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西双版纳傣族“龙山”片断热带雨林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朱华  许再富  王洪  李保贵   《广西植物》1997,17(3):213-219
本文选择了西双版纳地区6个傣族“龙山”片断热带雨林和一个同样植被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原始林为研究样地,在各样地中均设置一个2500m2面积的样方,采用植物群落学与植物种类编目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研究了各“龙山”片断雨林的群落结构(层次和覆盖度),植物丰富度(单位面积上的植物个体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随着隔离(孤立)时间的增加和人为干扰的加剧,“龙山”片断热带雨林的群落结构和植物丰富度将越趋偏离原始热带雨林,亦即群落结构变得不完整,植物丰富度降低,以及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下降,片断热带雨林中的雨林成分也将在一定程度上被先锋成分等其它植被类型成分替换。本文也对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与海南热带雨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与海南低地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有基本一致的植物区系组成,群落中优势科无论在种数百分比还是重要值排名上均较接近,显然属于同样性质的植物区系。在生态特征上,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群落高大,分层不明显,B层为林冠层,散生巨树常见,在生活型谱上以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大、中高位芽植物相对较多,落叶树种比例小;以中叶、纸质,全缘和复叶比例较高为特征,具有最接近海南低地湿润雨林的群落垂直结构和生态外貌,其雨林特点虽不如湿润雨林浓厚,但明显强于海南的热带常绿季雨林和山地雨林,海南常绿季雨林群落高度明显较矮,小叶比例通常较高,革质叶比例亦较高,群落具遥明显的旱生特点,海南的山地雨林群落高度较矮,A层连续,成为林冠,无散生巨树,分层明显,在生活型谱上大高位芽植物比例减少,附生植物丰富,并具有相当比例的地面芽植物;叶级虽以中叶占优势,但通常革质,非全缘和单叶比例较高,明显由于热量不足的影响而带有亚热带森林特色,在物种多样性上,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乔木物种多样性指数似乎与海南的低地热带雨林相当,低于海南的山地雨林群落,海南的热带雨林群落种类丰富度不同人研究的结果差异较大,如果这些用于比较的数据可靠和具有可比性的话,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物种多样性要比海南的山地雨林低。  相似文献   

3.
论滇南西双版纳的森林植被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华 《云南植物研究》2007,29(4):377-387
本文基于多年研究成果的总结,对西双版纳森林植被的分类、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系统归纳,并讨论了它们与世界类似热带森林植被的关系。以群落的生态外貌与结构、种类组成和生境特征相结合作为植被分类的原则和依据,可以将西双版纳的热带森林植被分类为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热带季雨林和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四个主要的植被型,包括有至少二十个群系。热带雨林包括热带季节雨林和热带山地(低山)雨林二个植被亚型。热带季节雨林具有与赤道低地热带雨林几乎一样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外貌特征,是亚洲热带雨林的一个类型,但由于发生在季风热带北缘纬度和海拔的极限条件下,受到季节性干旱和热量不足的影响,在其林冠层中有一定比例的落叶树种存在,大高位芽植物和附生植物较逊色而藤本植物和在叶级谱上的小叶型植物更丰富,这些特征又有别于赤道低地的热带雨林。热带山地雨林是热带雨林的山地亚型,是该地区热带山地较湿润生境的一种森林类型,它在植物区系组成和生态外貌特征上类似于热带亚洲的低山雨林,隶属于广义热带雨林植被型下的低山雨林亚型。热带季节性湿润林分布在石灰岩山坡中、上部,在群落外貌上类似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但在植物区系组成上与后者不同,它是石灰岩山地垂直带上的一种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是分布在该地区开阔河谷盆地及河岸受季风影响强烈的生境的一种热带落叶森林,是介于热带雨林与萨王纳之间的植被类型。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是西双版纳的主要山地植被类型,它分布在热带季节雨林带之上偏干的山地生境。它在植物区系组成上不同于该地区的热带季节雨林,在生态外貌特征上亦不同于热带山地雨林,是发育在受地区性季风气候强烈影响的热带山地的一种森林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挑战     
正热带雨林是地球上一种常见于约北纬10度、南纬10度之间热带地区的生物群系,常年的湿润,降水丰富,季节的差异不明显使雨林的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这回去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考察没能订到从昆明去西双版纳的飞机,只能坐十几个小时的长途汽车。其实这也算不了什么,曾经从昆明去西双版纳只能赶牛车,并且要花一个月的时间。5天的生态调查,我见识到了平静的热带雨林中,上演着无数残酷的竞争,其战斗力让我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森林植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双版纳是世界生物学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和热点地区,倍受国际学术界的关注。笔者依据30多年来对西双版纳植被的调查,结合植物群落生态学与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并参考世界类似热带植被的研究成果,对西双版纳植被的分类、物种组成、群落生态表现和植物区系特征等作了系统探讨,还进一步分析比较了其与世界类似热带森林植被的关系。结果显示,西双版纳的森林植被共包括32个较为典型的群系,且分属于7个主要的植被型,即热带雨林、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热带季雨林、热带山地(低山)常绿阔叶林、热带棕榈林、暖热性针叶林和竹林。本文对西双版纳植被进行的全面记录和系统归纳,可为科学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26  
朱华  王洪  李保贵  许再富   《广西植物》1998,18(4):371-384
本文以多个样方的资料分析,从群落综合特征上研究了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特点和类型、物种组成、生活型谱、叶级谱等。根据上层标志树种、群落生态外貌特征和生境把西双版纳的热带季节雨林区分为低丘雨林和沟谷雨林二个群系组,各包括若干群系。低丘雨林中面积最大和最有代表性的群系是大药树、龙果林,而沟谷雨林中最有代表性的群系是番龙眼、千果榄仁林。二者相比,低丘雨林的物种多样性要小一些,附生植物相对少一些,小、矮高位芽植物和小叶、落叶树种比例稍高,在生态上向季雨林和热带山地的常绿阔叶林过渡,有更强的地方代表性。沟谷雨林则更接近典型的湿热带雨林。  相似文献   

7.
生物多样性的快速流失 ,使传统分类工作在热带物种多样性评估中显出不足 ,而民间分类系统在区域性物种多样性快速评估中的作用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前人对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植物命名和分类系统已做过研究 ,该文在此基础上 ,探讨能否将这种知识用于区域性物种多样性快速评估。利用生物多样性快速编目、样方调查及民族植物学中民间访谈的方法 ,考察了三个傣族村寨原住民的植物识别能力。结果表明 ,傣族原住民的植物识别程度与其年龄呈显著正相关 ,中年以后识别能力趋于稳定 ,识别率高达 91 %以上。通过与长期在西双版纳地区工作的野外植物分类学家相比较 ,我们发现傣族原住民的植物识别率不低于分类学家 ,且所需时间比分类学家少。作者认为 ,民间植物分类系统可以用于局部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8.
海南与西双版纳龙脑香热带雨林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南龙脑香热带雨林和西双版纳龙脑香热带雨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这两种森林类型在树种多样性与组成、群落外貌及群落动态等方面的特征.结果表明:(1)在树种多样性和物种组成上,西双版纳龙脑香热带雨林的树种多样性高于海南龙脑香热带雨林;西双版纳龙脑香热带雨林的优势种为假海桐和望天树,与海南龙脑香热带雨林的优势种截然不同.(2)在群落外貌上,西双版纳龙脑香热带雨林的全缘叶和常绿植物的比例较低,而纸质叶植物和小型叶植物的比例较高,反映出西双版纳龙脑香热带雨林具有旱生的特点.(3)在群落动态上,树种频率分布和直径分布表明西双版纳龙脑香热带雨林是较为稳定的森林群落,而海南龙脑香热带雨林建群种单一,物种分布很不均匀,群落处于演替的初期阶段.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国西双版纳与泰国都有分布和栽培的641种植物的傣、泰土著名字相似性比较,发现这两个民族具有基本相同的民间植物命名的“双名法”。西双版纳傣族与泰国的兰纳地区、北—东北部和其它地区泰族的植物土著名相同、相似的分别占0.69、0.57和0.37,主要包括药用植物在内的经济植物和与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密切相关的植物。其主要成因包括他们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的傣、泰历史渊源及其所具有的传统文化密切程度相关。其中,兰纳地区地处泰国北部,它不仅邻近西双版纳,而且在历史上,它们曾经同属于“兰纳王国”,两地的边界曾是“犬牙交错”,成为“曼比勐农”(兄弟之邦)。这样,使包括土著名字在内的佛教植物、野生植物和栽培植物等的交流比泰国其它地区更加密切,相似性便最高。西双版纳傣族和兰纳泰族被视为尚存的标准“Tai”人区。因此,该研究对于中国Dai、泰国Thai、缅甸Siam和老挝Laos等国家民族的科学文化交流及其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民族植物学研究, 中国西双版纳傣族与泰国泰族, 相同植物的民间命名方法, 相似的植物土著名字, 相似的历史渊源成因, 科学与文化交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国西双版纳与泰国都有分布和栽培的641种植物的傣、泰土著名字相似性比较,发现这两个民族具有基本相同的民间植物命名的"双名法"。西双版纳傣族与泰国的兰纳地区、北—东北部和其它地区泰族的植物土著名相同、相似的分别占0.69、0.57和0.37,主要包括药用植物在内的经济植物和与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密切相关的植物。其主要成因包括他们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的傣、泰历史渊源及其所具有的传统文化密切程度相关。其中,兰纳地区地处泰国北部,它不仅邻近西双版纳,而且在历史上,它们曾经同属于"兰纳王国",两地的边界曾是"犬牙交错",成为"曼比勐农"(兄弟之邦)。这样,使包括土著名字在内的佛教植物、野生植物和栽培植物等的交流比泰国其它地区更加密切,相似性便最高。西双版纳傣族和兰纳泰族被视为尚存的标准"Tai"人区。因此,该研究对于中国Dai、泰国Thai、缅甸Siam和老挝Laos等国家民族的科学文化交流及其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运用傣族的传统信仰保护西双版纳植物多样性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不同的途径来保护日益减少的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研究证明依靠西双版纳傣族传统信仰文化而建立的龙山林与寺庙庭园 ,就象一些小保护区和小植物园一样在植物多样性的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在人口增加、森林减少和生活方式发生一定改变的今天通过成立宗教植物保护协会来运用信仰的力量参与生物多样性的管理、通过多层次培训教育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与技能 ,通过示范来鼓励土著民族参与等多种方法来保护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途径 ,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Developing various strategies for the global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s important for today's critically degraded environment, and there is a growing recognition that the effective conservation of biodiversity will depend on the long-term particip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local communities.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beliefs and the conservation of biodiversity, a case study was undertaken in Xishuangbanna, one of the richest areas in biodiversity in China. The Dai nationality, a dominant ethnic group in Xishuangbanna, has both Polytheistic and Buddhist beliefs, which have close relationships with plant diversity. This paper recommends the following approaches to conserve plant diversity by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beliefs: (1) depending on the religious belief system, establishing an Association of Religious Plant Conservation to organize local people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servation by means of religious activities, to document the indigenous botanical knowledge and to train local people; (2) training local people to different levels to improve their capacity in conservation of plant diversity with science and religion working together; (3) demonstrating the conservation of plant diversity through the recovering of holy hill forests and plants in temple gardens.  相似文献   

13.
西双版纳竹类植物分布及其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应用民族植物学的方法和原理,调查和研究了分布于西双版纳的竹类植物。 竹类植物广泛分布于云南和东南亚地区。由于版纳优越的自然条件、独特的民族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原因,生活在版纳的傣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均有栽培、认识、利用竹类植物的传统习惯及较高的知识经验,使得版纳不仅具有大面积的天然竹林,而且具有许多人工竹林。 本文参阅了众多的竹类研究成果,整理了大量的野外调查、采集资料,充分肯定了前人对版纳竹类研究的价值,论述了分布于版纳的竹属,并应用植物区系的方法分析和探讨了版纳竹属的分布类型以及版纳与相关地区的竹类亲缘关系,认为:版纳竹类与东南亚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滇西、滇东南,与滇中、华东有一定的联系,而与华南有着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西双版纳傣族贝叶文化与植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重要的策略是必须提高公众意识,支持社区、青年及妇女积极参与保护行动。所以,近年来,传统知识与生物多样性管理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本文以西双版纳的傣族为例,探讨了贝叶文化与植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持续利用的关系,包括佛主与植物、佛经的文字载体植物、佛寺的用材树种、赕佛活动的植物和佛寺庭园的植物等。  相似文献   

15.
西双版纳傣族“龙山”的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傣族“龙山”是西双版纳地区傣族的民族植物文化中的一例。其概念是“神居住的地方”,在这个地方的动植物都是神的家园里的生灵,是神的伴侣,是不能砍伐、狩猎和破坏的。人  相似文献   

16.
The focus of this article is the celebration of the Dai New Year in the Xishuangbanna Dai Autonomous Prefecture, an area of great diversity in Yunnan Province, China. The Dai are a people of southwest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and are classified by the Chinese state as one of the country's fifty-five 'minority nationalities' or 'ethnic groups'. Through an exploration of the spectacular processions and boisterous practices of water splashing which are important features of Dai New Year, complex power plays among the diverse peoples of Xishuangbanna are illuminated. These festivities reveal the intricate processes by which aspects of Dai experience (including Theravada Buddhism, increasing 'ethnic tourism', and interaction with the state) interplay in such a way as to contribute to the changing and multiple images of what it is to be Dai. Attention is also given to the carnivalesque cacophony of the water splashing engaged in by celebrants, which subtly signals the possibility of other ways of being whilst also generating a sense of solidarity amongst the peoples of Banna as distinguished from outsiders.  相似文献   

17.
西双版纳傣族曼仑村植物遗传资源研究:现状与保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春林  李美兰 《植物学报》2006,23(2):177-185
本文采用民族植物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方法, 对地处我国西南边陲西双版纳勐仑镇的傣族村寨曼仑村的植物遗传资源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结果表明: 当地仍然保存有十分丰富的植物遗传资源, 栽培植物有68个科, 136个属, 204个种, 地方品种也较丰富, 集中分布在葫芦科、天南星科、禾本科等8个科; 当地人与植物遗传资源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 随着社会变迁、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原本丰富的植物遗传资源锐减, 从而使与之共存的传统知识也面临消亡的危机。作者认为只有充分调动当地人的积极性, 主动参与到植物遗传资源的保护领域, 才能进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8.
文明的生态学分析与绿色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绿色文化即人类与环境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包括持续农业、持续林业和一切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绿色产业.根据西双版纳野外文化生态学调查结果,从绿色文化的高度分析和研究了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习惯和传统宗教文化,为可持续发展和自然资源保护寻求一种民族的根源和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