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平阳霉素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平阳霉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移动和增殖的影响.(1)内皮细胞移动采用组织学切片、常规H-E染色,通过观察不同胚龄鸡胚CAM的组织学结构即可判定毛细血管EC移动.发现鸡胚在第8、10、12天胚龄时CAM EC都位于外胚层绒毛膜上皮之下,随胚龄增大,EC逐渐由中胚层移向外胚层.而孵育至第14天后(16、18天)CAM毛细血管EC大都移至外胚层上皮之上,紧贴壳膜.PY可明显抑制EC移动,使第18天胚龄时早已该移至外胚层之上的毛细血管EC仍停留在外胚层上皮之下.(2)内皮细胞增殖用放射自显影技术对第10天胚龄的鸡胚CAM EC进行3H-TdR标记,标记率即反映EC增殖的程度.同时用血管生长抑制剂PY对比研究对EC增殖的影响.对照组和实验组EC 3H-TdR标记率分别为41.5±3.4%和20.3±1.5%,PY可使CAM EC的DNA合成减少,即抑制EC增殖.鸡胚CAM可作为研究EC移动和增殖的体内模型,用于血管生成刺激因子和抑制因子的筛选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鸡蛋开窗法导入供体胚盘细胞对家鸡胚胎发育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4批孵化实验,研究鸡蛋开窗法注射供体胚盘细胞对受体鸡胚发育及孵化率的影响。GLM方差分析表明,开窗处理极显著降低整个孵化期(21d)的活胚比例(P<0.01),至21日龄出壳时,处理组的孵化率为.8%-6.0%。导入供体胚盘细胞对受体鸡胚的发育仅为阶段性影响,表现在显著性孵化第8日龄左右的活胚比例(P<0.05)。而对后期发育的影响不显著(P>0.05)。因经,鸡蛋开窗处理是降低受体胚胎成活率和孵化率的主要原因,如何降低开窗处理对受体胚胎的应激和不利影响则是今后研究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3.
以矮牵牛生根试管苗的叶片为外植体,在培养基MS NAA0.1mg/L 6-BA1.6mg/L上诱导体细胞胚胎直接发生。从接种后第一天开始观察叶片愈伤组织发生、发育的外部形态变化,从接种后第七天开始,每隔3天取变化明显的叶片组织块切片观察其胚状体的组织细胞学连续变化。组织切片观察表明,矮牵牛叶片体细胞胚胎发生类似于合子胚的发育过程;矮牵牛体细胞胚起源于叶肉细胞,胚性细胞与非胚性细胞染色明显不同,体细胞胚胎与周边其它组织有明显界线;体细胞胚胎的发育经历胚性细胞、多细胞原胚、球形胚、梨形胚、心形胚、鱼雷胚、类子叶胚等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李兆英  奚耕思 《动物学报》2008,54(3):546-554
通过形态解剖、免疫组织化学、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技术,对中华蜜蜂工蜂嗅叶的胚后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中华蜜蜂工蜂的嗅叶由神经纤维网区和外围的中脑神经细胞体层组成,在幼虫早期,神经纤维网的腹外侧和背外侧区内有几个大型的成神经细胞,呈现出典型的不对称分裂模式;在随后的发育过程中,神经纤维网的体积逐渐增加,神经细胞逐渐分散,细胞层变薄;分裂细胞主要集中在背外侧细胞区;在3龄幼虫期 ,触角嗅觉神经元的传入纤维开始进入嗅叶;在蛹发育的第3天,神经纤维网内的神经纤维球开始出现;(2)嗅叶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凋亡发生较少,增殖细胞和凋亡细胞数量的相对比率基本恒定;细胞凋亡的高峰期出现在幼虫末期;蛹发育的第4天左右,凋亡细胞完全消失 ;(3)中华蜜蜂的嗅叶存在雌雄异形现象[动物学报 54(3):546-554,2008].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电镜及酶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了鸡胚脾脏不同胚龄组巨噬细胞溶酶体酸性磷酸酶(AcP酶)的变化、凋亡实验组巨噬细胞及其AcP酶与凋亡细胞的关系。取10天、13天和17天鸡胚脾脏,按Gomori法显示AcP酶,各胚龄脾脏巨噬细胞AcP酶细胞化学反应阳性,按AcP酶染色阳性做溶酶体计数,结果显示随着胚龄的增加溶酶体数随之增加,尤以第17天组溶酶体数增加最为明显,所得数据经统计分析表明各胚龄组间溶酶体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凋亡实验组采用放线菌酮诱导15天鸡胚脾脏细胞凋亡,结果显示凋亡细胞为各类幼稚血细胞,以幼稚淋巴细胞为主。巨噬细胞未见凋亡,而是吞噬了大量的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AcP酶反应颗粒不仅出现在巨噬细胞的溶酶体、吞噬体,还见于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等。细胞AcP酶反应强度数字化结果表明:凋亡组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胚胎巨噬细胞在凋亡细胞出现时AcP酶活性增强,说明巨噬细胞吞噬和消化凋亡细胞或凋亡小体是通过AcP酶等活性物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李兆英 《昆虫知识》2010,47(4):680-684
本研究通过形态解剖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视叶胚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凋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视叶内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开始出现在1龄幼虫末期,随后凋亡细胞数量逐渐增加;在视叶的胚后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经历了3个高峰期,即2龄幼虫、5龄幼虫和蛹发育的第2天;在视叶3个部分的发育中,视髓层中细胞凋亡的数量远远多于视小叶和视神经节层,而视神经节层最少,说明了细胞凋亡的数量和位置与各部分结构发育的时间以及神经投射有关。广泛的细胞凋亡是蜜蜂视叶发育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7.
用兔抗人血小板TGF-β_1 N末端1—29氨基酸残基人工合成多肽抗血清作探针以及免疫荧光和免疫酶染色技术,分析了1—12天小鼠早期发育期间胚胎的TGF-β_1物质分布。结果表明,着床前胚胎包括卵裂细胞,桑椹胚和胚泡的ICM及滋养外胚层等细胞均显示TGF-β_1阳性免疫荧光染色。免疫酶染色还证明,沿囊胚腔顶部单层排列的原始内胚层细胞比邻近的ICM细胞有较深的染色反应。随着胚胎着床和进一步发育,7天龄胚胎中胚层早期形成阶段,紧靠中胚层一侧的外胚层胞质中含有浓集的棕色颗粒;各胚层的部分区域也存在着染色强度上差别。8—12天龄胚胎中,体节,心壁、间质细胞和肠道以及卵黄囊的脏壁中胚层均有显著的TGF-β_1免疫酶阳性物质。这些结果表明,着床前小鼠胚胎富含TGF-β_1物质,着床后的胚外组织,例如卵黄囊也为胚胎进一步发育提供了富含TGF-β_1物质的微环境;同时也提示,小鼠早期胚胎发育期间的胚泡形成,ICM细胞分化出原始内胚层,卵柱期中胚层形成,以及以后的神经管、体节和肢芽形成阶段等一系列形态发生和器官形成过程中,TGF-β_1可能是参与重要作用的一种生长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Vezf1基因在鸡胚早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构建了针对鸡Vezf1基因的RCAS病毒RNA干扰载体,分别在鸡胚细胞和胚胎水平对Vezf1基因实施沉默,通过Real-time PCR和原位杂交法检测目的基因m 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基于RCAS病毒的干扰载体可以在鸡胚成纤维细胞和活体鸡胚中成功沉默Vezf1基因的表达。此研究为利用鸡胚模型深入了解Vezf1基因在早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素材。  相似文献   

9.
多倍体发育现象在低等动物,尤其是在无脊椎动物中比较普遍,在哺乳动物中多倍体往往发育到胚胎早期就死亡,因而在自然界中不能存活。探讨哺乳类四倍体不能存活的原因是当今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电融合技术是大量获得四倍体胚胎的主要手段。本以8-12周龄昆明小白鼠为实验对象,取其2-细胞胚胎于Whitten氏液中进行电融合,再移入CZB液中培养。电刺激的条件分别为:1.0kv/cm,40μs,和0.8kv/cm,80μs。对融合胚发育的状态、细胞数目及染色体组成等进行观察的结果表明,融合胚培养24小时后发育到4-细胞期,并发生致密化(Tab.1)。融合胚的囊胚形成时间与体内发育的同期胚胎及体外培养的同期二倍体胚胎基本一致(Tab,2;Fig.1)。融合囊胚的细胞数平均为13.0±4.95,显(P<0.01)少于体外发育囊胚(37.0±5.92)和体内发育囊胚(41.6±2.4)的细胞数(Tab.3)。融合胚各个分裂相的染色体数目分布情况见Fig.2,其四倍体(4n=80)率为42.86%,非整倍体率达57.14%。而对照组的体内发育囊胚的非整倍体率仅为11.54%;(Tab.4),与Kaufman的结果(12.4%)很接近,说明本实验中的染色体制备技术和分析方法是可行的。融合囊胚的细胞数目减少和高发的非整倍体率可能是四倍体胚胎发育能力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蛋壳膜在鸡胚发育中具有保护胚胎,维持鸡内渗透压和呼吸功能。它是一种纤维性质的结构。如图,鸡胚发育第四天时,蛋壳膜的超显微结构。  相似文献   

11.
共培养体系在牛核移植胚体外发育培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融合法构建牛体细胞核移植重构胚,分析共培养细胞类型、传代次数、细胞冻-融以及蛋白质添加物(BFF和FBS)对牛体细胞核移植胚体外发育的影响,探讨胚胎体外共培养的条件,以建立优化的共培养体系。结果表明与非共培养组相比,共培养组重构胚的囊胚发育率以及胚胎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而输卵管上皮细胞共培养组同颗粒细胞共培养组相比胚胎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更适合做共培养细胞;随着共培养细胞传代次数的增加重构胚囊胚发育率及胚胎细胞数显著下降(P<0.05),共培养细胞在冷冻处理后重构胚的囊胚率和胚胎细胞数都显著下降(P<0.05);BFF较FBS更能促进牛核移植胚的囊胚发育率(P<0.05)。表明应用新鲜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进行牛核移植胚胎的共培养,并在SOFaa添加10?F能够有效促进核移植胚胎的体外发育。  相似文献   

12.
Hu L  Zhu DN  Wang JQ  Sun ZJ  Yao T 《生理学报》2001,53(5):385-390
用脊髓(T8)中间外侧柱(IML)微透析方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研究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M)微量注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00pmol,n=11)后脊髓IML氨基酸递质释放的变化.在RVLM区微量注射ANGⅡ(100pmol,n=11),能显著增加(P<0.01)脊髓(T8)内天门冬氨酸(ASP,从4.75±1.01升至8.90±2.28pmol/20μl)和谷氨酸(GLU,从18.99±8.64升至73.88±29.26pmol/20μl)的释放.在同一RVLM部位注射losartan(10nmol,n=8)可以显著抑制注射ANGⅡ引起的GLU释放升高反应(P<0.05).免疫荧光双标记结合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RVLM内62%~91%的谷氨酸能神经元呈AT1受体免疫阳性.此结果提示ANGⅡ诱发的脊髓内谷氨酸释放可能来源于RVLM内AT1受体免疫阳性的谷氨酸能脊髓投射神经元.  相似文献   

13.
钙调蛋白(CaM)参与脑中多种细胞过程的调节,推测它与大脑的分化发育有关。本实验研究了鸡脑从胚胎早期(原基)至大脑成熟各发育阶段可溶部分的CaM及其调节酶——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PDE)的含量或活力变化。未经孵育的鸡胚中检测不出CaM,在孵育3—14天的胚脑中CaM含量逐渐增加:总CaM增加了3倍,活性CaM增加了4倍;而且在鸡脑细胞分裂分化最活跃的期间(皮质和髓质形成期间,即孵育8—14天),活性CaM的增加尤为显著(增加近3倍)。提示CaM与脑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PDE的活力出现晚于CaM5天,随着胚龄增加,不断上升,提示它与脑细胞的分裂分化无直接关系,可能与大脑的功能活动有关。本实验还研究了鸡脑发育期中可逆性钙结合蛋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胡建  刘峰  张文庆 《昆虫学报》2008,51(2):126-131
多胚发育的幼虫内寄生蜂腰带长体茧蜂Macrocentrus cingulum的卵、胚胎和幼虫在寄主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幼虫血腔内发育,通常1枚卵可以分裂增殖为数百只胚胎。本文通过定时解剖寄生的寄主幼虫,初步了解了腰带长体茧蜂多胚的形成过程及其在寄主体内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以4龄末期亚洲玉米螟幼虫为寄主时,寄生蜂卵产入寄主体内10 min左右开始卵裂,1天左右,初级胚胎从卵壳中被释放出来。之后胚胎在胚外膜内持续分裂产生大量二级胚胎形成桑葚胚。寄生后3天左右,二级胚胎从胚外膜中被释放出来,进入胚胎发育阶段。寄生后6天左右,胚胎进入胚带形成阶段。寄生后8天左右,胚带伸长,头尾形成。寄生后9天左右,身体分节完成,部分幼虫孵化,蜕去胚外膜。寄生后13天左右,蜂幼虫从寄主体内啮出。胚胎在发育初期体积变化不大,但从胚带形成开始,体积则迅速增大。腰带长体茧蜂与另一多胚发育寄生蜂佛州点缘跳小蜂Copidosoma floridanum在胚胎发育进程上明显不同,体现了它们对各自寄主的适应。  相似文献   

15.
应用乙二醇冷冻小鼠胚胎:优化和简化程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解冻胚胎的发育能力和简化冷冻解冻程序是胚胎冷冻研究的两大永恒的主题。尽管乙二醇(EG)广泛用于家畜胚胎冷冻,但很少用于冷冻小鼠和人胚胎。为数很少的以EG慢冻小鼠或人胚胎的研究均采用较为复杂的人胚冷冻程序,未见简化程序和用EG冷冻小鼠桑椹胚的报道。采用简单的牛胚胎冷冻程序研究了发育时期、EG浓度、平衡方法、添加蔗糖以及解冻后脱除EG等对小鼠胚胎冻后发育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致密晚期桑椹胚冻后体外培养囊胚发育率(81.92%±2.24%)和孵出率(68.56%±2.43%)显著(P<0.05)高于4-细胞、8-细胞胚胎和致密早期桑椹胚胎;(2)1.8mol/L EG冷冻小鼠致密晚期桑椹胚的囊胚发育和孵出率显著高于其它浓度;(3)在EG中平衡10min的冻后囊胚发育显著好于平衡5、20或30min;(4)两步平衡冷冻胚胎的囊胚发育率和孵出率显著高于一步平衡;(5)用EG冷冻小鼠胚胎无需添加蔗糖;(6)解冻后可不脱除EG;(7)冻后发育的早期囊胚和囊胚细胞数明显少于体内发育胚胎。因此,用EG冷冻小鼠胚胎的最佳方案为:致密晚期桑椹胚用1.8mol/L EG不添加蔗糖、两步平衡15min、以简单的牛胚胎冷冻程序冷冻解冻、解冻后不脱除EG直接培养或移植。  相似文献   

16.
大叶杨的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大叶杨(Populus lasiocarpa Oliv.)的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结果表明:柱头在授粉期有蛋白质和多糖性质的分泌物。花粉在授粉后6小时大量萌发。授粉后6天开始出现双受精作用。次生核受精完成较卵核受精完成为早,精卵融合为有丝分裂前型。受精作用消耗大量淀粉粒。核型胚乳于授粉后开始细胞化。胚乳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游离核形成后不出现淀粉粒。胚乳在胚的发育中被吸收。休眠期的合子经历液泡消失、合子皱缩、液泡再出现、合子伸长等极性化过程。胚胎发生类型为茄型。授粉后44天,胚相继发育成熟。成熟胚直立,具2枚相互包裹的子叶。根冠原中具类根冠柱结构。  相似文献   

17.
回转器旋转对鸡胚脑细胞内游离Ca~(2+)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fura-2双波长荧光法,测定了孵化第6至16天鸡胚脑细胞内游离Ca2+的浓度。并且利用回转器模拟微重力的生物效应,研究了不同胚龄鸡胚旋转不同时间后,脑细胞内游离Ca2+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孵化第8至16天鸡胚旋转不同时间后,其脑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均有所下降,其中第10天鸡胚旋转4或7小时及第13天鸡胚旋转24小时后,脑细胞内Ca2+浓度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第10天和13天鸡胚分别旋转4和24小时后再静置恢复相同时间,细胞内Ca2+浓度均有所增加,但仍低于对照组水平。结果显示,回转器旋转引起的鸡胚脑细胞内游离Ca2+水平降低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8.
贝氏高原鳅胚胎和仔鱼的形态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对贝氏高原鳅胚胎和仔鱼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和描述。结果表明,成熟卵淡黄色,卵径较小(直径0.94-1.10mm),遇水后产生强黏性。在水温9.0-12.8℃下,胚盘在受精后4h20min开始分裂,在19h50min和27h40min时达到囊胚期和原肠期,64h40min胚孔封闭,287h时部分胚胎开始出膜,405h30min全部出膜。初孵仔鱼全长(4.32±0.23)mm,肌节36-38对,眼和躯干部黑色素细胞明显,胸鳍原基发育良好。出膜后第5天仔鱼体侧和头部出现浓密的感觉芽。到第8天时全长(6.05±0.41)mm,卵黄吸收完全。仔鱼鳔一室和鳔二室分别于出膜后第30天和第50天形成。第55天的仔鱼全长(14.05±1.01)mm,肌节52-53对,体侧出现7-8条黑色素带,各鳍鳍条数目与成鱼基本一致,但仍有少量鳍褶存在。仔鱼的卵黄囊体积减小速度为0.027mm3/d,鱼体长度生长、鱼体长度性状间的比例关系并不相同,其中,肛后长/全长比例随胚后发育逐渐增加,由初出膜时的31%增加到最后的42%左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索鸡胚胎干细胞培养的优化条件,比较不同饲养层对鸡胚胎干细胞离体培养的效果。方法:用传至第2代的鸡胚成纤维细胞与鸭胚成纤维细胞,经丝裂霉素处理后制作饲养层,比较这2种饲养层以及不用饲养层对鸡胚胎干细胞离体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在以鸡胚成纤维细胞和鸭胚成纤维细胞作为饲养层的培养体系中,鸡胚胎干细胞均可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而且2种饲养层对鸡胚胎干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鸡胚成纤维细胞和鸭胚成纤维细胞均可作为较好的饲养层细胞用于鸡胚胎干细胞的离体培养。  相似文献   

20.
选择山羊9细胞期到桑椹胚期的正常胚胎或重构胚的卵裂球,或选择胚泡期胚胎的内细胞团细胞作为供核,并以LRH注射后26-28h的去核成熟卵球作为受体,制备重构胚或再重构胚,琼脂糖包埋,植入山羊输卵管内,体内培养4-6天发育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8细胞期至胚泡期)的正常胚胎细胞核或重构胚细胞核中,至少有部分细胞核均保留着发育的全能性;这些细胞核在母系基因表达产物的调控下,实现=重新编程,启动并完成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