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优化猴源细小病毒的血凝和血凝抑制(HA/HI)试验条件,以优化的方法对160份2010年~2011年间采集于中国北京地区圈养猴群的血清样品进行猴源细小病毒抗体调查。方法 在不同的缓冲液、缓冲液pH值、猪红细胞浓度、兔血清浓度、阿氏液比例和温度下进行猴源细小病毒的HA/HI试验,选择合适的HA/HI条件。通过优化的HA/HI方法对160份猴血清进行猴源细小病毒抗体检测。结果pH 7.0、0.02 mol/L PBS、0.75%猪红细胞、0.5%兔血清和4℃可作为猴源细小病毒HA/HI试验合适的反应条件,猪血球以1∶1阿氏液抗凝,可保存5~7 d不影响实验结果。猴血清的猴源细小病毒抗体阳性率为58.1%。结论方法优化后稳定性增强、检测时间缩短、准确性提高。细小病毒在我国北京地区圈养猴群中感染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2.
犬细小病毒的PCR诊断试剂盒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检测犬细小病毒的PCR诊断试剂盒。方法 通过在犬细小病毒 (CPV)的基因组中设计的特异性寡核苷酸引物 ,利用PCR技术研制犬细小病毒的PCR诊断试剂盒。结果 在特定的反应条件下 ,使用该试剂盒能特异地扩增含有犬细小病毒的样品 ,且能检出痕量 (10ng)的犬细小病毒DNA ,被测粪样只需进行简单煮沸就能进行PCR反应 ,该试剂盒能在常温下保存 1周以上、4℃保存 1年以上。同血凝试验 (HA〕及单克隆抗体ELISA方法比较 ,对 6 6份样品进行检测 ,显示该PCR试剂盒具有特异、灵敏等优点。结论 成功研制了犬细小病毒的PCR诊断试剂盒 ,利用该试剂盒能从DNA水平上对犬细小病毒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3.
兔出血症病毒与细小病毒抗原相关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间接ELISA、ELISA交叉阻断法和交叉血凝抑制试验对兔出血症病毒(RHDV)与6种细小病毒进行抗原相关性试验。用间接ELISA证实,RFIDV与它们有轻度交叉关系,其抗原相关值分别为:小鼠细小病毒(MVM)5.59%;鹅细小病毒(GPV)3.54%;猪细小病毒(PPV)1.76%;水貂肠炎病毒0.7%。细小病毒间的抗原相关值:MEV与PPV为31.6%,MEV与MVM为35.36%;而CPV与MEM、PPV、MVM的相关值均为零,即无相关性。在ELISA交叉阻断法中证实:犬细小病毒(CPV)、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和MEV均不能阻断RHDV与其抗体结合,仅GPV有轻度阻断作用,其最大阻断率为40%。在血凝交叉抑制试验中,未发现RHDV与细小病毒及其相应抗体间存在交叉抑制现象。以上结果表明RHDV与细小病毒在血清学方面有轻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在鸡胚细胞上温度和pH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繁殖和干扰素产生的动态,以及病毒繁殖与干扰素产生的相互关系。温度是一个重要而明显直的影响因秦。在31—38.5℃范围内,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干扰秦产生的滴度和浊度也增加。文叶1讨论了温度对病毒感染的意义。研究了不同NaHCO3含量及不同pH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繁殖和干扰素产生的影响。与病毒相比,产生干扰秦的适宜pH的上限较适宜繁殖病毒者为低。pH7.10不利于病毒的繁殖,但不影响干扰素的产生,相反,pH7.80有利于病毒的繁殖而不利于干扰素的产生。影响病毒的繁殖及干扰素的产生取决于pH,而与NaI{c03的浓度无直接关系。研究的结果指出,发烧及pH的改变通过干扰素的产生,在病毒感染恢复机制中可能是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林峰 《病毒学报》2007,23(2):161-164
细小病毒科属于DNA病毒,其中的细小病毒亚科可进一步分成五个种属,大多数细小病毒属主要感染家畜并致病。直到2005年,研究人员认为B19是唯一的一个对人类致病的细小病毒属病毒。但是2005年10月瑞典科学家Al-lander等从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分泌物中发现一种新的细小病毒,该病毒能引  相似文献   

6.
肉食兽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中的一类病毒,能够感染多种动物,导致犬的出血性肠炎、幼龄犬的心肌炎、猫的白细胞减少、出血性肠炎、幼龄猫的共济失调症以及水貂的肠炎等多种疾病.血清学调查发现,由肉食兽细小病毒引起的疾病存在于世界各地.在我国,无论是家养还是野生动物均有细小病毒相关疫病的流行,对我国犬科和猫科动物的生存和健康构成巨大威胁(许树林等,1996;宋桂强等,2007).  相似文献   

7.
本文比较了温度、pH、阳离子对四株流感病毒HA活性的影响。发现四株病毒HA活性基本随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但在37℃加热时尿囊液病毒有例外。另外,初步提纯的病毒HA对温度的敏感性两株A_2与两株A_3有所区别。HA在碱性条件下比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在非缓冲体系pH5.0时活性基本被抑制;在缓冲体系pH5.0时活性最低。pH5.0为这四株病毒HA失活的临界点。Zn~(++)对四株病毒HA均有较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选用不同核酸类型的脂包膜病毒,其中RNA病毒为水疱性口炎病毒(VSV),DNA病毒为伪狂犬病毒(PRV),将两种指示病毒分别用于验证低pH孵放法对不同厂家生产的人血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的病毒灭活效果。结果表明,液体IVIG的pH值为3.8~4.4,在23~25℃环境中,孵放21天可灭活VSV和PRV,两种指示病毒的灭活效果分别为≥5.50~6.62和≥5.38~6.62logTCID50/0.1ml。因此,低pH孵放法是一种安全、有效且简便实用的灭活脂包膜病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离体培养人细胞中,细小病毒对恶性转化的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正常人胎肾和胃细胞对细小病毒H-1呈抗性,但它们被理化致癌因子转化后,对细小病毒敏感。小鼠成纤维细胞C_3H10T1/2被~3H-TdR转化后对细小病毒H-1的敏感性进一步提高。另外,细小病毒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还与细胞的分化状态有关,低分化型胃癌细胞MKN45比分化型胃癌细胞MKN28对H-1的杀伤作用更敏感。  相似文献   

10.
伊蚊浓核病毒三维结构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小病毒是目前已知的结构最小的病毒, 其宿主范围很广. 利用冷冻电镜和三维重构技术获得了伊蚊浓核病毒1.2 nm分辨率下的三维结构, 并利用计算机生物信息处理技术和氨基酸序列比对技术比较了该病毒和其他细小病毒的结构和序列的异同. 尽管均属于浓核病毒亚科, 但是无论从衣壳结构还是其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上, 伊蚊浓核病毒和其他昆虫的细小病毒都有很大差异. 相比之下, 伊蚊浓核病毒和人类B19细小病毒的衣壳蛋白相似性较大, 两者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一致性也高于伊蚊浓核病毒与其他昆虫的细小病毒的一致性. 此结果表明: 伊蚊浓核病毒和人类B19细小病毒有着密切关系, 前者可能来源于B19病毒的较近期变种.  相似文献   

11.
用PCR检测临床血标本中人类细小病毒B19 D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洪江  张桦 《病毒学报》1995,11(4):377-380
用PCR检测临床血标本中人类细小病毒B19 DNA杨洪江,张桦,林书祥,牛艾茹(天津市儿童医院儿研所,天津300074)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PCR),人类细小病毒B19几种人类细小病毒中,只有B19病毒是人类的病原体。由于该病毒不能在体外繁殖,获得该...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猪细小病毒接毒时间TOI、MOI和收毒时间进行优化,开发了一种基于PK-15细胞静置培养的猪细小病毒生产工艺,最大病毒滴度达到107.5TCID50/ml。通过进一步优化接毒时间,成功建立了基于PK-15细胞反应器微载体悬浮培养的猪细小病毒培养工艺,在5L反应器上最大病毒滴度达到107.2TCID50/ml。首次发现乳酸对葡萄糖得率与病毒滴度的正相关性,当猪细小病毒滴度处于最大值时,乳酸对葡萄糖得率也达到最大值,可作为指针病毒滴度及收毒时间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3.
迄今,据最新报道可感染哺乳动物和禽类的细小病毒有17余种。被感染细胞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凋亡和坏死,呈现典型以细胞折光性增强、圆缩直至溶解脱落等为特征的细胞病变。NS1蛋白是细小病毒主要的非结构蛋白,其结构和功能保守,在病毒生命周期与感染宿主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不仅影响病毒复制,还参与诱导宿主细胞凋亡。细小病毒NS1蛋白主要经由线粒体途径诱导被感染宿主细胞发生凋亡,本文全面归纳与总结细小病毒NS1蛋白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电镜观察意大利蝗痘病毒的包涵体大多数为椭圆形,少数为近圆形,大小相差极为悬殊。病毒粒子呈卵圆形,表面桑椹状。病毒粒子髓核呈圆筒状,其纵切面内绳索结构折叠2—3次,横切面可以看到2—3个圆点,侧体也圆筒状,均匀包围在核衣壳外面。DNA经限制性内切酶LoR I酶切产生16个DNA片段,据此求得DNA分子量为135.7×106D。 意大利蝗痘病毒包涵体的裂解释放病毒速度快,在相同条件下比亚洲小车蝗痘病毒包涵体裂解释放病毒粒子快。当温度恒定(37℃),在一定的pH值内(pH 9.0—11.5),随pH值的升高包涵体裂解释放病毒粒子速度加快。当pH值恒定(11.2),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25~40℃),随温度的升高包涵体的裂解释放病毒粒子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5.
猪细小病毒是引起初产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因之一,许多国家从初产母猪的流产、死产及木乃伊化胎儿中分离到猪细小病毒。我们从湖北省某猪场的初产母猪流产、死产及木乃伊化胎儿中分离到两株病毒。研究表明,它们可在PK15,Hela、BHK及Vero传代细胞系和胎猪肾、婴兔肾等原代细胞上产生特征性的细胞病变:对豚鼠红血球有血凝作用;对脂溶性溶剂不敏感,对热和酸有较强的抗性:对胰蛋白酶处理不受影响。对DNA合成抑制剂5—FVDR敏感。电镜观察发现这两株病毒大小为20nm左右,呈球形。两株病毒能被标准的细小病毒阳性血清中和。回感豚鼠,成功地从死产胎儿胎盘中收获到该病毒。按照国际病毒学分类原则,我们将这两株病毒鉴定为猪细小病毒,填补了湖北猪细小病毒的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犬细小病毒(CPV)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方法:比对77个不同犬细小病毒全基因组数据,从中找出一段433 bp的高度保守序列作为检测对象,通过基因合成得到含该序列的质粒,制备1×10~3、1×10~2、1×10~1拷贝/μL的质粒作为标准品,并设计一套能扩增这段序列的LAMP引物。结果:首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LAMP扩增,确定了设计的引物能够扩增质粒标准品,最低检测浓度为1×10~1拷贝/μL;然后用pH敏感指示剂中性红进行可视化LAMP扩增检测,肉眼观察到扩增反应液变为紫红色即判断为阳性,最低检测浓度同样为1×10~1拷贝/μL;随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LAMP和可视化LAMP测试50份犬细小病毒疑似临床DNA样品,检测出阳性样品35个,与国标诊断结果完全吻合;将阳性样品扩增后测序,经比对,确定为犬细小病毒序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宋内志贺菌、坂崎肠杆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DNA进行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证明了该方法的特异性。结论:建立了高度特异和灵敏的犬细小病毒可视化LAMP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猫肾F_(81)传代细胞中犬细小病毒原位PCR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在猫肾F81 细胞中犬细小病毒原位PCR的检测方法。方法 在猫肾F81 细胞上感染犬细小病毒 ,设计特异性引物 ,用直接原位PCR法在染毒 12h ,2 4h ,48h细胞片上检测出犬细小病毒 ,并与常规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 在染毒 48h的细胞片上 ,用阳性记分法将两种检测方法得到的阳性细胞进行统计比较 ,差异极显著 (P <0 .0 0 1) ,用原位PCR法所得出的阳性率高。结论 原位PCR法检测犬细小病毒具有敏感性高和组织定位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注射用胸腺肽,并评价其病毒灭活/去除工艺的可行性和可信度。方法将麻疹病毒(M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和甲肝病毒(HAV)作为指示病毒,分别在pH值3.2±0.3于-20℃冻存21 d、80℃加热5min灭活病毒、在进压0.15 MPa、回流压0.05 MPa下先后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10kD的中空纤维柱和膜包滤器循环超滤去除病毒,并于病毒灭活/去除前后分别取样感染宿主细胞,做病毒滴定,以病毒是否灭活/去除或病毒量下降是否大于4.0 Log作为病毒是否有效灭活/去除的标准。结果经过酸沉灭活后,3种指示病毒的滴度均有所降低;经过加热灭活后,MV和VZV均未检出,滴度下降大于4.0 Log;经超滤去除病毒后,3种指示病毒均未检出,滴度下降均大于4.0Log,且经盲传复壮后均未检出病毒。结论注射用胸腺肽生产工艺中的低pH孵放法、加热法、超滤法的联合运用可以有效地灭活/去除病毒。  相似文献   

19.
从泰安地区送检的疑是细小病毒感染的蓝狐粪便中分离到一株病毒。经理化特性鉴定、血凝谱鉴定、人
工感染蓝狐等鉴定,表明所分离病毒为细小病毒。并且根据GenBank 上发表的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
CPV)、猫细小病毒(Feline parvovirus,FPV)核酸序列,设计扩增VP1 基因的引物,采用PCR 技术扩增所分离
细小病毒的VP1 全基因,将PCR 产物克隆入pMD18 - T 载体,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所分离细小病毒的VP1 基
因全长2 256 bp,编码727 个氨基酸,与CPV 和FPV 参照株的VP1 基因同源性在98. 7% ~ 99. 5% 。VP1 基因的
系统发生分析表明所分离病毒与FPV 的亲源关系最为密切。所分离病毒VP1 蛋白375 位氨基酸残基与CPV 的
VP1 蛋白氨基酸残基一致,但其223 位、236 位、246 位、466 位、707 位、711 位氨基酸残基与FPV VP1 蛋白的
氨基酸残基一致,该病毒VP1 蛋白序列表现出了过渡型序列特征,介于FPV 与CPV 间的过渡类型,这说明所分离病毒为蓝狐细小病毒(Blue fox parvovirus,BFPV),命名为BFPV - TA,蓝狐可能在CPV 的起源过程起到重要
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主性细小病毒是一类单链DNA病毒,基因组大小约5kb,进入宿主细胞后其基因不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中,其中MVM和H—1还具有趋瘤性和抗瘤性。因此;可利用它们作为外源基因的载体,构建成趋向肿瘤细胞的重组病毒。在肿瘤的基因治疗中,重组自主性细小病毒有其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