剂,建立了pH-比色测定肌浆网CaATPase(Ca2+,Mg2+-ATPase)活力的分光光度法。方法简易,可观察反应进行的过程。SR CaATPase对底物ATP的Km=97.4μmol/L;在22—42℃间求得活化能(ECa)=20.40千卡。用本法初步观察了汉防己甲素(简称汉甲)对酶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是一种在食品、医疗、纺织等领域广泛应用的工业酶,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绿色环保等突出特点。工业中游离过氧化氢酶无法回收再利用,导致以其为核心的工业生物转化过程成本较高。开发一种简单、温和、低成本并且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方法对过氧化氢酶进行固定化有望提高其利用率并且强化酶学性能,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本研究将源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168的过氧化氢酶KatA在大肠杆菌中进行重组表达,之后将分离纯化得到的纯酶以酶-无机杂化纳米花形式制备成固定化酶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显示,利用乙醇沉淀、DEAE阴离子交换层析、疏水层析3步纯化,最终获得电泳纯的重组KatA,之后通过优化制备条件获得了一种新型KatA/Ca3(PO4)2杂化纳米花固定化酶。酶学性质研究结果显示,游离酶KatA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5℃,KatA/Ca3(PO4)2杂化纳米花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0−35℃,二者最适反应pH值均为11.0。游离酶KatA和KatA/Ca3(PO4)2杂化纳米花在pH4.0−11.0和25−50℃条件下均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KatA/Ca3(PO4)2杂化纳米花显示出比游离酶KatA更好的储存稳定性,在4℃储存14d后仍保留82%的酶活力,而游离酶仅具有50%的酶活力。此外,纳米花在进行5次催化反应后仍具有55%的酶活力,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操作稳定性。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游离酶KatA对底物过氧化氢的Km为(8.80±0.42)mmol/L,kcat/Km为(13151.53±299.19)L/(mmol·s);而KatA/Ca3(PO4)2杂化纳米花的Km为(32.75±2.96)mmol/L,kcat/Km为(4550.67±107.51)L/(mmol·s)。与游离酶KatA相比,KatA/Ca3(PO4)2杂化纳米花对底物过氧化氢的亲和力下降,同时其催化效率也有所降低。综上所述,本研究以Ca2+作为自组装诱导剂,成功将KatA以酶-无机杂化纳米花形式制备成固定化酶,不仅对部分酶学性能实现了强化,而且为固定化过氧化氢酶的绿色制备和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利用鸡肝-6-磷酸果糖-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酯酶(6PF-2-K/Fru-2,6-P2ase)的单克隆抗体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用鸡肝6PF-2-K/Fru-2,6-P2ase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最后获得7株单克隆抗体.其中6株抗体的抗原决定簇位于6PF-2-K/Fru-2,6-P2ase的酯酶结构域部分,而另一株H2的抗原决定簇则位于其激酶结构域部分.7株单克隆抗体都能引起鸡肝6PF-2-K/Fru-2,6-P2ase的激酶活力提高2倍左右,而对酯酶活力的影响大致相同.它们激活该酶的酯酶活力至4倍左右,但却不影响分离的鸡肝果糖-2,6-二磷酸酯酶结构域的酯酶活力.以上结果再次提示6PF-2-K/Fru-2,6-P2ase双功能酶和分离的Fru-2,6-P2ase结构域的酯酶处于2种不同的构象和活性状态.  相似文献   

4.
反胶团中脂肪酶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皱褶假丝酵母脂肪酶在AOT/异辛烷反胶团中催化橄榄油水解的性能。发现在25℃,pH7.G,R=[H2O]/[AOT]:lO的条件下,脂肪酶的活力最高。腊肪酶在含水量较低的反胶团中较稳定,当R=5.4,于33℃保存12 h,活力可保持89%,底物浓度高达50%(v/V)时仍无抑制;当“水池”内存在40mmol/L的Gu2+、Co2+、Mn2+等金属离子时对酶仅有少许抑制。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利用含D-氨基酸氧化酶(Damino acid oxidase, DAO EC1.4.3.3)的透性化三角酵母多倍体FA10(Trigonopsis variabilis FA10)细胞酶促转化头孢菌素(Ccephalosporin> C, CPC)为戊二酰-7-氨基头孢烷酸(Glutaryl-7-ACA,GL-7-ACA)的反应过程和细胞中同时存在的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通过水解H2O2而对转化反应产生的干扰作用及其对策。实验证明适量添加外源H2O2(6%)或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过氧化氢酶抑制剂NaN3(0.13mg/mL)可使GL-7-ACA生成率分别为73.0%和70.1%。如果将透性化的FA10细胞在pH10.5~11.0,20℃条件下保温30min,CAT被不可逆性完全钝化,以无过氧化氢酶的FA10细胞进行CPC的酶促转化反应,GL-7ACA的生成率可达84%。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青海干旱地区蚕豆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获得与蚕豆品种共生匹配且具有耐旱性的根瘤菌株,促进蚕豆耐旱根瘤菌在青海干旱地区生产中的应用。【方法】以分离自青海干旱地区一株菌株QHCD22为材料,利用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鉴定、Biolog细菌鉴定系统、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全基因组分析等进行菌种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进一步通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盆栽回接干旱胁迫处理及旱作田间接种验证试验对该菌株的耐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QHCD22菌株属快生型根瘤菌属(Rhizobium),Rhizobium indicum种。随着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在−0.6 mPa这一更低渗透势时菌株存活数量增高,浊度由61.48%上升到69.42%,表现出较强的耐旱性。盆栽试验表明,接种根瘤菌处理(NA)的株高、植株鲜干比、根瘤数、根瘤鲜重、叶绿素含量(SPAD)、叶片相对含水量(RWC)、脯氨酸含量(PRO)、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根系活力(TCC)均高于不接种根瘤菌处理(NN),并且在正常供水条件下,NA处理的各指标也均高于NN处理。旱作田间验证试验表明接种该菌株显著提高固氮酶活性,青海13号蚕豆根瘤固氮酶活性由不接种的42.07 C2H4 nmol/(g·h)显著增加到221.78 C2H4 nmol/(g·h),青蚕14号蚕豆由40.60 C2H4 nmol/(g·h)显著增加到109.78 C2H4 nmol/(g·h),马牙蚕豆由33.41 C2H4 nmol/(g·h)显著增加到643.15 C2H4 nmol/(g·h)。接种根瘤菌对于增加产量具有促进作用,其中青蚕14号的增产效果显著,增产幅度达32.3%。【结论】QHCD22菌株可能为快生型根瘤菌属的一个种Rhizobium indicum,具有一定的耐旱性,研究表明接种根瘤菌可以提高蚕豆的耐旱性,尤其对干旱敏感型蚕豆品种增产效果显著,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PKCγ过表达诱导C3H10T1/2细胞生长失控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DNA重组构建蛋白激酶Cγ(PKCγ)亚类的重组质粒并经基因转染技术和DNA印迹、蛋白质印迹与PKC活性分析,获得了过表达PKCγ的C3H10T1/2细胞——NCP4.NCP4细胞生长速率提高,流式细胞光度术检测表明,NCP4细胞G1期百分率下降,S期和G2+M期百分率升高,与对照组细胞相比,血清依赖性明显下降,贴壁依赖性降低,在软琼脂中形成小集落,出现部分转化表型.进一步检测,首次观察到NCP4细胞中癌基因c-sis表达明显增强,这可能是NCP4细胞血清依赖性下降的分子机理之一.实验表明,在正常C3H10T1/2细胞中PKCγ的过表达可直接导致细胞增殖加速并可诱导出现部分转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的末端转移酶活力测定法——荧光底物掺入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一种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TdT)活力的荧光底物掺入测定法。本法基于合成一种荧光物质εdATP(1,N-ethenodeoxyadenosine triphosphate)以代替放射性标记底物,在含εdATP与oligo(dA)25的反应体系中,使TdT催化εdATP加接至oligo(dA)25的3′-OH末端可得聚合产物,经分离、酶解后,测定游离εdATP的荧光强度并根据εdATP的掺入量测定TdT活力。方法简便、灵敏,测定范围较宽、重现性好及无需放射性底物。适用于临床定量检测白血病患者白细胞中TdT酶活力及基因工程中TdT工具酶活力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对高温和H2O2 应激条件下产生活性酵母细胞衍生物 (Live Yeast Cell Derivative ,简称LYCD)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低剂量的预处理 ( 37℃和 0.2mmol LH2O2 )能够增加细胞内谷胱甘肽 (GSH)含量 ,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两种预处理均可以诱导对致死浓度H2O2 的抗性。通过 37℃和 0.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分子,了解蛋白质在有机体中的时空分布对于正确解析蛋白质的功能十分重要.磷脂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PHGPx) 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够直接还原膜上脂类过氧化物的抗氧化酶,在保护生物膜免受过氧化损伤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分析了水稻PHGPx (OsPHGPx) 在水稻不同组织以及多种胁迫条件下的蛋白质表达特征.结果表明,OsPHGPx在成熟水稻植株内主要分布于叶组织中,以旗叶中含量最高,而在水稻幼苗中则在茎及叶组织中均检测到较强的杂交信号.OsPHGPx在幼苗中的表达受到H2O2和NaCl的强烈诱导,但植物激素对其表达的影响较弱.H2O2和NaCl的诱导效果呈现出时间及剂量的相关性,当用0.5 mmol/L H2O2处理12 h或用500 mmol/L NaCl处理24 h,此时OsPHGPx表达量达到最大值.对H2O2清除剂二甲基硫脲处理的水稻幼苗,外源H2O2的再处理并不能诱导OsPHGPx的表达,而NaCl的诱导效果并不受影响,说明H2O2可能并不介导NaCl诱导OsPHGPx的表达.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OsPHGPx在水稻中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防护林斑块边缘效应对节肢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洋  王刚  杜瑛琪  陈绮铭  谷艳芳 《生态学报》2011,31(20):6186-6193
于2008和2009年在黄淮海平原典型地区商丘民权林场(34°31'-34°52'N, 115°00'-115°28'E)进行。选择杨树林、槐树林和杨槐混交林3种人工林模式,调查节肢动物群落构成、生物多样性及边缘效应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节肢动物科级水平上不同年份间的类群数和个体数差异都不显著(P>0.05),防护林不同模式间个体数(df=2, F=59.48, P<0.001)和类群数(df=2, F=15.44, P<0.001)差异均显著。3种防护林中以杨树林物种丰富度指数较高,S杨树林(9.65)>S杨槐混交林(8.78)>S槐树林(7.47);生物多样性指数H'杨树林(1.78)>H'杨槐混交林(1.65)>H'槐树林(1.46),其中杨树与槐树林的SH'差异显著(P<0.05)。杨树林和槐树林边缘效应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大于杨槐混交林,林地边缘节肢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数均较高。节肢动物类群组成表现为林地边缘的偶见种和农田种多于林内。杨树林和槐树林边缘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较高,向林内40m显著下降;而杨槐混交林边缘效应对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的影响较小。综合分析认为,杨树林和槐树林边缘效应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距离为40m,杨槐混交林距离为20m。单一树种农田防护林斑块不小于80m宽,混交林斑块不小于40m宽,可以保护林内物种生存,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NO和H2O2诱导大豆根尖和边缘细胞耐铝反应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NO和H2O2是参与植物抗非生物胁迫反应的重要信号分子, 为了确定NO和H2O2在大豆(Glycine max)根尖和根边缘细胞(root border cells, RBCs)耐铝反应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以‘浙春3号’大豆为材料, 研究了铝毒胁迫下大豆根尖内源NO和H2O2的变化, 以及外源NO和H2O2诱导大豆根尖和RBCs的耐铝反应。结果表明, 50 μmol·L–1 Al处理48 h显著抑制大豆根的伸长, 提高Al在根尖的积累, 同时显著增加根尖内源NO和H2O2含量。施加0.25 mmol·L–1外源NO供体亚硝基铁氰化钠(Na2[Fe(CN)5NO]·2H2O, sodium nitroprusside, SNP)和0.1 mmol·L–1H2O2, 能有效地缓解Al对大豆根伸长的抑制、根尖Al积累和RBCs 的死亡, 该缓解作用可以被0.05 mmol·L–1 NO清除剂2-(4- 羧基苯)-4,4,5,5- 四甲基咪唑-1- 氧-3- 氧化物, 钾盐(C14H16N2O4·K, carboxy-PTIO, cPTIO)和150 U·mL–1 H2O2清除酶(catalase, CAT)逆转。并且外源NO能够显著促进根尖H2O2的积累, 而外源H2O2对根尖NO的含量无显著影响。这表明NO和H2O2是诱导大豆根尖及RBCs耐铝反应的两种信号分子, NO可能通过调控H2O2的形成, 进而诱导大豆根尖及RBCs的耐铝反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活性氧(ROS)清除剂——苯甲酸钠、维生素C、甘露醇、L-组氨酸、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对Con A诱导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化学发光(Ly-CL)均有抑制效应,提示人Ly-CL与ROS的生成有关,参与人Ly-CL的ROS类型有·OH、1O2、H2O2和O2-·。钙通道阻断剂——Verapamil对人Ly-CL也有抑制效应,表明人Ly-CL依赖于人淋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脂肪酶可以催化甘油三酯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已广泛应用在工业领域,而获得产酶微生物是研究的基础。采用油脂平板法筛选出1株脂肪酶产生菌。经16S rRNA序列分析可知,该菌株属于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werkman and Gillen)。单因素试验对其进行产酶条件优化,优化后产酶条件(g/L):淀粉2.0,KH2PO4 1.0,K2HPO4·3H2O 2.2,(NH4)2SO4 1.0,MgSO4·7H2O 0.1,牛肉膏2.0,橄榄油10.0 mL,pH 7.5,接种量1.5%(v/v),37 ℃培养43 h。获得最大酶活为384 U/mL,是优化前的13倍。可以利用该菌制备脂肪酶。  相似文献   

15.
尿微量白蛋白ELISA测定法最适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自制兔抗人白蛋白抗体;酶标抗原和进口NUNC板, 进行了两种显色剂邻苯二胺(OPD)及四甲基联苯胺(TMB)测定尿微量白蛋白的比较,底物(H2O2)浓度对测定的影响,碳酸钠和戊二醛两种包被方法的比较,以及抗体和抗原浓度的选择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探讨,并确定了本实验的最佳分析条件.  相似文献   

16.
从霉菌和酵母中筛选到一株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231),该菌株具有能够代谢3-脱氧葡糖松(3-deoxyglucosone)的酶,且活性较高。研究了该菌株的最适产酶条件:培养温度28℃,培养基起始pH7.0,培养时间12h,碳源、氮源分别为蔗糖、牛肉膏,添加KH2PO4、Ca(H2PO42·H2O能促进产酶。  相似文献   

17.
有机相酶促酯化反应中水分调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有机相酶促反应中,水含量是影响酶活力的关键因素.对异辛烷/正辛醇体系中柱状假丝酵母脂肪酶催化萘普森酯化反应中的水分调控技术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水合盐对——Na2SO4·10H2O/Na2SO4对系统水分的变化具有有效的缓冲作用;非极性硅藻土吸附固定酶,使之对水分的敏感性得到缓解;另外,加入分子筛去除副产物——“水”可促进酯化过程的进行.  相似文献   

18.
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假单胞菌进行复合固定化,并对其降酚过程建立动力学方程。研究发现,菌株Pseudomonas stutzeri JFL2012进行复合固定化,最佳固定化条件为w(聚乙烯醇)=10%,w(生物炭)=2.5%,w(包菌量)=0.3%,交联时间4 h。苯酚降解过程符合Haldane底物抑制方程。  相似文献   

19.
采用以下方法探讨SelS在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将SelS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LNCX2,RT-PCR、XhoⅠ/ClaⅠ双酶切以及DNA序列分析验证目的基因;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pLNCX2-SelS或pLNCX2转染至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细胞),RT-PCR检测重组基因SelS的表达;MTT方法检测转染后过氧化氢(H2O2)对内皮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暴露于H2O2中不同转染组细胞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 结果表明: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LNCX2-SelS;转染后重组SelS mRNA表达水平是内源性水平的1.76倍;H2O2对ECV304细胞损伤后,高表达SelS组细胞活性增强、H2O2诱导产生的丙二醛减少. 上述结果表明,高表达SelS可保护内皮细胞免于H2O2诱导的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与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植物叶片中过氧化氢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Ti(Ⅳ)-H2O2比色法因背景物质干扰而测得的植物叶片内H2O2含量偏高,5%三氯乙酸抽提,活性炭脱色,Ti(Ⅳ)-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比色法测得的H2O2含量偏低.萃取法有效地脱去丙酮提液中的色素,且H2O2的回收率在95%以上.用过氧化氢酶(CAT)处理作空白对照,利用H2O2与Ti(Ⅳ)-PAR的显色反应,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植物叶片内的H2O2含量测定方法,H2O2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25 μmol·L-1.用该方法测得多种植物叶片中H2O2的含量在0.1~0.8 μmol·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